贼天子 第902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9      字数:3858
  这地图,一直到章武六年才绘制完成,其中一份就一直在这甘露殿里,供皇帝陛下随时查看。
  李皇帝提着宫灯,看了许久,一直到子夜时分,他才有些疲累了,也没有再去后宫翻牌子,就睡在了甘露殿里。
  次日,是大朝会的日子。
  顶着黑眼圈的李皇帝,无精打彩的来到了太极殿里,坐在主位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这场大朝会,要议论的事情不少,一直到快中午,才终于结束,李皇帝背着手下了御阶,然后吩咐道:“苏大将军,李槲,还有陈大。”
  他点名之后,沉声道:“散朝之后,到甘露殿见驾。”
  陈大,在章武六年之前,一直在关中任长安将军,章武六年,他去职长安将军,由贺钧接任。
  而陈大,则是回到了洛阳入职禁军,如今是禁军十二卫其中的两卫的将军,在洛阳,也已经有好几年时间。
  准确来说,禁军成立之后,很多当年外派出去的将领,尤其是李皇帝的亲信,都回到了洛阳,进入到了禁军。
  毕竟,驻扎在外面的兵力,虽然也是朝廷的兵力,但是鞭长莫及,禁军才是皇帝的权力以及意志的最直接体现。
  这些老兄弟管着禁军,李皇帝才有底气,大刀阔斧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听到了皇帝陛下的“点名”,太极殿里立刻议论纷纷。
  大家伙都不是蠢人,听到这几个名字,就几乎立刻猜到了大致的事情。
  一定是什么地方,再起战事了。
  或者是陛下,准备对什么地方用兵了。
  于是乎,这三位赶往甘露殿的时候,太极殿里,不少官员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人围在几位宰相面前询问,几位宰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面面相觑。
  他们也不清楚。
  章武一朝,对宰相的权力做出了一些加强,比如说大多数事情,中书都可以直接处理。
  但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对宰相们做出了一些削弱,比如兵事上面,中书宰相们,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
  皇帝,只跟枢密院,兵部,户部,禁军,以及当事的相应官员议论,并不会寻中书宰相,询问宰相们对于兵事的看法。
  最多,也就是跟宰相们商议该不该打。
  但是具体怎么打,派什么人,派什么地方的兵去打,中书宰相们就完全没有任何话语权了。
  很显然,这一次皇帝陛下并不需要讨论应不应该打,因此干脆跳过了中书,直接把几个相应的武官,喊了过去。
  另一边,李槲跟陈大两个人,跟在苏大将军身后,一路小心翼翼的来到了甘露殿里,刚刚走进甘露殿,三人就看到了被挂起来的两张地图。
  三个人扫了一眼地图,就几乎明白了皇帝陛下的心思,不过还是依次上前,对着皇帝陛下低头行礼。
  李皇帝抬了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然后指了指这两张地图,默默说道:“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这两个地方都出了些问题,我准备对这两处用兵。”
  他看着三人,然后目光落在了苏晟身上:“大将军,你说一说罢。”
  苏晟想了想,开口道:“陛下,臣想看一看具体的情报。”
  李云点头,指了指一旁的桌案,很快三人将九司的文书拿去,互相传看了一遍。
  苏晟思考了一番,这才对着继续说道:“陛下,灵州朔方一带简单,派长安驻军去平叛就是,可以让陈将军领兵,以贺钧为副将。”
  “至于吐蕃…”
  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道:“臣以为,只要增防剑南道,关中道。”
  “就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因此吐蕃…”
  苏大将军深深低头。
  “可以暂时搁置。”
  第1035章 相亲
  苏晟将门出身,当年在江东军中就隐隐已经坐稳了一哥的位置,开国之后,先是任枢密副使,又任枢密使,别的不说,现在的他,对于兵事走向,判断的还是相当精确的。
  他给出来的建议,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朔方一带的韦氏残部,以及他们勾联的六蕃,短时间内已经很难再起什么气候,这个时候之所以冒头,充其量也就是想要趁着李唐与契丹人厮并的时候,在西北一带趁火打劫。
  能够占据河套自然是好,占不住的话,他们也就是打打秋风就回去了,应对这种敌人,不用太急,长安就有两万多驻军,再临时征调一些新兵,半个月时间就能赶到灵州。
  在关中征兵,相当好征。
  因为关中百姓很记恩情,尤其是记得李皇帝的恩情。
  当年,武周末年时候,长安城里政权动荡,你来我往,武周的皇帝也是进进出出,整个关中在几年之内,数次易主,更是曾经落到梁温这种煞星的手里,把关中真是折腾的民不聊生。
  关中之战后,李皇帝亲自去了一趟长安,与杜谦一起巡视关中,因为关中情况太糟糕,哪怕当时的新朝经济状况并不如何好,但是李云还是减免了关中整整三年的赋税,没有收关中百姓一文钱,一粒粮。
  三年时间里,关中官员的俸禄,衙门的开支,都是从朝廷那里支取,甚至一部分,是从李云的内帑里支取。
  不止如此,在李云的授意下,从河南道调来了不少粮食种子,免费发放给关中百姓,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如此,关中才能三年之内,基本恢复了从前的农业生产。
  到现在,关中各行各业都已经恢复了从前的七八成,长安城里的人口,也已经恢复到了旧周都城时候的一半,只是人口,还需要一点一点慢慢恢复,着急不得。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关中百姓很念李皇帝的恩德,每年万寿节,也就是李云生辰那一天,天下各道府州县里,关中道一定是庆祝最热闹的地方,没有之一。
  相比较官员,士族,以及地主乡绅们,李皇帝显然更得这些黎民百姓的喜欢。
  即便关中人口还有待恢复,只要朝廷的征兵令发下去,关中百姓一定会积极响应。
  先前陈大在关中平乱的时候,整个关中的百姓便是如此,相当支持朝廷的一举一动。
  李皇帝沉默了片刻,然后看了看陈大,开口道:“你在关中许多年,你说说罢。”
  陈大已经欲言又止数次,闻言终于能够上前一步,他低着头说道:“陛下,即便没有这一次动乱,臣也准备向陛下,向朝廷进言了。”
  “臣奉命任长安将军,在长安以及关中,待了整整六年时间,六年时间里,关中北部,我们只能触及到延,庆,原,会四州,这四个州再往北,朝廷的行政就很难铺设过去了,换句话说。”
  他看着李云,沉声道:“箫关以南的关中,朝廷的确已经收回来了,但是与从前武周时候的关内道,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臣看过关内道的地图,现在的关中,大多数武周时候的京畿道。”
  “武周时候的关内道,大半没有实控。”
  他看着李云,继续说道:“此时,陛下如对朔方用兵,臣请命,替朝廷收回整个关内道。”
  李皇帝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地图,思考了一会儿,开口道:“你要多少人?”
  陈大立刻低头说道:“臣现在,领禁军的神武左右卫,臣请带这两卫出征,再与长安的长安军合并,凑在一起,差不多有三万战兵。”
  “三万战兵,足够了。”
  陈大抬头看着李云,正色道:“一日不收回关内道,臣便一日不回来见陛下。”
  禁军现在分成了十二卫,每一卫人数差不多在五六千人,一同拱卫洛阳。
  再加上洛阳城里兵马司的兵力,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兵力,洛阳城附近的战兵,差不多在十万人出头。
  人数不是太多,但俱是多年积攒下来的精锐。
  李云闻言,看向陈大。
  “只一个关内道不够,收拾了关内道之后。”
  李皇帝看着陈大,缓缓说道:“我还要陇右道。”
  这话一出,三位将军都微微变了脸色。
  关内道,就在关中的正北方,地方虽然不小,但也就是江南道的大小。
  但是陇右道,就太大了…
  陇右道如果追溯,可以一直往西,延伸到旧周极盛时候的安西都护府,单从面积来算,已经占了李皇帝现有地盘的大半。
  这么大的地盘,历朝历代哪怕国力强盛的时候,往往也只能用羁縻统治,或者派遣使者,去经略西域。
  真正驻兵直辖的,少之又少。
  见陈大面露犹豫之色,李皇帝神色平静,开口说道:“你若是自觉得不行,我就考虑其他人选。”
  陈大是皇帝嫡系之中的嫡系,皇帝已经说出来这种话了,便是让他去死,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睛,这位神武卫将军半跪在地上,深深低头道:“臣愿意领命!”
  李皇帝看着他,默默点头:“那好,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你领神武卫,会同长安驻军一并出征,以你为主将,长安将军贺钧为副将。”
  说着,李云看向兵部尚书李槲,开口说道:“兵部在三日之内,与陈大一起,商议一个章程出来。”
  他又看着陈大,开口说道:“神武卫也要做好准备,要保证三日之后,随时可以动作。”
  二人俱都低头应是,然后对视了一眼,很默契的退出了甘露殿,把苏大将军留在了这里。
  苏晟留在甘露殿,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地图上的吐蕃一块,开口说道:“陛下对吐蕃,还有心思?”
  “嗯。”
  李云也站了起来,看了看地图上的吐蕃地图,他认真思考了一番,突然目光闪动。
  “兄长,我心里突然生出来了一个主意。”
  苏晟扭头看着李云。
  相处也快二十年时间了,他对李云,也有了相当的理解。
  这位皇帝陛下,经常有一些奇思妙想,尤其是在战场上,面对强敌的时候,常常智计百出。
  苏晟微微低头道:“陛下请说。”
  李云目光落在地图上,然后喃喃道:“吐蕃人要跟我们和亲,想要求娶朕的公主。”
  他看了看苏晟,轻声道:“我现在,可就只有一个适合嫁人的闺女。”
  “而且更无姐妹。”
  李云家里,只有大女儿李殊,到了嫁人的年纪,这个大公主,早在几个月前,苏晟就已经上书赐婚,许给了苏家。
  年底就要完婚。
  听到李云这句话,苏晟心里知道,皇帝陛下是在挑拨他。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李皇帝虽然自己没有了合适的女儿,但是楚王府还有个小一些的郡主不曾出阁,大可以过继到皇家来,给封个公主许出去。
  不过,皇帝都这么说了,苏晟当然不能再说别的,他立刻低头道:“臣也觉得,应当给吐蕃人一些教训!”
  李皇帝抬头看了看苏晟,笑着说道:“顾常,你快去,把越王请进宫里来,让他进了宫之后,立刻到甘露殿来。”
  内侍顾常连忙点头应是,一路小跑去请越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