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907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9      字数:3487
  薛收也上前,拍了拍越王的肩膀,叹息道:“二郎不必多想,陛下重感情,不会让你就藩这么远的。”
  众人在一起,又说了几句话,越王告辞离开,被一路送到了南阳王府门口,众人刚到门口,只见一个一身紧身衣袍的中年汉子,正迈步走来,这汉子抬头看了看他们,也为之一愣,连忙上前,半跪下来。
  “见过太子殿下,越王殿下。”
  太子殿下快步上前,将他搀扶了起来,问道:“陈将军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陈大。
  他起身之后,没有答话,只是又对着薛收行礼道:“见过薛尚书。”
  户部尚书杜和辞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一个月前,薛收已经成功升官,补了这个户部尚书的缺,成为了大九卿之一。
  后族执掌户部,也就意味着东宫的地位稳如泰山,如今,不管是朝野,还是诸位皇子,俱都没有任何争褚夺嫡的念头。
  薛收拱手还礼:“将军客气了。”
  陈大行礼之后,才对着太子殿下低头道:“殿下,臣当年是在薛王爷的衙门里当差,因此结识陛下,才有今日,当年薛王爷对臣很是照顾,如今臣将要离开洛阳,平定西北,听闻薛王爷病重。”
  他低头看了看手上提着的东西,叹了口气道:“因此离京之前,来看一看薛王爷。”
  当初青阳县衙里的事情,如今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要知道,薛收举家来投奔李云的时候,李云早已经不是青阳县的都头了。
  而当初,跟着李云一起出去干事业的几个衙差兄弟们,最次的也已经是都尉副将一级的军官,陈大更是已经封侯拜将,薛老爷的性格,也不会拿他们当年的事情来说事,更不会拿他们来衬托自己。
  即便是晋王爷李正,也不太提起这个事情。
  因此,在场几个人,还真不太清楚这段故事。
  只有薛收隐约知道一些,他连忙让开身子,对着陈大说道:“当年,听父亲说起过这个事情,将军有心了。”
  “我领将军,去见家父。”
  陈大对着两位皇子欠身行礼,然后跟着薛收进了南阳王府,太子殿下想了想,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兄弟,开口说道:“二郎,一会儿我回宫里去,立刻就去见父皇,你不必着忙准备。”
  说罢,他也跟着舅舅一起进了王府。
  薛王爷目送着他们几个人离开,然后也上了自己的马车,坐在马车里,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才缓缓开口。
  “回家。”
  …………
  傍晚时分,太子殿下回到了宫里,先是去甘露殿看了看,得知李云去了后宫,不在甘露殿之后,他便回东宫去了。
  又晚一些,内侍顾常亲自去东宫,召见太子,等到天色全黑下来的时候,太子殿下才在甘露殿,见到了皇帝,他对着皇帝低头行礼道:“扰了父皇兴致了。”
  皇帝抬头瞥了他一眼,随即开口道:“坐着说罢。”
  太子应了一声,坐在了椅子上。
  皇帝陛下看着他,问道:“我那儿媳,有动静了没有?”
  太子殿下一怔,随即摇了摇头,苦笑道:“才成婚多长时间,父皇您太着急了。”
  李云起身,活动了一番筋骨,又问道:“你宫里那侍女,快要生产了罢?”
  太子大婚之前,就有一个身边的侍女怀了身孕,这是皇家,或者说是大户人家常有之事,并不出奇。
  太子点头,应了声是。
  “估计就是这一个月了。”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开口道:“好事情,这孩子降生,一来给你外祖冲冲喜,二来你母亲心情也能够好一些。”
  他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默默说道:“这段时间,你要常去看看你娘。”
  “孩儿明白。”
  太子应了一声之后,还是鼓足了勇气,开口说道:“爹,孩儿这么晚见您,是想问您一件事。”
  李皇帝没有抬头,只是翻看文书:“你说。”
  “我听说,您打算让二郎去剑南道就藩?”
  李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看向太子:“你有什么看法?”
  “太远了。”
  太子默默说道:“咱们是一家人,朝廷里那么多精兵强将,剑南道又不是非让二郎去不可,干什么要把他弄去这么远的地方?”
  “他真要去了成都府就藩。”
  太子皱眉道:“我们兄弟,这辈子还能再见几回?”
  皇帝陛下看了看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文书:“他去成都就藩,才能正你的储君之位,让朝野俱都看清楚,东宫之位无可动摇。”
  太子一怔,随即明白了父亲了一起,他犹豫了一下,微微摇头:“二郎这个性子,他不会有这种念头,也不会有这些想法。”
  “东宫之位,也不能靠这种法子来正。”
  李皇帝抬起头,认真的看了看儿子的表情,过了一会儿,他脸上才露出笑容:“好,这个事情,爹会认真考虑的,不过这一次,先让他去跟吐蕃人接触接触。”
  “至于要不要在成都就藩。”
  皇帝默默说道:“咱们再多考虑考虑。”
  太子松了口气,起身对着父亲低头道:“父皇圣明。”
  说完这句话,他就准备告辞离开了,他低头行礼之后,告退两个字还没有说出口,只听皇帝陛下问道:“还有件事,为父想问一问你的看法。”
  一听这句话,太子有些紧张了。
  身为太子,皇帝要考校他的地方太多,干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翼翼。
  显然,这个问题大概率又是一个考验。
  不过没有办法,老爹既然问出来了,他只能低头道:“您说就是。”
  “老三也要出宫开府了。”
  皇帝看着太子,摸着下巴:“下午我去瞧他了,这孩子…还不错。”
  “你说,他出宫开府的时候,是授给他亲王爵位,还是郡王爵位?”
  太子一怔,随即有些迷糊:“父皇,皇子出宫,不是都要授给亲王吗?”
  “然后按照功劳大小,酌情考虑传袭。”
  李云微微摇头:“以后,诸皇子不一定封给亲王,甚至…”
  “不一定封给郡王。”
  “如果犯错,屡教不改。”
  皇帝神色平静:“那终身,就只给个皇子身份,给皇子待遇,如再犯错。”
  “则罢为庶人。”
  第1041章 新朝第一富贵
  帝制时代,宗室制度,是影响朝廷,乃至于影响整个国家的要紧制度,毕竟天子神权合一,国家一体。
  所谓朕即是国家。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皇帝是国家的主心骨,皇帝的家庭,也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那么自然而然,就要给这个国家,定下来一些规矩。
  而李云,作为将来的太祖皇帝,他恰恰就是能够定下这个规矩的人。
  宗藩制度,是很复杂的。
  先前,李皇帝已经定下来了,非大功不得世袭罔替,这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大幅度削弱了宗藩。
  如今,皇子不必封亲王,甚至不必授给爵位,则是他在位十年之后,往宗藩身上砍下来的另一刀。
  不过,这个时候,李云就不是自己一个人做主了,他的长子,大唐未来的皇帝已经长大了,趁着皇三子将要成人的时间,李云很想听一听自己这个长子的意见。
  太子听了李云的话之后,有些怔神,他低着头思考了许久,才回到了父亲面前,认真看了看父亲的表情之后,他才微微低下头:“父皇,毕竟都是一家人。”
  他默默说道:“不说我们这一家,假如这个规矩将来作为成例传之后世,那么同辈皇子之中,有人会坐到九五至尊的位置上,也有人…连得爵也难。”
  太子殿下低声说道:“这恐怕,会让人心中不服气,再有,这样做也会削弱宗藩势力,再加上王爵不得世袭罔替,这样一旦后世,有一个皇帝子嗣不兴,恐怕整个朝廷上下,连一个李家的亲王也不会有。”
  “甚至郡王,都会相当少见。”
  太子人当然是不笨的,他说的也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按照李云构想的这个制度,后世皇帝也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那么将来的确可能会出现这种问题。
  皇嗣兴旺还好,一旦连续两三代人皇嗣不兴,前几代封的王爵又被代降了下去,那么朝廷里,就真的会出现无有李氏近支王爵的情况。
  宗藩的势力乃至于地位,将会被朝臣勋贵,给完全碾压。
  皇帝陛下闻言,先是低头看了看自己在桌子上的文书,又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点头:“我儿说的不错。”
  他默默说道:“是父皇想的少了。”
  人考虑事情,总是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李云现在已经有十一个皇子,准确来说,应该是十二个。
  去年因为怀了身孕,被留在金陵的陆昭仪,也成功诞下皇子,而且此时已经在返回洛阳的路上,估计这个月就会回到洛阳。
  这就是李皇帝的第十二个皇子了。
  而且他今年才四十岁,不出意外的话,生二十来个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他想,甚至可以生下更多。
  但这是开国之初,国运昌隆的情况。
  遍观史书,越到中后期,皇帝的生育能力就越会出问题,皇子的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到最后,皇帝绝嗣然后从旁支过继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那就定额罢。”
  李皇帝看向太子,说出了自己预想的另一套方案:“一代人之中,除皇储外,至少封给一个亲王,三个郡王,这样可以保证宗藩不至于衰弱。”
  “又不至于全然凭靠出身,就裂土封王。”
  太子殿下想了想,深深低头道:“父皇圣明。”
  他想了想,又说道:“父皇,咱们家开国之前降生的皇子,便只有我们三人,如今朝廷初建,正需要拔高宗室的地位,儿臣以为,开国之后出生的弟弟们,可以酌情授爵,至于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