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928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9 字数:4047
卓光瑞想了想,开口说道:“臣三子卓昌,虽然是恩荫官,但是诸子之中,他办事情最为妥当。”
说着,他看向李云,开口道:“陛下有什么差事要办吗?”
“就让他去工部挂职罢,由工部牵头,成立个做工程的…嗯,行当罢,称将作行,算是官营的行当。”
李皇帝默默说道:“这个行当,先负责整个河南道的官道修整以及拓宽,做成之后,由京兆府以及河南道三司衙门验收。”
“具体人员,由将作行,就是卓兄家那个老三,负责雇佣使用。”
皇帝陛下看着卓光瑞,继续说道:“从前,确有不少皇室产业,或是直接挂在户部的产业,但都不明朗,这个将作行,就是第一个国营的行当,以后专门负责土木工程。”
“卓兄以为如何?”
卓家,无疑是最适合负责这个事的人家了,毕竟工部户部,卓家都有占着,他们家负责这个事情,方便快捷。
当然了,此时的卓光瑞,依旧只是把这个事情当成一个差事,他还不明白,这个将作行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
卓光瑞很快低头,开口说道:“臣遵命。”
皇帝陛下笑呵呵的说道:“回头,让你家这个老三进宫里来,我跟他见一面,交代他一些事情。”
“还有。”
李皇帝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家那个老三,最近也在外面做一些杂事,这个事情到时候可以让他占股一两成,权当让他跟着学一学如何当差办事了。”
卓光瑞一怔,然后抬头看了看李云,又低头道:“若是三殿下参与,自然是三殿下主事…”
李云摇头道:“这个将作行,我打算安排做个七品或者六品的职事,我家那老三,不太适合在工部挂职,再加上他年纪还小,就让他多看看,多学学罢。”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默默说道:“这个事情,估计要办个几年,等这个事情办成了,到时候卓兄就可以去吏部了。”
吏部,一直是新朝比较畸形的衙门。
因为这个衙门,长久以来,一直是身为宰相的杜谦兼管,但是中书事情又太多,杜谦其实管不了太多吏部的事情。
绝大多数事情,都是吏部两个侍郎在做,这两个侍郎,在李云心里,又不足以胜任这个吏部尚书。
因此这种畸形,就一直拖到了现在的章武十年,期间杜谦不止一次的向李云请辞。
这倒不是杜谦客气,而是以他的身份权柄,没有必要再兼任这个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名义上管着人事权,但实际上到了五品以上的官职,大多数还是要中书点头。三品以上的,就要知会皇帝陛下,甚至要经过廷推廷议,因此这个吏部尚书对别人来说,是人生顶点,对于杜相公来说,就单纯是个累赘了。
卓光瑞就任吏部,是李云一早想好的事情,只不过因为岳父大人过世,薛收丁忧,不得已才突然把卓光瑞起复,让他暂管户部。
听了李云的话,卓尚书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李皇帝点了点头,然后叹了口气,正色道:“天下太大了,人也太多,一些事情,我自己是做不成的,我希望老兄弟们。”
“能一直站在我这一边。”
“咱们善始善终。”
卓光瑞闻言,深深低头:“臣等,一直站在陛下这一边,从来也不曾动摇过。”
李云给他添茶,继续说道。
“一些事情,我现在跟你们解释不清楚,我只能说,咱们事上见。”
“一点一点摸索罢。”
“是,臣等,紧随陛下身后就是。”
…………
在李云的授意,卓家的倾力之下,这个“土木国企”的事情,很快就得到了推进,李皇帝亲自接见了卓家的卓三郎,交代了他一些事情,然后就放他去河南道考察官道去了。
这个事情不能着急,现在只是“立项”阶段,还有考察,估预算等等,没有个两三年怕是很难干成。
李云也不着急,只要这个国家,在按照他指的方向前进就行,至于跑的快慢,他并不是很在意。
事关国体,牵扯不知道多少人,步子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哪怕是一点点的错漏,落到具体的百姓头上,也是灭顶之灾了。
毕竟,现在以及将来数百年,都几乎没有什么来自于海外的外部威胁,这个国家,可以一点一点往前前进。
就在皇帝要“大兴土木”的时候,奉诏进京的扬国公周昶,也终于抵达了洛阳,这位皇帝陛下的老朋友,在礼部会馆换上了衣服之后,一路进了宫里,跪拜在皇帝陛下面前。
“臣周昶。”
扬国公深深低头,额头触地。
“叩见陛下。”
第1066章 寻常父子
如果说十年前,周昶还对李云有些疑心,担心李皇帝会秋后算账,清算旧周诸节度使的话,现在的周昶,已经基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而且对李云,也是心悦诚服。
十年了。
十年时间,他的父亲周绪,得以以王爵善终,甚至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还给他添了几个“小弟弟”。
而他自己,先是做了多年的青州将军,一直到他爹周绪去世,李云才让他的儿子周洛,接手了青州军。
虽然周昶很清楚,这是皇帝在一步步拿掉周家的兵权,周洛做的这个青州将军,就是朝廷一个镇守地方的将军,与原先那种类藩镇已经截然不同,但即便如此,周昶依旧感念李云的恩德。
要是薄凉一些的君主,哪里还要这么麻烦,这么温柔?
一刀给你全家都杀喽!
作为李皇帝的同龄人,也是经历过武周末年那十年动乱的诸侯,对于现状,周昶已经相当满意,在接到李云的夺情起复文书之后,他几乎没有耽搁,就离开了扬州,一路来到了洛阳。
皇帝陛下看了看跪在地上,神态虔诚的周昶,哑然道:“怎么几年不见,这么见外了?”
他亲自把周昶扶了起来,问道:“家里一切都好罢?”
周昶站了起来,苦笑道:“好是好,只是多了许多小寡妇,有些跟臣女儿差不多大,父亲去了之后,无处安排她们。”
李皇帝闻言一怔,随即摇头哑然道:“你父亲真是个有福之人啊,从年轻一直到暮年,都不安分。”
周昶默默低头道:“是,他老人家…”
“是有福气的。”
三十年节度使,临淄王与江都王加在一起,又是十年时间,作为二代节度使,周绪周大将军,可以说一辈子没有吃过什么苦。
都是甜。
聊了几句周绪之后,李皇帝开口笑道:“说起来,那些小寡妇,可都是你的小娘。”
周昶神色一僵,苦笑道:“臣正愁着如何安置她们呢,足有二三十人,头疼得很。”
“让她们出去再嫁就是。”
周昶默默说道:“有些却未必愿意再嫁。”
这十年时间,周绪周大将军,其实还是很安分的,家里的女人,都是正途,没有歪门邪道,这些女子里,生下孩儿的,当然想要留在王府里,毕竟王府,多半要供给她们吃喝还有月钱,比出去嫁人要舒坦的多。
李云摇了摇头,没有再去管这家的家里事,只是开口道:“周洛现在怎么样了?”
周昶立刻低头道:“蒙陛下拔擢,他已经能接过青州军军事了。”
“那就好,那就好。”
皇帝陛下看着周昶,笑着说道:“诏你进京,主要是两件事,你大约都已经知道了,头一件事就是正式让你袭了爵,往后你们家世袭罔替,代代都是公爵。”
“二件事,兵部右侍郎空缺,让你填了这个缺位。”
说到这里,皇帝笑着说道:“新朝上下,以国公任六部侍郎的,大约只有你一个,可以说是委屈你了,你不要嫌小。”
周昶连忙低头:“臣能有个职事,已经是陛下恩待了,在说,兵部侍郎对于臣来说,已经是高就,臣未必能做得来。”
青州军这个“祖产”,周家已经很难再拿回去了,也就是说,如果周昶不入朝为官,那么后半生,就只能在家里赋闲,做个太平国公。
他也就比李云年长了几岁而已,今年不过四十多岁,要是这个年纪就无所事事了,也未见得是什么好事情。
而兵部侍郎,对他来说的确是个好工作。
毕竟,早年河东军投降过来的李槲,在朝廷里当差快十年了,到如今,也不过是个兵部左侍郎而已,依旧没有做到兵部尚书,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赵成在一天,他都很难再往上爬。
皇帝陛下笑着说道:“李槲在兵部快十年了,你过几天袭爵之后,可以去找找他,跟他请教请教,如何做好这个兵部侍郎。”
“往后你在洛阳城里当官,咱们这些故人,见面也就容易多了,得了空,我请你吃酒。”
高处不胜寒。
十年帝位,如今的皇帝陛下,已经颇有些孤独寂寞的感觉了,以至于他见到周昶这种曾经的“对手”,都觉得倍加亲切。
周昶也深深低头:“臣…不胜荣幸。”
…………
随着太子殿下出巡,朝廷的大兴土木计划启动,以及扬国公周昶入朝,章武十年的上半年,显得有些忙碌。
不过,这毕竟是新十年的开端,忙一些也是正常的,李皇帝甚至常常会去工坊,会去农事院看一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出现,方便自己进行下一步规划。
就这样,半年时间很快过去,到了六月份,江东的新政已经初步铺开,纺织业开始明显兴旺起来,而市舶税务司衙门,也组建起了雏形,新朝的海运,也在逐步向外开拓。
与此同时,幽燕的战事告一段落,契丹人彻底投降,孟青所部占据榆关,正在有条不紊的修建关隘,而关隘以外的大片土地,被李云安排给了早早归顺新朝,或者说早早跟刘博“沟通”的兀古部。
将来刘博的两个儿子,就会被送到兀古部,作为兀古部的首领,也会成为契丹汗之一。
此时,朝廷已经派了英国公刘博,正在持圣旨前往关外的路上,准备敕封耶律亿为契丹汗。
当然了,不会只敕封这么一个契丹汗,兀古部,室韦部的契丹首领,都会被李云封汗,这样辽东至少会有三个契丹汗。
只要他们不团结,将来皇帝陛下想要收拾他们的时候,自然就是手拿把掐了,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统领整个辽东。
那是榆关建成之后的事情了,榆关成就,则新朝进可攻退可守,到时候打不打,都在皇帝陛下的一念之间。
此时,建造榆关的差事,是孟青所部,与辽东道布政使衙门,也就是黄朝新建的衙门一起负责,各种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
因为战事告一段落,主帅孟青,也已经在赶回洛阳的路上,要向皇帝陛下,汇报整个幽燕战事。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孟青回京,大概率就会因功,受封大将军了。
就在朝廷上下各个机构,都在按照皇帝陛下的意志,一点一点改造这个国家的时候,离开洛阳近一年时间的皇二子,越王李铮,也悄无声息的回到了洛阳。
回了洛阳之后,他先是在洛阳城里的越王府休息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这位越王殿下才一路进了皇宫,被大太监顾常,一路领到了甘露殿里。
进了甘露殿之后,越王跪伏在地上,深深低头,叩首行礼:“儿臣…叩见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