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942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9 字数:3547
“你出去,去告诉各位大臣们,同他们说,今夜我们家在宫里设宴,洛阳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来进宫赴宴。”
李苍连忙低头:“儿臣遵命。”
皇帝看着他,笑着说道:“这会儿已经是下午了,宫里的人未必忙活的过来,要是宴席供应不上,你跟着帮帮忙,不要让咱们家出丑了。”
三皇子不慌不忙,点头应了声是,开口道:“父皇放心,有儿臣在,一定妥当。”
说罢,他低着头退了下去。
越王有些好奇,看了看李云,问道:“父皇,三郎在宫外连个府邸都没有,这宴席的事情,三郎能帮得上忙?”
皇帝陛下低头喝茶,然后瞥了他一眼:“你们亲兄弟,连他平日里在做什么都不知道,也好意思来问为父。”
越王挠了挠头,有些尴尬。
他还真不知道老三每天在干什么,只知道自己这个三弟平日里神神秘秘的,哪怕已经出宫居住了,也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
皇帝陛下看了看一脸迷茫的李铮,心里微微摇头。
自己这个二儿子,在武事上是有天分的,但是其他方面就差的很多了,单单是交际方面,就差了不少。
虽然他李某人,当年也不是如何善于交际,但是乱世之主跟治世之主,毕竟不同。
“好了,你也去罢,去一趟费家,把费尚书还有你未来岳父一家,都请到宫里来吃饭,到时候你来招待他们。”
越王连忙低头应了一声,扭头离开了太极殿。
…………
转眼到了晚上,皇宫之中大设宴席,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
李皇帝与皇后娘娘同席,与群臣同乐。
而太子殿下,则是坐在皇帝下首,时不时还会有大臣,来给这位东巡归来的太子殿下敬酒。
几位宰相,也都依次与太子敬酒,其中杜相公与太子喝酒之后,还与太子同席,说了许久的话。
大约是在交代太子殿下一些事情,比如说回到洛阳之后,应该怎么做事,过罢了年,又应当如何做。
而宰相姚仲,只是敬了一杯酒之后,就默默回了原座,自顾自低头喝酒。
姚相公旁边,坐着他的长子姚慎。
姚相公年纪已经不小,他的长子姚慎今年更是已经三十出头,如今因为父荫,在大理寺当值,任大理寺少卿。
此时,这位姚少卿,看着太子殿下坐的位置,又看了看太子殿下左近的杜相公,忍不住有些眼热,他给父亲倒了杯酒,低声道:“爹,太子殿下回朝,您怎么也不去跟太子殿下亲近亲近?”
姚相公老神在在,扭头瞥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淡淡的说道:“你想去亲近,那你去就是,为父又没有拦你。”
姚少卿挠了挠头,却不敢说话了。
姚相公想了想,笑着说道:“杜相是中书首揆,可以说是本朝的丞相,他要做的是维系朝堂稳定,保证社稷不乱。”
“为父却不必去做这些事情。”
姚少卿给老父亲添了杯酒,小声说道:“那您也不用这么实诚,一句话不跟太子殿下说罢?”
“您也要为儿孙考虑不是?”
姚相公眯了眯眼睛,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他仰头喝了一口酒,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又抬头看向皇帝陛下,缓缓说道:“与其亲近太子,不如亲近还在宫中的小皇子们。”
姚少卿瞪大了眼睛看着父亲,他左右看了看,几乎吓得魂不守舍:“爹,您疯了?”
姚相公淡淡的看了儿子一眼:“不是你问的吗?”
他把空酒杯递了过去,姚少卿连忙又给他倒满,压着声音说道:“爹,您喝多了,千万不要胡说八道了。”
姚相公喝了口酒,又看了看李云,微微摇头道:“为父实话实说而已,陛下…太年轻了。”
他缓缓说道:“而且,古来强主。”
此时俱是分桌吃饭,说完这半句话,姚相公也左右看了看,确定四下无人之后,他才看着儿子,小声低语。
“多立幼子。”
第1083章 月下满城心思
开国十年,马上就要到第十一个年头,整个朝廷已经基本上稳定下来,随着诸皇子陆续长成,自然而然就有人,会生出一些心思出来。
比如说姚少卿这种念头。
毕竟眼看着李家江山,已经必然代代相承了,那么就要抱稳这条大腿,为将来做打算。
而朝廷上,其实非止姚少卿一个人这么想,许多人都是这般念头,因此太子殿下驾临金陵这一年时间,整个江东乃至于整个江南,都在积极配合太子殿下的,积极响应新政。
甚至有一些大户人家,不惜大亏特亏,也要让今年一年新政的成绩好看一些。
不过姚相公却不这么想。
哪怕杜相公,从来都很亲近太子,对太子也是知无不言,恨不能把自己所学,统统教授给太子,一副亲师徒的模样,但是姚仲很清楚,杜受益这般态度并不是因为他想要抱东宫的大腿,更不是因为他想投靠皇太子。
只单纯是因为,太子身在储位,他这个百官之首,想要把太子殿下给教出来,让朝廷社稷等候稳固传承,新朝能够二十年乃至于三十年不乱。
让将来有可能出现的萧墙之祸,消弭于无形之中。
也就是说,他这个态度并不是因为太子是李元。
如果当今的嫡长非是李元,是另外一个人,杜受益也会是这般态度,
甚至,哪天太子这个位置上换了一个人,只要合乎礼法,杜受益一样会倾囊相授。
但是姚仲却不认为自己有教授太子的责任,他一直以来,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了事,很少亲近东宫。
皇帝陛下…太年轻了!
满打满算,今年也不过四十出头而已,这样的年岁,哪怕在这个时代的士族人群之中,也是正当年的年纪。
更何况,皇帝陛下身体还好的离谱。
他跟着李皇帝,已经十好几年了,这十好几年以来,他甚至没有听说过皇帝陛下生过什么病,哪怕受了伤,没过几天就又龙精虎猛起来。
在姚相公看来,当今皇帝陛下,日子还长的很。
至少还有二三十年!
也就是说,二三十年内,皇权都不会发生变动。
二三十年…实在是太漫长了。
远的不说,二十多年前,天下还姓武呢!
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有一点姚相公可以肯定,如果皇帝陛下真的再在位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岁的太子或许还能忍得了,五十岁的太子还能忍否?
退一万步讲,即便五十岁的太子能忍,到了五十岁,皇帝陛下还会把皇位传给五十岁的储君吗?
这些都是问题。
也都充满了变数。
姚相公想的很开,他当年考金陵文会的时候,已经接近四十岁,如今已经五十好几岁了,不管怎么说,他相信在他有生之年,是见不到章武天子落幕的那天了。
因此,他对于太子,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此时朝廷设宴,都是大臣们一人一个桌子,少有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即便如此,姚相公几句话,还是把姚少卿吓得半死,一顿饭吃的战战兢兢,一直到散了宴席,他上了老爹的轿子,还是有些后怕。
“爹,您老人家,真是胆子愈来愈大了。”
姚少卿拍了拍胸脯,苦笑道:“差点把儿子吓死。”
姚仲笑着说道:“为父都已经五十多岁了,还能再活几年?”
“而且,我在朝廷里的官,已经做到头了。”
姚相公低眉道:“便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姚仲属于大器晚成,杜谦都比他年轻十多岁。
也就是说,不出意外,他一定比杜谦先离开朝堂,不管是何种方式。
杜相公在一天,中书令的位置就不会有第二个人选,所以姚相公能做到这个次相,的的确确是已经做到头了。
父子二人一路回到了姚府,姚少卿搀扶着老父亲,一路来到了书房,关上门户之后,姚慎才长出了一口气,他给老父亲倒了杯茶,犹豫了一下,低声道:“爹,您觉得…”
“太子不成?”
“太子是聪明的,而且做事没有犯过什么错。”
姚相公淡淡的说道:“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生的太早了。”
在姚仲看来,当今太子的身体,远不如今上,太子…甚至不一定活的过他的父亲。
姚少卿低头苦笑:“年幼的皇子们,俱没有出宫,谁也接触不到啊…”
姚相公瞥了他一眼,闷声道:“蠢笨的东西。”
“朝堂争斗,从来不在人情往来,最重要的是要根基深厚,否则即便你跟新君关系再好,能够骤然登得高位,也是无根浮萍。”
姚相公默默说道:“去岁这场大案,空出来许多要紧的位置,咱们江东人…”
“要把握好这一次机会,不能被关中,中原…还有东宫的人,都抢了干净。”
旧周势力即将被清理出朝堂,但是剩下的新朝官员,也并不都是同一个派系,姚仲是江东人,多年宰相,江东士人以及当年金陵文会出身的那些“金陵进士”们,现在已经隐隐以他为首。
而当年的金陵进士们,其中出彩的,比如说姚仲已经位列宰相,徐坤也已经做到了大理寺卿。
其他的同跻,多半已经是朝廷的中层甚至中高层官员。
这是朝廷里,相当重要的一股力量,正因为如此,先前杜谦才会跟姚仲说要姚仲提携这类的话。
这一次变动,受益最大的,或许就是姚相公了。
另外,关中与中原以及洛阳的本地士人,多以杜相公为首,他们也有机会,吃掉这些空出来的空缺。
第三股力量,就是新兴的东宫势力了。
姚相公神色平静,开口道:“太子殿下匆匆赶回来,可不是为了越王的大婚。”
姚少卿沉默了片刻,开口道:“父亲,吏部还是杜相说了算。”
“自然是他说了算。”
姚相公神色平静:“但是这一次动乱,不少关中人牵涉其中,杜相总揽百官,也要避嫌,就不太可能再让关中人进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