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1016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40 字数:3547
对于秦王的所作所为,李云心中恼怒,但是该罚罚了,之后也就放下了。
但是刘皇妃,却是真真为自己这个儿子的所作所为,感到有些伤心了。
………………
乌飞兔走,时间来到章武十七年的三月。
这天甘露殿里,杜相公拿着一份文书,递给李云,微微低头道:“陛下,这是去年弊案的详细案卷经过,以及三法司议定的处理意见。”
皇帝伸手接过,还没有展开看,便摇头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忙别的事情,差点把这事给忘了,说起来,这事从我知道到现在,也闹了大半年了,怎么到现在才出结果?”
杜相公叹了口气道:“去年毕竟是太子持国当政,这事涉及到东宫,便查不下去了,中书那几个老家伙,又不肯出力,等到臣回来之后,才开始处理这件事。”
他看向李云,继续说道:“臣跟徐相公花了几个月时间,先是提审了涉案的犯人,又去礼部,把去年春闱的试卷,尤其是那几个举发之人的试卷都调了出来,认真看了一遍。”
杜相公顿了顿,低头道:“这几个人,能在官报上,闯出偌大名声,文采是有的,尤其是那姓骆的书生,词章华丽,才学不俗。”
“只可惜。”
杜相公摇头道:“他参与的是实务科,文章华丽,但是到具体实处,有些空洞,臣与礼部一众官员看了几遍,都认定,在取与不取之间。”
皇帝陛下“唔”了一声,将案卷大概看了一遍,然后淡淡的说道:“涉案舞弊的一干人员,按照章武七年旧例处理,至于这骆斌等人。”
皇帝想了想,开口道:“既然文采不错,要不然干脆让他去参加翰林院内部的考试去,他要是能考过,就让他们留在翰林院,丢去修周史去。”
“翰林院不是一直抱怨人手不够吗?”
修史,是历朝历代都必须要做的事情,李云这一朝也不例外,周史从章武三年就开始修书,一直到现在,工程还未过半。
杜相公摇了摇头:“似乎不妥。”
“如果闹一闹就能得官,往后春闱,恐怕再不得安宁了。”
李皇帝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笑着说道:“那就先让他去翰林院考试,考过了,聘作翰林院吏员,许他在后年,依旧可以科考。”
李皇帝顿了顿,继续说道:“往后,翰林院也改一改,跟农事院一样,精通旧学以及文学的,可以直接考翰林院。”
“设一个翰林院下院。”
皇帝摸着下巴:“进这个下院之后,可以在翰林院修书编书,也可以像农事院那样,通过吏部的考试之后,正式进入仕途。”
“也算是为旧学,为文学,另辟一条路。”
“受益兄你觉得怎么样?”
国朝到现在,偏实用性的人才已经储备的差不多了,但是文史类工作,却有了不少缺口。
骆斌这样的人,正合适。
毕竟,翰林院已经没有了从前高高在上的地位,如今是不经历州县不得拜相,而不是非翰林不得拜相了。
翰林院,往后可以偏文史工作。
杜相公低头想了想,然后点头道:“臣觉得可行,这样一来,一些当年的饱学之士,也有了去处,不至于天天恨天怨地,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了。”
皇帝笑了笑:“那就这么定了,中书与翰林院一起,议定章程,然后尽快落实下去。”
杜相公点头,心里叹了口气。
他知道,往后像他这样的“旧版”读书人,即便也可以进入朝堂,可以拥有品级。
但是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本事。
恐怕以后…只是徒有地位。
而没有实权了。
出神了片刻之后,他对着李云欠身道。
“臣…这就去办。”
第1165章 非是从前滋味
当官这个职业,其实并不是很难,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这个行当,更多的是看这个人的情商,还有心性。
这两样足够高,有没有专业知识不怎么要紧。
当然了,要是能有人格魅力,那就更好了。
因此,是李云的新学取士,还是曾经的旧学取士,就官员选拔上来说,本质上没有什么分别,这两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改变求官的进程。
进而改变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转向务实,整体进步的速度自然就会快一些。
当然了,当官的能够务实,那就更好了,如果他们也能够掌握一些类似于农学这样的专业技能,那当然是更好了。
到如今的章武十七年,旧学式微之势,已经不可阻挡,而这个时候,也要给旧学寻找一个合适的生态位了。
所谓的旧学,其实就是类似于另一个世界的文科,这些文史类的学问,当然要丢到文史类的衙门里去。
李云的想法很简单,往后翰林院出身的官员,主要就是往文史类的衙门里投放,比如说礼部,鸿胪寺,或者是御史台之类的衙门。
这个事情,李云没有明说,只是借着这一次骆斌等书生闹事,开辟了一个类似农事院的翰林院下院。
但虽然他没有明说,君臣二人多年默契,杜相公已经很清晰的感受到了皇帝陛下的想法,并且他也没有反对,默默的执行了下去。
因为这对于旧学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要是没有这一条“小路”,往后的读书人,还会不会专心致志的攻读经史子集,就很难说了。
时间一长,斯文种子说不定都会断掉。
杜相公离开甘露殿之后,很快回到中书,向几位相公传达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此时,诸位相公之中,只有许昂许相公没有到,其余几位相公听了杜相公的话之后,都是若有所思。
姚仲咳嗽了两声,看向杜谦,问道:“翰林院再设下院,与农事院一样,有选拔学子入院的权柄,这个事情,还有些麻烦,要跟礼部,翰林院坐在一起,商量出来一个章程。”
“要定下来怎么个考试,怎么个考法,以及考些什么。”
杜相公闻言,看了看在坐的几个人,他喝了口茶水,叹了口气:“这还有什么好商量的?”
他看着姚仲,苦笑道:“居中兄,还不明显吗?”
姚仲一怔,问道:“杜相您的意思是?”
杜相公叹了口气,开口道:“如今朝廷开科举士,考试的内容,已经与旧周之时的科考全不相同,虽然还叫科考,但已经是两个制度了。”
他默默说道:“翰林院自设的这个考试。”
杜相公颇有些感慨的说道:“旧周科考考什么,翰林院就考什么就是了。”
几位相公闻言,都是恍然大悟,随即心里,也都生出了几分感慨。
曾经考四书五经,诗文策对的科考,不知不觉,已经不再是朝廷的主流了。
可以预见的是,往后它虽然依旧会存在,但也只可能是分支,而不太可能是主流了。
杜谦跟姚仲都感慨不少,宰相郭攸只是微微低头,没有说话。
而徐坤徐相公却没有太多感触,毕竟他可以说是新学出身的宰相,他只是顿了顿,就看着杜相公,问道:“杜相,先设农事院,如今又有翰林下院,往后陛下会不会再增设别的什么院?也有招生取士之权。”
杜相公闻言一怔。
他倒是没有想过这些,不过思考了一番之后,他才开口说道:“厚德不说,我还没有想过这些事,就目前来看,陛下没有说过这些,不过以我对陛下的了解,往后陛下大概会开设一个军事院。”
他轻声道:“挂在枢密院名下。”
一众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了。
姚相公点头道:“当年入主中原之后,陛下多半就有这个念头,但是之所以一直没有去办,是因为当年江东军的军官太多了,很是够用。”
他默默说道:“可能这几年,就要办起来。”
入主中原到现在,近二十年过去,当年江东军那批人,很多也已经老了。
军中,也需要一些新鲜血液。
从前,军中选拔,多靠资历靠战功,但往后天下承平,没有许多战功可以攫取,那么开设一个类似翰林下院以及农事院的军事院,就很有必要了。
杜相公咳嗽了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
中书只负责政事,兵事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干系,这种事即便是兵部,也插不上手,他们就更没有必要在这里瞎猜了。
万一传到皇帝陛下耳中,反倒有些不太好。
“好了,这些事情就不提了。”
他看了看姚仲,问道:“子望兄最近怎么了?在中书不常见他。”
姚相公叹了口气:“他身子不太好,告假了。”
杜相公点了点头,开口道:“明年,把曹钰调到御史台,给他做个学生罢。”
去年,曹钰跟着皇帝陛下一起从江南返回,他并没有能跟着李云一起去关中,而是直接回了洛阳。
曹钰带着皇帝陛下的圣眷,以及杜相公的条子,到了朝廷里之后,吏部很快给他放了郑州刺史的缺,如今在郑州刺史任上。
到明年,他这个郑州刺史,也就是干了不到两年,不满一个任期。
算是刷了个州县的履历。
姚相公闻言,若有所思,随即点头道:“好,下官先记下来,到时候给吏部提前打个招呼。”
杜相公站了起来,结束了这一次会议,开口说道:“郭相,你把今天议事的内容,与太子殿下简单汇报一番,然后咱们就各忙各的罢。”
郭相公低头应了声是。
几位宰相各自散去。
姚仲最后一个站了起来,看向窗外的天空,感慨道:“这曹钰。”
“真是好运势。”
…………
五月中旬,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这天下午,有内侍来到中书,请杜相公进宫一趟,杜相公跟着这内侍,却没有去熟悉的甘露殿,也不是去太极殿,而是被一路领到了皇宫的后花园。
一路到了后花园里,他才看到,皇帝陛下正在一座亭子下面乘凉,远远的见到杜谦之后,皇帝笑着招手:“受益兄,快来,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