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4节
作者:十月廿二      更新:2025-10-24 15:13      字数:3071
  而跟黄志强同组的另外两个人则很快凑了过来。
  “强哥,这……这名单怕不是有问题吧?”
  听到这句话,黄志强才终于从刚才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此时他双拳紧握,整个身体都在不住地颤抖。
  “不行,这件事我一定要问明白!”
  看着坐在最前面,正在周红的指导下填写保研申请表的五个人,黄志强几乎是双眼喷火,迅速起身来到了讲台旁边。
  “周老师,我能看一下成绩单么?”
  黄志强强压着愤怒对面前的周红问道。
  “成绩单……你是哪班的?”
  “飞机系9302。”
  周红手里确实有一份按班级划分的全专业成绩单,按说每门课的成绩算是学生隐私,不能随便给人看,但这个年代对这些东西还不算重视,因此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找出9302班的成绩单递了过去。
  心急如焚的黄志强几乎是一把抢到手中,好在周红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填表的五个人身上,根本没在意黄志强的反应。
  “五十……五十九分?”
  在看到自己成绩的那一瞬间,黄志强的大脑一片空白。
  他之前想过自己可能拿不到满分,但最差最差的预期也是95分上下这个水平。
  至于59分……
  根本不可能想过。
  自从上大学以来,就连他最痛恨的那些思政课,黄志强都能拿到差不多85左右的分数,而所有的专业课则更是至少90分起步。
  显然,他没有进入保研面试的原因已经很明显了。
  排除不算在成绩里的体育课和通识课,飞机系前三年的总学分才不过七十出头,一门高达10学分的课程只得了59分,直接把他的平均成绩拉低了5分之多。
  要知道排名靠前的十几个人之间本来差距就并不很大,他之前即便是专业排名第一,也直接被拽到了前五名开外。
  想到这里,黄志强又飞速查看了一下常浩南全组四个人的成绩。
  果然。
  除了100分的常浩南本人之外,张漫和周书万分别拿了95分和90分,吴懿范也拿了85分。
  这样的高分让本来排名前十开外的张漫直接成为了专业第五,而本来成绩也还行的常浩南更是直接逆袭成了新的专业第一。
  看着成绩单上的阿拉伯数字,黄志强几乎是目眦尽裂,眼前布满了一片血红。
  “呵……”
  愤怒到极点的黄志强反而干笑了一声,然后抬起头,准备看看“罪魁祸首”的常浩南现在是什么反应。
  嘲讽?
  讥笑?
  假惺惺的关心?
  在抬头之前的一瞬间,黄志强想到了很多种可能。
  然而……
  常浩南仍然是那样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优哉游哉地填着面前的最后一张表。
  整个过程中甚至都没有抬起头看上他一眼。
  这世间最大的嘲讽,莫过于你把别人当成最大的对手,以为对方机关算尽而自己棋差一招,结果人家实际上甚至懒得用正眼看你一眼。
  黄志强看着眼前的一幕,顿时感觉到眼前一黑,好在他本来就站在桌子旁边,这才几乎靠着本能找了个地方坐下,没有直接摔倒在地上。
  实际上,这个真不能怪常浩南。
  从重生回来之后,他就从来没把黄志强,或者任何同年级的人当成过自己的对手。
  他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想办法尽快接触到实际项目。
  别说还有系统帮忙,就算是没有,靠着常浩南带回来的知识和二十多年记忆,也足够在这个飞行器设计课程中引起刘洪波的注意。
  无非效果没有现在这么夸张罢了。
  实际上常浩南能被杜义山注意到,还多亏了黄志强的那一波举报。
  换句话说,这一个来月的时间里,黄志强折腾来折腾去,其实都是在跟空气斗智斗勇。
  常浩南根本就没接过招。
  他甚至到现在都不知道黄志强在后面针对自己搞了那么多的小动作。
  因为实在是……没受到啥影响。
  所以情况总结起来就是……
  我还没出力,你就倒下了.jpg
  拜托,你很弱诶.png
  当然如果这些被黄志强知道了的话,恐怕更是要气到吐血了。
  毕竟这种感觉就跟在洞房花烛夜,丈夫已经折腾到精疲力尽,但妻子却以为还没开始差不多……
  总之就是奇耻大辱。
  不过这个时候,刚刚从两眼发黑中恢复过来的黄志强还顾不得思考这些,他脑子里只有一件事情。
  去找刘洪波理论一番!
  然而当他一路狂奔到刘洪波的办公室,并且几乎是以质问的语气询问对方,为何自己的课程设计只拿了59分的时候,后者却并没有开口回答,只是放下了手中的铅笔,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急火攻心之下,黄志强哪有那个闲心去思考这个眼神的含义?
  况且他之前就已经先入为主地觉得刘洪波根本看不懂他的设计,此时又怎么可能往别的地方去想。
  因此这份沉默自然而然地被他理解为了心虚。
  “刘老师,我需要一个解释,那次展示课上我们组的表现整个93级飞机系的同学都看到了,要不我们去找同学们评评理,看看我们的设计到底是不是应该只拿59分!”
  自认为已经占据优势的黄志强更加气势汹汹地说道。
  看着对方如此表现,刘洪波内心长叹了口气,同时也有点庆幸。
  如果不是那天杜义山看出了那份课程设计的端倪,他大概率就会把这样一个心理扭曲的学生招进课题组。
  就算这个人确实有一定能耐,那也是后患无穷。
  “去找同学们评理,我倒是无所谓。”
  刘洪波站起身,走到旁边的柜子边,翻出了黄志强的那份课程设计,放在办公桌上,然后又从旁边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包着绿色书皮的书。
  “但你可要想好,如果这件事情抖落出去,可能就未必只是一门课59分这么简单了。”
  说完这句话,他把那本书打开并翻到最后,跟刚才找出来的课程设计说明放到了一起。
  看到书中内容的那一瞬,黄志强的脸色瞬间从通红变成了苍白。
  第37章 歼7e总设计师的震惊【求追读】
  这天的稍晚些时候,蓉城,611研究所内。
  59岁的飞机设计师卢育英刚刚吃完晚饭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作为歼7e飞机的总设计师,他如今已经可以算是功成名就了。
  这种歼7的深度改进型深受部队好评,并且很快就可能出口到其它国家,换取宝贵的外汇。
  卢育英自己也对这个型号颇为满意。
  但满意不代表满足,随着歼7e的定型收尾工作结束,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对歼7进行下一步的改进了。
  作为611所的一员,他当然清楚十号工程目前进展顺利。
  但无论是从预防项目风险的角度,还是单从出口的角度考虑,歼7都还有继续改下去的潜力。
  不过在改进思路这块,卢育英却犯了难。
  毫无疑问,如今已经是90年代下半叶,继续搞昼间战斗机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了。
  但是之前跟歼7e同步搞的全天候型号歼7c/d却并不成功,部队的评价甚至还不如前者。
  所以靠放大机体、牺牲机动性换取极为有限的超视距探测能力这条路……
  走不通!
  因此卢育英很快开始考虑全新的设计思路。
  把机头空间腾出来安装雷达,进气道则放到其它地方去。
  但尝试了几种方案之后,要么是性能无法达标,要么是改动幅度太大,总之都不太能让他满意。
  最近几个月的时间卢育英正在研究一种下颌进气的方式,但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构设计难度却不小。
  机头部分的雷达罩会对迎面来流产生干扰,影响进气道的正常工作。
  大多数设计草案甚至都没能走到完稿。
  仅有的一个相对较成功的独苗,吹过几次风洞之后,发现在某些特定速度和攻角下的进气畸变甚至能突破0.3,这无疑会让wp13f发动机本就不太充裕的性能进一步雪上加霜。
  现在吃完饭回来加班,也正是为了这件事情。
  就在卢育英掏出钥匙准备开门的时候,他注意到门口墙上的信箱里塞着一个信封。
  拿出来一看,牛皮纸上面印着几个大字:
  《航空学报》编辑组。
  作为这本杂志的审稿人之一,他每年自然是会有一些审稿任务需要完成的。
  卢育英对审稿并不排斥,也从不拖延,每每收到稿件都会尽量在第一时间看完。
  这次他也不准备破例。
  只是可惜这一整个晚上怕是又无法推进手头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