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62节
作者:十月廿二      更新:2025-10-24 15:14      字数:3588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我们可以人工制造一个符合要求的环境出来。”
  如果搁在一般时候,下面应该已经开始议论这个想法了。
  但坐在这里的所有人,至少所有技术人员都见识过常浩南在解决运8机翼结冰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
  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还有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
  所以大家都在等着他给出进一步的解释。
  常浩南站起身,把放在会议室角落里的一块黑板拽了出来,然后在上面画了个简笔画。
  一架飞机,拖着一根长长的软管。
  完成之后,他把粉笔轻轻抛入旁边的盒中,转过身来。
  尽管很抽象,但这里的人还是能认出来,那应该是一架轰6。
  “我们可以改造一架轰油6,作为专门用于人工模拟冰云试验环境的结冰喷水机。”
  “因为原始设计已经相当成熟,所以无需重新测试飞机的气动部分,只需要更换一些新的设备即可。”
  “比如把原来的储油罐改成储水罐,引取发动机增压空气作为气源,以及把原来的加油锥套改成一组平面喷嘴阵列,,将来自气水系统的压力空气和水流分配供给每个喷嘴的气口和水口,使水雾化,在外界低温环境中形成过冷水滴,从而达到人造冰云的目的。”
  “这个改进唯一的问题在于,轰油6的体积还是太小,储水量不够大,我算了一下,一次起飞最长只能工作20分钟时间,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测试的结冰科目而言还有点短,但sld测试本来就是短时间高强度结冰,所以……完全够用了!”
  “整个改造项目中的核心是那个喷头阵列,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暂且将其设定为由多个二流体微雾喷嘴构成的多层阵列,横杆为双层嵌套气水管路,剖面为圆形,中部龙骨杆及两侧围框杆仅作为支撑结构,剖面为椭圆形,至于具体的阵列参数设置么……”
  常浩南低头盘算了一下这个问题的计算难度:
  “给我两到三天时间,应该就能给出设计结果。”
  第216章 用光字母表的轰6改
  这个用人工喷水模拟结冰条件的思路倒不是常浩南的首创。
  实际上,人类最初进行的结冰试验,就是在地面上,靠一个架高的结冰喷雾塔制造人工冰雾完成的。
  到了70年代的时候,美国空军开始使用c-130运输机改装的结冰喷雾机,但受制于当时喷嘴的雾化能力,只能在200km/h速度范围和1000m高度范围以下进行试验,因此大多数时候都用来测试直升机。
  而常浩南设计的这套全新喷雾系统,则可以支持更广阔的使用范围,完全可以对螺旋桨,甚至亚音速的喷气式飞机进行测试。
  毕竟轰6飞个700-800km/h还是没问题的。
  所有人都马上看出了这套东西的潜力——
  如果以后有了更大的运输机,甚至可以把它搬上去,以获得更长的喷雾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过去自然结冰试验只能看天吃饭的现状。
  要知道,过去美国之所以在飞机结冰研究领域一家独大,就是因为他们每年几乎有8-9个月都可以进行试飞,而其它国家都没有这个条件。
  “这架飞机是不是还应该有一套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流量和喷嘴的气压变化来形成不同直径的水雾?”
  气象学专业的林国范率先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没错,控制系统可以容纳在以前的加油吊舱里面。”
  常浩南点了点头:
  “至于控制员么……”
  他看向黑板上画着的示意图,迟疑了一下:
  “或许只能委屈他呆在原来尾炮手的位置了……”
  早期型图16/轰6的尾部有一个可以容纳一个人的舱室,用于操作自卫炮塔。
  轰油6上面取消了尾炮,但这个位置却因为实在没办法利用而被保留了下来,正好可以容纳喷雾系统的控制人员。
  唯一的问题是舒适性比较差。
  “这个型号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即便不考虑这次欧洲代表团的事情也一样。”
  怀国莫这次直接给出了一锤定音的决断:
  “既然是轰6改出来的,又是结冰测试飞机,那我觉得不如暂时定名为轰6j,小常同志觉得怎么样?”
  “唔……”
  其实照理来说,命名这种事情并不重要,随便安个编号就完事了。
  不过对于轰6,情况还是比较特殊的。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轰6j是一种发展自轰6k的导弹载机。
  虽说在如今这个时间线上未必还是如此,但对于常浩南来说还是感觉怪怪的。
  “我觉得这种单个字母的后缀,还是留给航空兵部队的作战飞机来用吧。”
  “结冰喷水机的英文是airborne icing tanker,就叫轰6ait,这样也更容易让那些欧洲人看懂。”
  面对常浩南提出的不同意见,怀国莫倒也并未坚持:
  “有道理,那就按照小常同志说得来办吧!”
  代号嘛,确实不重要。
  随后他用半开玩笑的语气道:
  “不过,给航空兵部队留这么多字母,难道小常同志觉得,咱们的轰6还能改出这么多型号么?”
  一句话问的常浩南差点没憋住笑出来——
  j才哪到哪,后世连轰6n都已经出来了……
  他突然想起来某次在电视上看到的名场面:
  《你们现在肯定已经不用图16了吧?》.gif
  “咳咳,以防万一嘛,以防万一。”
  ……
  会议开完之后,常浩南自然是带着林国范和梁绍修等一众技术人员赶往603所,开始对轰6ait的改造方案进行设计。
  而易元和等原本就负责新舟60项目的成员,则需要搞出一套新的、能保证飞机在sld工况下安全飞行至少10分钟的防除冰系统。
  送走其它所有人之后,怀国莫火速用内线电话把谈判情况和代表团做出的决定汇报给了科工委。
  当对面的丁高恒听到“决定临时改造一架轰油6,以进行sld气候条件下的人工模拟结冰飞行试验”时,当即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这个点子,怕是常浩南想出来的吧?”
  “没错,就是他,而且他刚才在开会的时候还说,只需要最多三天时间,就能设计出改造方案中最核心的那套平面喷嘴阵列,保证这架轰6ati在700-800km/h的速度下可以正常生成直径在20微米到1毫米之间的水雾。”
  怀国莫回答的时候也是带着笑意,显然心情不错:
  “实际上,丁主任,就连跟欧洲方面达成中小型飞机适航证明的对等互认,都是小常同志在谈判现场临时提出来的。”
  “我一猜就是这小子。”
  尽管需要调动的资源不少,但丁高恒的语气中却听不出太多担心:
  “搁在以前,像这种胆大包天的想法,我要是答应下来,后面几天估计连觉都睡不好,但是常浩南么……值得让他一试!”
  “那么关于他要的轰油6……”
  军人出身的怀国莫非常清楚,一架飞机在没交付部队之前是属于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的资产,科工委只要批个条子就可以处置,可一旦交付之后,就属于军队装备,是需要接到上级命令才能调动的。
  而尽管科工委的领导都有军衔,丁高恒甚至还是一位上将,但实际上属于专业技术军官,并不具有指挥权,因此需要向更高层面去申请。
  不过丁高恒的回答斩钉截铁:
  “给他!”
  “飞机的事情,我会联系上面去安排,另外,这个对等互认非常重要,后续的谈判应当考虑以这个议题作为核心,在不丧失独立自主权的前提下,科工委系统内所有和航空工业有关的资源都可以由你来调配!”
  实际上,在常浩南重生之后的这条时间线上,华夏航空工业,尤其民航工业发展的最大优势甚至不是他搞出来的各种先进技术本身。
  而是从重写gjb/z64-94那件事情开始,科工委逐渐把民用型号发展的主导权攥在了自己手中,
  相比于利益诉求五花八门,导致在航空产业发展决策过程中瞻前顾后掣肘太多的民航局,科工委牵头至少可以保证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发展航空工业的基本路线。
  华夏的底子虽然比较薄弱,但能像现在这样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劲往一处使,总好过分散力量各自为战。
  或许是仍然担心怀国莫有所顾虑,丁高恒思索了片刻之后又给他舔了一颗定心丸:
  “你也不要太有压力,这对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大胆一点,真要是有什么责任,由我来负!”
  听到老上级的这句话,年过六旬、一生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的怀国莫内心竟破天荒地涌起了几分激昂。
  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轻的那个时代。
  “是,保证完成任务!”
  第217章 已经有思路了
  没有人知道丁高恒在那一个晚上打出了多少个电话,从睡梦中叫醒了多少个人。
  总之,第二天下午,一架刚刚交付不久的轰油6就降落在了阎良机场的跑道上,紧接着被迅速拖入总装车间中准备改装。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好在这架飞机本身已经有了完善的管路和控制系统,这部分只要稍加改进即可。
  让常浩南有些意外的是,在轰油6到达的稍晚时间,又有一架波音737-300缓缓出现在天边。
  从盛京飞过来的。
  虽然乍一看跟大多数民航飞机的涂装差不多,但垂尾上面却刷着一面平行四边形的国旗。
  跟他前几天来镐京时乘坐的那架挑战者601公务机类似。
  空34师的要员专机。
  “这是有领导要来?”
  刚刚在总装车间里面完成了对那架轰油6现场检查的常浩南一时间有些发懵。
  这次谈判的规格确实很高,但哪怕根据对等原则,怀国莫的等级也绝对够了,无需地位更高的人物亲自露脸。
  而且机场周围的安保级别也跟那次在北陵机场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