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24节
作者:十月廿二      更新:2025-10-24 15:19      字数:2977
  前面的部分,倒是合情合理。
  但最后这句话,却完全出乎了宋景明以及魏永明二人的预料。
  “嗯?”
  正拿起圆珠笔准备低头记笔记的宋景明直接就是一愣:
  “计算流体力学……”
  “之前不是说comsol公司的新版本在这方面提升很明显,可能比我们的软件更有优势……是不是应该考虑避其锋芒?”
  “正相反。”
  常浩南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参加大会的,都是业内人士,能看明白题目是怎么回事。”
  “现在comsol正在cfd领域向我们发起全方位的舆论攻势,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选择避其锋芒,那就相当于承认了他们的优势,反倒成了对方的广告。”
  “所以,我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就把cfd问题拿出来做比赛题目,在对手最擅长的领域干掉他们!”
  这个时候,一直只是在宋景明对面听着的魏永明也有点坐不住了,稍稍凑近话筒说道:
  “常总,我是技术部魏永明啊,之前数值计算业务部刘教授那边测试过,这个新版本的comsol确实有点东西,真要是在cfd领域里面硬碰硬,那最后的结果……恐怕随机性很大。”
  常浩南对于电话里出现第三个人的声音倒是不太意外——毕竟宋景明那边主抓集团日常工作,谁都会经常过去。
  而这通电话也不涉及什么秘密,没必要一定把人请出去再接。
  “放心吧,老魏。”
  他开口宽慰道:
  “数值计算业务部那边的测试结果我已经看了,做的不是很完整。”
  “正好,最近这两天我碰上个项目,所以就自己顺手测试了一遍。”
  常浩南话才说到一半,电话那头的魏永明就差点没把眼珠子给瞪出来。
  软件测试是一个工作量不亚于软件开发的活,常浩南说自己“这两天”“顺手”就测试了一遍,属实有点夸张。
  而更夸张的是,听那意思……
  好像还真就测试出问题了?
  果然,常浩南下一刻便继续道:
  “总之,我发现他们那个新版本软件在应对某一大类的特定问题时,会出现计算发散甚至软件崩溃的问题。”
  “到时候只要把题目选定在这个大类里面,就可以让comsol在万众瞩目之下出问题了……”
  常浩南丝毫不怀疑,当自己这个竞赛的消息被宣布出去之后,急赶着抢占cdf用户市场的comsol肯定会主动赞助几个学校的代表队,让他们来参赛砸场子。
  然而,等他们真的来了就会发现……
  确实有人的场子被砸了。
  但肯定不是火炬集团的……
  第942章 总不能什么都交给华夏人去干吧?(4k)
  而就在常浩南给竞争对手挖坑的同时。
  法国,巴黎。
  他的合作伙伴们,此时也正陷入到纠结当中。
  达索集团的一间会议室里,几名工程师正在按照惯例,向塞尔日·达索和查尔斯·艾德斯坦纳二人汇报猎鹰z公务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开发进度——
  尽管项目算是四家企业合作开发,但毕竟飞机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都是由达索负责,所以在具体工作上,他们确实占据了类似国内“主机厂”的地位。
  首先开口的,是一名负责和斯奈克玛集团联络的技术人员:
  “目前,斯奈克玛和华夏的航空动力集团已经正式确定了研发时间表,新的发动机系列将被命名为sea,根据推力不同,目前预设为sea350、sea500和sea650三个基础型号,未来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推力进一步细分。”
  “三个型号……是并行开发么?”
  艾德斯坦纳关切道。
  在他的规划中,猎鹰z应该是一个在两年内就首飞的短平快项目,因此不应该把摊子铺得太大。
  好在,对方摇了摇头:
  “不是,优先推进的是推力最大的sea650,也就是推力6.5吨的型号,用于适配我们猎鹰z项目中体量最大的z9方案。”
  艾德斯坦纳总算放心下来。
  z9方案,是全系列产品中体量最大的型号,也是他准备首先推出的型号。
  40吨级别的最大起飞重量,甚至已经接近了华夏那边的c808支线客机。
  作为一架公务机,属于绝对的巨无霸。
  相应地,其航程也达到了12000公里以上,满足跨洋飞行的一切要求。
  甚至可以从巴黎起飞,不经过加油直接到达美国西海岸。
  当然,实际操作中,其实很少有人需要进行如此夸张的飞行。
  但为了和占据优势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庞巴迪以及湾流相抗衡,达索必须要打造出一個标杆产品。
  就像空中客车一定要开发a380的道理一样。
  我可以不卖,但不能没有。
  “不过……用m88的核心机去掉加力,搞6.5吨级的民用发动机……”
  坐在会议桌首位的达索把吸到一半的雪茄拿在手里,紧接着问道:
  “这个开发进度,真的能和我们对上么?”
  也不能怪达索有这种担忧。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m88发动机差点把阵风给坑死的教训还历历在目,确实很难让人不往坏的方向去想。
  刚刚汇报的技术人员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
  主要达索这个问题……
  不好回答。
  他只是负责联络而已,又不是发动机设计人员,自然不可能给别人的工作打包票。
  但身为打工人,老板的顾虑你又必须得考虑……
  因此,沉吟片刻之后,他选择从侧面进行解释:
  “我听说,为了保证研发进度,华夏方面的团队负责人否决了斯奈克玛想要参与热端研发的要求,只是让他们参与了风扇和机匣部分的设计……”
  这意思很明显。
  把阵风给坑了的斯奈克玛您信不过,那把阵风给救回来的您总该信得过了吧?
  不过,此人也是对情况一知半解。
  因为否决斯奈克玛要求的,实际上并不是刘永全。
  而是常浩南——
  前世他虽然没有和法国人直接进行过合作,但也看过不少相关资料。
  总结来讲,就是法国人不擅长热端研发。
  法俄联合研制的sam146发动机,就因为热端设计缺陷,导致实际大修间隔只有预期指标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而且可靠性也存在隐患。
  有过这种前(后)科,常浩南自然不放心让斯奈克玛介入太深。
  好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的错漏并不会影响到这一解释的说服力。
  达索没有继续问下去,只是点了点头,然后重新叼起雪茄。
  眼见有关发动机的话题告一段落,艾德斯坦纳重新接过话头,朝会议桌对面示意了一下:
  “布劳迪,说说航电系统的情况。”
  被称为布劳迪的工程师推了推眼镜,接着坐直身子回答道:
  “泰雷兹集团过去本来就是客机航电和飞控系统最主要的硬件供应商之一,所以在这方面没什么障碍,甚至绝大部分硬件都有立等可取的货架产品。”
  “所以,他们目前的全部精力集中在对底层软件程序的开发上,我们公司有一个大概50人左右的技术团队,正在泰雷兹那边配合他们,目前虽然还没有什么实际进度,但已经用一台旧的猎鹰900飞行模拟器搭建了测试平台,计划明年3月之前对第一个版本进行测试。”
  “……”
  ……
  “呼——”
  听完一整轮汇报之后,艾德斯坦纳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整个人也放松地向后靠在椅子上:
  “看起来,我们的这几个合作伙伴,应该可以跟上我们预设的时间表,在2004年之前实现猎鹰z首飞。”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原定计划……”
  就在艾德斯坦纳彻底放下心来,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略显浑厚的声音突然打断了他的侃侃而谈:
  “等一下……”
  艾德斯坦纳只好停了下来。
  循着声音的来源看去,他注意到刚刚说话的是迪迪埃·卡索雷。
  达索空气动力学部门的负责人。
  “卡索雷博士,你有问题?”
  “是的。”
  卡索雷点点头,有些无奈地翻开面前的笔记本:
  “机翼……计划用在猎鹰z上的新型高速机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