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作者:
柚子蔷 更新:2025-10-24 15:29 字数:3186
“看来烘焙饼干尚属你的烹饪盲区。”陶律夏用纸巾擦了擦唇角,又把桌面的碎渣拢起,投进垃圾桶。
“还没顾上学呢,学做饭就够我头疼的好嘛!”罗乐嚷嚷。
“觉得头疼,为什么还要学?”陶律夏问。
“为了你。”
冰块在玻璃杯里的碰撞声停了,陶律夏抬起头怔怔地望向罗乐。
“发什么愣呢,你这小子好的不学,说谎装傻全给你学会了。”罗乐不以为意地笑笑,“唉,我有正事问你,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懂化学。”
陶律夏低着头在餐盘里拨动,半天终于叉起一块鱿鱼圈,“你需要在什么场景下判断?”
罗乐:“日常场景,言行举止、习惯细节这些……”
“福尔摩斯的那套演绎推理法吗?那你能看出我懂化学吗?或者你能看出冯宁博士懂吗?”陶律夏又问。
“这不废话嘛,你们俩一开口就露馅。”罗乐哼了一声,“你们办公室真要派个卧底,只能靠陈建平。”
陶律夏点点头:“说明你能捕捉到明显信号。”
“那不明显的呢?陌生人呢?比如花店老板娘、超市老板,或者开寿材店的,你能不能看出谁是隐藏的化学大佬?”
陶律夏目光微转:“你还在想那个纵火案?”
“嗯,昨天转了一天,也没什么进展,你不是说凶手至少懂点化学嘛,我就想,能不能从这周边的人里看出谁懂化学?”
“能看出来吗?”
“有时候能。”陶律夏低头吸了一口冰咖啡,“要看具体场景,看对方泄露出多少细节。”
罗乐凑上前:“快教教我……”
“现在就有一个现成的。”陶律夏轻声说。
“谁?!”
几株圆滚滚的仙人球在窗边安静地晒太阳,陶律夏抬了抬下巴,示意柜台方向。
罗乐顺着目光看过去,又低头看回盘子里的伯爵饼干,默了片刻,他低声催促:“快点吃,我们得赶紧走!”
第65章 光谱咖啡
“刚才我们说的话, 他会不会听到了?”罗乐把陶律夏拽到路边。
“你说店主?”陶律夏眼神微微一凝,“以距离判断,如果他留意, 能够捕捉到几个关键词。怎么,你怀疑他?”
罗乐抓了把头发, 声音急了:“他懂化学?”
“这不是很明显吗?”陶律夏视线掠过咖啡店的招牌。
“明显什么!”罗乐的声音拔高, “别卖关子了, 赶紧说!”
陶律夏转过身, 看向咖啡店的方向——
“吧台墙上有副写着os的装饰画, 是化学元素「锇」, 稀有铂系金属, 用于做硬质合金,比如钢笔尖。”
“为什么不是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罗乐问。
“画的左上角写着76, 是「锇」的原子序数。”
“他戴的手套是实验室常用的丁腈手套, 用的清洁剂是自己配的, 从气味推断应该是酒精加柠檬烯,另一瓶是次氯酸,上面贴着手写标签。”
“窗台上的仙人球全种在烧杯里。”陶律夏顿了顿, 抬手指向店门口:“你看那几盆花, 自然情况下, 那个品种更偏粉色或淡紫色,他的却全是蓝色。因为撒了铝盐溶液,提高了土壤酸性,让花色趋向于蓝。”
“至于这个店名「光谱」, 你可以说它文艺,也可以说是科学术语。”
“还有摆在收银台边的那个树脂摆件,他告诉我是自制的。那个摆件透明度非常高, 标本边缘清晰,毫无瑕疵。”
陶律夏收回视线,干脆地给出结论:“他不仅懂化学,对材料的特性掌握得还相当娴熟。”
罗乐一言不发地听完,掏出手机拨给苗川:“川哥,裴晓冬案里一直没找到的受害者家属叫什么?”
“陈森。”电话那头答。
“是你吗?陈先生?”第一次来这家咖啡店时,那位女士是这样叫他的……
“卷宗里登记的地址是不是桃园小区57号?”
“你怎么知道?”
脑海里轰然一声,所有的线索全都连了起来。罗乐挂断电话,一把扣住陶律夏的肩膀:"听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不许再来这家店。"
陶律夏眉心轻蹙,抬眼迎向他:“迄今为止我只来过这儿一次,就是今天你带我来的。你如果想要警告,应该先警告你自己。”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瞥了眼那双压在肩上的手。
罗乐怔了一瞬才松开,他抬手按住额头,嗓音发涩:“对,我是该警告我自己……我怎么,怎么能把你扯进这案子里。”
"到底怎么了?你不说我走了,下午还有项目要做。"陶律夏刚要迈步,就被一只手死死攥住,力道大的甚至压得手腕都有些疼。
"从现在开始,你一秒钟都不可以离开我!”罗乐低吼道。
“你一秒钟都不可以离开我……”这句指代含糊的话把陶律夏镇住了,他没再拒绝,任由那个不要钱的“保镖”牢牢地牵住了手。
回到技侦实验室,几个人围在白板前。
“怪不得陈森离职后我一直找不到人,原来躲在那儿呢,那家店的注册法人是一个姓刘的。”苗川恍然大悟道。
几人简单聊完背景,陶律夏开始分析:“陈森摆在收银机边的树脂摆件很漂亮,透明度高,固化均匀,松果的纹理清晰得像刚摘下来。”
“之前那个位置摆的是一只提琴虫标本,也很逼真。”罗乐翻出之前拍的照片,把手机递给刘瑞。
“什……什么虫?”苗川一脸茫然。
“陶老师,你跟他科普一下。”罗乐冲陶律夏努了努下巴。
陶律夏提起笔,寥寥几下勾出昆虫轮廓:“提琴虫,鞘翅目,步甲科的一种,因为外形像提琴而得名……”
“我说……”苗川看着白板上的虫子,忍不住打断:“重点是虫子吗?”
“有关系。”陶律夏抬起头,神情一本正经,“提琴虫的外骨骼结构特殊,做标本时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气泡或者影响光泽。”
“而这个标本……”陶律夏举起罗乐的手机,“其精良程度说明陈森对树脂流动性和固化时间掌握得非常精准。”
苗川看着陶律夏,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他侧头一看,果不其然,罗乐正挂着一脸“终于找到知音”的笑,和那位「虫子专家」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个眼神。
陶律夏接着说:“我们之前在裴晓冬的衣物残片中检测到 m酮,它是火灾现场调查中助燃剂检测的指标,因此当时推测嫌疑人用它作为助燃剂。”
“今天看到那个树脂摆件,你是不是有了新的想法?”罗乐问。
啧……这话接得比主持人拿台本cue台词还自然,苗川腹诽,再看那「虫子专家」,朝罗捧哏的方向略一点头,又在白板上刷刷写字。
“我现在猜测,裴晓冬衣物残片上的m酮很可能不是直接使用,而是 k酮热分解的产物。”
“k酮?”苗川回过神追问,“跟m酮有什么不一样?”
“两个不是一种物质……‘’陶律夏换了一支红笔写下全称,“k酮是常见的固化剂,可以让树脂硬化,陈森要制作树脂摆件就可能用到k酮。它稳定时是液体,一旦遇热,就会分解生成 m酮、甲烯等物质,并释放大量热量。”
罗乐眼神一动:“所以,裴晓冬衣物残片里检测到的 m酮可能是 k酮分解出来的?”
“对。”陶律夏点点头。
“k酮也能当助燃剂吗?”苗川紧接又问。
“可以,k酮本身就是一种强氧化剂,它燃烧时释放氧气,可以大幅提高火焰温度,使燃烧更彻底。”
罗乐:“如果那个树脂摆件是用k酮固化的,我们能不能证明它和裴晓冬衣服上的助燃剂是同一种?”
陶律夏摇头:“从已经固化的成品里再去检测残留,几乎不太可能。“
“可以换个角度。”刘瑞走到白板前,接过笔在 k酮旁边刷刷写下--材料来源。
“材料来源?”罗乐重复了一遍。
刘瑞扶了下眼镜:“从摆件质感来看,我猜测他很可能用的是高品质工业材料。”
“不少大厂家为了防伪和质量追踪,会在材料里添加标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独一无二,可以被视为「化学指纹」。”
“如果能找到嫌疑人使用的材料样本批次,比如购买记录,就能对比分析是否与案发现场的助燃剂残留同源。”
回到家,罗乐伴着浴室的水声,在脑海里一点点复盘线索——
21:45分,周平打电话让裴晓冬重取外卖,裴晓冬拒绝; 21:55分,他从寿材店出来,拐去「光谱咖啡」取饼干(假设); 22:15分前,他从光谱咖啡到达双柳公园附近的十字路口。
时间线吻合,有作案动机、有作案条件,却没有证据。当天裴晓冬并没有去「光谱咖啡」的订单,当日能查到的监控录像里,也没有两人同框的画面。
难道他们私下联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