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作者:姥朕子      更新:2025-10-27 12:46      字数:3192
  而少年人一愣,声音里逐渐染上哭腔,终于崩溃:“我错了,阿姊,我错了...”
  若是早这样该多好,人为什么一定要在吃够了苦头之后,才会开始懊悔呢?
  周岚清自始至终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盯着眼前的高高的红墙,静静的等待着他发泄完情绪。
  第62章 事发转机
  天色阴阴,若是仔细一闻,空气中的那咸湿的味道便能溢入鼻腔,就像少年刚留下的泪,分外潮润。
  送走了周澈,周岚清便回了明善宫,一进门,早已在前边候着的桃春看着面色并不算的上好,而是夹带着担忧。
  见主子归来,脸上的情绪也没有因此而消退下去,只是连忙伺候着周岚清前去休息。
  回了寝宫,坐于梳妆台之前拆卸妆容之时,她才明白为何桃春一直那样看着自己:眼前的少女面容中透出出一股难以言喻的疲顿,眼神中显露着丝丝挣扎。
  对此周岚清不由得垂下眼帘,像是在逃避,转而问桃春:“那几个宫女,如今如何了?”
  “殿下,人都已经出去了。”桃春是陪着周岚清长大的,自然也是看着周澈长大的,还是不由得多嘴了句:“殿下,咱们这样真的好么?”
  那几名宫女,正是周岚清特地挑出准备出宫的人,也是故意将信息放给她们,再由其于周澈面前去捅破这个不算秘密的秘密。
  虽然知道此事势必会对周澈造成巨大的打击,但她看得出这段孽缘,终归不会有好结局。
  长痛不如短痛,这个恶人就让她去做吧。
  周岚清再抬眸之时,眼里已经没有了方才的那些情绪:“我累了。”
  桃春领会,立即将想法烂在自己的肚子里,连忙扶着她去休息。
  一连数日,周岚清都呆在自己的寝宫里,闭门不出。
  直到海顺公公前来之时,才好不容易将门打开。往里头一看,殿内堆积着大大小小的书卷,与一旁的案桌上放置着还没来得及撤下的药碗。
  他是被直接请进来的,一看这幅景象心中便有了个大概。才一抬头,就见周岚清面上还带着几分大病初愈的倦容,整个人懒懒地倚在椅子上,头发披散着,倒显出了几分随性慵懒。
  感受到人来,随意一看,而后勾起唇角:“公公来了?近日身体不适,没能前去太虚殿拜见父皇。”
  海顺公公态度恭敬:“皇上也是听说了殿下这几日都不曾前来,心生挂念,故唤咱家前来探望。没想殿下身子不适,咱家这就回禀皇上。”
  周岚清还是那副迷迷糊糊地模样,看来是病的不清,听了却还是撑起些清醒的精神气来:“有劳公公。待过几日,本宫再去。”
  海顺公公听闻忙不迭的点头称好,桃春估摸着差不多了,就上去送其离开。临走时,她还颇为老道地拿出了些好处:“公公,这是孝敬您的,还请公公美言几句才是。”
  海顺公公的眼睛一睁一闭,接过银两的动作却极为熟练,脸上的笑容更加深刻:“好说好说。”
  这头的秋竹看见人都走了,才折回来,看着周岚清恍恍惚惚,迷迷糊糊,若让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是真的病得不清。
  她从桌下将那些酒瓶搜罗起来,嘴上还调侃道:“殿下,你今日喝的比上回还多呢!”
  周岚清闻言调整了坐姿,将身子转过来,头放在椅背上,笑嘻嘻道:“怎么样?我厉害么?”
  秋竹是孩子心性,倒还想同周岚清说几句逗趣的话,可桃春已经从外头回来了,看见这满屋的狼藉连连叹气:“殿下您又是何苦呢。”
  嘴上说着,手下的动作仍旧没有停止,不一会儿寝宫内涌入些在离在身边近些的宫女,片刻之间就将此地整理地干净。
  周岚清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人,困意逐渐升起,嘴中还时不时迸出几个没有顺序的词语来,桃春来扶她,她还靠在人家身上念着:
  “父母与子女之情,贵在相知,疏密得。遥相顾望,心有灵犀,非必朝朝暮暮,方能显其亲厚...”
  秋竹在一旁帮衬着,听见了周岚清又开始念叨那些文人字句,还说得这样颠颠倒倒,不经笑道:“殿下这是书读的太过了些,还是喝的就太多了?”
  周岚清也嘿嘿笑了两声:“不喝了,不喝了。”
  再过几日,“大病一场”过后的周岚清显得容光焕发,又开始踏上前去太虚殿的路途了。
  守在太虚殿之前的还是旧时的那两个宫人,远远就看见周岚清依旧是带着一个小太监,身后也没有轿子,不经感叹道:“永乐公主可真是和皇上一样的。”
  周岚清一踏入内殿,才发觉着这四周的炉鼎好似少了很多,有几个平日在用的此时已经不见踪影。
  她收回目光,越往里走去,越靠近皇帝所在的位置,她的腰也愈发弯下去,眉眼之间的神态愈发显得纯良无害。
  踏入了最后一道门槛,便是天子脚下。
  周岚清授到旨意缓缓抬起头来,那座上的皇帝同上回见又显得大不相同,整个人老了很多,胡子已留起来了一些,虽然比不得那老道的长度,但是已然渐染道风。
  见她来,皇帝看见好几日不曾出现在面前的“道友”,表情很是高兴,连忙从座上站起来,一旁的海顺公公唯恐其摔倒,连忙上去扶着,可随后就被其推开。
  行至周岚清跟前,他先是上下打量了她一通:“你来了。”
  还没等人回话,便自顾自地拉起她的衣袖往上面走,行为举止之间宛若一个孩童。
  周岚清明白皇帝这是又走火入魔了,随着其“修炼”的时间逐渐增长,其好似常常陷入另一种境地,不论是说话或是举动,更加追求返璞归真的境界。
  于是周岚清也就这样随着他往前走去,直至前处停下,她才知道皇帝想要让自己看什么:是一个小小的建筑模型,但是模样尚未完全,应该是许久前做的。
  感受到周岚清好奇的目光,皇帝的兴致不断增大,他指着眼前的模型向眼前的少女介绍:“你可知这是什么?是仙灵所赐一梦,昭示我应建此道观,其形制与择址皆已详示梦中,实乃天地之造化,风水之绝佳!”
  说白了就是想建道观。
  可这话落在周岚清的耳朵里无疑是惊天大雷,令她怔愣在原地,随即心中不由得生出愠怒:如今的大燕战事连连,自然灾难也令人不堪其忧,最该管制这一切本就是一国之君的责任,而如今这个人却在自己面前提出想要建造这些身外之物。
  皇帝见身边的人久久没有回应,下意识看向周岚清。好在后者虽心中已然波涛汹涌,但是面上依旧风平浪静。
  可是说出的话却还是暴露了她的真意:“父皇,近年来大燕之国势,实乃多舛之时。国库或显空虚,民生或有未安,此时若大兴土木,营建道观,恐非时宜。唯恐此举易招百姓之非议,臣民之中或有不满之声起...”
  话还未说完,周岚清却不得不打住,只因为此时的皇帝同方才判若两人,已然变成了从前那般模样,语气更是沾染上怒气:“那你认为呢?”
  此言一出,大殿寂然无声,就连一旁的海顺公公也知道皇帝已然有所不满,只得祈祷周岚清不要在说出什么忤逆之言。
  周岚清也不再是装出的那般模样,她虽是有意顺承皇帝如今的举动,但是那也是另有他用,如今的政事他已经撒手大半,若非是太子与贤王接手,恐怕早已不成样子。
  倘若皇帝如今又要大兴土木,只怕会动摇民心,到时候更是危机四伏。
  又是相互无言,就在皇帝要出言询问,且周岚清拿定主意,要下跪陈词之时,殿内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正是那老道浑厚的嗓门:“太虚!太虚!”
  声音吸引了两人的注意,就在目光聚集到老道身上之时,后者好似看不见殿中严肃的气氛,张嘴便道:“道观可是已然修缮?”
  一旁的海顺公公大抵是找到了时机,连忙道:“已然竣工。”
  周岚清才知道方才的一切,这不过只是皇帝的试探。她此时正低着头,紧咬牙关才不使得自己不将心中的粗口从口中曝出。
  须臾,站在其对面的皇帝好似褪去了方才的气势,又转为那副无欲无求的态度,只见他撇嘴道了一声:“无趣!”便转身往下边走去。
  周岚清好不容易调整好了情绪,正抬起头来往下面的两人看去,就看见自己的父皇此时背对着自己,且对那老道态度恭敬:“我辈当遵仙谕,以祈福祉,广结善缘,共襄盛举。”
  她心中讽刺,看着眼前的荒谬的景象,眼底好似结了冰。
  可那老道还没准备罢休,而是又抚着自己的胡须,好似想到了什么,对着皇帝道:“恰逢明日为良辰吉日,何不邀集众贤,共赴道观?虔诚问于祖师爷,以求明道指迷,共襄国事?”
  正当皇帝点头之时,那老道又忽而睁开小眼,伸手指着立在台上的周岚清:“她也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