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作者:姥朕子      更新:2025-10-27 12:46      字数:3214
  接过秋竹怀中的信件,周岚清显得有些急不可耐,三两下将信拆开,轻轻取出花瓣,置于桌上后,眼睛又立马被信纸拉了回去,只见其上唯有六个字:
  “已扫除,望心安。”
  而恰恰是这平平无奇的六个字,却足矣使她从这半月以来日夜不宁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她缓缓放下了信,揉了揉眼间鼻梁处。
  太好了。周岚清此时的心里只有这句话,转头看向窗外,那是北疆的方向。
  桌上信中的墨汁,宛若无形的红线,牵着表达心意的人。
  天色苍茫,愈往北上,愈发感到寒意。
  霍云祺此时坐于马上,心有灵犀地转头,隔着万水千山,往京城的方向望去。
  以前,他总以为天高地阔,却无人能牵绊住他的脚步,可离京那日,却头一次动了退意。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霍云祺摸了摸怀中的头钗,勾了勾嘴角,随即扬起马鞭,一声喝令,尘土飞扬。
  而那头钗也不必感伤自己不见天日,只因与其一模一样的孪生姐妹,正插在周岚清的头顶上,样式艳丽,不会比外头鲜红的枫叶逊色。
  周岚清回过头来,心思也放在了朝中那个碍眼的人身上,即如今等到了这封准信,也该是时候收网了。
  屋中另外两人见主子的神情放松下来,也跟着感到高兴起来,周岚清看了一眼两人,交代道:“秋竹,告诉妙姑,盯紧围着京城的这些地方。”
  随后又对桃春道:“我要去见皇上一面,你去准备些日常的东西,跟我一同去。”
  二人齐齐应了声,周岚清也不
  多停留,往外走去,可就在打开房门的那一刻,就看见负责前殿的宫女往自己这边小跑而来,其身后还跟着一个颇为面生的。
  见了她,也不敢喘气:“殿下,皇上要您过去,说是急事。”
  周岚清微微蹙眉,那宫女立即往前,伏在她耳边说了句话后,只见其瞳孔瞬间紧缩,愣神过后,大脑高速运转起来。
  转头看向有些担忧的桃春,语气维持着平和,听不出什么情绪:“去准备准备,现在就走。”
  -----------------------
  作者有话说:其中诗句采用晏殊《蝶恋花》抒发离别之苦,亦是追求理想漫漫长途所受之迷茫。
  第108章 卷土重来
  御书房之外,一名小太监来回踱着步,偶尔停下来,面色焦急地观望着门口的方向,似在等候着什么人。
  终于,一抹身影出现在了不远处,且正往这边赶来。见此小太监连忙迎上去,直至跟前,连礼数都忘了,急切道:“殿下,您可算是来了,皇上早时特地说了想吃您做的糕点,就连早膳都没多少呢。”
  周岚清知道他的意思,便让桃春先跟其下去了,自己则直往殿里去。
  待入内,并未发现周靖的身影。而下一刻,却又迎面而来一个小太监,应是其特地嘱咐留在此等候她的。
  那小太监边将人迎了进去,边在口中道:“殿下,圣上特命奴婢同您告知,让您暂且在里头等候。”
  不知不觉间,屋内唯余周岚清,此时正坐于上回的位子上,只剩一人之时,她才将一直压着的那口气重重叹出,此时的心境也不在如之前一般,而似胡乱地揉在一团,紧紧悬在心头。
  片刻之后,由远及近的声响打破了寂静无声的空间,周岚清从思虑中微微挣脱出来,随之也站起身来,双目盯着声源处。
  来者的面孔逐渐清晰,并不是周靖,而是其身边的刘喜。
  周岚清向前走了几步,还没说话,只用眼睛示意其开口。而后者亦是揣着要事前来禀报的,不等平静呼吸,就赶忙道:“殿下,今儿一大早就收到了消息,是贤王爷回京了。”
  闻言周岚清心头一紧,皱着眉又问道:“怎么回来得这么突然?事先有这类的消息么?”
  才说完话,就接触到对方有些茫然的神色,令她也顿了一下,转而撇开话题,又道:“你方才在朝中,可有听见贤王是为何而来?”
  刘喜这回倒有话说了:“回殿下,听说是扬州忽逢外敌入侵,又因其守卫不足,特地回来搬救兵了?”
  周岚清有些莫名不安:“怎么会忽然有这等变故?是真的假的?”
  这又是刘喜不知道的问题,只得仔细回想着当时的场面,斟酌之后,才回复道:“奴婢观测了众大人们的话,这大抵是真的。”
  周岚清缓缓转过身,坐回了位置上,双手不自觉紧攥在一起,又将自己放回了纷杂的情绪之中。而一旁的刘喜见贵人这幅样子,也不再出声,只安静地立在一旁。
  窗外,开在树上的桂花因季节而四散凋零,不再焕发往日光彩,立在侧头的青竹也随着天色欲颓,留下一道道瘦长孤寂发背影。
  而落在地上的花瓣随着风吹起,打起滚儿,一路飘至了金銮殿外,落在了周治的脚边。
  他立在此处,眼前是许久未见的,高台长龙般的金阶,与尽头处的殿顶翘起的两端飞檐,徒生出一副伏地的傲龙姿态。
  两边的守卫整装待发,却在其面前显得有些拘束。须臾之后,周治眼见着一个接着一个的人前来传话,直至自己面前,令他有些发僵的手脚恍若焕发出了生机,带动他登上阶梯。
  一脚跨过门槛,直至殿中,他再也没有从前那般万众瞩目下的风光,整个人的气势显得更为内敛低沉,余光扫过面前那至高无上的位置,却发现不止从哪里来的光线,独独眷顾着坐上那人。
  而那人正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也不再有往前那谦和低调的气质,反而张扬外放了些许。
  此番变化,难免令人生出苦涩,他快速收回目光,态度无比谦卑,匍伏在那人的面前,语气恭顺:“臣周治,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靖看着面前这个兄弟,看着他隐埋在阴影中,心中除却不安,还有一丝莫名的伤感,连带着原本打算严厉起来的语气也缓和了许多:“起来吧,你此次进京,是否为扬州之事?”
  周治垂着腰:“回禀圣上,正是此事。此番倭寇进边,单凭扬州兵马难以阻挡,请圣上允援兵南调,已救此次之危难!”
  “哼!”
  就在此时,位于侧边的前头,有一人发出了声不屑的语气词,引得了大部分的注意,其中也包括周治。不过他却没有着急偏头,不改面色,依旧直立于原地。
  周靖听到了声响,将目光移至发声人的脸上,听得出他话中的不客气:“离王有何异议?”
  被点名的离王并不在于皇帝的态度,不屑走出来,也不回头,只在原地回话:“如今可不太平,若是拨兵往扬州去,就不怕京城守备不足?还是说,贤王要这批人另有他用?”
  此言一出,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殿内一开始无人言语,可之后却开始有些稀稀疏疏地低声议论。
  而周治只稍稍抬眸看了一眼离王,神情上看不出什么端倪。
  周靖俯仰地下一派喧闹,适时地停顿了些许,随之轻描淡写地挑拨道:“贤王素来行事有度,朕也相信他,还请皇叔莫要过多在此事上担忧了。”
  离王回头看了周治一眼,不难看出他是带了些许轻蔑:“那倭贼难不成是天兵神将?打完了一波又生出来一波?”
  周治同样回之眼神,只不过其中平静无波,与嚣张跋扈的离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臣已无力对旁事上心,亦无法对贼人进犯置之不理。于臣而言,如今最大的职责,只不过守备扬州尔。若得兵马相助,臣愿舍弃一身官服,隐于乡野之中,就此消散余生。”
  话已说完,唯余音绕梁,久荡于殿堂。昔日意气风发的贤王竟会说出此言,令所有人都默默无语,似是在唏嘘。
  离王被剥了面子,只是最后冷冷地看了他一瞬,随即也转过头去,独留背影与之应和。
  周治埋着头,看不清头顶人的神情,在这寂静且弥漫着戾气的环境短暂等待之后,终于听到熟悉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脑子里浮现的不是旁的,而是扬州的官兵奋力抵抗的场景,令他不自觉头低得更甚。
  “谢皇上!”
  待退朝的指令发起,官员鱼贯而出,离王身边有了几个相识,同他一块行至殿外。看着不远处独自一人行走的周治,想起了方才朝堂上的情景,面色开始沉了下来。
  一旁的同行者观测着他的表情,彼此给了对方一个了然的眼神,其中一人道:“不成想今日竟能见到贤王爷回京。”
  离王的不耐烦也丝毫不加以掩饰,声音也随意扩散开来:“太上皇看人准确,贤王一号称,
  倒也匹配其秉性。”
  此言表面是夸赞,但其中却隐隐透出些许涵义,似讥嘲,似讽刺,直直扔进了周治的耳朵里,硬生生将他留在了原地,转而侧过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