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作者:
万重泉 更新:2025-10-27 13:03 字数:3109
不过,凤、珠两个妹妹已是又惊又喜,季凤问道:
“什么是压祟钱?”
季胥想了想,说:“就是辟邪除祟,希望你们年长一岁,平平安安的,这也是阿姊从长安学来的花样。”
“原来是这样的,难怪叫压祟钱。”
她们本固里可没有这样的习俗,把二人乐坏了。
季凤立马背了她的小布包来,掏出钱袋子,里头装着她从前牧猪攒的二十个钱,这下又多了八个,喜的嘴都合不拢了;
季珠也背了小包来,铜钱装进去,走起路来,晃晃咯咯的,可比石子的响好听。
正月初一不出门,正月初二,照着乡里习俗,亲朋好友要拜新年了,或是带一捆菘菜、一把芹菜、两根芦菔的都行,本固里各家也拿不起多贵重的礼,不过图个热闹。
季胥手头就剩十四个钱了,没和妹妹们说,若是叫她们知晓,按那懂事俭省的性子,那压岁钱都不会收的。
只是这拜年,十多个钱可不好做事,季胥想了想,正好做些豆腐,一则,新鲜有礼数;二则,若是吃着好,也有了名声。
那十来户帮着给自家盖房的人家,季胥便捧了两块豆腐去,见那方正雪白的吃食,一听的还是豆子做的,把人稀罕坏了,要留季胥吃饭,当下就烹了来吃,
“好好,不比肉差!”
季胥自是不留了,这家过后自己按季胥所说烹了来吃,连连称好。
“瞧你,这样客气,都多久的事了还记着情,来就来,还带东西,这是你做的新鲜吃食?”
“这一块得卖多少钱?太破费了。”
“白白嫩嫩的,真好看,我切些做肉羹行不?”
还有的忙捧出五辛盘来招待,热络的拉着说家常,临走又给掐了把新鲜的冬葵做回礼的。
冯家的徐媪夸她能干,笑盈盈接了下来,案上摆了油炸的果子,留了鲍予在堂屋与她话家常,自己到里间吩咐冯大道:
“你去称一斤枣脯给她做回礼,不能在她面前失了冯家的体面。”
“一斤会不会多了些?半斤便很足够了。”毕竟枣脯是晒干了的,并不重秤,时下卖的比豆子贵,粮食亏了钱,冯大倒想俭省点。
见徐媪不改主意,便照做了。
过后做了道莼菜豆腐羹,除了徐媪与冯富贞脸上不自在,一家子吃的美味,鲍予道:
“倒有股小宰羊的味道。”
“豆子做的还能吃出肉味来?”
冯富贞她只倔着不尝,见旁人吃的香,偷偷的咽了口水,仍夹了些苦菜吃,说,
“是咱家太久没吃羊肉,二嫂馋糊涂了罢?”
这话一出,冯大嗽了一声,只见上席的徐媪面色一下不好看了,冯富贞见状遂不再言语。
出了冯家,季胥想着那日新落户的肖妇人,新房建成时,还给自家送来两个鸡子,便有意送两块豆腐与她,但她家一整日,都紧闭着房门,正月里不见人影。
王家穷成那样,哪还有亲戚来走动的,却见的季胥来拜年,
“那日亏的有曹婶儿帮着垛泥。”
“只吃过豆脯,没吃过这样的豆腐,多谢你能想着。”
曹氏接了豆腐千恩万谢,去屋里头,在一筐因缺肥而细小的芦菔里,挑了两根大点的,硬塞给季胥。
季胥知她家艰难,并不肯收,推托还得去陈家,抬脚走了。
王麻子在屋里听着响,见妻子拿来两块豆腐,不由的道:
“又是胥女在长安学来的罢,可惜咱家没这个手艺。”
曹氏掖了掖眼角,重了语气道:“你少起那些歪心思,否则我们娘仨就离了你。”
王麻子道:“我不过随口一说,瞧你急的。”
陈家吕媪还给塞了三个鸡子,季胥不肯收,吕媪道:
“你家又没养鸡鸭,腊月进县里置办东西,我看牛车拉回来的,花了不少钱罢?
最近都没进项,怕是小珠二个都想肉吃了,鸡子蒸了羹来吃,或是煎个鸡子饼,也是个荤哪,快别和大母客气。”
季胥便接了,又往孝顺里乡啬夫家去,梁兆的妻子黄氏正在院里编绳索,说道:
“夫君不在家,去好友家吃酒了。”
以为季胥寻乡啬夫有事,季胥笑道:
“我来找婶子拜年的,做了点吃食,正好带了来。”
黄氏面上不禁浮出喜色,搁下编了一半的绳索来迎,
“哟,从未见过这样的吃食。”
“这是豆腐,我过两日想拿去县里头卖,做个营生,婶子替我尝尝,若是婶子说这豆腐吃着好,那我这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嗯,这香煎豆腐不错。”
晡时时分,黄氏做炊,便将豆腐用猪油膏子烹了,又按季胥所言,加了些肉糜进去,归家的乡啬夫梁兆吃了,点头称好,
“连豆腐都有了肉味,极好,胥女这豆腐营生差不了。”
黄氏吃着也念季胥的好,便道:“胥女想拿去县里头卖,我看她还得寻你办每日进出县城的传。”
梁兆道:“这有何难,写个在哪家做佣工的由头,我给她办个半年限的。”
牛脾乡有不少乡民在县里为人佣赁,或是为富户将车,或是为店肆打杂,便要长期往返县城和乡里。
他写明缘由,办了一份长期进出的传,于他、
于乡民都省事。
自然,也有那明面说进县里探亲访友、为人雇佣,实则去县里卖鸡子、瓜菜的,为的是那里头的价钱好。
农人们的时辰气力不值钱,情愿多费些脚程去县里头卖,但农人们是寻常庶民,时下没有入市籍,不能在县里买卖,不说市吏必定要驱赶,就单单进城门那关,守城的小吏一查你的“传”,所写进城缘由是做买卖,却又拿不出市籍,便得拦住不让进。
农人也不傻,便会编出些假名目来进城,梁兆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都给办了。
县廷那头每日不知要复审多少份传,各乡的乡啬夫一编呈上去,县廷的掾史不过走个形式,都会给批复,办下来的。
盛昌里窑场,
不见哪家正月里盖房的,生意冷冷清清的。
年岁大些的窝在窑炉旁,沽些浊酒来,一面意钱一面吃酒,
“我的大,这钱归我!”
年小的小郎们没什么钱,便聚在一块玩角抵,这个只费力气。
后排房的空地,还有除夜燃草留下的两簇灰烬。
王典计在屋里算账,去年的生意到底不行哪,正叹着,听的外头说:
“胥女来了!”
迎出来道:“哟,稀客!”
“来给王典计拜年了。”季胥约着陈车儿一道来的。
陈车儿给王典计带了自家冬月里晒的菜脯,并一罐子菹芦菔,说了些吉祥话,便跑进窑场,和小子们说三道四去了。
王典计不承想季胥能来给他拜年,他虽是王典计,可也就在盛昌里,仗着甘家家大业大,还能摆架子,出了盛昌里,外人一见是奴籍,哪个不得啐上口。
他这贱硬的老心肠也欣慰着,因问话也都诚心起来:
“你如今什么打算?我看这面粉价钱虽是降了些,却也还要一百钱一斛,里市那些膏环胡饼的面食营生,都不见开张,怕是要到秋,白面才能回到从前那样的好价咯。”
“喏,这就是打算。”季胥顺便奉上携来的豆腐。
“这是何物?砖头似的方正。”王典计道。
“豆腐,没有砖头硬,软的,一捏就碎,您老人家不嫌弃,拿来做羹,或是膏油里撒些盐煎了,抹些酱、葱花来吃,
罢了,您这手艺,还是待会儿我给煎了再走罢。”
“豆腐?豆子做的?”王典计嗅出些豆子味,问道。
季胥点头,“我想着拿去县里卖。”
“县里好,各家又不耕田种地的,到底比盛昌里吃的开,同样的鸡子,到县里卖就得贵上一个钱。”王典计赞同道。
想了想,又道:“可就是太远了,得有三十里路呢,那里头没有市籍做买卖,还得东躲西藏的,若教市吏逮住了,少不得要将你的货物银钱罚没了去。”
“这些我也虑到了,先试试水,若是做的合算,便雇辆牛车往返,再在市里赁一间小肆,也就不用怕市吏来赶了。”
“行,素知你是有成算的,我窑场这儿有辆独轮车,你许是用的上,推着车,到底不用肩挑力抗的,轻省些。”
“不用,窑场来活儿小子们还得推着用呢,再说,我推着车,忒显眼了,那市吏一逮一个准。”
她见那卖桃木雕的货郎,不过就背了个筐,轻装从简的。
“这辆是早年旧弃的,不知在库房里搁了多久的。”
王典计说着,哐哐当当的,从库里推出辆落了灰尘的独轮车,轮毂咯吱咯吱响。
这年头,独轮车也是稀罕物,毕竟那轱辘轴,少不的要铁来锻打。
王典计见季胥推辞,多半是怕他这头不好交差,不禁显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