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作者:喃喃果      更新:2025-10-27 15:41      字数:2961
  杨安国:“……”
  他又好气又好笑道:“人家可是堂堂一品亲王,怎么可能在财物上短了你!”
  那可不一定呢。
  扶苏心想:我也是一品亲王,还不是得卖糖为生。
  但他表面上特别果断地答应:“那就去!”
  杨安国一副早有预料的表情,无奈地摆了摆手:“唉,你们啊,罢了。八王府派来的人在老夫那儿等着,等会儿你们自己去和他商量何时上门合适吧。切记,商贾到底是莫业,不可沉迷耽误了读书人的大事,知道了么。”
  “老夫听人说你二人都放下狠话来,要一齐升入治事斋?”杨安国笑了一声:“那老夫也翘首以待,何日能在治事斋中见到你们罢。”
  “……”
  好八卦啊,祭酒。
  扶苏暗暗腹诽:你怎么什么事都知道呢。
  “对了,你那糖画没有卖给别的权贵人家吧?别再来一个谁上门来,老夫可吃不消。”
  “……没有了吧。”扶苏和苏轼面面相觑,兀自回忆了一番:除了那个被证实是八王爷孙子的小衙内,貌似再也没有穿着打扮突出的人了。
  “等等。”扶苏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选:“咱们监里的梅先生算么?糖画,我一开始送他了一副。”
  “什么?!圣俞那副日日炫耀的画竟是你送的?”
  杨安国失态地惊叫一声,旋即有点明白为什么区区一个糖画会让八王爷派人登门国子监了。那副流光溢彩的模样,再配上诗画的意境,就算是他了也啧啧称奇,甚至隐隐有点羡慕。
  要不要把自己的诗集也送一本给赵小郎,暗示他一番呢……咳。刚说完“不可沉迷耽误学业”的杨安国有点脸红,动了动嘴唇,终于作罢。
  “那祭酒?我们可以走了吧?”
  和师长对话让苏轼浑身不对劲,得到首肯后,拉着扶苏一溜烟跑了。到了僻静无人处,他面色板起来:“什么,小郎,你实不必为了我……”
  扶苏装傻:“什么?”
  “当然是去八王府了。”苏轼说
  “这有什么啊?”
  扶苏勾了勾食指,示意苏轼靠近一些:“苏大郎,我也教你一句话,叫作……有钱不挣是忘八。就算我在自己家里,想白挣一笔钱也不容易呢。”
  这是真话。
  他在宫里几乎没有收入来源。
  苏轼:“……”
  “你明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那八王爷家的孙子也是官家堂侄,但你也是啊!凭什么你要上门去给他画画呢?”
  ——这样不会丢了宗室的面子,沦为笑谈么?
  ——应该是八王爷怕我上他家门吧。
  扶苏说道:“难道八王爷让国子监的学生去他府上画糖,还光明正大宣传一番会不成?他可是官家近亲里辈分最高的,做不出那种事的,你就放心吧。”
  而且,只是区区两个为了哄小孩而来白身,远远不值得年迈的王爷亲自接见,避免了这位叔爷被他活活吓死的风险。要知道,三岁加封成王的宴会上,他和八王爷还互相打过照面呢,八王爷还给他送了份厚厚的贺礼。
  又能挣钱,风险又小,还能光明正大出去玩,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扶苏甚至游说起苏轼:“做完这一单,东君至少三个月份的小鱼干就不用愁了,你想吃什么也可以尽情去买。”
  苏轼一脸被打败的表情:“明明缺钱的是我吧,怎么你反而更积极……好好好,我去还不行么?”
  “那就说定了,走吧,我们去找八王府上的人。”
  八王府的人果然如杨安国所说,静静侯着,见到他们出现后十分热情,颇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看来是被家里的小祖宗们折磨得不轻。
  他们不仅态度热情,还很好说话,一点也不摆王府的架子。扶苏说出自己方便的时间之后,不仅不讨价还价,一口答应下来,还慷慨地掏出了好几贯铜钱,说是定金,让他们好好准备原料。
  那沉甸甸的重量,压得扶苏胳膊都往下沉了点。
  待八王府的仆从离开之后,扶苏突然问苏轼:“你下个休沐日有空闲么?”
  “怎么了……除了去看东君外,应当没事。”
  “我有个阿姊,一直想出来玩。我打算下个休沐日接她出宫……府。不过我们都对汴京人生地不熟的,只好拜托你来。”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肯定让她玩得开心。”苏轼立刻答应下来:“你阿姊比你大几岁?”
  “两岁。”
  “两岁啊,好巧,我阿姊也大我两岁。也不知道她,还有辙弟在眉山怎么样了?”苏轼露出了思念的神色。
  扶苏没出声,脑中回想起了这位苏轼苏辙亲姐苏八娘的结局:父母做主把她嫁给了亲表兄程之才,本意希望亲上加亲,婚后的日子能顺遂一些。但她却过得十分不好,早逝之时,年方十八岁。
  都是嫁给表兄、都是婚后不幸、都是早逝……与福康大公主的命运有异曲同工之妙。
  妙悟尚有他帮忙筹谋,但这位苏八娘呢?惟愿苏洵能早日中试,成为京官步步高升之后,苏八娘也成为程家高攀不上的存在,不必再重复悲剧的命运。
  “小郎?小郎?”苏轼的声音突然响起。
  “……嗯?”
  “该回去了,委员会的人还在等我们呢!”
  “哦哦哦,那我们走吧。”
  苏轼说:“也不知道他们分好工没有呢?要是能给我分个轻省的活计就好了。”
  扶苏:“有范师兄在,不会的。”
  苏轼一脸惊恐:“啊?你的意思是范师兄会针对我们吗?不要啊,我还要努力背书升斋”
  “你想到哪里去了?还有,范师兄在你心里是个什么形象呢?我是说,有他在,肯定会分得很公平的。”
  两个人都没把程颢的针对放在心上。
  苏轼是纯粹的心大,扶苏则是开了历史透视挂:好歹也是一介理学大家 ,要是做过见不得人的事,早就被扒出来议论纷纷(譬如朱熹被谣传与儿媳有染)。既然没有,说明他的人品还是值得信任。
  事实果然不出扶苏所料。
  等他们回到原处,委员会早已做好初步的分工。毕竟是经过祭酒博士严选的栋梁之才,效率能不高么?
  不过,范纯仁还是秉着民主的做法:“赵小郎,苏小郎,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扶苏草草一看,即答道:“没有!”
  不得不说,已经成稿的这一版分工十分明确:范纯仁、曾巩、李观澜三人负责与膳堂沟通,扶苏和苏轼统计学子们对菜品的意见,程颢居中策应调度。
  最难缠的,最容易得罪人的和工作人员扯皮的事项由三个加冠的成年人揽了过去。程颢性情端严,纵览全局。
  两只小豆丁呢,负责对接学子再合适不过。毕竟谁也不舍得对七岁、三岁的两个小孩子恶语相向的,对吧?
  既分工合理,又考虑到每个人的长处,还在细节处体现了对稚子的照顾。
  扶苏发自真心叹道:“范师兄,不愧是你呀。”
  他决定今晚写给官家的家书里,好好地夸一下这位师兄。嗯,有感而发的事情,怎么能叫走后门呢?
  范纯仁淡淡地一笑:“你们便好好思考一下,怎么才能收集齐全国子监百十号人的意见吧。想不出来,也可来找我或者其他师兄商量。”
  扶苏却自信拒绝了橄榄枝:“这个我有办法。师兄,你们就看好吧。”
  不如说,他办法太多,一时不知道该采用哪个呢。
  “哦?那我们便袖手旁观了。”
  “肯定有办法的,毕竟,是赵小郎嘛。没有他,哪有我么几人相聚在此处?”
  李观澜“咦”了一声:“赵小郎,你脸怎么红了呀?”
  众人响起了一阵笑声。
  扶苏鼓起了包子脸,气呼呼地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笑话我!明明都知道我不爱听别人夸我的!”
  “什么?居然被发现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你们!”
  扶苏气得跺了跺脚,但是伴着笑声,朝下的嘴角也变成无可奈何的笑。
  -
  是夜,月明星稀。
  苏轼敲响了扶苏宿舍的大门,门内传来一道瓮瓮的声音:“门没关,你直接进来吧。”
  苏轼闪身而进,看到扶苏正伏在书桌前,在雪白的宣纸上写写画画:“咦,你是在写家书么?”
  “是啊。我阿爹阿娘他们不放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