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作者:
喃喃果 更新:2025-10-27 15:41 字数:3167
王博士被怼了个哑口无言:“你……怎可如此说!”
“好了。”杨安国说道。
他看也不看王博士,只看向扶苏:“赵小郎,我给你布置的升斋的任务,如今你完成到哪儿了?”
“升斋?什么升斋?”
扶苏眨了眨眼,心中有了底——看来祭酒是要给他撑腰的嘛。他稍稍挺起了胸膛:“回祭酒,学生《礼记》已经背完,现在背到了《尚书·大诰篇》。”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
佶屈聱牙的句子,扶苏却脱口而出,流利极了,一点都不卡顿。他背得越起劲,王博士的脸色就越发青白——人家升斋考试都准备得有声有色,不就说明自己所谓的“怠惰”是无中生有的构陷吗?
待扶苏不喘气儿地背完一段之后,杨安国微微颔首:“看来是准备得不错。”
他的目光投向了王博士:“你觉得如何?”
我还能觉得如何……
王博士咬了咬牙,想了想家中的嘱托,宁愿自己变成小丑,也不放弃最后一点希望:“赵小郎天分非凡,学业有成,此事有目共睹。但是祭酒,国子监中规矩可不能乱。他既然旷了课,就该罚。”
“你说得有道理。”
话音刚落,两个人的心同时提了起来。
“那这样如何?赵小郎,你既然准备得不错,又犯下今日之过错,我便不再予你优容余裕,你的升斋考试就提前至八月,以防你怠惰成性,松懈了监规?”
王博士的脸色一瞬间极为难看。
但扶苏觉得,自己的脸色一定比他的更加难看。
杨祭酒,你真的提出了一个让两个人都不满意的方案啊!
-----------------------
作者有话说:最近腱鞘炎发作得太歹毒了,这章是用两根小拇指敲出来的……[化了][化了][化了]
本章给大家发红包!
第63章
说实在的, 之前扶苏想过各种可能会有的惩罚,包括但不限于抄书、写检讨、去菜园子值日等等,哪一个都比“升斋考试提前”在他的意料之中。
也哪一个都比“升斋考试提前”更容易接受!
现在的扶苏, 早已顾不上王博士在场了, 只想求杨安国收回成命,为此他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知不知道升斋考试是什么内容量啊!
《论语》、《孟子》、《周易》、《礼记》, 《尚书》、《春秋》……统统都要背下来, 一字都能不错。
“祭酒,您不能这样呀……”扶苏一张糯乎乎的小脸皱成了小苦瓜:“但凡通过升斋考试的人, 去考个明经科也不在话下了, 我还差得远呢!”
他还特意摸了摸脑门上的童子髻,疯狂暗示道:他今年才三岁呢, 还是个孩子!
什么圣贤书, 什么考试,根本不是他未发育完全的小脑瓜所该承受的!
杨安国冷漠地不为所动:“不可。”
扶苏试图卖萌:“祭酒qaq”
“再讨价还价, 便提前至七月了。”
“……”
三岁的小小豆丁,终于不敢再出声, 只剩个低低垂下的鹌鹑脑袋, 仿佛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杨安国见他偃旗息鼓, 才看向王博士:“这个处罚,博士可满意了罢?”
王博士只觉得祭酒话里有话,心中发虚。又被刚才师生俩的腻歪(他眼里的)秀了一脸, 此时恨不得捂住腮帮子, 一脸牙酸地离开了。
临了, 还古怪地看了扶苏一眼:这赵小郎,到底给周遭人灌了什么迷魂汤?
梅尧臣、范纯仁二人也就罢了,毕竟不是掌权之辈。祭酒才和他见了几面啊?就能如此明晃晃而不加掩饰地偏袒?什么提前升斋考试啊?还不是想让他快些背完典籍, 自己亲自指点策论?
哦对了,甚至连官家也……
王博士头一次发觉,堂兄给他布置的“小小地为难针对一下”的任务是那样难以完成。你针对了赵小郎,就会有人来针对你!
扶苏还沉浸在即将大爆肝的悲痛中,没注意到这满含怨言的一眼。杨安国眼尖发现了,却也没提醒。待王博士的身影彻底消失之后,他才亲自关起了大门,再度在扶苏面前站定。
扶苏突然发现,自己面前多了一大片的阴影。他茫茫然地抬起头。
“你可知道,八月之后,是什么月份?”
“九月。”
“九月过后呢?”
“十月……怎么了,祭酒?”
扶苏忽然想到一种极其离谱的可能。然后。他眼睁睁看着杨安国的嘴巴一张一合,把他离谱的猜测变成现实:“十月,京中将举办解元试,亦称秋闱。但凡错过一次,除非官家加开恩科,否则就要再等三年,
“你家中分明送你到国子监中读书,科举之事,却无人告诉于你吗?”
扶苏:“!!!”
他下意识就要摇头:“您是想让我参加解元试?可是,可是我……”
“可是你今年方才三岁,又是宗室之子,你是想说这些?”杨安国一言道破他未竟之语:“但三岁又如何?晏相公七岁就能御前奏对,你不过比他再年轻一些罢了,又有何妨?本朝有神童入仕的风俗,年龄压根不足为惧。”
“再说宗室子,倘若你真介意,你家中人又怎会送你入国子监读书?”
扶苏:“……”
如果他说是他自己想来的,祭酒会相信么?
杨安国的目光忽然变得极其锐利:“圣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赵小郎,你自从入监以来,随博士读书、又亲眼见过了官家,就不曾动过一丝一毫出将入相、治国平天下之心么?”
扶苏的心忽地漏了一拍。
他敢保证自己没有么?
……还真的不能。
按理说他已经是一品亲王,如果愿意,东宫太子的位置也随时可以落在自己的头上。但是,亲身组建过“膳委会”给食堂改善伙食,早上又白听了鸿胪寺卿的一通吹捧之后,扶苏却咂摸出不一样的感觉来、
——吩咐下去的,永远不如亲身实践的效果好。
扶苏毕竟来自后世,脑子里塞满了富国强兵的好办法,他固然可以想出一个法子就交给官家,再由官家吩咐给晏殊、富弼等等能臣们,由国家机关具体执行。可万一哪个环节的主事者是鸿胪寺卿那样的人,甚至比他更糟糕,怎么办?
怎么办?自己办!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他自己成为政策的执行人。换言之,做官。
……听上去好离谱,但总没有好好的政策被扭曲执行来得离谱。王安石的“青苗法”“募役法”就是前车之鉴呢。
想明白这一点后,小扶苏就不再纠结。捏紧了小拳头倏然松开,白嫩的小脸上绽出一个甜甜的微笑。
“我明白了,谢谢祭酒的提点。”
“这就对了。”杨安国长舒了一口气:“你今年考了秋闱,就算来年考不过春闱,也能徐徐图来日。不然夜长梦多。”
扶苏半开玩笑地说道:“毕竟六岁的举人,总不及三岁举人好听嘛。祭酒,你说对不对?”
这时候的神童崇拜和后世一样,甚至比后世犹有过之。只要扶苏能应考、中试,就刷新了迄今为止最夸张的神童记录。而他就读国子监的经历,也能让国子监脸上有光。杨安国为他的举业筹谋,不能说没有此等考虑。
上辈子靠奖学金吃饭,对高校招生套路无比熟悉的扶苏,一眼就看出了个中的关窍,只不过,他也不反感就是了。
“……你这孩子,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嘿嘿。”扶苏抿嘴,笑纳了这份称赞。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祭酒,我还有个主意,你要不要听听?”
“什么?”
“就是……”扶苏窸窸窣窣了一阵,又压低了声音:“这样的话我准备起来也更有拼劲嘛。”
“怎么样?祭酒?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杨安国睨人一眼:“你当真要这么做?不怕给自己招仇恨?”
“我又没说错!而且还能好好宣扬我们国子监的名声呢。祭酒,你就答应了吧!”
“……”
-
扶苏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中。
索性他和王博士已经撕破了脸,又要提前准备升斋考试,就没了再去上课的必要。他坐定在书桌前,摸出了没背完的《尚书》,口中喃喃默背了好几页,直到日影西斜之时,他才放下书本,伸了个懒腰,活动起僵硬的身体。
活动到一半,他愣住了。
祭酒杨安国的话忽然在他脑海中回想,然而,扶苏惊异地发现,祭酒无论哪一句话里,都用的是“你家中”代指了赵宗肃其人的亲长,而不是他现在名义上的父亲,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