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作者:
镜中曼荷 更新:2025-10-27 15:52 字数:3244
隔壁宿舍的公爵孙女=伊顿公学plus版的宿舍。
划重点:“从不参加早课”。学霸和学阀的区别,一句话就点透了。
“他们聊的不是压力测试和估值模型,而是阿尔卑斯山的雪场,或者波尔多的新酒。在外人看来是‘畅聊人生’,实际上,”志保顿了顿,轻轻的笑了一下,是微妙的弧度,“不过是上位者在向下兼容,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情绪价值,以换取未来更稳固的利益链条。”
“上位者在向下兼容”,一句话把上流社会的虚伪本质扒得干干净净。翻译一下就是:大佬跟你称兄道弟,不是你牛逼,而是大佬在扶贫。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那个在《贝克街的亡灵》里,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最残酷真相的宫野志保,她回来了。
步美感到一阵寒意。她认识的志保,总是比同龄人成熟太多,好似早已看透了游戏规则。
心疼我方步美小天使一秒钟,童年滤镜破碎的声音。
从米花町到英格兰,她依然是那个最纯真的小女孩,而小哀已经变成了历经沧桑的志保。
毕竟在酒厂玩的,可比这刺激多了,那可是真狼人杀。金融圈这点事,已经在欧亚大陆这边的这个岛国,用一种套路进行了几百年,对她来说可能只是新手教程。
“这不公平。”步美喃喃道,“有的人做梦都想进去的地方,有的人却只是去社交。”
步美问出了凡人的心声。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啊,就像有人磕生磕死都届不到,有人一个眼神就能让女王破防(没错说的就是贝尔摩德)。
典型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
“公平?”志保迈开步子,皮靴敲击在石板上,声响冷硬,充满了成年人的冰冷和不屑,“资本市场从不讲究公平,它只讲究效率。对于投行来说,一个能轻而易举带来数十亿量级交易的新人,远比一个gpa4.0但毫无背景的‘做题家’更有价值。这就是现实。”
毕竟做题家只能熬夜做ppt,而这样的工作有成千上万个做题家,抢破头都想要抢。
毕竟投行还是目前可以为刚刚入行的人提供一份颇为不菲的入门薪资。在伦敦,虽然物价飞涨,虽然这里本身消费就贵,但是能够支撑得起略微小资一点的中产生活。
而对于这些略微小资的chic中产生活的向往,往往是支持了这些做题家在图书馆里面熬夜到半夜的动力之一。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生活能成为动力,那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关于信息茧房的话题了。
高情商的说是信息自由流动。低情商的说是洗脑。
她们沉默地走了一段路。步美似乎在努力消化这些过于残酷的信息。她一直是个努力的孩子,相信天道酬勤。但志保的话,却剖开了这个世界温情脉脉的表皮,露出了下面由利益和权力构筑的冰冷架构。
步美:我的世界观正在重塑……
其实志保自己,何尝不是那个“做题家”呢?她靠着绝顶的才华在组织里求生,但最终还是逃不过权力的碾压。她说这番话,也是在说她自己啊。
她剖析世界如此冷静,是因为她自己就是从那个最冰冷的骨架里爬出来的。
志保拉紧了她那件剪裁利落的羊绒风衣。英格兰的冬天,对她来说,永远比实验室中的温度要冷。
步美则恰恰相反,围巾松松垮垮地搭在脖子上,脸颊被冷风吹出健康的红晕,似乎总能从周遭汲取到能量。
一个冷色调,一个暖色调;一个紧锁自己,一个拥抱世界。
实验室是理性的,是她熟悉的领域,但现实世界的寒冷,尤其是人心的寒冷,是她永远无法用公式计算的痛。
步美就像一个小太阳,但她只能照亮志保的身边。能融化志保内心坚冰的,恐怕得是另一个更炽热、更危险、也更懂她的“太阳”吧。(暗示意味拉满)
q:成年版宫野志保这套“人间清醒”的处世哲学,其核心理论根基最有可能源自于?
a.在组织里被琴酒等人长期pua后,总结出的血泪生存指南。
b.留学期间通宵补完了《华尔街之狼》《亿万》《继承之战》等全套影视剧。
c.为了能跟上贝尔摩德的节奏,提前预习的“如何与神秘富婆过招一百式”。
d.管理少年侦探团活动经费时,从工藤新一的零花钱和元太的鳗鱼饭执念中悟出的“资源配置最优解”。
她们穿过四方院,前往那座宛如教堂般宏伟的图书馆。脚下的石板路,被经年的学子的脚步打磨得光滑。
湿滑石板路+小心翼翼,阴郁哥特风拉满……米花町ptsd犯了。这真的不是通往案发现场吗?
这路滑得,牛顿看了都要摇头。
志保:呵,摩擦系数过低,建议学院拨款重铺。
步美侧头看向身边的人。宫野志保的步子总是很稳,像是在用精密的仪器丈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学院那座闻名遐迩的复古风图书馆,尖顶指向天空。
“步美,梦想是一种奢侈品。而对有些人来说,它甚至不是用来追逐的,而是用来点缀的。”
金句虽迟但到。人间清醒模式启动。
“点缀?”步美不解地蹙眉。
步美:瞳孔地震.jpg普通人的世界观受到降维打击。孩子还小,不懂什么叫“生来就在罗马”的凡尔赛文学。
“就像有些人穷尽一生想挤进一场盛大的舞会,而另一些人,她们生来就在舞池中央。她们不需要考虑穿什么舞鞋,因为整座舞台都是她们家的。她们要做的,只是找到自己最喜欢的‘passion’,一个足够优雅的舞姿,来享受旁人的艳羡。”
《论阶级固化の优雅表述》宫野志保著,贝尔摩德作序(不是)
步美沉默了。她想起那位据说家族拥有半个欧洲航运线的伊丽莎白学姐,她上周轻描淡写地提起,父亲的朋友,某家顶尖投行的md,邀请她去瑞士滑雪,顺便“聊聊人生”,因为她最近对“全球资本流动”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伊丽莎白学姐:凡尔赛の小公举。瑞士滑雪聊资本流动……这波在大气层。
“……所以,田中学姐说她面试了那个顶级投行,第三轮了。”步美的声音有一点焦虑,“她说那个md(董事总经理)的眼神像x光,问的问题全是陷阱。天哪,我光是想想投行终面就快窒息了。”
步美の焦虑溢出屏幕。真实大学生写照。共感力max。
步美对投行面试感到窒息的原因是?
a.md眼神堪比琴酒扫视叛徒,自带杀气buff。
b.问题陷阱密度超越组织拷问室。答错直接“砰”。
c.她没带博士发明的“面试读心术眼镜”。
d.潜意识里觉得不如跟志保姐姐搞科研香。
志保的步伐没有停顿,目光落在远处被常春藤缠绕的钟楼上。
“窒息?”她叹了口气,像是在实验室里陈述一个已知结果,“那是因为你觉得那是一场审判。”
科学家の冷静分析。志保の人间真实暴击。
步美酱の焦虑,在志保的绝对理性面前不堪一击。
“难道不是吗?”步美侧过头,大眼睛楚楚地看着志保,“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那不就是决定命运的时刻吗?gpa刷到极致,实习经历填满简历,只为了那几分钟的‘被选择’。”
“‘我们大多数人’。”志保轻轻笑了笑,很淡,转瞬即逝,“步美,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从出生起就不在‘找工作’这个评价体系里。你知道伊莎贝拉,她拿到了那个顶级投行的实习offer。”
那个顶级投行offer?对某些人来说,这玩意儿跟超市优惠券差不多吧。
“我只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步美苦恼地皱起了眉,像个解不出谜题的孩子,“她整个学期都在忙着办画展、参加马术比赛,我甚至没见她去过几次招聘宣讲会。而你看看我们,为了准备一份像样的简历,各种查参考资料,问学姐,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改,然后再重新读好几遍,确保没有任何一个拼写错误,不知道在图书馆熬了多少个通宵。”
天天图书馆闭馆才走,结果人家开趴体顺便就把offer拿了。
步美代表了凡人最朴素的价值观:努力=回报。然而志保要告诉她,这个等式成立是需要前提条件的。
办画展、参加马术比赛……这才是人家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含金量比实习报告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步美酱,这世界可比少年侦探团遇到的哪怕是豪华五选一的密室钓鱼线杀人案子都复杂啊。
志保的话语里没有嫉妒,只有一种纯粹的、源于认知被颠覆的困惑。在步美的世界里,努力与回报本该是天平的两端,不多不少,公平公正。
不是酸,就是单纯的“为什么”,这种纯粹的,没有一点点恶意的困惑才最让人心疼。
小学生的烦恼是数学题,大学生的烦恼是微分方程,成年人的烦恼是……哦,原来世界的bug竟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