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作者:镜中曼荷      更新:2025-10-27 15:52      字数:3222
  “电影?也许吧。一部精心编排、预算充足、但剧本早已写死的电影。”
  中译中:呵,小妹妹,你以为那是生活?那是营业,是人设,是身不由己。
  步美微微一怔,她没能立刻理解志保话里的深意。
  “剧本?”
  “嗯哼。”志保把手插进外套的口袋里,“你只想到了这项工作里面属于私人的时间,休闲的时间,那些美好的画面。但是为了拿到8万或者10万磅的薪水,你需要做什么呢?想想看吧。”
  步美看着她,等她说下去。
  “周一到周五,凌晨五点起床,赶最早的一班地铁去金融城。在巨大的玻璃幕墙后面,对着闪烁的屏幕燃烧自己的生命,喝掉一杯又一杯续命的咖啡。为了一个数字、一个小数点,神经紧绷到极限。晚上十点,或者更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那个能看见公园的漂亮公寓,累得甚至没有力气欣赏一眼窗外的夜景。”
  太真实了,真实到好似闻到了办公室里咖啡和绝望的气味。
  花光存稿,买到拥有了全世界最好的位置,却失去了欣赏风景的心情。
  “周末。哦,对了,还有周末。她们会穿上最新款的衣服,化上精致的妆容,去网红餐厅排队两小时,只为拍一张完美的照片发在社交媒体上,配文#周末早午餐#伦敦生活#努力工作的回报。她们会去逛街,买下那些能证明自己身份与价值的奢侈品,那些被符号化了的幸福。她们称之为犒劳自己。”
  这个人类观察学的调调,哪是吐槽,这分明是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田野调查报告,研究课题:《论当代都市丽人表演型人格的符号学实践》。
  划重点:“被符号化了的幸福”。这就是文化人。一句话就把消费主义的底裤给扒了。贝尔摩德听了都要说一句“asecretmakesawomanwoman,butacriticmakesashihoshiho”。
  志保的描述如此生动,步美的眼前几乎浮现出那些年轻女孩们光彩照人却又面目模糊的脸,那种流水线生产的“精致”
  毕竟,志保真的不在这个次元里。当别人在排队早午餐,她在地下室里改写人类基因序列。格局,打开了。
  志保的这几句话,信息量过大,像一个高维生物在给三维生物解释宇宙法则。
  “这……听起来……”步美犹豫着,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好像……有点累?”
  小步美还是太天真了,她以为是体力上的累,殊不知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内耗,是灵魂被商业社会异化的悲鸣。
  “累?步美,这不是累。这是一种表演。一种向全世界证明我成功了我过得很好的表演。公寓是舞台,名牌是道具,社交媒体是宣传海报。至于演员本人是否真的快乐……谁在乎呢?只要观众相信就行了。”
  “宫野志保的社会解构主义宣言”。她就像那个看穿皇帝新衣的小孩,只不过她看得更透,她连做衣服的、卖衣服的、夸衣服好看的所有人都看穿了。
  她们沉默地走了一小段路。脚下的落叶和雪,堆积得更厚了。
  这落叶,是为那些迷失的灵魂而碎,也是为志保这无人能懂的孤独而碎。
  初冬,长街,落叶,两个身影,一长一短,一个内心在进行哲学海啸,一个在努力消化人生课程。每一帧都是文艺片的质感。
  步美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她小声地,像是在为那些女孩们辩护,又像是在说服自己:“可是……她们也很努力啊。从小就是好学生,一路考上最好的大学,再进入最好的公司。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吗?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能生活在伦敦这样的大都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回报和证明吗?”
  步美问出了那个所有“好孩子”都想问但不敢问的问题。她代表了那个被社会主流价值观驯化,并以此为荣的人们。
  这是一个非常善良且真诚的反驳。
  她不是在抬杠,她是在捍卫自己从小到大建立起来的信仰体系。而且她把志保也拉了进来,想要从这个天才的身上,为自己这条平凡之路找到一点合理性。
  这是一个直击核心的问题。一个属于”做题家”们的终极疑问。当代青年困境。
  从小就擅长在规则内做到极致的人,最终的梦想,却只是成为一个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标准化的中产阶级?为什么用十几年的自由与个性换来的,只是另一座更昂贵的、用落地窗和品牌logo装饰起来的牢笼?
  从学校这个小笼子,换到社会这个大笼子,终其一生,好似只是在给自己的笼子镶金边。
  志保停下脚步,她转过身,认真地看着步美。所有的故事,都从一个眼神的改变开始。
  风停了,落叶停了,时间都好似为这个眼神暂停了。
  之前志保对步美,多少有点“带孩子”的敷衍感,但这一刻,步美用她的真诚和迷茫,赢得了与这位天才平等对话的资格。
  志保的眼眸,那可是宇宙级别的黑洞,能吞噬一切光和秘密。
  “回报和证明?”她反问,“步美,你觉得,宫野志保需要向谁证明什么吗?”
  这是什么女王发言。翻译一下就是:“规则?我就是规则。”“回报?我本身就是最大的宝藏。”
  潜台词是,她的人生价值,从不由外界的任何标准来定义。她在黑暗中诞生,在绝境中重生,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命运最大的反抗和证明。
  这种强大到无需证明的灵魂,才是最极致的性.感。贝尔摩德,还不快来收了这绝世妖孽。
  一道送分题来了:
  如果宫野志保迫于压力必须发一条朋友圈,她会发什么?
  a.#论aptx4869在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制#实验数据良好#今晚能睡三小时
  b.一张黑咖啡的照片,不加任何文字。
  c.转发《nature》最新论文链接,配文:呵呵。
  d.不发。并把建议她发朋友圈的人拉黑了。
  宫野志保。
  不需要任何花里胡哨的定语,光是这个名字,就自带十万字的人物小传和一杯82年的典藏版苦艾酒。此处应有bgm:《大女主驾到,通通闪开》。
  这个名字本身,就不属于任何世俗的评价体系。
  人间清醒,智性恋天花板。
  那种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看透一切的疏离感,好似一个满级大佬重回新手村,看什么都像过家家。
  她不需要一份投行的offer来证明她的智商,也不需要一套肯辛顿的公寓来定义她的价值。
  不需要,看不上。毕竟人家当年玩的都是以“潘多拉”命名的长生不老药,这些身外物算什么?格局打开。
  她的大脑本身,就是一座无法估价的宝库。这是对“知识就是力量”最浪漫、也最残酷的注解。
  别人搞科研是为了发paper评职称,她搞科研是能让时间倒流(物理意义上)。降维打击,禁止比较。
  她经历过的黑暗与挣扎,是任何“金融城精英”都无法想象的深渊。
  别人熬夜是赶ppt,她熬夜是躲琴酒的追杀令。这波啊,这波是生存hard模式和职场内卷模式的对决。
  那些女孩们所追求的,是世俗意义上的“顶峰”。
  女孩们:努力搞钱,精致生活,做朋友圈里最靓的崽。
  志保:谢邀,人在米花,刚躲过一场爆炸,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掀翻一个跨国黑衣组织。
  “非人感”和“破碎感”拉满,美得让人心颤。
  宫野志保,她曾经就站在另一个维度的、非人的“顶峰”之上。
  是在深渊里被催熟、被异化的天才。她不属于人类社会的光明,也不完全属于组织的黑暗,她是悬在中间的、易碎的艺术品。
  见识过极致的绚烂与孤独后,世间万物皆为虚空。
  她见过真正的、不加掩饰的欲望与野心,见过智慧如何被扭曲成最可怕的凶器。
  顶级智慧+顶级野心=组织的行动纲领。她不仅见过,她还差点成了“凶器”本身。这种创伤后遗症,够她消化一辈子了。
  所以,她才会对这种“精致的中产生活”感到如此的……不屑一顾。
  是“祛魅”了。当你看过世界的里子,面子上的花团锦簇就显得颇为可笑。
  顶级食材吃过了,看米其林三星都觉得索然无味。顶级黑暗见过了,看人性的小奸小恶都觉得像过家家。
  因为她看得太清楚了。通透得让人心疼。别人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她是少年尝尽愁滋味。
  这,马萨卡,就是“智者不入爱河”……吗?(步美:我觉得我还可以再争取一下。)
  看清了那份“八万英镑年薪”背后,需要付出的自由、健康与时间。
  看清了那份“时髦伦敦生活”背后,被消费主义精心构建的、空洞的满足感。
  看清了那份“努力的回报”背后,不过是从一个被考试和分数定义的体系,跳入另一个被kpi和薪水定义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