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咸鱼日常 第146节
作者:
久岚 更新:2025-10-27 14:01 字数:2767
“圣上,敢问押去何处?”
“滁州。”
极偏远贫瘠的一处地方。
那是他的封地了。
谢绎惨笑一声:“多谢父皇。”
崇宁帝心如刀绞,转过身去。
选妃的事就此作罢。
不止是袁长瑜不用入宫了,其他姑娘也都回了家中。
而谢绎突然就藩的事,没有任何理由,众人猜测纷纷,无法得出结论。
但袁夫人松了口气:“老天还是放过你了,阿瑜,那谢绎总算得了报应,以后再不会来纠缠你。”当然,女儿遇刺这桩案子仍没有查清楚。
袁长瑜却有些惘然。
母亲说得没错,她确实摆脱了谢绎,可她的人生也一下变得索然无味了,因为她本已下定决心,是要去走那一条充满危险,充满挑战却又令人兴奋的路的。
不过也罢了,她或许就是没有那样的命。
袁长瑜幽幽叹了口气:“我不想再留在京城了,嫁去别处吧。”
看着别人风光有什么意思?
袁夫人揉一揉她的发顶:“好。”
而谢琢此时才知道真相。
他一把将孟清泠抱了起来:“清泠,是不是你做得?”
孟清泠歪头道:“什么?我怎么一点听不懂呢?”
这样可爱的样子,引得他忍不住低头亲她。
“娘子,你真好,”他一边亲一边呢喃,“此事原该是我做的,你这样让我怎么办……”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孟清泠伸手捏捏他的脸,“你可是听课听累了,糊涂了?”
不承认就不承认吧,可他满心的爱意不知如何表达。
“清泠,我太喜欢你了怎么办?”
这有什么好问的,那就继续喜欢她啊。
孟清泠嗔道:“笨蛋!”
*******
崇宁帝因为此事,深深反省了好几日,他觉得自己摇摆不定伤害了两个儿子,此后打算端正态度,不再给别的皇子希望,故而又封十四岁的谢磐为安王,令他马上就藩,亲事以后再议。
至于谢廉,因才十一岁,故而暂留宫中。
但谢廉的生母柳昭仪显然被吓坏了,时常提醒谢廉,谢廉本也单纯,越发老实。
太后为此心情愉悦,倒是对宜妃,谢丽珍越发好了。
两个儿子就藩,宜妃心头难受,可想到总比丢了命好,心结也渐渐解开,恢复了几分原先的性子,这阵子与崇宁帝颇为恩爱。
宫中一片祥和之气。
太后没了烦心事,又开始惦记要抱重孙,跟谢琢道:“阿芝都怀上了,怎地清泠还没怀上呢?”
谢琢道:“表哥跟表嫂成亲好几年了,怀上不是很正常?我跟清泠一年都没到呢。”怎么能把他们夫妻跟廖起宗夫妻去比呢?祖母也真是的。
太后道:“我不管,反正你加紧些……要不要吃点补药?”
谢琢:“……”
他这身体用得着吃补药吗?
“我时常练武的,不需要。”
不过祖母要再催的话,他得想些别的法子了。
就在这时,崇宁帝过来请安。
见到谢琢,笑道:“正好,阿凤,朕这阵子想了想,你以后不用再听课了,来帮朕办事……去吏部如何?替朕好好整顿下,让朕真正能做到人尽其才。”
这怎么成?他手头好些事情要忙呢,谢琢婉拒道:“孩儿能力不足,还是继续听课吧。”
崇宁帝:“……”
太后也道:“是不急,先别累着阿凤,让他把孩子的事解决了再说。”
崇宁帝:“……”
谢琢:“……”
就在这时,东宫传来喜讯。
枫荷一路小跑进来禀告:“圣上,太后殿下,太子殿下,太子妃有喜了……刚刚请了陈院正号脉,确实是有喜了。”
前阵子太子妃的月事没来,她就想请太医,但太子妃说再等等,省得空欢喜一场。t
后来拖了几日一看,真有喜了。
太后笑得合不拢嘴,扬声道:“摆架东宫。”
话音刚落,谢琢已经跑出了寿康宫。
“快,回去!”他吩咐车夫。
马车一路飞奔,穿梭于初夏明媚的阳光中。
他下了车,跑向了孟清泠。
“真的有了?”他上前抱住她,“真的吗?”
“真的,”孟清泠轻轻一笑,“我跟殿下真的有孩子了。”
一时感慨万千。
曾经千盼万盼都盼不来的孩子,这世终于来了。
他低头亲吻她有些湿润的眼眸:“清泠,刚才皇祖母还在问孩子的事情呢,我本想着她要再催促的话,我就带你去西州,西州水患严重,我可以向父皇请求去治水,这样就避开这件事,你还可以去玩,没想到……”
孟清泠环住他脖颈:“这主意真不错,殿下越来越难能干了。”
“我的能干不及你千分之一,但清泠,我永远爱你。”
“笨蛋,真就每天都说。”她嗔道。
谢琢捧起她的脸:“不准听腻,我还要说几千几万次呢!”
孟清泠噗嗤笑起来。
他看一眼她的小腹:“将来我们的孩子也一样爱你,清泠。”
他只怕自己的爱还不够,如果多个孩子爱她,那再好不过。
孟清泠的眼眸又湿了,心头有种深沉的感动。
她轻声道:“我也一样,殿下。”
他当然早就知道了,只是不清楚她对他的爱到底有多深,他想,一定没有他那么深,但那又怎么样呢,她到底留在他身边了,他们会同度一生。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圆满的事。
太后与天子,还有谢丽洙此时也赶来了。
欢声笑语瞬间满溢了东宫。
窗外,那盆谢琢精心照顾的栀子花,已是花朵满枝,洁白似雪,芳香如蜜。
第94章
孟彦端在四十四岁那年终于升到了六品官。
不是考上了进士,而是崇宁帝见他已是皇亲国戚,却没有坐享其成,仍锲而不舍参加会试,破格给他升了一级,任户部郎中。
众官员无人反对,纷纷恭喜。
因老太太年迈,如今杨氏掌家,得知此事也为小叔子高兴,打算设宴邀请朋友好友,为小叔子庆贺。
孟彦端闻言立刻拒绝:“二嫂,我这官职又不是凭自己能力得的,如此大肆庆贺简直惹人笑话,还是等以后真通过会试再说吧。”
杨氏听了很是好笑,揶揄道:“三弟,你该不会还在忌惮你那妹夫吧?他如今又不在京城,哪儿管得着你。”
祁烨中了武状元之后,先是被授予亲军卫指挥使一职,这期间得天子赏识,又被提拔为锦州副总兵,去年在锦州与临川侯府的二姑娘不打不相识,刚刚成亲。
孟彦端脸一红:“瞧二嫂说得,我忌惮他什么?大家都是官,他能怎么办我?我就是想给自己争口气。”
杨氏摇头:“我还不是瞧你辛苦,清泠如今多风光啊,太子都替圣上批阅奏疏了,大权在握,清泠生得女儿又深得太后跟圣上喜欢,你啊,就该享清福啦!”
话音刚落,孟序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父亲的事跟姐姐有什么关系?该考还得考,我这不还是要接着考武状元吗?”他学武学得太晚,前两次都没考中。
杨氏:“……”
二十一岁的年轻男子高大英俊,手里提着一把剑,脸上布满汗水,显然是才练功回来。
孟彦端连连点头:“就是,我跟阿序都不是被迫的,我们就想给自己挣点脸面。”
“父亲您说得对极了,走,孩儿请您去丰乐楼吃饭,家里不易大办,孩儿给您办一桌,”孟序亲热地搂一楼住父亲的肩膀,“等孩儿去换件衣服。”
“好好好,”孟彦端高兴极了,“我们父子俩今日不醉不归!”
杨氏:“……”
劝不了,不劝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坏事。
杨氏笑着拿起针线给自己的外孙,外孙女做衣服。
东宫内。
谢琢忙到天黑才回。
孟清泠跟女儿谢徽光早已经吃过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