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作者:炸毛可乐嘎嘎乐      更新:2025-10-30 16:57      字数:3207
  忽然,他灵光一闪,丢开毛笔,跑到旁边一个柜子前,取出几根细长的炭笔。
  他试着用炭笔书写,果然,线条流畅,虽然依旧谈不上书法,但至少比他用毛笔写出来的“鬼画符”强了十倍不止!
  “哈哈!天无绝人之路!”
  赵庚旭大喜,立刻开始用炭笔“奋笔疾书”,抄写速度顿时提升数倍。
  他一边抄,一边美滋滋地想:“等皇兄问起,我就说这是为了加快进度,特意研究的出来的炭笔,成本低效率高,家家户户都用得起。”
  -----------------------
  作者有话说:800营养液加更![猫爪]
  第54章
  秋末冬初, 一封加急密报呈上了御案。
  北望伯尉迟俭不仅拿到了欧阳伦长子与北狄商人秘密往来的更多书信原件。
  更在一次精心策划的行动中,于边境一处秘密货栈,人赃并获地拦截了一批正准备运往北狄的生铁!
  押运的, 正是欧阳家拳养的死士。
  铁证如山,再无转圜余地!
  当第一缕晨曦尚未照亮京城巍峨的宫墙, 一队队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禁军和锦衣卫缇骑,悄无声息地控制了所有交通要道。
  随即, 沉重的脚步声和甲胄碰撞声, 打破了世家勋贵聚居区域的宁静。
  欧阳府邸, 那朱漆大门被巨大的撞木轰然撞开。
  府内瞬间鸡飞狗跳, 惊叫声、哭喊声响成一片。
  欧阳伦在内院被从床上拖起时,甚至还穿着寝衣, 他面色惨白, 却强作镇定,厉声喝问:“尔等何人?胆敢擅闯朝廷重臣府邸!”
  带队的是锦衣卫指挥使,他面无表情地展开明黄圣旨, 声音冷硬如铁.
  “欧阳伦接旨!经查, 尔世受国恩, 然不思报效, 结党营私,贪墨国帑, 更甚者,阴结北狄,走私军械, 资敌叛国!
  罪证确凿,天人共愤!着即褫夺一切官爵,锁拿入诏狱, 家产抄没,族人收监,候审!”
  “诬陷!这是诬陷!”
  欧阳伦目眦欲裂,挣扎着嘶吼,“老夫要见陛下!老夫要见陛下!”
  无人理会他的咆哮。
  冰冷的铁链套上了他的脖颈和手腕,这位昔日权倾朝野的吏部尚书,如同死狗一般被拖进了诏狱。
  府中男丁,无论老幼,尽数被锁拿;女眷哭哭啼啼,被集中看管;无数箱笼、账簿、书信被贴上封条,一箱箱抬出。
  与此同时,京城其他与欧阳家关联密切的官员府邸,也遭到了同样的清洗。
  都察院、六部、乃至地方上江州、云州等地的欧阳家党羽,凡是在北望伯那份秘密名单上的,几乎在同一时间被控制抓捕。
  “陛下,欧阳伦在诏狱里,开始还叫嚣不休,后来见了那些书信原件,便瘫软如泥,但依旧咬紧牙关,不肯攀咬他人,只求速死。”
  李不言低声禀报着刚从锦衣卫那边传来的消息。
  赵庚明轻轻“嗯”了一声,对此并不意外。
  欧阳伦是老狐狸,知道承认是死,不承认或许还能保全家族部分血脉。
  赵庚明淡淡道:“告诉大理寺和锦衣卫那边,不必急着用刑。把他儿子和他分开审,把他这些年为家族、为党羽做的那些好事一点点透露给他儿子知道。再告诉欧阳伦,他那些藏在各地的外室、私生子,我们也找到了。”
  他顿了顿说道:“有时候,摧毁一个人的意志,未必需要皮肉之苦。让他亲眼看着自己最在意的东西——家族传承、血脉延续——在他面前一点点崩塌,效果会更好。”
  果然,没过两天,诏狱便传来消息,欧阳伦在得知其最宠爱的幼子已在惊恐中吐露了不少秘密,并且其在江南精心安置的外室和私生子也被控制后,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开始疯狂地攀咬,不仅交代了所有通敌、贪腐的细节,为了“戴罪立功”,更是将朝中许多与欧阳家有过利益往来的官员,无论关系亲疏,都扯了出来。
  其中,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浮出了水面——崔相家的二公子,崔文晟。
  虽然涉入不深,但在几条利润丰厚的商路上均有与欧阳家有所合作,分润了些好处,但在这个敏感时刻,任何与欧阳家的牵连都足以致命!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几乎在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崔相耳中。
  崔相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先是亲自罗织了几条“不孝”、“行为不端”、“结交匪类”的罪名,动用家法,将尚在睡梦中的二儿子崔文晟直接除籍,并连夜将其逐出京城,送往偏远的老家静思己过。
  这还不够,就在崔文晟被押送出京不到百里的路上,一伙“悍匪”袭击了押送队伍。
  混乱中,崔文晟“不幸”被流矢射中,当场毙命。
  消息传回,崔相在府中“悲痛欲绝”,称“逆子不堪教诲,遭此横祸,实乃天意”,并下令简单安葬,不许入祖坟。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甚至连皇帝赵庚明接到密报时,都感到一阵寒意。
  他知道崔相必然会切割,却没想到如此狠辣!
  虎毒尚不食子,崔相为了保全崔氏一族百年基业,竟能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这份冷酷令人发寒。
  “好一个崔琰!”
  赵庚明在养心殿内,对一旁的赵庚旭感叹道,“壮士断腕,莫过于此。朕……倒是小觑了他的狠心。”
  崔家的迅速切割,虽然出乎意料,但并未影响对欧阳家的最终审判。
  铁证如山,皇帝圣意已决。
  经三司会审,证据确凿,皇帝朱笔御批:欧阳伦,身为朝廷重臣,通敌叛国,罪大恶极,判处凌迟处死,夷三族。
  其长子参与通敌,一同凌迟。
  家族十六岁以上男丁,尽数斩首。
  十六岁以下男丁及所有女眷,没入官奴,发往边关或教坊司。欧阳家所有家产,悉数抄没,充盈国库。
  圣旨下达之日,京城菜市口人山人海。曾经显赫无比、门生故旧遍布天下的欧阳家,最终走向了覆灭。
  欧阳家的倾覆,世家势力遭受重创,尤其是与欧阳家牵连较深的几家,更是元气大伤,纷纷收敛锋芒,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对抗新政。
  借此良机,赵庚明大力推行官员任免改革,大量在土改、军械改良等事务中表现出色的寒门官员得到破格提拔,填补了朝中和地方的空缺。
  顾问明、王瑾等人更是成为了新政的标杆。
  ……
  崔府,夜深人静。
  书房内只点了一盏孤灯,映照着崔相沟壑纵横的脸庞和坐在他对面、一位面容俊雅的年轻官员。
  此人正是崔相的嫡长孙,被誉为“崔氏麒麟子”的崔景明,年方二十,已在大理寺任从六品主簿,虽职位不高,但行事稳重,思维缜密。
  崔相看着眼前这个最像自己、也最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孙子,缓缓开口,声音带着疲惫和沙哑:“景明,你都知道了?”
  崔景明神色凝重,点了点头:“孙儿听说了。二叔他……”
  “不必再提那个蠢货!”
  崔相猛地打断,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他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与欧阳家牵扯不清,险些将整个崔家拖入万劫不复之地!死不足惜!”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崔景明:“你父亲,还有你那几个叔伯,皆是庸碌守成之辈,撑不起崔家未来的门庭。唯有你,景明,无论是心性、才智,还是眼光,最像祖父年轻时。”
  崔景明微微垂首:“祖父过誉,孙儿愧不敢当。”
  “这不是夸你,是事实,也是责任。”
  崔相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崔家这艘大船,历经风雨,看似依旧风光,实则已是危机四伏。”
  “陛下锐意革新,皇太弟异军突起,寒门势力步步紧逼,欧阳家顷刻覆灭便是前车之鉴!我们若再固步自封,不思变革,下一个倾覆的,未必不会是我崔氏!”
  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嘱托道:“景明,你记住,从今往后,崔家的未来,就在你的肩上。”
  “大理寺是个好地方,能见人心,能明法度。与寒门出身的能吏,如那顾问明之流,可适当交往,取其之长;对皇太弟……需保持距离,谨慎观望。”
  崔景明心中巨震,他明白,祖父这番话,不仅仅是教诲,更是将家族传承的重担,正式交到了他的手上。
  他挺直脊梁,目光坚定地迎上祖父的视线,沉声道:“孙儿明白!定不负祖父期望,必竭尽全力,护我崔氏门楣,寻一条于国于家皆有益处的新路!”
  崔相看着孙子眼中那与自己年轻时如出一辙的锐气,心中稍感宽慰。
  “景明,如今陛下借欧阳家之事,清理朝局,提拔寒门子弟;北疆有尉迟俭这等悍将,又有皇太弟钱粮支撑;更遑论那位皇太弟,虽年纪尚轻,却凭借天工院和科举改革,深得寒门士子之心。此三者,钱、兵、民,陛下已占尽优势。”
  他苍老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世家与皇权,自古相争相合。然观今日之势,陛下雄心勃勃,锐意革新,其剑锋所指,已非欧阳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