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者:
取个啥名 更新:2025-10-31 18:06 字数:3135
萧寒声看着她气呼呼的模样,眼底漾起笑意,轻轻点头。
可笑意还未散尽,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与马夫惊慌的嘶吼:“快让开!马车失控了!”
萧寒声眼疾手快,猛地拉过崔令容的手腕将她往旁带,两人踉跄半步撞在墙上。
他下意识将她按在身前,掌心牢牢护着她的后脑,另一只手撑在墙面稳住身形。
青砖的凉意透过掌心渗来,少女的发丝扫过他的下颌,呼吸间的馨香混着夜风扑在他颈侧,两人的影子被灯笼拉长,在墙上紧紧交叠成一团。
萧寒声喉结微动,后退了半步拉开距离。
然而下一瞬,崔令容却又轻轻往前挪了半步,裙摆扫过他的靴边,她微微踮起脚尖,抬手似要触碰什么。
萧寒声眉心蹙起,几乎是本能地伸手攥住了她的手腕,掌心触及的肌肤温软细腻,他力道不自觉收得紧了些。
“肖大哥?”崔令容愣了愣,另一只手轻轻拂过他的肩头,将一片落叶拈了下来,眉眼弯起笑道,“你别这么紧张,不过是一片落叶罢了。”
萧寒声这才回过神,看着自己攥着她手腕的手,只觉方才的反应确实过了,连忙松开手。
月光透过灯笼的光晕落在她腕间,一道浅浅的红痕格外显眼。
崔令容却毫不在意,反而举起那片枯叶,轻轻点了点他的鼻尖,眼底盛着笑意,像落了满眶的星光。
“你呀,别这么草木皆兵。”
他望着她,眼底清晰地映出她含笑的眼眸,俏丽的眉眼。
周遭的风声、远处的灯火仿佛都成了模糊的背景。
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她。
第21章 许砚
残阳隐没西山时,霞光染红河面,连绵数日的施粥终于到了尾声,炊烟渐歇,粥棚下的尘土随晚风轻轻扬起。
崔令容正收拾着锅碗,天边忽然飘起毛毛细雨,凉丝丝的雨丝被风吹在衣裙上甚是凉爽,排队领粥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零星几个身影。
一只沾着泥渍的小手忽然伸到眼前,崔令容习惯性地递过温热的米糕,那孩子却攥紧手心,猛地将什么东西朝她扔来。
她反应极快地稳稳接住,触感是皱巴巴的纸团。展开一看,潦草的字迹赫然入目。
“身边有内鬼,小心!”
心头猛地一沉,崔令容丢下手中的活,拔腿便朝那孩子跑远的方向追去。
雨幕里,行人撑开的油纸伞层层叠叠,像移动的屏障挡住了视线。
转过街角时,她只觉肩头撞上一个坚实的固体,头上的帷帽随之落地,青丝瞬间被细雨打湿。
孩子早已没了踪影。
崔令容慌忙蹲身去捡帷帽,却见散落一地的书籍被雨水溅上泥渍,方才不小心撞落了路人的书。
“实在抱歉!”崔令容急忙掏出帕子,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书页上的污渍。
头顶忽然没了雨丝,一把油纸伞稳稳地遮在她上方。
她抬头,撞进一双沉静的眼眸里,那目光正落在自己脸上,带着几分显而易见的错愕。
“实在对不住,弄脏了你的书。”她边擦边致歉,见对方双眼放空,便抬手在他眼前轻晃了晃,“这些书多少钱?我赔给你。”
书生这才回过神,唇角漾开温和的笑意:“崔娘子不必如此客气。”他声音清朗,带着书卷气,“书是用来读的,哪需讲究新旧。”
崔令容心头一震,此人竟知道自己的姓氏?再看他眉眼,依稀觉得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名字。
“鄙人姓许名砚。”书生似是看穿了她的疑虑,主动拱手见礼,“曾是令尊资助的寒门学子之一。”
崔令容恍然点头,尘封的记忆骤然清晰。
父亲在世时设了“育贤堂”,专助清贫学子,许砚便是其中最出众的一个。
她甚至想起,当年父亲还曾玩笑般想撮合二人,却被崔令裕以“需招赘婿”为由岔开了话题。
“多年未见,许公子别来无恙。”她点头还礼,语气里添了几分故人之谊。
“崔娘子客气了。”许砚的礼节周全得恰到好处,只在沉默片刻后轻声道,“令尊的事,我略有耳闻。但我信他绝不会做以假乱真的勾当。若崔娘子有需,许某万死不辞。”
细雨仍在飘洒,伞下的空气却莫名暖了几分。
崔令容望着他真诚的眼眸,心中微动,却只是婉拒:“有许公子这番话,我已感激不尽。”父亲的冤案牵连甚广,她不愿再拖旁人下水。
许砚没有再坚持,只是将伞往她那边倾斜了些,雨丝落在伞面,敲出细碎的声响。
“雨渐大了,我送崔娘子回去吧。”
细雨沾湿青石板,两人并肩走在巷子里,许砚手中的油纸伞明显朝身旁之人倾斜,他左肩早已被雨水浸透。
“当初得知令尊出事,我与其他几位受惠的同窗连夜写了篇《崔公善行录》,将令尊资助寒士、修桥铺路的旧事一一列明,并亲手交给了令兄,盼此录能为令尊辩白几分。”许砚的声音带着惋惜,“只是没想到……”
崔令容心中发寒,她当时只道世态炎凉,不仅亲朋好友不伸手相助,就连曾受过父亲恩惠的学子们也无人伸出援手。
原来他们已为父亲奔波了,只是误信他人。
她叹道:“你们能有这份心,家父知晓了定会感激。剩下的事,就由我这个做女儿的来完成吧。”
见她眉眼间覆上愁绪,许砚忙转了话头:“说来我如今在扬州的书院当夫子,原以为教书育人是件雅事,谁知顽童难驯,日日要与他们斗智斗勇,当真是累心。”
崔令容被他逗得弯了弯眼,“我从前也以为开家茶叶铺不过是烹茶待客,真做起来才知,进货、看账、应付难缠的客人,桩桩件件都磨人得很。”
“哦?”许砚眼中一亮,“巧了,我正想给学生们添堂茶艺课,正愁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崔娘子精通茶道,明日可否屈尊去书院讲一课?”
崔令容笑意更深:“许公子开口,岂有不应之理?”
说话间已到了小院门口,崔令容见许砚半个肩膀都湿透了,忙掏出干净帕子上前:“快擦擦,仔细着凉。”
帕子刚触到他衣袖,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萧寒声撑着伞立在门内,雨丝在他周身织成薄雾,目光沉沉地落在两人身上。
许砚微微一怔,拱手问道:“这位是?”
崔令容回首,正欲开口,萧寒声已先一步:“镇远镖局,肖二。”
“原来是肖兄。”许砚依礼回敬,“在下许砚。”
“不敢当。”萧寒声语气毫无温度,他的声音似从结了冰的溪面上飘过来的,t又清又冷。
“我向来不与毫无血缘关系之人称兄道弟。”
空气中瞬间弥漫开几分滞涩,崔令容把到了嘴边的“肖大哥”咽了回去。
转向萧寒声:“雨天路滑,此刻出门可是有要事?”
萧寒声的目光掠过她,落在她手中的帕子上,淡淡“嗯”了一声,语气沉了半分。
“雨天路滑,想着给你送伞,倒是我来晚了。”
崔令容感觉到了他这不明所以的奇怪,上前一步躲进他伞下,二人衣袖相擦,下一瞬,大伞便朝她的方向倾斜,她对许砚道:“许公子,天色已晚,雨又大了,你早些回去吧。”
许砚看着她站进另一把伞下的身影,眼底掠过淡淡黯然,随即拱手道:“好。明日巳时,我来接崔娘子。”
许砚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雨巷尽头,崔令容望着那方向怔了片刻,未意识道一道沉沉的目光落在她脸上。
“崔娘子打算站在雨里望到天明?”
萧寒声见状脱口而出道,尾音里裹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讥诮。
语气里是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沉郁。
崔令容刚要辩解,萧寒声已转过身,抬脚便往屋内走,黑色衣袍扫过湿漉漉的石阶,带起一串细碎的水花。
崔令容忙提步跟上,那句“才不是呢”被风吹得七零八落,混在雨声里听不真切。
进屋后,萧寒声已将伞立在门后,水珠顺着伞骨滴答作响。
他径直走到桌边坐下,指尖无意识地叩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与窗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
崔令容拢了拢微湿的衣襟,给自己倒了杯热茶,氤氲的热气模糊了眉眼,边喝边介绍许砚的身份。
“他是我父亲资助的寒门学子,当年在一众学子中是最拔尖的,年纪轻轻便中了举人。我们都以为他会继续潜心苦读、再求深造,没承想他竟回了扬州,开了书院做起了教书先生。算起来,我与他已有两年未见了。”
“今日偶然一见,他邀我去书院上一堂茶艺课,我岂有不应之理呢。”
她抬手摸了摸发顶,雨丝浸得发丝微凉,便低头去卸头上的钗环。
末了,一根缠枝纹发钗却死死勾住发丝,她稍一用力,发丝便扯得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