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作者:
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3 字数:3165
金陵的玉材市场在城东,是如今南边最大的珠宝交易市场。这边老板们的日常经营除了玉材之外,还有珍珠,水贝。
夫妻俩才走进一家名为“通盛”的珠宝铺子,店铺掌柜便从柜台后走出,迎了上来。
“哟,三公子。大热天的,您怎么到我们这边来了?想要什么,派人说一声,我们可以带东西往府上去,省得您跑一趟。”
莫霞章朝他微微点头,十分礼貌,“有劳您。天气太闷了,待在家里也是无事,索性出来逛逛。”
又稍微侧身,“这是内子。”
这掌柜显然见过文薰,赶忙拱手问好:“少奶奶好。”
文薰也向他点头回礼,“您多礼了。”
掌柜的眼见伙计已经端了茶在客位放好,伸手引到:“您二位请上座用茶。”
他做事十分讲究,等贵客坐下后,还特意接了另一位伙计送来的毛巾奉上,方便夫妻俩擦手,好不周到。抬起头,又对文薰笑道:“我记得少奶奶娘家姓朗,原先也是咱们金陵人。”
文薰又是微笑,“胡掌柜好记性。”
莫霞章撩起衣摆,架起腿,再盖上,端了茶道:“前几天结婚,胡掌柜也特意送来了贺礼。”
这句话原本来时他就已然提起过,现在又当着掌柜的面说一遍,文薰不用细想,便理解为何意。
胡掌柜见莫三公子居然记得有这回事,又是拱手,眼见着更开心了,“是公子和气,才记得小店。”他已然看出,也不废话,直接对文薰问道:“今天是少奶奶想看点什么?”
文薰伸手稍微比划了一下大小,“我想买两块玉,用来做印鉴。”
胡掌柜眼睛一转,手微顿,道:“正好店中有现成的。您二位稍待,我这就去后头取来。”
他说罢便走,做事风火得很,这般爽利,很得文薰的好感。她抬头,简单打量了一番店内古朴的布置,瞥见莫霞章抬了半边盖子在饮茶,不由得又想起巧珍说他不怕热的话来。
“上的是什么茶?”
“本地雨花茶。”
莫霞章说完,见她没有动作,便翻了手里茶盏的盖子,递到她面前,好叫她低头嗅闻。
果然是拂面而来的清香。
文薰品鉴完毕,随口一说:“母亲说,要你少喝些绿茶。”
霞章斜睨着她,语带调笑,“所以你也要学她管着我?”
文薰可不随便依他,“从何学起?分明只是关心你。你不愿承情,以后便作罢了。”
霞章一笑,忙叠声道:“好好好,是我说错话了。夫人愿意关心我,那是不可多得的真情呢。”
又望见文薰头顶的细汗,细心询问:“我让人去买点冰饮回来,给你解暑?”
文薰用帕子甩出了些风,故意拿着腔调道:“既要讨好,何必发问,还不快去?”
莫霞章一笑,抬手叫来伙计,给了他两张票子。
不多时,那伙计回来,带回一盏冰碗,自己却是买了一根冰棍。他将东西递给文薰后,不好意思地往旁边躲着吃去了。
买来的冰碗没有其他杂味,只在上面撒了些红豆和细碎的桃肉。文薰细细品着,几小口下肚,好歹叫身上没那么烫。
心静了,她又想起往事来。
“我记得,以前在沪市读书那会儿,学校门口也有冰棍售卖。老板在原料里加了薄荷,熟绿豆,吃起来尤为清爽。还有一年夏天,跟着敬贤去她吴州姨妈家玩,喝了几回苏式糖水,也是很得滋味。前些天父亲借给我的那本年经艺先生写的《淮安食集》里,也有提到临安、甬城度夏解暑的方法。”
莫霞章仔细听她讲述,待她说完,便也说起自己在北方时的经历来。
“北平四季分明,夏天同样炎热。除了冰棍,冰激凌之外,还有酸梅汤喝。不过各家人做的口味都不一样,每次去买,都不知道是甜些,还是酸些。其中以一家叫[信远斋]的铺子最为出名,他家生意做得大,也做得巧。与别家不同,他们家还有酸梅膏,酸梅露售卖,可由顾客自己带回家冲饮,方便得很。”
文薰稍微一想,赞同道:“那确实是很巧妙的了。”
她正左边窗边,一回头,楼下一排碧柳垂丝,旁边便是秦淮河。文薰吃着冰碗,扶着窗台望去,正好有艘摇橹船吱吱呀呀地路过。又往正前方看。前边是家茶馆,隐隐听见有三弦琴和琵琶声,混着男女对讲的评弹声传来。
文薰有些发愣,再一回神,见莫霞章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
她不由问道:“我脸上有东西?”
莫霞章摇头,一笑,“夫人看美景,为夫看美人。”
又问:“夫人想听评弹?”
文薰徉嗔着瞪了他一眼,转眼间,又陷入回忆中,“我在金陵城里待的时间太短,那时候又太小,唯一记得的是5岁还是6岁时的元宵灯节,父亲抱着我在秦淮河上游玩。河岸的两边开得些许茶馆,有一家开着窗户,一位女先生正抱着琵琶在唱评弹。”
她说:“广陵与金陵离得近,城里也都有河,但风景,人情,却又不全然一样。”
为了防止误会,她又补充:“我并非想家,只是有感而发。”
莫霞章听得时不时地点头,他忽然问:“文薰,你作过散文没有?”
文薰回答:“倒是不曾写过。”
霞章便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提议,“要不要试试?如今文坛上,这些生活小品文十分火热。不乏写得好的,如你看的那本《淮安食集》;也不发无病呻吟的,发表出来简直是浪费纸张。我知你想翻译外文作品,也想写有警示意义的小说……可,隔三岔五,写点心暖寻常的东西打发时间,在我看来也无伤大雅。”
文薰听得有理,正要说话,胡掌柜端着东西回来了。文薰便搁了冰碗,又擦了手,端坐着等他过来。
胡掌柜的托盘里摆了八块玉,皆是质量上乘,显然是精心挑选。文薰一一望去,有一块上面飘粉,下边为绿的玉极得她青眼。
“这可是独山玉中的芙蓉红?”
“少奶奶好眼力,正是。”胡掌柜笑道:“这块玉稀罕,成色也纯。少奶奶若想做章子,请了老师傅将上边的粉玉雕出花样,再将玉底磨平,刻出字样,正是合适的做法。”
胡掌柜说完,不歇气地又提起,“其实咱们家的这块芙蓉红算什么呢?要论天下第一等的芙蓉红,且在少奶奶您家里。”
文薰一听,清楚这说的不是朗家,而是莫家,便往霞章看去。
胡掌柜还在继续道:“莫家的那块芙蓉红,听人说,那一整块玉上红是红,绿是绿,两色并不相杂,还是极少见的透水红,且成色为绯色,而不是咱们这等水红,这等少见的品相堪称稀世珍宝,是价值连城啊。只可惜老太爷仙逝后,那块玉也跟着去了,成了我等玉器行的毕生之憾。”
霞章听他如此提起,也不搭话,只问文薰道:“喜欢的话,便拿了这块?”
文薰点头,接下来又选了一块青碧色的晴水料,正是青海产的和田玉。
选了玉,稍作休息,兴万便开着车出现在门口。霞章见了,也不再久坐,和胡掌柜告辞后,带着文薰上车。
文薰不知兴万如何又来了,只以为是他周全,直到回了家,听到了莫霞章冷声这样说了一句:“你去禀告太太,说我们已经回来了,晚饭就不过去吃了。”
她瞬觉有异。
她也不在外边问,一路沉默跟着回了院子,才说了一句:“兴万是太太叫来接我们的?”
“嗯。”莫霞章应了一声,心情似乎不佳,却不会迁怒,而是好生跟她说道:“我先去书房了。”
文薰看出他心里不痛快,忙拉住他,“有什么了不得的,要在心里憋着?当心闷坏了身体。”
霞章没想过她会拦着,还能得如此一声劝,愣怔后,缓下神情,轻
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解释,“没什么大事,就是想看书了。”
他即这么说,文薰只得放了手。待得见他入了房门,自己满腹心事地回到正房,在巧珍的帮助下洗脸,收拾,换了身轻便的衣裳。
又把首饰都摘了。
文薰看着巧珍将那些东西装盒,自己没了事做,不由得思索起来。
她在想莫霞章的为人。
就这几天来看,莫三公子的性格是极好的。他对上不谄媚,对下不苛责,平时虽以冷颜待人,但好用逊辞,见谁都有三分客气。在家里,他不为难下人,更友爱兄弟,与嫂子也亲近,对她这个妻子更是礼貌,时刻照顾,无需提醒。虽说前两天闹了点小脾气,但事出有因,可以体谅。平日二人里拌嘴更是情趣。
如此盘算下来,更显得他对待双亲的态度有问题。抛开二太太不谈,莫霞章对父母亲皆是恭敬有余而亲近不足……不,不只是恭敬了,是疏远,是冷待。
可有些涉及到父母的事,他确实又是会尽到为人子的孝道,想方设法维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