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作者:
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3 字数:3161
《伯莱恩小姐》是一本外国名著,这样的翻译书籍,若能得到洋人的公开支持,文薰的成名之路会更加顺利。
她并非是贪图名利,只是像孙社长所说,要想得到足够的发言权,就得有名气。
孟海白帮她壮势出于师生之情,或许后来父亲的朋友,乃至莫家也会帮她。可这不代表着文薰就应该坐享其成。
她不是一个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人。
戴森或许懂得一些新闻学,他高兴地应下,“我非常荣幸。”
文薰和霞章受到戴森的相留,在教堂吃了午餐。或许是中途看到了教堂里有神父在接济穷人,夫妻俩还捐了一笔钱。
离开前,来相送二人的戴森道:“温妮,只可惜我下周就要回去。不然的话,你就可以经常和你的丈夫一起来找我聊天。我想,作为同样被你欣赏的男士,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他朝莫霞章伸出了手,“莫先生,你愿意交一个白人朋友吗?”
莫霞章很礼貌地握了上去,“乐意之至。”
戴森笑道:“温妮在信里说你很疯狂,我很高兴你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文薰瞪了他一眼,忙道:“我原话可不是这么说的。”
戴森“哈哈”笑了两声:“是的,我可以作证,她绝对是在夸奖你。”
莫霞章无奈地摇了摇头。
等戴森回去,文薰搂着丈夫的胳膊,把脑袋轻轻地贴在他的肩头,姿态依恋。
莫霞章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便没有上车,而是和她在这条林荫小道上往前漫步。
伴着蝉鸣,他轻声问:“你刚才慌什么?”
文薰嘟囔了一句,“怕你生气嘛。我没有请你作序,戴森那家伙还乱说。”
他挑了挑眉,装腔作势,“哦,我小心眼是不是?”
“唉呀!”文薰抬头,见他似笑非笑,便知他又是在故意逗弄人,不由得瞪了他一眼,又重新挨回去。
莫霞章这时才说:“我又不是不知轻重的人。我说了,只要你心里有我,我万事皆足。”
文薰被他直白的情话哄得傻笑,“我知道你最体贴了。”
莫霞章盖住了她攀在自己胳膊的手,“是啊,我已经拥有了你的全心全意,就个体而言,我还用得着再去在意什么呢?”
“这样才好。”文薰微微抬眼看天,今天天气晴朗,天上还飘着大朵的白云,蓝白相称,是那样的美丽,“不许你自苦,不许你自卑,也不许你把一切前因后果怪到自己身上。你记得,你的一切情绪都会影响到我。你要是让我不开心,就白瞎了你说过的爱我的那些话,你也不配做一个好丈夫。”
“哇,”莫霞章倒吸了一口凉气,十分恐惧道:“好霸道啊。”
文薰并不服气,反口道:“你才是呢。”
她用力撞得莫霞章一歪,后者便趁机伸手,将她整个人搂在怀里。
二人凑在一块儿,不知小声嘀咕了什么,又接连笑了起来。
第35章 出门看戏
眼瞧着,文薰嫁到莫家快有二十来天了,这段日子里文薰觉得莫家什么都好,算上那一宅子的书,更是好上加好。
莫家不仅是老爷那里有藏书,大哥大嫂那边更是有不少孤本古籍。文薰和瑞芬处得愉快,有时也会找她讨了书来看。
这天,巧珍跑腿去还书,又新来借一本书。回去时,在靠近紫薇花园那边正好听见有人在说闲话。
她本不愿意听,实在是风把一句含糊的“三少奶奶”吹进了她的耳朵里。
她计算着短时间像是不会有人过来,便依着月门的拐角,偷偷地伸长了脖子。
“少爷惯她,太太也惯她,还好是嫁到咱们家里来……”
“你还敢说她?早前刚进门时,太太就因为有人传这事而打了人。你也想挨打?”
“我是替少爷叫屈。吴妈和应贵说的,三少奶奶在咱们家可威风了。”
巧珍怕被人发现,不敢再多留,只装了一肚子气,蹑手蹑脚地走远。
因着这事儿,她回来后没有直接往书房去,而是绕路钻到旁边的厢房里,去找王妈。
王妈忙了一下午,好不容易得闲,便哼着小曲,坐在小凳上,拿着一碟糖糕享用。巧珍直冲冲地进来,气得忘了打招呼,开口便道:“园子里有人说咱们小姐的闲话。”
“是谁?”
“不知道是哪个小媳妇,还说太太院子里的吴妈和应管家对少奶奶有意见。”
王妈初时一惊,听到这里心里却有了主意。她喝了口茶,咽了嘴里的东西,提点道:“这事你听听就好,别让小姐知道。”
巧珍却不服气,“我们家小姐坦坦荡荡做人,凭什么被他们说嘴?”
王妈大约想着息事宁人,“总归也说不到面前来。”
巧珍不解她为何逃避,皱起了眉,“妈妈。”
王妈叹了口气,无奈解释给她听,“他们会这样,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小姐没有和姑爷圆房。这件事说来说去还是我们理亏,但只要少爷愿意,便没有人敢对小姐怎么样。在园子里做事的只有你一个年轻姑娘,你不好出头,不要去生事,让小姐难做,听见了吗?”
巧珍一想,也明白是这个道理,闷闷地低下了头,“知道了。”
又不服气,“就凭她们作死吧,好让太太知道了,打她们板子。”
这又是王妈没听过的地方了,“打板子?”
“是啊。说是早前,太太为了不让人说闲话,就打了人板子。”
王妈便有些不是滋味了。莫家对待下人显然是照着老一套规矩,还随意将人当成家奴处置。即是如此,又会如何对待媳妇呢?
这等考虑到底不能说给小丫头听,王妈便嘴上催促她:“快把书给小姐拿过去,别让她起了疑心。”
巧珍扭扭捏捏地挪到门口,又回头道:“妈妈,糖糕记得给我留一些。”
“知道了,鬼丫头。”王妈听着便放下了碟子,笑骂:“你我都应该少吃些,今天晚上有黄鳝吃。”
“咦——”巧珍整张脸都皱了起来,嫌弃得不行,“吃它做什么?怪腥气的。”
“小孩子懂什么?清明的螺蛳顶只鹅,暑天的黄鳝赛人参。这可是老话传下来的养生之道。”
王妈为了给那两位小祖宗补身体,特意找人买了些,加好料亲自炖成一锅,就等着晚上上桌了。
巧珍不耐烦听长辈念经,脑袋一扬,往书房跑去。
夏日的午后光影正好。
以防打扰,巧珍的动作都轻轻的,“小姐。”
“回来啦。”文薰写完手里的字,趁机抬头望了她一眼,也松了口气,“大少奶奶在做什么呢?”
“在跟前头的管家对账呢。”
每天例行写三页大字,这是文薰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有时候是用毛笔,有时候是用钢笔。写字的时候,宁心静气,方得效果。她搁下笔,抬起刚写好的纸张欣赏片刻,随手放到一旁晾干。
巧珍过来放书,也跟着瞅了一眼,看着漂亮的书法满是羡慕。
文薰注意着她的表情,抿唇一笑,小声鼓励,“只要每天都练,早有一天,说不定你能写得比我还好。”
小姐的话让她脸红,“我哪有那种天分。”
文薰不爱打击别人关于学习的热情。她心头一动,拉着小丫头来到桌边,摁着她坐下,“总归墨都研好了,你也来练会儿。”
巧珍仰头望着她,既崇拜又仰慕,“小姐,这么好的笔墨,我不能用。”
“给你这种一心向学的学生用,那才叫用对了地方。”文薰摸了摸她的头,亲自给她挑了一支适合新手的笔,蘸了墨给她。
“就写你上回学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些事情不要怕做,而要去做。咱们这样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机会,遇到能做的事做便是了,不要还没开始就瞻前顾后的,往不好处去想,那样的人生该有多悲观呐。”
“我知道了。”巧珍听小姐说着道理,接了笔,左手胳膊端正地支在桌子上,十分虔诚。
文薰看着她落笔,运笔,并不在她书写时指导,只一一把其中可说的地方记下来,等她写完后再与她总结。正认真时,莫霞章从外头回来,手里还攥着一封拆开的书信。
文薰不让巧珍起身,自己主动迎上去,“回来啦。”
端来晾好的茶水,在桌边放好。又往备好的水盆里打湿毛巾,拿过来给他擦脸。
莫霞章挨着她坐下,低眉耷眼,任由她摆弄,不太有精神的样子。
文薰见状不免关切,“怎么了?”
莫霞章抬头望她,叹了口气。他伸手把她一把揽住,待靠近了再抱住她的腰,把脸贴在她身上,瓮声瓮气地说:“我再也不能在报纸上给你写情诗了。”
为了不打扰巧珍写字,他二人说话时声量都放得低低的。
文薰把毛巾放到一边,抱住他的脑袋,揉了揉他有些烫的耳朵,好一阵失笑,“不写就不写,你每次写,我都要伤透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