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作者:
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4 字数:3183
霞章怪模怪样地吸了口凉气,“我哪有卖弄?”
文薰压低声音,“可你那样说,听起来好像我是什么了不得的人。”
她也是这时候才发现纪同甲在“偷吃”,忙不迭地提醒道:“纪先生,枣子还没洗呢,小心吃了肚子疼。”
“没事,我牙痒痒,”含糊地应答着,已经攒了一手帕的核儿了,“我现在非得吃什么不可,干净与否并不重要。”
说完又是嘎嘣一声。
那声音听得霞章牙酸,也回头:“纪先生,您多少悠着点,小心牙。”
文薰觉得他这话听着不太礼貌,倒像是他们不让人吃东西了一样,忙拉住他的衣服,给他使眼色。
霞章知道她是在暗示自己不够尊重,连忙解释:“纪先生牙不好,我没别的意思。”
又特意往文薰耳边凑,小声道:“刚才也没有别的意思,你就是了不得嘛。”
恼得文薰又隐秘地拍了他一巴掌。
如此闹着来了教务室,里头已经有一些学生会的学生忙碌着打扫卫生了。霞章的爱徒金伟奇同学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们,长腿一滑便走了过来。
“莫先生,朗先生,纪先生。”
霞章抬了抬手,对文薰小声提醒,“小金子。”
记忆中的人物立马和名字对记上了号,“你好。”
“我帮您拿。”金伟奇十分殷勤,见霞章手里提了东西便主动帮忙,又低头一瞧,见是一袋子漂亮的大枣,眉开眼笑,“咦,怎么我来学校时没瞧见这宝贝?”
见他喜欢,霞章大方地吩咐:“去洗干净了,拿来给大家一起分了吧。”
“得嘞。”金伟奇吆喝一声,乐颠颠地跑开了。
会议室已经快布置得差不多了。文薰正张望着,身后有人喊她:“朗先生。”
回头一见,也是在译者联盟见过的杨令梦杨先生。她的性格并不如伟兰、碧莹外向,见面了只打招呼,没有做出多么亲密地动作,但文薰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出来她是高兴于自己的到来的。
莫霞章对她也很礼貌,“杨先生,伏先生来了吗?”
“他还在校长室。”杨令梦的声音很轻,或许是她在咬字时不爱带些尾音,故而显得干净又干脆。
这位“伏先生”指的是文坛伏建高,是临安大学外文系的系主任。
她大概猜到霞章要说什么,主动道:“朗先生,跟我来这边坐吧,我们外文系和他们中文系不在一块儿。”
文薰向霞章点了点头,随着杨令梦的带领往中间的方向去了。
同样是教师,同样是开早会,临安大学这边的制度和金陵大学差不多,先是由校长组织统一会议,然后再分文理学院,学院之后还有各个专业。
这些行程刚好被学生们写上黑板。
文薰正盯着看,也听到杨令梦说:“你新译好的《茶花女》,据说月底就要出版了。”
“是啊。”说来也巧,去年也是中秋前后出版的《伯莱恩小姐》,碰到今年,又是中秋节后发新书。
“你所译的版本我看了都觉得好,听说胥载先生亲自给你写了序文。我想,你的这一版,定然是要流传百年的了。”
文薰并不
这样认为,她总是期望着能够有后浪冲掉前浪的,“就像我的重译对上个版本来说是一种进步,我自然也希望有人认为我的译本不够准确,在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这不是她妄自菲薄,而是时代需要这种更迭,需要这种进步。
这是国家稳定,会越来越好的代表。
正和杨令梦聊着,会议室里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多,洗完枣的金伟奇也端着东西进来了。他穿梭在先生们中间,见人就发,却只愿意给每人三个,多了没有。不仅如此,新来的也没有。
他的“区别对待”额外气人。有位先生假意排揎他小气,金伟奇就指着莫霞章道:“找我们莫先生去,是他只买了一点儿,无米之炊难为我这个巧妇了,根本不够分呐。”
霞章一听,起身就要揍他,“有你这样拆句的?”
却是为了他的文法没用好。
旁边有人笑道:“这是哪来的泼皮无赖,莫砚青,你还不快些清理门户?”
纪同甲一听,连忙侧身躲起来,生怕自己连带着指责一路偷吃。
只剩这么些,他要负一半责任的!
好在战火并未波及。不说莫霞章只是做个架势,今时也不同往日,金伟奇在他起身时,便往文薰这边躲,顺便把又红又大的塞给她。
不仅她有,杨令梦也有。
“杨先生,您是我们朗先生的朋友,您也得吃好的。”
那机灵顽皮的劲儿,让人见了如何不能喜欢?
杨令梦本来都不打算拿了,因着金伟奇这一出,还是高兴地接了。
分完枣,金伟奇将最后剩余的一个塞进嘴里,又嬉皮笑脸地故意凑到霞章身边去讨嫌。
霞章白了他一眼,给他丢了一个银元。金伟奇一乐,立马拍着手招呼同学们,热热闹闹地跑出去了。
他们笑着,闹着,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幸福环境下滋生的无忧无虑。
这是文薰第一次感受到临安大学与金陵大学的区别。
学生之间与先生更加亲密,先生对待学生也不只有一味地保持距离。
这或许是理念不同造成的?
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风格。昨天霞章就向文薰提到过,比起金陵大学沿用北大那种专注学术的氛围,临安大学更讲究实用。
这种大方向,自然都是校长的教育观念再把关。
她还记得霞章是这么说的:“打个比方,如果金陵大学想把学生培养成学者,那么临安大学便想把学生们培养成优秀的社会职工。”
现在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缺少人,都有发展机会。与其把那些机会拱手让给外国人侵占市场,赚中国人的黄金和钞票,为什么不能是中国人自己学会了,自己开拓视野,自己实业兴国呢?
文薰还记得罗友群提到过,金陵大学的英语专业只要求修6个学分——这在国内已经算是高学分,然而临安大学却达到了更高的8个学分,这其实就能看出来临安大学的英语课纲会比金陵大学的更加广泛。
没那么严格,但是内容更多。
也更加注重实际运用。
后来临睡前文薰又自己想到,这便又是国内“通才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了。
临近9点,在会议开始之际,郑鸿基和学校的教育委员会成员悉数到场。临安大学共有教职人员两百余人,数量是金陵大学的一倍。文薰想到昨天看的资料,在心里默默补充:学生也是金陵大学的一倍。
之所以会有这样庞大的规模,全得益于校长郑鸿基先生。临安大学也收学费,可作为南方有名乃至全国有名的高等学府,临安大学学费的定价未免有些过低。
临安大学降低学费,全然是因为校长郑鸿基心疼人才,不忍那些家境贫寒却有才华的学生们因受一时的贫困所累,而导致国家未来无望。在郑鸿基心里,金钱困境是最容易解决的麻烦,政府下发的教育资金是有定量的,这些钱不够,郑先生就去社会上募捐,自己补贴,又去向同好筹集,这才拉扯起了临安大学如今的规模。
文薰少年时期便佩服郑先生,现在更加佩服郑校长。因郑鸿基的拳拳爱才之心,让多少本无机会的学子们拥有进入课堂的机会。而这些学子学成后,又该为中华之建设尽多少力气?
“教育利国利民”——文薰从未有哪一刻有比之现在更深的感悟。
集体会议开了一上午,临吃饭前各科分开,由系主任带领着回到各自的教学楼。文薰在系主任伏建高的介绍下,在由23名教yuan组成的英语组受到了热烈欢迎,随后被带领去了办公室。
因教yuan过多,办公室数量不够,临安大学的办公室是四人一间。然而有一点好,和文薰同处一室的两男一女都是同科老师,方便了日后的互相请教。
中午去食堂吃饭,回来后暂时处理琐碎工作,下午继续小组开会。
今年在临安大学,文薰仍旧教授英语阅读。她一共负责大三大四两个年级,18个班级,将近500名学生的课业。这些班级会合成9个班级上大课,每个班一周要上2节阅读课,也就是说文薰一个星期得上18节课,其中有三天是满课。
除了上课,学校还安排教师们夜间在办公室值班,方便学生随时询问课业。这种几乎翻了一倍的工作量让文薰感慨连连,更不用提她今年还带毕业班——这可真是一大挑战!
工作虽然有挑战,可文薰自己不觉得有哪里不能胜任,她反而干劲十足。
好学校培养好学生,最终也会锻炼出好老师。南方文化发展确实繁荣,可一直以来,北方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中心。她不多学些本事,积累经验,明年去了北方,如何畅游遍地都是高等学府,知名教授的北方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