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作者: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5      字数:3190
  她心里一急,示意一个脸熟的学生接过任务,然后确定了目光所及之处的郭瑞带着两个孩子,便义无反顾地追了上去,“霞章——”
  好在,带走霞章的那人似乎也没想动粗。听到文薰的喊声,他稍作回头,便在月台上停了下来。文薰松了口气,却没多想,只是握住了挣脱掉他的束缚逃回来的霞章的手,把他护到身后,“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这人抬起帽檐
  ,露出整张面容,表情还算和煦,“弟妹。”
  文薰仔细端详着他的脸,突然想起来那年在瑞芬的儿子复琦的满月宴上,见过这位。
  印象里是渝城叔伯家的三哥。
  她咽了口唾沫,礼貌喊道:“三堂哥。”
  莫家堂哥朝她点了点头,道:“我带霞章回家看看。”
  霞章一听,语气发急,“我不回去,我已经不姓莫了,我现在姓朗。”
  堂哥一听,便舔了舔后槽牙,气笑了,“你小子,就是爱故意惹我生气。”
  他不再跟霞章这个混球说话,而是对着文薰晓之以情,“弟妹,我们家也知道大侄女跟着你姓朗。没关系,反正你们还会有孩子,我们家也不在意这个,你不用怕。”
  霞章迫不及待地喊出:“我和文薰不会再生了!我们只有唯一的女儿华平。”
  堂哥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他的忍气功夫不错,这时也没透露出半点狰狞,而是很讲道理地劝道:“霞章,别说胡话。你父亲很想你,我父亲也想你。临时大学不是一个好待的地儿,你听话,跟我们回渝城。金陵的书库都被我们运来了渝城,你要读书做学问,渝城会是一个很完美的地方。”
  “再完美我也不去。”霞章的态度一如既往,说出的话也是掷地有声,“我是金陵政府教育部聘请的大学教授,我有政府盖函的文书,哪怕是宁怀远来了,都不能强迫我。”
  他激动地要往前冲,文薰赶忙拦了一下,又对莫家堂哥道:“三堂兄,如今国家情况危急,我们也只是想为国尽一份力。”
  堂兄不言,打出最后一张感情牌,“你母亲至今还在金陵等你,你不想回去看看吗?”
  “我不去。”莫霞章说完,把头一偏,狠心道:“我从来都不怀念那个家!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吃人的地方。”
  堂兄终于怒了,“莫霞章!”
  霞章反口回到:“你也可以不叫我这个名字!早有族兄来闹事的时候我就说过,我宁愿不要姓莫,宁愿不要叫莫霞章,我也不再回莫家。莫家不把我当人,我也早就不是莫家人!”
  车站人来人往,毕竟不是适合硬来之地。
  堂兄稍微整理了帽子,走之前,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好自为之!不要趁着年轻,就尽兴地去做会让自己以后后悔的事。”
  后悔吗?霞章倔强地想:他一辈子都不会后悔。
  第85章 衡山脚下
  衡州离潭州不远,文薰和霞章带着学生们乘坐火车赶去,由已经到任的临时大学文学院院长伏建高先生迎接。
  到校后,霞章还见到了他的两位老师:倪先生和焦先生。
  临时大学在潭州,于岳麓山下求学;文学院搬来了衡州,又得以在衡山脚下安置。衡州市政府特别借来南岳圣经学校的校舍给临大的师生使用,当地市政主席更是亲自前来迎接这批师生,还连声道:“衡州条件不好,比不上潭州,更比不上北平,委屈大家了。”
  文薰觉得这位主席太过谦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腾出这么一座漂亮的,宽敞的,依山傍水的,风景优美的学校给学生们学习,在经历了一路的颠沛流离之后,已是十分难得了。
  有位叫李家本的学生更是玩笑道:“湘南可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衡州更甚。咱们一路从北平过来,虽不恰当,可也算是体验到了古人的流放之路了。想当年,瘴气未除,也不发达,那群古人们都能做出惊天动力的诗书作品,如今我们也正处于家国临乱,有感而发之际,同学们,还不拿出点手段,多多钻研写作,也好后世留名?”
  他既然这么开口,便有人配合,“你这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值得一赞。我之前只想着自己正经历着晋人、宋人南渡的命运,从未想过这也是一场别致的文化之旅。流放,流放,我只知道衡州有寇准来过,又是朱熹讲学之地,再有刘禹锡的一句‘衡山苍苍入紫烟’。欸,刘禹锡被贬过衡州吗?”
  旁边有人答:“这个倒是不太清楚,不过,他的好兄弟柳子厚就在隔壁零陵啊。”
  有人站出来,如数家珍,“零陵可是个好地方,不仅柳宗元,苏辙,王瀚都去过零陵,周敦颐还是零陵人呢。”
  李家本眼睛一亮,道:“既然如此,我们周末可以去零陵看看。虽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但我读书之时,便对小石潭向而欲往之。”
  有人笑着摇头,叹了口气,“你们得了吧,都未登过衡山顶,没有见过祝融峰,你们就急着往边处去了?”
  即是如此,大家又合计着每周去登一次衡山,非要借机会把这座南岳看够本不可。
  学生们能在经历过艰苦后重新兴致盎然,如何不能是一种战时乐观精神的体现?
  衡州不仅给学生们安排了明亮整洁的教室,还有宿舍。学生们住校,四人一间,教授两人一间。像文薰、霞章这种有家庭的,衡州当地的商人甚至贡献出自己的私宅特别安置他们。
  在有限的条件下,社会各界都在向教育系统提供帮助,尽量不让学生、教授们吃苦。
  教育代表着国家命脉,教育界更是国家的未来。
  文薰这时才感受到卫先生原来说的没错,以衡州之力用来安排一个文学院,绰绰有余。
  临时大学衡州分院为了赶10月25号的开学之日,师生齐心,费心整理学校、教室。而到了晚上,等学生们都去休息后,先生们还得聚到一起开会。
  由于是三校联合,大家的上课进度不一样,开课后如何上课,得在短时间内拿出一个计划来。
  清华、北大提前运来的书,也被文学院的教授们一起带到了衡州。衡州本地有印刷厂,可以临时加印。大家都是有几年经验以上的老师,只要确定教材,留出时间准备,一切不成问题。
  实在不行,学生们只做笔记,由教授们口诉,也是能上课的。
  各系开完会,又统一到一起开大会。这次的地点在圣经大学的图书馆,主题不是为了课程教材,而是霞章主动提出的,修复南开图书馆的问题。
  “南开图书馆的大部分图书,我都记得。”
  面对着全体文学院老师,他这么说。
  文薰坐在台下,她观察着周边先生们的表情,着实为霞章捏了一把冷汗。
  他当然是为了拯救南开大学图书馆才说出的这种话,可这话落在别人耳里,很容易有狂妄之感。
  尤其是他还这么年轻。
  “你莫砚青的好记性,我大概耳闻过。可你怎么能证明,你真的能记得那些书?”这句话,出自焦自白先生之口。
  下一刻,倪空富先生也道:“要说背诵,我也能背出《大学》、《中庸》,可这是我钻研数年才能如此熟悉。你现在空口而来,说自己记得全体图书……呵,我听说南开大学的藏书有一万余册。”
  文薰没想到最先开口表示质疑的会是霞章的两位老师,可是等到这句话之后,焦自白又对南开大学的一位先生道:“不然,我们找本书来,让莫砚青测一下吧。”
  原来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给学生打配合来了。
  想必倪、焦二位先生已经提前测验过。
  这位南开的教授犹疑片刻,后唤来自己的助教,取来了一本《集杜句诗》。
  他并没有为难霞章,而是客气地随手翻开一页,请他背诵《宋文信公祠堂记》一文。
  霞章道:“这篇文章,在王瀚所修的《永新县志》中也有记载。”
  语罢,便流利地背诵起来:“三代而下。豪杰之士,任世道之责者无几……”
  霞章的语速不快,刚好方便先生们核对。很快,众人便聚在了一起。紧闭的图书馆里,一时只听得见霞章背书的声音,和先生们的手指在纸张上摩擦,以及翻页的声音。
  “不死者,非贪……”霞章背到这里便停了下来。
  倪空富先生扶了扶眼镜,催促道:“后面的呢?”
  “后面的生也,非贪生也,”霞章道:“可这一页到此为止了,后面的是下一页的内容。”
  北大的作文老师陈玉兰惊讶的抬起头,“你连这个都记得?”
  霞章不为显摆,只是说了实话,“我连每本书的页数都清楚地记得。”
  此言一出,众位教授皆哗然。
  于是便个人举手,从历史到天文,到政治、法律、甚至英文、俄文连带着各种译本,热门的,冷门的,偏门的,都找来图书随机翻页请霞章背诵。
  这场测试经历了六个小时,从傍晚7点半到凌晨2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