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作者:
长青长白      更新:2025-11-03 16:07      字数:3104
 
  杨惊春喃喃:“啊?哦……哦。是很甜。”
  她应声后,察觉到自己失态,欲盖弥彰地别过眼,用力咬了一口糖葫芦。
  舌尖触及红山楂外裹着的光滑冰凉的糖面,脑海里还没消散的念头顿时又浮现而出,她本能地用舌尖轻轻舔了一下甜腻的糖面。
  甜,但一点也不软。
  她胡乱嚼了嘴里的糖葫芦,强迫自己静下心神。
  祈伯璟看着她泛红的耳朵尖,面具下的眼笑意更盛,但并未笑出声。
  他从袖中掏出一只细长的红木盒,伸手打开。柔软的丝布中,躺着一只做工精致的白玉簪。
  他拿起簪子,看向杨惊春脑后的乌发,似乎想簪在她发间。
  可她今日盛装梳扮,头顶的发饰刚刚好,少一只寡淡,多一只繁琐。
  祈伯璟有些遗憾地将簪子放回盒中,盖上盒子,递向杨惊春。
  他温声道:“此前隐瞒身份是我不对,这簪子希望姑娘收下,以解我愧疚之心。”
  明明是他送礼,说得却好像杨惊春收下是解他愁思。
  他态度太柔和,杨惊春想找借口拒绝都于心不忍。
  她正要接过,不知怎么忽然又想起了幼时在学堂发生的一桩事。
  那时菀菀去给她哥送荷包,被李奉渊拦住截走了荷包,他还叫菀菀不许给外男送荷包这类的东西。
  杨惊春当时不懂,如今长大了,明白了这些男女间的道理。
  她踢了踢脚下圆滚滚的石子,问祈伯璟:“太子殿下给别人道歉时也送首饰吗?”
  以祈伯璟的身份,天底下能有什么事需得他向旁人低头认错?
  可祈伯璟还是认认真真回了她:“从未,今日是
  第1回 。”
  他又道:“这簪子也是我挑玉料命工匠新制,没有旁人戴过,故而花了些时日。”
  杨惊春心里欢喜得要命,面上却不显,伸手接过盒子:“噢。”
  祈伯璟看她收下,知道她已经消气,温和问道:“今夜仓促相见,难以尽兴。日后我呈贴相约,惊春你愿意来吗?”
  杨惊春脑子都还没想一想,头就点了下去,点完又忽然回神似的,轻咳一声:“我、我看有无闲暇吧。”
  祈伯璟笑着应下:“好,我会盼着你的好消息。”
  第86章 又一年
  又一年
  杨惊春与祈伯璟去别处私谈,李姝菀和杨修禅找了街边一处视野开阔的茶座坐着等她。
  旁边是个卖干果蜜饯的小摊,甜腻浓郁的果蜜香冲淡了空气里的烟火气息。
  李姝菀幼时在寿春堂日日嗅闻苦药味,长大了极爱吃酸甜之物,闻到蜜饯香,下意识往旁边的小摊看了一眼。
  杨修禅注意到她的视线,本已坐下,又站起了身。他同李姝菀道了句“等我片刻”,到摊上买了两大包蜜饯。
  他买完回来,将其中一包递给李姝菀:“吃吧。”
  李奉渊走后,再没人给她买过小零嘴。李姝菀浅浅笑了笑,伸手接过:“谢谢修禅哥哥。”
  杨修禅也笑:“喜欢就说,下次还给你买。”
  他不怎么爱吃甜,另一包是给杨惊春买的。
  杨修禅坐下饮了口茶,看李姝菀挑着酸梅干往嘴里扔,问她:“好吃吗?”
  李姝菀点头:“嗯!酸酸甜甜的。”
  杨修禅笑了笑:“真这么好吃?给我尝尝。”他说着张开嘴,李姝菀挑了块果干喂给他。
  他动了动腮帮子,含着一咬,腻得眯起眼:“太甜了。”
  李姝菀看他龇牙咧嘴,笑意更盛。
  在杨修禅眼里,李姝菀和杨惊春并无太大差别,都是他的妹妹。李奉渊临走时将李姝菀托付给他,他便应担起做兄长的责任。
  他想起李奉渊走的那日和他说的话,嚼着果干,若有所思地问李姝菀:“菀菀,你在江南待了四年,可遇见心怡的小郎君了?”
  李姝菀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杨修禅叹气:“春儿的终身大事已有着落了,做兄长的,自然也得帮你相看相看。”
  他说着,扭头往杨惊春方才离开的方向看去,不知道她被祈伯璟拉去了何处,没看见人影。
  李姝菀将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道:“我还小呢,不急这些。”
  碧玉年华,已然不小了,都城里好些姑娘到这个年纪都嫁人生子了。
  不过李姝菀当真不急,她偏头看着杨修禅,反问道:“修禅哥哥呢?今年应当已二十有二了,杨伯母不急吗?”
  “急!天天给我看姑娘的画像,看得我都晕画了。”杨修禅说着,一摆手:“不过你哥都还没着落呢,我也不慌。”
  他说到这儿,忽然想起来件事,小声同李姝菀道:“诶,听说宫里有位公主心系于他,想入住安远侯府,你听说没有?”
  李姝菀头一次知道这事,她愣了一下,低声道:“我不晓得。”
  “奉渊没和你说吗?”杨修禅问她,问完又自言自语地答道:“哦对,都忘了,他从不寄信回来。”
  李姝菀没有回话。
  杨修禅问:“洛老夫人辞世,你告诉奉渊了吗?”
  李姝菀嚼着蜜饯,轻“嗯”了一声:“处理完丧葬之事,我便书信送去了西北。”
  杨修禅道:“他也没回?”
  “没有。不过我替外祖母整理遗物时,发现哥哥写过信给她。”李姝菀说到此处,垂下眼眸,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她问杨修禅:“哥哥写信给你了吗?”
  杨修禅耸肩:“他都不肯寄一封家书给你,何况于我。”
  他无奈道:“这或许是他们行军打仗的人的习惯,我爷爷在外征战那会儿也不爱往家里写信。”
  李姝菀敛眉,问道:“为什么?”
  杨修禅正要回答,可又怕说了惹李姝菀担忧,便摇了摇头,道:“不知道,或许他们在外行军打仗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吧。”
  话音落下,不远处的钟楼上忽然传来一声浑厚悠长的钟响。
  一声过后,又是一声。街上的人闻声,欢喜地向河边涌去。
  河岸旁几声长啸声起,李姝菀和杨修禅不约而同抬眼看去——几簇遮天蔽月的巨大烟火接连在上空炸开,璀璨夺目,点燃了天。
  杨修禅望着烟火,同李姝菀道:“姝儿,新年快乐。”
  烟火之后,藏着云间孤月,月辉清浅,安静照着热闹人间。
  李姝菀仰头,望着烟火后的皎洁圆月,轻声回道:“新年快乐,修禅哥哥。”
  ……
  她目光越过月色,望向遥远的西北,在心中低声道:新年快乐,哥哥。
  第87章 心眼
  心眼
  西北。
  皎皎月色下,大雪覆满黄沙,映出一片银白。
  大齐与羌献相交的边城——兀城里,这里的百姓和驻守此地的将士也如远在望京的人一样,正于夜晚中欢庆着新春的到来。
  军营里,篝火烧穿了黑夜,将士们围坐在一起,食肉饮酒,拊掌齐歌。
  周荣和弟兄喝了几口酒,聊了会儿子闲天。聊着聊着左右看了一圈,意料之中没见着那人。
  他摇摇晃晃站起身,随手拎起了一旁的两坛子烈酒。
  身旁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弟兄看他突然起身,一把拽住他的腰带:“上哪儿去,喝一半就跑?”
  周荣朝一个方向指了指。
  络腮胡看了眼他手指的方向,了然地点了下头,又道:“你等会儿。”
  他说着也站起身,取下篝火上烤得滋滋冒油的羊肉,用刀割下几块好肉放在盘中,撒了搓盐,递给周荣:“喏,一起送去。”
  周荣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接过盘子。
  他一手端肉一手拎酒,穿过沿途的篝火和将士,来到了主将的营帐前。
  帐帘垂落,账内透着光。周荣压低声儿问帐前值守的士兵:“将军在里面吧?”
  年轻的士兵回道:“在。”
  周荣点头,伸脚踢开帐帘一角,就要钻进去,不料却被士兵伸手拦了下来。
  周荣一愣:“怎么了,将军在忙?”
  “不是。”年轻的士兵道:“周将军,医官也在,可能不太方便。”
  周荣浑不在意:“在就在呗,都是大男人,有什么不方便。露个腰露个腿,还看不得了。”
  他说着,屈肘顶开帘帐。
  帐中光亮透出来,照在他脚下,周荣还没来得及往里踏一步,就听得一个老头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我说过别让人搅扰我给大将军看病,耳聋了吗?”
  这声音听着老,但中气十足,带着股不耐烦的火气。
  周荣一听,刚抬起来的脚跟被刺了似的,立马收了回来。
  他小声同方才提醒他的士兵道:“你怎么不告诉我常先生也在?”
  年轻的士兵看着他,无辜道:“属下说了啊,医官也在。”
  周荣两只手都拿着东西,腾不出手,气得拿脚踹他:“营内医官百八十个,我怎么知道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