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第136节
作者:
山桃绒绒 更新:2025-11-04 16:39 字数:3241
南诏的使臣率先行礼下跪,“南诏恭贺陛下登基,陛下贤德聪慧,得此明君,乃是大安百姓之幸,愿南诏与大安和平共处,互通有无。”
紧接着拿出个做工精致的木盒子。
“这是南诏赠与陛下的薄礼,恭祝大安国运昌盛。”
西平使臣见状也不甘落后,同样下跪行礼,说祝词,送贺礼。
林肆让太监将礼物都收下。
“诸位使臣平身。”
西平的使臣脑子昏昏沉沉的坐回了自己的座位,昨日回去便看起那小说,谁知一看就没停下来,一夜没怎么睡。
但偏偏他还得负责同大安的皇帝说和西平通商道的事。
于是他使劲掐了掐自己的胳膊。
“臣等此次前来,还有一件要事想与陛下相商。”
林肆看了他一眼。“所为何事?”
“西平想与大安互通商道,还望陛下准许。”
林肆当然准许,如今整个中原已全是她的地盘,她要开设的作坊和厂有很多,商品能够往外销当然是最好的,她还想过几年将这些东西销往海外呢。
蒙诺的整个心思就未在这宴席上,她假扮侍女自是不能上桌吃饭的,但看着那些个在陵州都未曾见过的精致菜肴但自己吃不着。
反而是自家几个使臣一个劲的吃吃吃。
她心情不爽,只能将目光放在这整个大殿上。
好的,没有美男。
更不爽了!
一场宴席吃到结束,南诏使臣与西平使臣在太监的领路下准备出宫去。
但双方一向交恶,遇到一起说话难免夹枪带棒。
南诏使臣:“这修缮商道,可又需要钱还需要人,西平莫不是想让大安出钱吧。”
西平使臣怒道:“这位使臣慎言!这是利于两国的好事,西平怎会如此厚颜无耻。”
“此话并非空穴来风,遥想先皇在位时,西平也是这般说的,说南诏的纺织技术好,织出的布精致又漂亮,想互通商道交易,谁知最后却出尔反尔,不出钱也不出人,商道最后也未修成。”
西平使臣明显咽不下这口气。“那还不是因为你们将你们的布价格定的那般高!吾等昨日已在大安看到了便宜又好穿的布,不稀罕你们南诏的布!”
“是是是,你们不稀罕,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西平有人专门做卖南诏布的生意!”
双方越说越激烈,竟当场扯起对方的头发。
两边都带有武功高强的护卫,但是进皇宫,这护卫便没跟进来。
蒙诺气的想笑,这里是大安的皇宫,岂容他们乱来?正打算出声制止。
小太监们吓的脸都白了,连忙打算跑着告中央禁军。
下一秒,从屋檐上飞下来一个人影挡在两位使臣的中间,一手扯着南诏使臣的手,一手挡住西平使臣的头。
钟地厌冷声道:“大安皇宫安全准则第五条,严谨打架斗殴,还望二位使臣冷静。”
“听见没,叫你冷静呢,丢人现眼的东西!”
“你胡说,是你先动手的,你把我这块都扯秃了!”
钟地厌见两个人冷静不下来,只得使出杀手锏。
等中央禁军小跑赶到的时候,只见西平使臣和南诏使臣正手牵着手,两个人的表情都快吐了。
钟地厌站在他们面前,好看的脸面无表情。
“既来了大安,就得遵守大安皇宫的规矩,凡打架斗殴者,双方需得十指紧扣牵手罚站。”
蒙诺这下是发自内心的笑了。
大约过了五分钟,打架的几个使臣已经完全冷静了下来,他们非常嫌弃对方但又不敢松手。
他们自己想想也后怕,是他们有错在先,这可是大安的皇宫!
钟地厌见状,便让他们松开双手,出宫回去。
使臣里飞快的撒了手,表情里带着十足的嫌弃望向对方。
等使臣们一走,中央禁军茫然发问。“钟首领,敢问这哪条安全准则有打假斗殴要牵手罚站啊?我等背诵的时候没记得有这一条啊?”
“当然没有,因为这是我瞎编的。”
-----------------------
作者有话说:来晚了!!!昨天晚上大暴雨写到一半停电,急的我在家团团转[可怜]
第126章
张代自从被叫做张工以后, 他的学习之路就未曾停过。
张代逐渐从数理化中体验到奇妙的世界,更是和丁蒲天天在技术司的衙门里搞各种实验。
其中最近搞的一样便是玻璃。
若是要最粗糙的玻璃,用海边的沙子都能烧制出大致的样子, 但要想玻璃烧出来成色好, 不显绿,那里头的学问便是很多了。
虽南东路的玻璃厂只搭建了厂房,其余什么都还未正式开始, 但张代已经在想象以后用玻璃茶杯喝水的样子。
他甚至想着, 等他从南东路出差回去,就去找莫静连,告诉她将这些个透明的杯子狠狠加价卖给南诏和西平。
尤其是西平。
此次出差需要好几个月, 会发不少补贴。
张代已经想好了,等补贴发下来, 他要将这些钱拿一半给封凌,免得她三天两头嘲笑自己靠着她养。
各州县的县令和知州的公务考试已结束,大部分已换成原来中学堂毕业的学子们。
那公务考试招聘下发下去时,张代也看过。
报白直需要中学堂毕业证书、报考县令需要毕业证书和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知州则需要毕业证书和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故而便有许多白直去考县令, 县令考知州, 当然也有白直直接去考知州的。
张代这次要去出差的玻璃厂是两县合建,两个县的县令都是新上任, 张代只看了名字,一个叫陈穗, 一个叫聂从雁。
他都不认识。
他又去问封凌, 想知道这二人好不好相处。封凌只摇头,说自己不认识。
张代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南东路榆岛县。
张代自出生起就被师傅养在山里,后来下山又被骗去南诏, 从未吹过海风,也未见过海。
张代掀起帘子看着一望无际的海岸,吹着凉爽的海风,只觉得肆意又舒适。
接他进城车夫是榆岛县百姓,百姓肤色被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咧着个大牙笑道:“大人是第一次见海吧。”
张代正专心致志的看着海岸线上忙碌的渔民,一边看一边点头。“再次之前,确实从未看过海。”
坐在马车里陪同的小吏指了指前方,“陈县令告诉我们,这里以后会修建一个大大的港口,到时候会有许多货物咱们南东路进出,不光卖给南诏和西平,更卖给海另一头的外国人。是小的愚昧,这海的另一边哪里还有什么外国人。”
这个张代是知道的,梁相开会的时候说过,海上丝绸之路嘛。
“这个计划陛下确实是提过,但若是真正实施起来,要好几年后了。”
榆岛县与南东路其他州县一样,除了靠海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
这里的百姓一样缺衣少食,还有渔民没有固定住所,吃住都在船上,靠捕鱼为生。
因此两县联合建玻璃厂,算是一个大项目了。
要知道别的县要建厂和作坊,都得先递交计划书到梁相哪里,写清楚建厂成本招工待遇能解决多少就业人口才能通过。
而南东路是陛下点了名要建玻璃厂的。
陈穗当时在宜县搞糖厂搞的很好,年底还评了优,故而这次考哪个地方的县令,她也是多加考量了的。
最终选来选去,她选了南东路。
陈以和黄秋白一听,觉得地方太远,海边风吹日晒的,不是个好地方。
陈以甚至觉得自己闺女考陵州知州也是可以的。
陈穗无奈:“阿父,考知州要三年工作经验呢,我没有资格,而且陵州知州的位置定然是贺郎君的,咱们争也争不过的。”
黄秋白心疼女儿。“那你也不能选南东路这么远的地方啊,你从小到大就没下过水,万一掉进海里怎么办?”说完还拿帕子擦了擦眼泪。
陈穗:?
“我好端端的下海做什么,我选南东路就和我当初选宜县一样,这里更好做出成绩,能让我被梁相和陛下注意到,我要凭借着这些成绩青云直上。”
黄秋白这下不哭了。“我儿好志气。”
陈以也被陈穗这番说辞说动了。“好好好,你去。阿父和阿母得空便来看你,你阿母最近同安京的商人谈了生意,等得空了我们便来。”
陈穗初来南东路的时候确实不习惯,这里的吃食大多都是海鲜类,主打一个清淡可口。
陈穗吃着清淡的海鲜,就馋陵州的陛下同款暖锅。
张代此刻面临着和陈穗同样的境地。
这一桌子海鲜,鲜是鲜了,但是味儿淡啊。
但是张代又不可能说自己吃不惯,只点头说好吃好吃。
陈穗给张代倒水。“聂县令得明日才能过来,今日张工是想先歇息,还是想在榆岛县转转?”
“我想去海边转转,看看海边的沙子。”
榆岛县有几个白直都是中学堂毕业考过来的,陈穗便安排和张代一起去。
几人在路上闲聊。
傍晚的海边风景很美,偶也能看见渔民。
张代抓了一把沙子细细查看,这榆岛县的沙子确实不错,颜色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