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195节
作者:
百里逍遥 更新:2025-11-03 17:18 字数:3645
“咳咳,时间不早了,该回去吃饭了。”
罗学云笑道:“晚上灯光暗伤眼睛,大人不怕,还要照顾小孩子呢。”
此言一出,大伙不好再喧闹,拎着闹腾的孩子们回家,转眼间水泥坪人去楼空,清静下来。
“二哥,堂屋这电棒好亮啊,一大片都照得到。”
幺弟站在电视旁,顾左右而言他。
电棒是大家本地化的俗称,实际上是长条状日光灯管,事实上罗学云也不是很清楚,它跟钨丝灯泡相比,具体的优缺点在哪。
只是以他的经验,后来广泛使用的都是节能灯,钨灯在家用场景明显不如前者,想必是有原因的,毕竟钨丝动不动烧坏,挺让人头疼的。
而罗学云比较习惯日光灯管式的布局,属于上学时看习惯很亲切的灯具,连带着他还采用了按钮开关和明装线槽,美观且安全。
村里人瞧见,没有不羡慕的,可问题是砖房尚未建成,土坯房没有这种条件,加上现在普遍使用的都是拉线开关和裸线安装,罗学云使用的建材都得去大城市买,只能干看着。
但罗学云也答应他们,有愿意使用他这样家电安装的,可以报名,他去想办法买来材料,不知不觉他家成了样板房。
“休想,我不可能跟你剧透的机会!”
幺弟一撅屁股,罗学云就知道他想放什么屁,绝对不可能给他领先大伙的观看进度。
再怎么死缠烂打,都没用。
因为瞧新鲜的缘故,罗老爹罗老娘都来了,看完电视,就没必要让他们回去再开火,就在罗学云家做了饭,食材向来是不少的。
吃饭时,依旧让罗老爹坐上座,不同的是,罗学云兄弟俩坐到东边,大姐二姐坐在西边,罗老娘则跟幺妹坐在下沿。
不提大哥一家,似乎氛围都好很多,没有人摆臭脸,什么话都可以说,更妙的是,有罗学云坐镇,老爹不敢随便发火。
“日子真舒坦了,瞧这电棒,比手电筒都亮,再不用熬油亮了。”
罗老爹颇为感慨。
常言道,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虽然老大和大妮的婚事,成了罗老爹糊涂的证据,可随着罗学云越来越猛,罗雪罗雨都变成人人尊重的姐,外人对罗老爹的尊敬拉满。
有些话,曾经背地里可能说过,现在则是根本不谈,生怕惹得罗学云不快,影响到自身,
罗老爹赶集,认不认识他的,只要有人简单提一嘴,立马老叔老哥喊得亲切热情,摸遍全身口袋,要给他敬烟,马屁话从来不少。
罗老爹可能固执一些,可却不是傻子,他能不懂得这一切根源都是因为家里出个罗老二吗?
让出家庭权力,不再对罗学云指手画脚,甚至反听他的安排,这不是罗老爹忍痛屈从,而是心甘情愿的放手。
不能指望儿子一边要有主见有出息,一边又唯父母之命是从,所以几个儿女的事情,他基本上放手,只是照顾着庄稼,帮幺儿收拾鱼塘,连罗老娘帮大儿一家的耳旁风,他都听而不闻。
闻弦歌知雅意,罗学云现在听人说话,总会想一想他是不是有话外音,老爹是单纯感慨,还是意有所指呢。
他瞧了瞧幺弟,主动搭话。
“明个叫人,把南山塘的鱼打了,我按市价全包,钱拿出来,我再补点,明年把老屋翻建成砖房,幺弟大院子,老爹小院子,挨在一起,怎么样?”
幺弟闻言顿时喜笑颜开。
“好耶,我要盖二哥这样的洗澡间!”
罗老爹连忙斥道:“胡闹,养鱼本钱都是老二掏的,平时也没少操心,咋能不分好歹都拿出来,我和你娘都老了,土坯房住习惯,别费那功夫。”
罗学云笑道:“以前家底薄倒不说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想着盖砖房,我还让老爹老娘住土屋,说不过去,
再者说来,也不只是给您俩住,还有大姐二姐幺妹,将来无论是出嫁还是回门,住爹娘家,总比兄弟家方便。”
大姐闻言,害羞地低下头。
幺妹瞪大眼睛不断张望。
罗老爹嘿嘿笑道:“这话说的也是,总不好跟杨客回门似的,屋里人多的没处住,只不过这钱不能让你一个人掏,我和你娘也拿点。”
“盖个房子要不了多少钱,您老两口辛苦攒的钱,就自己捏着,再说,我还不知道南山塘您出了多少力,钱都给您,老幺都不屈。”罗学云冷声道。
幺弟顿时如坐针毡,伸头缩脑地张望。
“老幺不是年纪还小嘛,没经过事,过两年再大点就懂事了。”罗老爹找补。
“眼看成年,犯法得蹲班房的年纪,还要多大。”罗学云毫不客气,“他的臭毛病不改,将来别指望进青云农业混饭吃。”
幺弟瑟瑟发抖。
罗雨出声附和。
“青云农业肯定要涉及水产,二弟让树果看管南山塘,就是希望他能借此长长本事,不说主管水产,能当个组长应个技术员,也算有正经事做。
可是爹您呢,啥活他一叫苦,你就帮他干,他倒好叉着腰跟个老板似的,半吊子乱荡,说难听的,青云农业不稀罕这样的人。”
罗老娘连忙护犊子。
“咋能这样糟蹋你亲弟弟,树果不懂,多教教就是。”
“你俩这样,根本不可能教好,还指望他年纪大了,自个就懂呢。”
“二妮,你说话嘴巴咋正毒呢,别把你对外人那套用在自家人身上。”
罗老爹顿时头大如牛。
“够了,别吵,多大人还跟孩子一样斗嘴。”
镇住娘俩之后,罗老爹叹气道:“老幺我多管管,他自己个也得学着明白事理,年后就别满坡乱晃,跟着我干活。”
幺弟抬头四顾,发现根本没人向着自己,哪怕护着自己的亲娘,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他只能垂头丧气,低声道:“好。”
第300章 赵庆同归来
晚间,家里人散去,罗学云重新恢复平静,思考今天的一些事。
久违的灯光,让他感到亲切,倘若不向外看,真不知今夕何年。
然而,若往外看,便可清晰看到四五十年的差距。
罗学云忍不住叹气。
第一件事,是要丰富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
娱乐项目确实太少了,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偶尔难得的闲暇,就是聊天而已,很多是非也正是你传我,我传他的变形新闻导致。
完全可以把后世公园的一些简易健身设施搬过来,盖一个村级礼堂,平时放电影,节日开欢庆会,再搞个村图书馆,整些有趣的书籍报刊。
青云农业的发展,有能力将一部分人,从繁重工作的解脱出来,尤其是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完全可以半撒手,更多享受生活。
同样是给田集各村做个表率,未来新农村什么样子,可以向这边看过来,不用光是羡慕,跟着青云农业,这些唾手可得。
第二件事就是坡上用水问题。
上罗坡过于靠近大山,打井很困难,只能去坡下挑水喝,而洗菜洗衣洗碗碟都是用大池塘的水,导致用水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虽然全面铺开自来水还不现实,可上罗坡小几十家还是能搞一搞,完全可以在高处建一小型净水塔。
不过,这得对坡上各家的进水出水进行统一规划。
罗学云把这件事提到工作清单中。
翌日,天气不错。
南山野塘的捕捞开始进行。
到年尾,除了青云农业的人还在忙活,其他人都很清闲,不少自告奋勇来帮忙的。
捕捞方式跟寻常水塘无差,都是降低水位,拉起大网从一边到另一边。
捞上来的鱼,基本上都被罗学云拿去送人情,譬如陈清合作的菜贩子家禽贩子,各县合伙人的领头像郝志气邓鲁峰盛柏,当然要搭配田黄家禽。
表面上是联络感情,实际有点打广告的意思。
看咱青云农业还有家禽水产,质量杠杠的,要不要合作?
不说陈清,单说田集有什么,无非是山林旱地水田池塘,发展不了工业,就只能深刻挖掘农业的潜力,尽量多条腿走路。
庄稼人不怕辛苦,只怕辛苦赚来的钱,连肚子都填不饱。
罗学云也算是脚踏实地,因地制宜。
这批鱼,他喂过很多带聚灵液的鱼食,体重大肉质好,送人也不寒碜,所以赵老爷子、徐剑华、袁晓成、秦远山等人,都有送去。
这才得知,赵庆同拍了电报,说马上回来。
赵老爷子本是让徐剑华去接车,罗学云既然得知,便临时起意要跟着去。
毕竟赵庆同一走数月,到底在南方忙活出什么成果,他还挺好奇的,这家伙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能耐得住性子,想必收获匪浅。
徐剑华表明来意后,连站台票都不用买,直接到下车的地方等着。
罗学云和他废话讲了一箩筐,赵庆同所乘车次才缓缓到来,工作人员帮着他把一包包行李搬下来。
“好久不见。”
三人打过招呼,把东西搬上推车,往外走去。
上了车,司机在前面开,几人在车厢里歪七扭八的聊天。
“陈元信老早就回来了,听他说成不成,客户自然会发电报,你别告诉我,留那是给姓陈的搭台阶。”
徐剑华毫不遮掩,直入主题。
数月不见的赵庆同,脸上有些许风霜,让人微微感觉陌生,但精神头很好,总是眉开眼笑,跟以往不太一样。
“陈元信就是个鳖孙,畜产品进出口让他管,迟早出问题,码的,连等两天看看香江那边的反馈都不愿意,前后三批蔬菜,数万块钱,他都不怕打水漂,这种人迟早垮台。”
赵庆同骂完陈元信,才说起南下之旅的主要体验。
“看到南边的建设,真是自愧不如啊,日新月异真不是吹的,天南海北,一堆堆人都往那边聚集,搞什么都能赚到钱,各种数不清的新鲜玩意。
到这时候,我才明白搞经济的重要性,才明白肩膀上的责任有多重。”
赵庆同感慨完,继续道。
“我先是跟踪观察青云菜在香江的销售情况,杨云章,杨云章就是提出青云菜试出口的香江同胞,很大气的一人,有什么事都没瞒着。
经过多次涨价,青云菜高出同类蔬菜两到三倍价格,都卖得动,就这杨云章还说有上涨潜力,奈奈的,真是有钱没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