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229节
作者:
百里逍遥 更新:2025-11-03 17:19 字数:4101
“是啊,未来世界还是看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眼见郭明收下礼物,罗学云便示意罗学祥起身,以加些甜点饮品为由出门,郭明助理以讲清楚口味的理由跟着出去,房间转眼只剩罗学云郭明俩人。
郭明向外瞟了一眼,确定助理是在门口把门,放下心来,问道:“学云有什么难处跟郭叔讲,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千万别忌讳找朋友帮忙。”
财可通神,这话果真不假,一顿饭功夫,就从罗总变成学云郭叔。
“小子托大叫声郭叔。”罗学云貌似感动万分般,深切道:“这桌上蔬菜,盘中鸡鸭,都是小子乡里乡亲辛苦种出来的,就等着卖出去换钱,给家里孩子吃饱穿暖读书上学,担子押在小子身上,压力很大啊……”
郭明眯着眼睛笑道:“玉阑江城都卖得红火,还没赚到钱?”
“不瞒郭叔,这俩地方就是干打雷不下雨,落到乡亲手上就没多少了,我就想多找个出路,听说香濠同胞舍得花钱,便想求求郭叔,拉田黄食材一把。”
“你们地区没有外贸公司?便是你们省在我行都有专销点,来找我,舍近求远了。”
“郭叔人好心善,不知道下面的勾当,出口的份额不是看谁的产品好,而是看谁有门路有关系,我不怕羞地说,青云农业的食材,绝对数一数二。
可是却落不到机会,他们还想要小子辛辛苦苦弄出来的菜种,我也是没办法,才来找郭叔您帮忙的。”
郭明是老江湖,对罗学云说的话可不会全信,只是看在土特产的份上,可以不计较罢了。
“你想直接通过五谷行?”
“对。”
“玉阑站确实在三趟快车的线路上,禽蛋菜鱼什么的,倒也方便,只是啊,这些东西都是有份额的,给你挤得越多,别人就少得越多。”
“话虽如此,可田黄食材的质量有目共睹,会比旁家更受顾客欢迎,同样能提高利润,毕竟这时候,开放竞争各凭本事,谁能做出成绩,才能更上一步。”
罗学云补充道:“以郭叔的本事,当然该更进一步,小子举双手支持您,什么时候想吃青云农业的土特产,我立马奉上。”
郭明脸色终于有些许的变化。
“你有多大的产量?”
“看郭叔能给多少订单,只要能卖出去,全乡全县都能种菜养鸡鸭养鱼。”
“呵,你口气还不小哩。”
“人要吃饭穿衣过日子,挣钱养家最重要,我们所有人众志成城。”
郭明突然意识到,这件事绝非简单的打通销路,谋取订单那么简单,那句话怎么说的,欲终取之,必先予之。
罗学云在自己身上花费的,一定要从别的地方赚回来,否则赔本的买卖,傻子才会干。
所以同意不同意,可不是简简单单上下嘴唇一碰就行的。
何况这小子说的话不假,专营制度很快会瓦解,以后内地的农副产品有更多渠道销往海外,与此同时,他们这些人也必须给公司创造更好成绩,应付竞争同时展现他们不是尸位素餐,光知道吃喝耍威风。
真要论,田黄食材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最起码比很多地方的出产质量都好,今天在大江楼并不是他第一次吃到,只是没有吃过这么全的。
若非罗学云有什么难言之隐,他绝对有很多其他办法,比如通过进出口公司,通过外商客户,晚报是写过的,青云农业有出口订单。
也就是说,罗学云不是非要求着他,而他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可以先组织一批试试,若是通过检查审核,而且销量不错,再尝试确定份额,怎么样?”
“当然可以,稳扎稳打什么时候都不算错。”
“我给你写个名字,过两天你们联络,走一批试试。”郭明一边写,一边絮叨,“有好的产品,确实应该出口创汇,给家乡争取更多建设资金。”
本次见面,算是宾主尽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建立稳定联系。
虽然没能一步到位,但也没法子,任何时候这种陌生人之间的合作,都得试探磨合。
“没赚到钱,反而先贴一大笔,我心里颇不是滋味。”客人离去,俩人留在包厢,罗学祥喟然长叹。
“这跟我想象的凭本事吃饭,差得越来越远了。”
闻听此言,罗学云笑了。
“这话若是大哥学杨讲,我还能理解,你罗学祥搞销售这么久,还有如此议论,实在不应该。
种地收粮算是凭本事吃饭吧,可你交粮不也得给人家敬烟塞钱,免得把好粮当赖粮,胡乱折腾。”
罗学云道:“我的面子最多在陈清能使,再远就不行了,你要想堂堂正正,就得好好做,把青云农业做到别人不敢轻视你。”
“有那么一天吗?”
“当然。”
第355章 粘商标
跟郭明说定之后,下面的操作就很好进行,他直接以五谷行江城分公司的名义,向玉阑青云农业发函,采购蔬菜家禽水产若干,用作香江物资供应。
先以少种类小批量试行,走一走发货运输收货对账结款的流程,郭明借此观察田黄系列食材有没有搞头,若有,便会去总行摸摸门路,推动大批量常态供应,若没有,那就只能说罗学云白费力气。
这都不用说,彼此心中有数,郭明未必没有借花献佛的打算,只是上来就让他尽心尽力,也不可能,毕竟交情没那么深,有没有坑还疑虑着。
但是没关系,只要上了车,就不是那么容易下去的,罗学云不至于一点耐心都没有。
玉阑,收到消息的罗学杨等人波澜不惊,按照清单要求,着手准备去了。
似乎在他们心中,没有罗学云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他有想法就一定能实现。
但周叶吴岷赵庆同等人就有些麻瓜。
“青云农业的出产,已经到这个地步?供应玉阑江城不算,还能大量出口,有这么多菜地?”
地区圈定罗学云时,周叶了解过青云农业的家底,他印象中,只有田集乡一两万亩的耕地,被动员种植蔬菜,剩将近一半的耕地,仍旧用作主粮种植。
造成这种原因,既是村民求稳,短时间不敢“背弃祖业”全部不种粮食,也是青云农业手段温和,尊重双方意愿。
保障城市居民菜篮子,亦是地区工作重点之一,虽然不是周叶分内之事,也会关心了解。
据他所知,随着蔬菜种植技术蓬勃发展,近几年平均数据一亩菜地大约能供应二十到二十五人,以青云农业占据半乡菜地,根本不可能供应这么多市场。
吴岷作为罗学云的“上线”,关注青云农业是他的职责,现在就是他展现工作成效的时候,
“青云农业从一开始,就有两种产品,自种自卖的青云菜和他种代销的普通蔬菜,前者以黄岗为为源头,逐步遍及全田集,后者本就遍及陈清各乡。
早期罗学云专营蔬菜贩运时,就有一个规矩,凡是承销青云菜的客商,必须附带销售一定比例的普通蔬菜,这不仅增加他的利润,更借此把陈清种菜大户,逐步纳入合作。
上半年,青云农业推出一种新品牌种子,叫田黄蔬菜,分发给种菜大户,供应江城市场和本次出口的规格,应该是田黄蔬菜,而不是青云蔬菜。
而田黄蔬菜的耕种面积和产量很庞大,具体数额只有青云农业清楚,怕陈清县都不一定全部掌握。”
周叶道:“两种产品,都是蔬菜,有什么差别?”
吴岷想了想,道:“青云菜相当于甲级烟,田黄菜相当于乙级烟,知名蔬菜大队农场相当于丙级烟,一般菜农可能只是丁级烟。
不只是口味质量,**价格口碑都很类似。”
“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应对不同客户来的。”
周叶说完,眼神微动。
“田黄蔬菜对普通蔬菜仍具有优势,且产量足够,如此说来,只要五谷行的订单能够稳定,营收将会超过杨记的路子?”
“是的,本次青云农业出口的,不只是蔬菜,还有活禽甲鱼鳝鱼,我想罗学云应该是牟足劲,要大干一场的,否则不会突然搭上五谷行的线。”
吴岷道:“没有地区牵线,这并不是容易的事。”
“看来林家伟没打算践行承诺,让罗学云感受到压力,已经提前准备将功折过。”周叶道,“你多关注,他有什么需要,酌情搭把手,东边不亮西边亮也是好事。”
吴岷重重点头。
相较于周吴俩人的欣慰乐观,赵庆同则有些痛并快乐着,陡然有种陈元信附体的滋味,原来被人截胡是这样难受。
五谷行代销青云公司农副产品,却甩开陈清外贸,罗学云将好兄弟好战友至于何地,让赵庆同提心吊胆的是,这显出不好的苗头。
罗学云不需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不需要杨记,也能不需要陈清外贸,倘若某天真如他讲的,民营公司也有独立进出口贸易资格,陈清外贸可能真没有立锥之地。
“你做这么大事,怎么没给我打个招呼,有什么需要跑腿的,我也能搭把手。”
赵庆同去接站,迎到归来的罗学云,没有多少遮掩,开门见山。
“两条腿走路,不耽误事。”罗学云笑道,“你不用担心产量,如果你那边有进展,我随时可以扩大生产。”
“我不是问这个?”
“那你是问哪个?”
“我……”
赵庆同还真不好意思张口就来,质问罗学云是不是不把他当自己人,在商言商,本来就是罗学云一人操持搞定的,真要刨根问底,会不会让他误会,自己是想分一杯羹?
罗学云对他的想法,猜个七七八八,也不拆穿,直接翻过话题。
“我要的东西买到没?”
“不干胶标签印刷么?”赵庆同振奋精神道,“已经联系到花城的一家公司,以陈清印刷厂的名义,购进一条小的产线,大概月末能到货安装运行,钱一分没少给。”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想吃霸王餐呢?”
“都是公家单位,该给个折扣,何况这玩意买来,除了你用,别家谁舍得搞,真金白银掏出来,怕最后亏得当裤子。”
罗学云淡淡一笑。
“青云农业把车收回去,倒是让冯兄弟没有事做,这活就劳烦他来搞吧,从印刷厂要些工人出来,搭一个小车间,将来挣多少钱,就看他有多大胃口。”
青云农业给钱收车,不再从事城乡客货运的事,赵庆同倒看得开,毕竟本钱淘回来不说,还狠狠挣了一笔。
况且,真要就事论事分家,不过四台车,也是各分一半,抠抠索索,反倒让人耻笑,干脆痛快散伙。
只是妻弟冯道全郁闷很长时间,他右腿有疾,走路不利索,脾气更不算好,少有正经活计能做,好不容易当个老板,出门带风,结果不打招呼就撸了,怎能不苦闷?
更糟糕的是,断账之后,花销就得节制,不能闭着眼睛掏兜,为这事冯道全没少跟他姐抱怨。
“这玩意,真能挣钱?”赵庆同惊疑道,“我真想不出玉阑还有哪个公司,跟你一样骚包,要在产品上粘商标。”
第356章 林家伟溜了
“有时间多往沿海、多往大城市跑跑,看看人家都是怎么生活的。”罗学云道,“我虽然是因为粘商标买的设备,但不代表这设备只能印商标。”
赵庆同一时间真猜不出来,只能干瞪眼望着罗学云。
“明星头像、动画形象、电视剧照、山水风景,什么不能印啊,自带粘胶不费事,粘墙上粘床头粘书本里,你想想这是多么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