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300节
作者:
百里逍遥 更新:2025-11-03 17:19 字数:3611
“黄克行这就怂了?”曹正祥惊诧道。
“孙啊,你还是年轻。”
曹安义笑道:“你咋知道黄玉林没有跟黄克行狼狈为奸?借他的手,把碍眼的长辈消掉家谱,过两年再祭祖还谱,黄克行亏吗?”
“还能这样玩?”曹正祥目瞪口呆。
第466章 烟花点上
曹国宏父子你望我,我望你,最终落到曹安义脸上。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还是俺爷厉害。”曹正祥笑道,“这样一来,黄玉林是必成的,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漂亮?”曹安义忍不住摇头,“都说你机灵,我看是半吊子,你觉得黄玉林干得漂亮,我觉得举步维艰。”
“为啥?”
“还能为啥?怕黄万永这些人真死呗。”曹国宏叹道,“到时候传出不好名声,黄玉林也难受。”
曹正祥啧啧道:“罗学云是真狠,让黄玉林在前面顶着枪林弹雨,他倒好在后面指手画脚,屁事没有。”
“也是不耐其烦。”
曹国宏咕咚咚连灌一瓢井水,道:“我刚才去找了学云,想让他高抬贵手,别闹太大,最好把这事挂着,就像石头悬在黄万永等人头上,教他们以后不敢犯错。”
“去倒缸子热水散气,凉水不解渴。”曹安义说完,看着儿子道:“你是真能瞎操心。”
“罗学云怎么说?”曹正祥问道。
“他只说了八个字。”
“屡教不改。”
“还有呢?”
“烟花点上。”
“啊?”
话音刚落,就听见天空一声炸响,跟着是响亮的鞭炮声。
爷仨认真听完。
曹正祥叹道:“明明是黄万永等人不对,可我忽然有点不得劲,好像感觉罗学云过分了。”
“乖孙子,你动动脑筋吧,明个是罗学盛大儿过周岁,早就说请刘运江班子打醮,照规矩今个就要开始忙活,人家放烟花不是理所应当吗?”曹安义无奈道,“烧纸不放炮,神仙不知道呀。”
“啊?”
曹正祥看向亲爹:“爹,你蒙我?”
“我实话实说,一个字都没改,是你想多。”
曹国宏说完,长叹口气:“回来的路上,我也想了很多,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说来说去都是老黄家自己的事,黄玉林跳在前面,又没说什么听从罗学云指示这类的话,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就像学晖说的,要是有人因为被除家谱,就寻死觅活,只能说明村里的工作没做到位,若是黄万永还是谁觉得是罗学云幕后指使,不应该,有罪,他也可以闹一闹,把罗学云除掉家谱,对等处罚。”
爷孙俩都有些绷不住,脸皮直抽抽。
“后来我就想到自立说的,人心齐,泰山移。
种菜养鸡给乡亲们增收,替村里修路,往青农招工,建文化活动广场,免费看电影,还时常请人下乡给老人们剪头发,检查身体。
罗学云本没有义务,做这许多事,但他就是做了,可还是有人不领情,说些酸话怪话就算了,还屡屡捣乱搅事,想来任谁都受不了吧,真以为该你的欠你的?”
曹正祥默然无语。
他没什么心机,单纯凭着本能的善恶观评价,黄万永一直声名不好,人家那边过寿,他在这边诅咒,若是没传出来就算了,非搞得人尽皆知,这是什么?打脸。
还不只是罗老爷子的脸。
谁不知道寿宴是罗学云一手操持,早就承诺风风光光办一场。
可当他意识到这件事真有可能造成人命后果,误以为罗学云幸灾乐祸庆祝时,又觉得过分,感觉不对劲。
等回过头来一想,幸运的是黄岗有罗学云,不是罗学云有黄岗,他实在没义务也没必要,包容所有人的过错。
村里的改变,明眼人都能看到,不说种菜养鸡养鱼带来的纸面收入,那还是劳动所得,光是全捐助自掏腰包的东西,不说感激涕零,也得念着好吧。
平坦的水泥路,修到每个小队门口,宽阔的活动广场,让村人有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几乎是重盖的小学,明亮的教学楼,崭新的课桌黑板,那操场的草地和跑道,大人看了都觉得奢侈。
最近还说要盖个室内体育馆,让孩子们下雨也能上体育课,刮风也能打羽毛球乒乓球。
黄万永,你是孤家寡人么?
不是。
就不说你孙子在学校上学,光是你自己走这条路的时候,不会想着这都是罗学云无私奉献出来的,骂人家视作亲爷的罗老爷子,不该觉得不合适吗?
“我觉得自立叔说得对,人心齐,泰山移。”
曹正祥展颜一笑。
“上坡的时候,坐在车里的人,就算不能下车帮忙推一下,至少也不应该一直骂司机,骂那些推车的人。”
曹国宏道:“不患寡患不均呐,看人起高楼,看人楼塌了,自古以来就不是新鲜事,尤其是自己楼塌了,反而看到别人起高楼,哪能受得了?”
“但这是他自己的问题,不是起楼人的问题。”
曹安义一锤定音。
“以后管好村里的事就够了,别什么狗屁倒灶的东西,都去脏学云的耳朵,也就是这些天上罗坡又是做寿又是过生,他才有空忙里偷闲,清闲清闲,你动不动就去招惹,不是惹人不痛快嘛,这叫没眼色。”
“嗯,我知道了。”
……
罗学云凝视着正堂摆放的画像和灵位,久久不语。
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家谱的样子。
祖先画像灵位包括写族系名字的纸或书,都能算作家谱的一部分,代表着传承。
正堂之下,摆放着八仙桌,上面供着各种酒菜。
这一天要来回更换,罗师成亲自照管。
刘运江在旁边另设方桌,摆神像,贴黄符,带着他的唱道班子,或是持磬敲击,或是拿钹撞击,配合主醮师的唱词不断演奏,形成独特韵味。
主礁师就是唯一穿着法袍,带着羽冠,手持法剑,在神像前举行手舞足蹈,念念有词的人。
打醮仪式步骤很多,不光有室内的仪式,还有外出活动,比如到家门附近的老井取水,大概要持续一整天,主礁师要换班,临时脱下法袍让同伴换上。
紫兰相间的楹联贴在门上,“靝開黄道沐手焚香”,这个“天开”二字写得非常有韵味,“恭迎聖驾”的横联则是字字独立贴在门头,尾部有剪出来的纹样飘飘荡荡。
屋中各处还有黄泥台供香点蜡,都是前天罗学云带着小朋友们摔的,很有童年乐趣。
屋里屋外,黄纸一烧,氛围感拉满,充满烟气缭绕的神圣感。
若问各个仪式都有什么寓意,中断从业多年的刘运江都说不明白,只是知道整个仪式,都是为了酬神拜祖,给孩子祈福禳灾,而主家看到他们辛苦一天,亦会觉得心里踏实。
神灵和祖先肯定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会保佑孩子平安长大,无灾无病。
说实在话,经历过这种传统仪式的孩子,肯定会对自己的十二岁生日记忆犹新,也就锁儿是长孙,不然未必有这般隆重。
锁儿?不对,该叫大名罗宗卫。
作为仪式的主人公,他似乎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同,正穿着一身新衣服,嘎嘎傻笑,向伙伴炫耀得来的礼物。
第467章 继往开来
家庭环境影响个人,罗宗卫爷爷诚笃稳重,父亲老实沉默,他也显得秀气敦厚,平素很少犯错挨打,还自发照顾弟弟妹妹。
就像现在,拿到礼物跟伙伴们炫耀完,主动把漂亮的书包,送给大姐罗静。
俩人都在田集中学读初中,罗静初三毕业,他初一放假,明明大他两岁,享受的待遇却天差地别,包括爷奶叔婶,全家人的钟爱似乎都集中在大孙头上,对大孙女不能说嫌弃,只是很不到位。
就像打醮祈福仪式,从来没说限制男女,但罗宗昌就没说给自己女儿先办上,诚然有前两年忙着挣钱的缘故,浮皮潦草顾不上来,深层次还是他们觉得,家业要靠男孩撑,若有一颗糖果,肯定是宗卫先吃。
若非罗学云强调孩子必须要上学,加上青云农业越来越多专业东西,需要知识,最起码不会说像现在这样,全员升学。
老辈人考虑孩子上学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有没有好处,不一定就是供不供得起,倘若孩子不用心,年年留级,哪怕有点钱的人家,也会说孩子不是这块料,赶紧下来学本事挣钱养活自己。
等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后,往往又变成孩子读不进去书,也要按在学校里,人家咋样他咋样。
“我不要!”
罗静拒绝得干净利落。
“有多的,我用不完。”
罗宗卫回答同样言简意赅。
“拿着吧,他确实用不了。”
罗学云揽着大侄子的肩膀,笑道:“买礼物也不商量,现在好些多的,自行车都两辆,比我想得还舍得,宗卫,你这可是发财了。”
“叫我大号怪不习惯哩。”罗宗卫挠挠头,道:“二佬,就这一回,下次过生恐怕就没礼物了,算什么发财。”
“想得倒明白。”罗学云道,“以后就没法当小孩子了,真正告别童年,再多礼物都不够这份失去,珍惜眼前吧。”
“说的怪伤感。”
“你在田集读初中,还能一天一回,像小静一样县里读高中,一星期半个月才能回一次,等读了大学,就得离开陈清甚至玉阑,一年到头回个两三次,你说伤不伤感?”
这个问题对他们现在年纪,无疑有些超纲,少年时期正是想挣脱父母羽翼,遨游天空的时候。
等他们想回头,重温家乡欢快时光,发现再也回不去的时候,才会感觉人生无奈。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罗学云拍拍他的肩膀,道:“走,去吃蛋糕。”
一群孩子顿时忘却“玄奥”的诗句,欢呼起来。
两场生日宴,一老一少,一前一后,皆是豪气大方,热热闹闹,彰显罗家继往开来,代代相传。
别人不知道什么想法,罗老爹这辈的兄弟姐妹,真是热泪盈眶,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反反复复,落在宴席上,就是所有人都要跟罗学云喝酒,借着酒劲夸他是功臣,是福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