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413节
作者:百里逍遥      更新:2025-11-03 17:20      字数:5894
  杨远虽是队长,对这种情况也是束手无策,左支右绌好不狼狈。
  杨水文便越众而出,朗声说道:“青云食品厂招工一直都有规章,若是有批量招工,我一定写信回家给各位乡亲推荐。
  但说句实在话,现在青云家大业大,要的职工都得有文化,别看我侥幸进去,每年也跟上学似的,期中期末两场考试,若是大家想要孩子到食品厂上班,最起码小学该念的念完,会识字会算数,到时候去不了青云厂,也能去别的厂。
  我在青云就是极其普通一基层员工,没有招人的权力,最多是帮忙照应一下,趟趟路子认认人,能得到这奖品全是咱们公司尊重所有劳动者,只要付出努力、积极热情、有贡献有成绩者,都是青云重要的一份子。
  说实在点,很多经理主管都得不到奖品。
  至于说亲这事,不着急忙慌,我觉悟高想多奋斗两年,响应晚婚晚育。”
  厂里见人不老少,什么性格什么样式都有,杨水文自然不会觉得乡亲们多么难搞,就是热情高涨,有点像糖果面粉黏在一起,总之守好底线,你进我退就行。
  彭老爷子悄悄跟大儿子说道:“我瞧水文这娃比他哥他爹都有出息,你既然又养羊又种梨,生意离不开青云食品,就跟他亲近些,有什么要紧事找遍全村,都不如他一个人能帮到你。”
  彭帮益讶然道:“不至于吧,他不说自己只是普通职工,选出来奖励的典型么?”
  “不说自己是普通职工,非说自己是组长主管,擎等着大家堵住门口求他帮忙招工啊?陈清跟俺们县多近点,骑自行车都能来回,他一年到头却不回来几次。
  每次回来不是给杨远送钱,就是带来消息,摆明杨家的事都是他背后撑腰,还给他说媳妇,人家瞧不上,等着找城里的,至不济也是陈清的。”
  老丈说完扭头就走,没过多久,唠完嗑的乡亲们纷纷离去,彭帮勤稍微停了两步,果然听到重磅消息,杨水文要把自行车留在家里,给老爹和大哥撑门面。
  彭帮勤啧啧称奇,要是他,不光是他,就算是彭老爷子自己,得了自行车也不会留给别人骑。
  要知道杨水文可是在城里打工,又是好面子的年轻人,不留着自己应付场面,反而给老爹大哥,纯粹说是尽孝心和兄弟情,狗都不信,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老爷子说得对,杨水文不是一般人,眼高心大。
  彭帮勤没有听墙角的习惯,也怕露出动静难看,早早走了,但堂屋的讨论却没有停止。
  杨远劝解幺儿,说道:“你还没成家,有自行车作能相个好的,留在家里祸害了,泥巴路磕磕绊绊,要不了多长远就坏掉。”
  杨水文果断道:“坏了修。”
  “不是那回事,要是厂里见到你刚到手的奖品就不见骑,还不觉得你不珍惜奖品,不在乎荣誉,把东西卖了换钱或者搞丢了?”
  “我长嘴了,可以说清楚。奖品发了就是发了,给我的那一刻就任由我处置,不管我是卖掉还是自己用,厂里都不会管,再者,东西拿来给家里尽孝心,厂里知道只会表扬我,绝不会骂我。”
  “太贵了,不能要。”杨远说不过儿子,只能耍无赖。
  杨水文叹道:“实话实说,我在厂里谈了对象,陈清乡里的,俺俩打算在职工家属楼买房结婚,以后孩子就是陈清人,在陈清上学。上工点卯,有时有晌,不跟大哥一样,跟爹一起种田栽梨,有啥事一喊就到。
  您就当我是借花献佛尽孝心,收下吧,赶集买东西也方便些。”
  这番话说得真是爹痛娘哭兄落泪。
  “你是个好孩子,家里得你的济,不欠爹娘啥子,留着钱谈对象买房子结婚,家里帮不上大忙,却也不能拖累你。”
  杨远心里颇不是滋味,幺儿对他越好,他就越有一种要脱手要离去的伤感,就越是情难自抑,不禁泛起发黄的回忆,他娘要逝去的前几天,还在烙馍馍,说以后就吃不到了,熬大半夜烙整整一大箩筐,笑着指给他看。
  幺儿虽是奔前程,可是离别的感觉,却是大差不差的。
  “什么拖累不拖累的,一家人别说见外的话。”杨水文走到老爹身边,给他捶起肩膀,轻声问道:“梨树苗长得怎么样,还干得来么?”
  杨水武闻言精神振奋,说道:“王老板厚道,给的苗都非常结实,今年补苗率很低,成活状况良好,队里种梨的大户互帮互助,小问题自己研究,大问题王老板和青农都帮忙,稳稳妥妥的抽枝发芽,技术员都夸咱们用心,数一数二的好。”
  “好着哩,咱家能不能盖大砖瓦房,能不能穿花衣裳,都指着这梨树产业。”杨水文笑道,“我在城里常听新闻,外面大城市搞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就是号召大家做事业搞生产,都过上好日子,过上富裕生活。
  但是光靠种粮食肯定是不行的,否则就会像现在这样,人家开轿车轰轰响,俺们赶个自行车回家都要放挂炮。”
  “咱爹懂着呢,老说不会想还不会学么,向青云农业看齐,青云做大的,我们做小的,人家赚大钱,我们赚小钱,一有空就琢磨呢。”
  “还得是队长靠谱。只要能把大家组织起来,用多余的劳动力做出更多的生产,对山沟沟的彭家冲来说,就是赚到。青云是公司,才需要考虑成本收益,咱们现在属于是空有一身力气无处施展,就得找机会,想办法。”
  对于儿子的吹捧,杨远很是受用,眯着眼睛享受着,嘴里哼哼道:“吃饱穿暖第一重要。
  这两年好几家小伙往外跑,说是去大城市打工,赚钱是赚钱,能干的活很多,但危险也是真危险,说是要查什么证,没证就逮。湾子那头的赵家老大,说是被人抓住,穿着短袖关七天,要送到什么场劳动,最后趁天黑赶紧跑了,扒火车回了家,小半年不敢出去……”
  说到这,杨远顿了顿,感慨道:“看那孩子胡子拉茬回的家,不敢听人大声说话,我才知道家门口有个青云公司多么重要,最起码你这孩子不用吃这般苦就混起来。”
  “会越来越好的。”杨水文说道,“青云也是。”
  “那当然。”杨远道,“青云好,你也好,正儿八经当城里人,别再跟祖祖辈辈一样,从土里刨食,饥一顿饱一顿,过了今天没明天。以后在陈清不要想家,奔你自个的日子,你越好,爹娘就越高兴。”
  第615章 选择并不容易
  到年根的罗学云并不能清闲,忙于带着青云员工走街串巷,慰问各乡的困难户,品牌公关部壮大以后,这项公益性质的志愿服务跟着充实起来,形成有计划有经费有人手的长期任务。
  毫无疑问此举有花钱养望的嫌疑,但他也是真心想为乡亲们做些什么,当做是他来过的痕迹,青云存在的意义。
  所谓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大老板以身作则,极力提倡回馈乡亲,报答家乡,下面的职工自然踊跃跟风,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会,就算不能跳进老板的眼中,也能跟同事工友打好关系,经常一起做相同的事,付出辛苦,说说笑笑,会有家人的感觉,感情越笃。
  这对目前的青云很重要,不光是为了提高凝聚力,形成企业文化,也是为了减少外界非议,不至于生出大家这么多人干活,只是为老板发财的想法。
  “哎呦孩子,花了你们那么多钱,还要你忙来忙去,搞一身灰,袄子都脏了。”
  黄庄某村,满脸皱纹的大娘拉住罗学云的袖子,使劲帮他拍打衣服,语气都带着哭腔。
  王大娘孀居多年,膝下两子老大伤了腿,干活不利索,老幺身体健康,脑子有些问题,日子过得很是拮据,但条件不符合五保,此时又没有低保制度,一直就这么将就着过。时间久了,俩儿子心态都出问题,越发不成器,连累她作为老母亲辛苦奔劳挣些钱贴补家用。
  这种情况青云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招工并不符合条件,还容易造成管理问题,只能通过一些手工合作社之类的村组点,多给她家找些容易赚钱的门路,逢年过节多来看望,检查身体,赠送些药品衣物、米面粮油、柴禾煤球之类的东西。
  “旧袄子不怕脏”罗学云笑道,“大娘,新衣裳别留,过年穿起来,沾沾喜气。”
  王大娘泪眼婆娑,道:“怎么能年年麻烦你们,白白受你们的好处。”
  “瞧您这话说的,家里两个大哥不是经常帮咱看田,有什么虫害缺水,早早通知技术员,我们呀,心里感谢着呢,提前拜年送点东西,千万别推辞。”
  “那还不是你们帮忙找的许多活?家里的田托给你们,年年送钱送粮,大娘心里过意不去啊。”
  将心比心,王大娘品行端正,可知俩儿子不是从小就坏的,不过是身体残疾,引发后天心理问题,事实上,谁对他们好,什么对什么错,心里还是清楚的。
  青云将家里的田租去,地留给三人种些蔬菜直接给钱收购,不良于行的大哥介绍竹编草编,脑子糊涂的老弟在教导下干些体力活,日子慢慢舒坦起来,王大娘母子都是念着青云的好,时常力所能及地帮忙,比如说管闲,青云田里有什么问题,比当地的青云职工可能还要积极。
  “青云种您家的田,才是受你们的帮忙。”罗学云笑道,“别忙活做饭,我们还得去下一家呢。”
  王大娘急得团团转,道:“忙活半天连口热水都没沾上,说出去还不让人笑话俺不会待客。”
  罗学云轻拍王大娘胳膊,道:“大娘别见外,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讲这些虚头巴脑的。”
  费尽辛苦从王大娘家出来,走了老远还能看到一家三人倚着门框眼巴巴望着,他遥遥挥手请他们进去,心里涌出万千感慨。
  人受七情六欲之苦,亦得七情六欲之乐,容易恨,也容易爱,很多时候,微小的付出,不经意的举动,就能让双方感念许久,甚至影响甚大。
  罗学云陡然觉得自己做得不赖,说不定要被惦念许久,如果再给力些的话,可能成为青史留名的人物。
  “罗总。”
  他正往村口走着,准备汇集本次下乡的人员后返回,路上贪看景色,辨析与黄岗的不同,沿路遇到的乡亲跟他打招呼,都一一回应,亲切流畅地递上香烟或者糖果。
  罗学云手里从来不缺这些东西。
  这道中气十足的声音非但吐字清晰,还带着激动,抬头一看,模模糊糊认出是谁。
  “周义涛,是叫这个名字吧。”罗学云自然而然向他递烟。
  “罗总您记得我?”周义涛小心翼翼接过烟,既不点,也不别在耳后,而是双手捏着,好似什么珍贵之物。
  罗学云看得好笑,掏出打火机擦出火花,后者不由自主凑上来扑火,就好像是被写进程序一样。
  “年会中一等奖,抱大彩电笑的嘴脸,我记得清清楚楚。”罗学云微笑道,“用着还好么,有没有什么问题?”
  “好得很,清晰明亮,看着得劲,就是台太少,没什么节目,还耗电,用着用着有些舍不得电费钱。”
  “大人上班,小孩上学,就晚饭过后,全家人聚到一起看会节目聊聊闲话,还打算看多久啊。”
  “这不是吃了碗里的,还想锅里么?”一旦开始吞云吐雾,周义涛就放松许多,声音也大起来。“从前啥都不知道,一有电视,好像被灌进来似的,各种各样的玩意冒出来。有人跟我说可以买录像机录像带,想看什么节目看什么节目,别说家里小孩,我心里都毛糙毛糙的。”
  很长一段时间,娱乐似乎有罪,仿佛所有人就应该好好工作好好休息,中间没有别的调剂,彼时斗牌和赌牌界限并不清晰,手脚空闲几乎等同游手好闲,诚然形成原因复杂,比如说家庭条件不富裕,手停口就停,逼迫所有人养成戒备惯性,绝对不能悠闲,还要鄙弃别人悠闲。
  但时间在变化,春风吹过江岸,冰消雪融,杨柳青青。
  罗学云并不觉得田集电影院能以最快的速度,看到香江电影是什么罪恶的事,更不觉得这种风气蔓延开来,影响许多人观念要被禁绝,精神同样需要食粮,否则“软件”容易崩溃。
  “跟全家人定好规矩,互相监督,你再以身作则,教孩子正确认识电视节目,只是一种生活的调味,不是主菜。”他道,“这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很好的教育机会,倘若你们让孩子知道娱乐需要节制,将来很多事都会顺遂。
  因为他已经从你这里学到正确的认知,不然,即便现在接触不到电视,没有那些坏毛病,将来上了初中看到小说漫画,上高中看到录像带电脑,该踩的坑还是会踩。”
  周义涛眼睛发亮:“不愧是罗总,懂的好多,我虽然有些听不明白,但大致意思了解,就是有度,合理控制看电视的时间,教孩子正确认识学习娱乐这些东西的区别。”
  “不光是孩子,也教导我们这些大人。”
  罗学云不是开玩笑,好多六零七零的父母,听到小孩有网瘾,恨不得送到杨法王麾下,电成干干净净学习机器,可当自己接触到短视频,还不是一样沉迷,拍摄点赞转发关注,一玩大半天跟小孩有什么区别?
  周义涛连忙嗯了两声,转而吞吞吐吐扭捏起来。
  罗学云故意亮了亮手表,说道:“我赶时间跟他们会合回去,你要是没有别的事,我就走了。”
  “唉,别。”周义涛连忙拦住。
  无事不登三宝殿,周义涛不是打招呼就散,反而凑上来说话,摆明是有事情要问,不挤兑挤兑,恐怕还得蘑菇。
  “还有事?”
  “我有个问题想问问罗总,您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不用给我带高帽,我就一普通人,见再多识再广,都不是全知全能。”
  “嗯,就是孩子上学的事。”周义涛讲起缘由。“我大儿明年初中毕业,看成绩是能上中专的,但公司的工友都说得让孩子读高中考大学,还说罗总监秦总监的孩子,都是上的高中,跟他们走不会错,将来肯定更有前途,可我家跟他们不一样,真拿不准该怎么办。”
  “孩子怎么考虑的?”
  “十四五六的孩子,根本不懂这些啊,专等爹娘拿主意。”
  未必不懂,只是不敢张口罢,罗学云顿了顿,问道:“那你们当爹妈的,怎么考虑?”
  “他娘觉得中专好,出来,不,进去就是干部,将来分配工作吃上公家粮,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若不是有青云农业,还没这条件呢。”
  周义涛不着痕迹吹了青云一手,继续道:“孩子一路走过来不容易,眼见下半辈子有着落,他娘自然是觉得稳妥点好。
  可看我在公司上班,经常能听到广播,看不懂报纸期刊啥的,也有工友絮叨,都在讨论什么上学包分工的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环境,将来一定是要改的,从招生的变动就能看出端倪,一直劝说家里不缺学费的,孩子能读进去书的,就去读高中考大学,别成最后一个太监。
  我听到怪难受的,老早上不起学的时候不这样,等咱们上得起了,就要这变那变,真是欺负老实人不懂里面的道行啊。罗总眼界高,肯定能看明白,就想问问您该怎么办。”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周义涛可能看不清楚局势,对前途一片迷惘,但拳拳爱子之心,还是清晰可见,只是这个问题,罗学云并不敢打包票。
  中专大专乃至大学毕业生取消干部身份和包分工,就结果而言,是板上钉钉的事,罗学云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也知道其必然的趋势,但上庙堂和下商海,却并不是能分出高下的东西,跟家庭个人息息相关。
  他作为后来者,虽然明确将来会坚持经济发展不动摇,处处是机会,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机会,特别是抓机会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历万千次的失败,普通人未必有本钱能一次次跌倒爬起来,相比之下,反而入袋为安是不错的选择。
  挣扎不一定就有好结果,比如说内卷时代,眼看大企业全都招研究生,看不上要自己的公司,怒而读研,三年后出来,发觉大企业开始招博士生,之前要自己的公司已经把筛选条件提升到研究生,岂不是白费功夫?
  对周义涛儿子来讲,要考大学,得面临高中三年成绩是否会下滑,能不能通过独木桥进入名牌大学,最关键的还有时间成本,七年下来,差不多该是大学生自谋生路的时候,到时候起点虽然高了,但风险已经累积到不能接受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