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作者:
糖油粑粑真好吃 更新:2025-11-06 16:57 字数:3256
这个奖励目前估计是用不到了,不过相信以后是会有机会的。
有了经验,再看到任务栏的1,李三娘已经不激动了,带着平常心点开界面看看任务三是什么?
“成功立女户,可得剖宫产产包一个”
看着这个奖励,再想到今儿得到的“无菌手术室使用一次”的奖励,结合三次任务要求,李三娘琢磨了一小会儿,想着,这任务系统是来辅助她走出后宅,推广妇产科知识和技术,帮助大唐妇女的吧?!
这个flag有点儿高大上啊!
不想了,不想了,一步步来吧,万一任务四的奖励是超能力呢,李三娘清空脑子里杂七杂八的想法,就着知了声搂着大宝贝睡去。
隔日,大概是昨日累着了,李三娘是让露珠儿的小手手扒拉醒的。
和小露珠儿玩了一会儿起床前挠痒痒的小游戏,李三娘想着是不是给露珠儿养只小狗或者小猫什么的来做个陪伴呢?
四小只里只有李四郎和露珠儿仅仅差六岁,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有别,估计以后更是很难玩到一块儿去了。
刚出生的小五郎还是吃奶的小娃娃呢,怎么也得两三年才能会说会跑会跳能和露珠儿一块儿玩。
所以,李三娘考虑先给露珠儿养只小狗或者小猫作为陪伴,毕竟毛绒绒谁不爱呢!
好吧,是李三娘自己个人特别喜爱毛绒绒啦!不拘猫狗,长毛的都爱!
回头看看巷子里谁家有下的小崽子去换一个回来养的好。
这起来了,正好遇到四小只要上学去,看来自己和露珠儿是错过了和大家一起吃早饭的时间。
厨房的蒸笼里果然有李大嫂预留好的娘俩的饭,是小米粥和小菜加鸡蛋,估计是给李二嫂专门做饭多做出来的,自己和露珠儿跟着沾了光。
喂饱了肚子,正要带着露珠儿去李二嫂屋子里看看呢,药柜伙计李贵就领着陈牙郎进来了。
原来是前两日李三娘拜托陈牙郎给看的房子有消息了。
陈牙郎也没再客套,谢了茶水就跟李三娘说起来了。
要说还是得感谢武帝大大,武帝大大登位后,先后三次扩建长安城,每次都有不少人迁出,让内城有不少房子闲置。
可再是闲置,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房价它就不可能便宜了,要是想买个房子还真的不容易,连那七八品的官员可都有住在城郊的,盖因为赁不起城内的房子。
陈牙郎这回给介绍了三处:
一处是在长寿坊旁的丰邑坊,虽不在长寿坊内,但也是一处好居处,有三间房,院内还有口井,吃水也方便,周围也都是殷食人家,安全有保障,要价高些,一千六百两,房子主人已迁出内城,但有在官牙留有文书,官牙可代办手续,很是方便。
另一处是在长寿坊了,在打铁巷子里面,有两间小屋,院内没有井,得买水吃用。因隔了两座屋有一个铁匠铺子,敲敲打打的,所以,这房子也便宜些,七百两,不二价。
最后一处就是四季巷子了,对,就是四小只上学的那个青莲书院所在的四季巷子。
是有一南地的大户买下用来在长安给会来京都定品的家中子侄买的,本有一位家中子弟在住,但突遇其祖父去世,前两日才刚准备往南地返去。
这家主人只打算出租,不买卖。因着原主人都是去街面上吃饭的,家中没有水井,倒是有两棵大枣树,还有个花圃,种了不少花草。只有两间房,也可说是三间,门口处还加盖了一小间是给照顾日常起居的仆从住的。
因靠着青莲书院,也是个好地方。要不是陈牙郎看的准手快,还不一定能赶得上。
原主人要价不贵,算是市场价,五两银子一个月,但只能签半年的契,因这家明年有别的郎君来京需要自住,所以只出租半年。
原主人只说,看好两颗大枣树,别让长了虫,院中花圃的花草打理好,别荒废了就好。
听完陈牙郎的介绍,李三娘想想自己的钱包,在第二处和第三处之间摇摆。
第一,立女户是要有房契才可以的。这三处房产,也就第二处李三娘紧紧手头的银子还能买得起;
第二,要是买了第二处的房子,手头就没有几个闲钱了,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可如何是好?
所以,这房子怎么选的好?
第12章 亲人
李三娘在脑子里过了遍这三处房子的优劣,对陈牙郎说想约着时间去第二处和第三处看看环境,如果不错,就请陈牙郎帮着签契买下第二处房子,再帮着往外出租,然后租下第三处房产。
陈牙郎惊讶了一瞬,就很有职业道德的说好,说自己下午未时过来带李三娘去看房子。
约定好了,李三娘麻利的送陈牙郎出门。
经过医堂,李父叫住她,报了个药方,让李三娘顺便给李二嫂把通乳补养的药给熬了。
李三娘听了方子,自然而然的脱口而出,把赤小豆换掉吧,回头去买上两个大猪蹄子炖给李二嫂吃了多好。
李三娘等这话出口后,才反应过来,自己竟然真的会开中药方子了,看来李三娘是真的很有天分,出嫁前没少跟李父学医啊。
李父听了这话,嘴角咧了一下后说:“你这改方天赋倒是还在,行啊,去吧。”
带着露珠儿和李大嫂去看了李二嫂的伤口和吨吨吨喝米油的小五郎,把露珠儿托付给李大嫂稍微帮着带会儿,自己拿了个篮子,七拐八拐好不容易到了肉摊子,来的有些晚了,还好猪蹄子还有,要了两个猪蹄子,看到猪下水,李三娘也不敢买的,端因为李三娘只会吃,不会做这个东西。
连一会儿炖猪蹄都是打算请大嫂帮忙的。
来都来了,李三娘又买了两斤剩的不那么肥的猪肉,两斤肯定不够一家子人吃的,但能配个菜,让每个人都能吃上两块儿也不错。
真是赶巧了,刚买完肉回到医堂,就看到赶着驴车的吴老汉和吴大叔、吴大娘了。
李三娘心想,这肯定是早上早早的李母就叫人稍信给李二嫂的娘家人了。
李三娘赶紧上前问了好,引着他们仨往屋里去,李二兄眼尖一下子就瞧见了,赶紧过来给李二嫂的祖父和阿耶、阿娘见礼,也顺手接过了吴大娘手里的包袱和篮子,李二兄倒是还想帮吴老汉和吴大叔拿那麻袋和竹筐子,但只有两只手真没办法。
李父这时也看到了,一一见礼,帮着吴老汉把那大麻袋拎了进去,竹筐子挺沉的,还是吴大叔自己背了进去的。
李母和李大嫂以及被李大嫂抱着的露珠儿听到这不小的寒暄声儿也出来迎接李二嫂的娘家人了。
请着吴老汉、吴大叔、吴大娘在正堂坐下了,让小露珠儿跟着她阿婆,李三娘和李大嫂赶忙去泡了茶来,又把柜子里的糕点拿出来些摆盘拿出去。
“客气啥,还上这金贵茶水,都是自家亲戚哩。老汉儿早上听你们稍信儿说俺家兰娘生了个小子,就美的不行。这不和俺家大郎、大郎媳妇赶忙收拾了些东西就来了。”
“这哪里是客气,吴里正是我李家正经儿儿女亲家,哪里能少了礼数。你们大老远来了,赶紧喝口茶去去汗气,一会儿就在家里吃,先吃些点心垫垫。吴兄弟也别拘束,就当自己家。”
说着,李母也招呼吴大娘喝茶吃点心。
“嘿嘿,亲家说的好,俺们都听亲家的。”
吴老汉怎么也是当了不少年里正的,倒是有些见识,谈吐之间虽夹杂些乡言,官话说的还算不错,看着也不拘谨。
倒是吴大叔和吴大娘是纯正的农村没心眼子的老实人,晒的黝黑的面孔上只会笑,透露出些心虚和胆怯来。
这两户姻亲又说了李二嫂生产那日的惊险和刚生下来的胎毛就长得好的小五郎,杂七杂八聊着乡下地头的事儿,又说起来近来采药跟着李二兄教的手法炮制药材卖了多少铜钱等。
寒暄过后,李母就带着吴大娘进屋看看李二嫂和小五郎,并把小五郎抱出门口给吴老汉和吴大叔看看。
吴老汉还会说句小五郎长得像李二兄的眉眼,相貌不可能差了,吴大叔就只会说“五郎长得好,好看。”
厨房里,李三娘和李大嫂正琢磨中午这顿怎么吃好呢?
李二嫂的娘家人可带来不少好东西。
吴老汉提着的麻袋里,装了三只拴了脚的肥鸡,还有两只野兔子。
吴大娘的包袱已经拿进去了,估计是吴大娘给小五郎做的小衣服什么的,这提的篮子里有不少鸡蛋、一小包红糖,竟然还有一小陶罐的蜂蜜!估计是吴家人上山采药遇着蜂巢自己摘的了。
吴大叔的这个大竹筐里的东西可就多了,最底下是不少大个头的番薯,还有不少黄豆、小米、两小捆儿韭菜,李三娘还在里面翻找出两条河鱼、几个山桃和一小堆野杏来。
就说吴大叔这筐儿不轻快,原来有这么些东西在里头呢。
李父留下和吴老汉继续扯东扯西,李二兄倒是被劝着回了药柜上忙活,吴大叔也是实诚人,看着院子里晾晒的草药,没闲着,告了一声吴老汉,就起身去翻捡药材了,吴大叔总算是自在了,不用陪着文绉绉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