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山月 第5节
作者:
冬天的柳叶 更新:2025-11-06 17:05 字数:2978
“夫人的举手之劳,于这丫头就是恩同再造了。”
直到离开长春侯府,长春侯夫人也没提起那位外甥,秋蘅亦没问。
车厢内,老夫人试探着问起:“长春侯夫人说是去看她外甥时遇到的你,你与她外甥认识?”
“长春侯夫人的外甥是?”
“长春侯夫人的外甥——”老夫人顿了顿,“是康郡王世子凌云。”
康郡王世子——秋蘅思索看过的书册,有关康郡王世子的记载只有一句体弱。
康郡王世子凌云,会是她认识的白大哥吗?
秋蘅脑海中浮现出年轻男子的模样。
四年前,她与芸香在山中遇见一主一仆两个迷路少年,其中的主人就是白大哥。她们把二人送回道观,此后一直有来往。
前不久白大哥向她与芸香告别,说养好了身体要回家了,他家在京城。
秋蘅想着这些,口中却道:“孙女一直住在山村,不认识什么王爷世子。”
老夫人对这个回答并不意外,暗道自己想多了。
一个乡下丫头怎么可能认识郡王世子,能被长春侯夫人遇见已是天大的造化。
可对永清伯府来说却是件头疼事。这么个大活人又不能藏起来,将来在人前上不了台面,丢的还是秋家的脸。
“等回去——”车厢猛一晃,老夫人被甩向一侧。
马车翻倒在路边,老夫人被秋蘅扶着出来时,人还是懵的。
随老夫人出门的嬷嬷、婢女急忙围过来,更多随从拦住骑马路过的人。
“有你们这么骑马的吗?为了躲你们,我家马车都翻了!”
为首的锦衣少年安稳坐于马上,闻言满不在意抬了抬眉。
跟在他身后的小厮语气嚣张:“是你们自己要躲,又不是我们公子碰到你家马车了。拦着不让走想讹人不成?知道我们公子是谁吗?”
听出纵马少年身份不一般,永清伯府的随从看向老夫人。
老夫人才从头晕目眩中恢复过来,沉脸看向锦衣少年:“不知公子是哪家府上?”
小厮抬起下巴:“我们公子乃韩都指挥使之子!”
京中权贵虽多,最为瞩目的也就那些,老夫人立刻反应过来:“原来是韩殿帅的公子——”
手臂突然吃痛,一直搀扶着她胳膊的那只手用力收紧。
老夫人余光瞪向秋蘅,却见她目不转睛盯着锦衣少年,眼里泪花打转。
老夫人心口一堵:这就吓哭了?果然上不得台面!
而此时的秋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他啊,撞死爹爹的人。
杀意汹涌而出,轻轻一眨眼就被压下去,只剩泪意。
在看惯了夏人如草芥的那十年里,为了活下去,为了回家,她早已学会克制情绪。
回来的这段时间,入睡后她常会陷入噩梦里,梦见尸骸遍地,人不如犬。等她醒来,还是能平平静静做该做的事。
而比噩梦更可怕的是那不是梦,那是大夏亡于异族之手后将会发生的现实。
殿前都指挥使韩悟,她受托要诛除的五贼之一。容她有些私心,便从此贼开始。
锦衣少年视线落在泫然欲泣的少女面上,对老夫人的来历忽地生出几分兴趣:“你是——”
小厮暗暗诧异:以往表明公子身份后那些人不敢再拦,公子就直接打马走了,今日倒是稀奇。
到这时,老夫人已经后悔拦人了,却不得不报出家门:“老身是永清伯夫人。韩公子想来有事,就不耽误你时间了。”
“原来是伯夫人。”锦衣少年兴趣顿失,敷衍拱了拱手,“告辞了。”
小娘子虽美貌,可惜出身勋贵,弄进门需花心思就不值当的了。
老夫人顶着无数看热闹的视线上了马车,训道:“以前你在乡野就罢了,进了伯府就要有贵女的样子。盯着陌生男子瞧,一点小事就吓得哭哭啼啼,惹人笑话。”
秋蘅轻巧转移话题:“孙女只是好奇那位韩公子为何如此嚣张。”
老夫人被这天真的话气笑了:“你可知他父亲掌握禁兵二十年,深得天子器重。这样的近臣在天子面前随便说句话,对旁人来说就是压下一座山。”
秋蘅一副受教的模样:“难怪。”
掌管禁兵二十载,恃宠营私,荒废训练,面对齐军攻城不堪一击,致使京都沦陷,无数夏人陷于水火。
垂花门前,秋三老爷翘首以待,一见马车来了快步迎上去:“母亲回来了。”
老夫人诧异扬眉。
老三今日竟没喝酒。
陪老夫人回了千松堂,秋蘅告退时,秋三老爷跟着起身:“我送蘅儿回房。”
“去吧。”老夫人一肚子敲打秋蘅的话暂且压下。
父女单独相处时,秋三老爷反而局促起来,把提着的袋子往桌上一放:“蘅儿喜欢什么就买什么,钱花没了再和爹爹说。”
秋三老爷离开后,秋蘅把袋子打开,里面满当当的碎银。
芳洲单手拎了拎,脱口而出:“七斤四两。”
七斤四两的碎银,这是把买酒钱掏空了吗?
秋蘅这般想着,对虚浮如梦的新身份终于多了些实感。
千松堂中,老夫人对回来的永清伯抱怨:“我就说六丫头是个命硬的,今日从长春侯府回来的路上马车翻了……”
“那韩衙内以好骑快马出名,不知多少人受害,遇上了也不稀奇。”
“伯爷对六丫头倒是宽宏。”
永清伯笑眯眯喝了口茶。
平白多了个容貌出挑、正值妙龄的孙女,为何不宽宏呢。
夫妇二人说着话,下人来报:“老伯爷,皇城司薛大人来访。”
永清伯陡然变了脸色,匆匆赶往前厅。
厅中男子正在喝茶,不,应该说是少年。
身着绯衣的少年姿势随意,仿佛在自家中。他的神态也是随意的,听到脚步声轻飘飘看了快步进来的永清伯一眼,不露丝毫锋锐。
永清伯却紧绷心弦,委婉问询来意。
少年一笑,没有卖关子:“听说伯爷寻回了走丢多年的孙女,我想见一见。”
第6章 薛寒
永清伯呆呆看着绯衣少年。
想见谁?
六丫头?
难道……找回走丢的孙女犯法??
“伯爷。”
少年把茶盏往桌几上一放,发出的轻响拉回了永清伯放飞的思绪。
“不知薛大人因何要见舍孙女?那丫头才从乡野来,不懂规矩——”
少年笑笑:“伯爷或有所闻,近来异国细作活跃京城。令孙女失踪十年突然被寻回,在下职责所在,亲眼见一见才能安心。”
一听“细作”二字,永清伯心一抖:“薛大人说笑了。”
少年笑意一收:“是不是说笑,见过才知道。”
永清伯听得窝火,却不敢再推脱,忙命人去请秋蘅过来。
来前厅的路上,得了叮嘱的管事对秋蘅说起少年身份:“要见六姑娘的是掌管皇城司的薛寒薛大人。这位薛大人虽未及弱冠,行事却狠辣莫测,六姑娘可要谨言慎行。”
“皇城使薛寒?”
管事诧异:“六姑娘听说过?”
“没有,只是觉得这名字挺好听。”
管事身体一晃。
完了完了,这乡野来的丫头,谨言慎行不了一点啊!
秋蘅则默默加快了脚步。
在后来的那个大夏,她常翻阅记录这个时期的书册,皇城使薛寒是无法忽略的一个人物。
此人乞儿出身,被有“隐相”之称的宦官薛全收为养子,从此鱼跃龙门。最出名的善迹是入火海救太子遭毁容,再有记载就是因杀害福王被诛杀。
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在她进京来的第二日指明要见她?
秋蘅踏进厅门,一眼看到了与永清伯相对而坐的少年。
很年轻,气质干净冷淡,与她从书册中勾勒出来的样子截然不同。
薛寒也看到了门口处的少女,淡漠的眼神有了些许变化。
“还不见过薛大人。”
秋蘅屈膝行礼:“见过祖父,见过薛大人。”
“薛大人,这便是才寻回来的舍孙女。”永清伯陪着笑。
少年起身,向秋蘅走近一步。
秋蘅看到了一双黑靴,接着一道声音响起:“秋六姑娘不必多礼。”
是与气质相符的声音,干净、清透,令人难以推测情绪。
而薛寒在端详少女样貌之前,先留意到的是气味。
时人爱香,衣裳被褥要熏香,弹琴品茗要焚香,便是寻常女子买不起金银首饰,香囊是少不了的。在这繁华风雅的都城,如眼前少女这般衣不染香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