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山月 第13节
作者:
冬天的柳叶 更新:2025-11-06 17:05 字数:3166
“对,夏日到了,佩戴此香能清凉提神。”
“这与用来熏香的香丸倒是类似。”
“制作起来确实不难……”秋蘅干脆讲起香佩的制法。
嘉宜县主听得认真,一时想不起别的,众女却吃惊极了。
她们从没在市面上见过香佩,这种独门技艺,秋六姑娘就这么说出来了?
秋萱四人更是欲言又止,觉得秋蘅这样吃了大亏。
但她们很快顾不得替秋蘅心疼了,一名贵女发现她们皆佩戴着蝴蝶香佩后,立刻被团团围起来。
嘉宜县主拉着秋蘅问个不停。
“我写两个适合夏日的香方,县主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
嘉宜县主大喜,立刻吩咐婢女拿来笔墨。
秋蘅提笔写下一张香方,惹得众女争相观看。既是想掌握一副香方,亦是好奇这位乡下来的秋六姑娘字写得如何。
只见一个个小字清丽柔美,正是女子中最流行的簪花小楷。
众女看向成素素的眼神顿时微妙起来。
京城贵女的玩乐丰富多彩,诗社、画社、香社、蹴鞠社……只要想玩,爱玩,多的是聚会的机会。成素素的字在场不少人都见过,还不如秋六姑娘写得好。
这可就丢脸了。
成素素脸上火辣辣的,死死攥了攥拳。
一只手搭在她肩头,是相府贵女方蕊。
“写得好,会制香,又怎么样呢。”等众人注意力收回后,方蕊低笑道。
秋蘅的祖父,还不是要在她祖父面前卑躬屈膝。
等墨迹干了,嘉宜县主珍重把香方收好,拉着秋蘅的手道:“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辰礼,等我做出香佩,再向秋六姑娘讨教。”
秋蘅笑道:“其实我送县主的生辰礼,就是一对香佩。”
嘉宜县主一听,忙让婢女把秋蘅送的生辰礼从堆成山的贺礼中找来。
“表姐,快打开看看。”冯采星催促。
嘉宜县主把装礼物的盒子打开,翘首争看的贵女们齐齐惊叹出声。
只见里面一对木质莲花层叠而开,朴拙与雅致浑然天成结合在一起。
之后,香佩就成了这场生辰宴的主要话题,秋家姐妹第一次体会到了众星捧月的感觉。
秋芙心想:她才不稀罕呢,又不是冲着她来的。
“秋四姑娘,这蝴蝶香佩与紫色流苏竟意外搭配呢。”
秋芙不由扬唇:“主要还是这蝴蝶的质感、颜色压得住,我六妹……”
郡王世子凌云带着几个年轻人过来时,见到的就是这幅热闹景象。
与他同来的人不是堂兄弟就是表兄弟,都是来给嘉宜县主庆生的。
众贵女行礼问好时,难掩激动。
不是她们肤浅,实在是凌世子谪仙般的气质太过出众,如一只高洁的鹤,生生把他身边一个个俊朗男子衬成了土鸡。
秋蘅看到凌世子,证实了她的猜测:确实是她少时认识的白大哥。
她站在众贵女中,避开凌世子投来的视线,垂眸行礼。
凌世子察觉少女的回避,打消了打招呼的念头。
嘉宜县主又收了一波礼物,凌世子一群人就离开了。
眼巴巴望着那芝兰玉树般的青年远去,一名贵女抚了抚心口,喃喃道:“老天,凌世子这么好看啊!”
她只是出了一趟远门,到底错过了什么?
就是冯采星,也不由苦恼叹口气:到底什么时候见到表哥能不失神啊,都怪表哥离京太久没有看习惯。
冯采月却不着痕迹看了秋蘅一眼。
秋六姑娘与表哥应是认识的,刚刚却如对陌生人般,是怕别人说闲话吗?
其实她有些好奇秋六姑娘与表哥结识的经过。一个乡间少女,一个郡王世子……好吧,她很好奇。
众女沉浸在凌世子的美色中时,一名婢女走过来:“县主,王妃听闻秋六姑娘带来一种从未见过的香饰,想见一见秋六姑娘。”
“母妃要见秋六姑娘?”嘉宜县主要招呼众贵女不好走开,叮嘱婢女,“秋六姑娘第一次来王府,替我照顾好。”
“是。”
眼见秋蘅随婢女走了,众贵女一阵唏嘘:这就得了郡王妃单独召见了?
秋蘅见到康郡王妃时,长春侯夫人也在。
姐妹二人单从容貌上看不出多少相似。长春侯夫人称得上面容姣好,康郡王妃则要用国色天香来形容。
也只有这般美人,才能生出凌世子那样的儿子来。
“见过郡王妃,见过侯夫人。”
康郡王妃细细打量秋蘅一眼,笑道:“真是个标致的孩子。听说秋六姑娘做了一种新式香饰,可否让我瞧瞧?”
秋蘅把蝴蝶香佩交给婢女,再由婢女递给康郡王妃。
“还真是新鲜玩意儿。”康郡王妃白皙手指拂过香佩,递给长春侯夫人,“妹妹也看看,现在的小姑娘真是蕙质兰心。”
长春侯夫人接过香佩颇感兴趣的样子,康郡王妃又问了秋蘅几句,便道:“秋六姑娘去和嘉宜玩吧。”
室中只剩姐妹二人,康郡王妃嗅了嗅残留指尖的香气,神色莫名:“我就知道,能与云儿来往的小姑娘不会平庸。”
就是不知道这来往,到什么程度了。
秋蘅往园中走时,猜测着康郡王妃见她的目的。
她能感觉到康郡王妃对香佩并不感兴趣,那感兴趣的就是她这个人了。
是因为凌世子吗?
这般想着,一截月白衣袍映入眼帘,正是康郡王世子凌云等在前边。
“阿蘅。”他坦坦荡荡喊了一声,没有遮掩重逢的喜悦。
第16章 找一个人
这声“阿蘅”,令秋蘅一时恍惚。
她与白大哥不只是少时相识那么简单。
她一个乡间丫头会识字,启蒙人就是白大哥。她还爱上了读书,那些书籍也是白大哥借给她的。
从十一岁山间初遇到此时京城重逢,四年时间看似短暂,却是她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光。
这人生,也包括她在未来的那个大夏丰富、沉重的十年经历。
白大哥是失去了养父母后,对她来说很重要的人之一,另一个重要的人是芳洲。
至于秋家众人,对她态度好一些也好,差一些也罢,在她心里暂时还没多少痕迹。
但现在白大哥不再是山间道观教她读书识字的白大哥,而是康郡王世子凌云。而她,既不是无忧无虑的乡下丫头阿衡,也不是京中人眼里的秋六姑娘。
她是一把刀,一支箭,要尽己所能除去祸害大夏的妖魔。既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亦是心甘情愿。
而在此时的大夏去做这些,会有什么结局,她早就知道的。曾经她还担心会连累养父母,或是惹他们伤心,如今这些顾虑都没有了。
“凌世子。”秋蘅屈了屈膝。
凌云眼神暗了暗:“阿蘅,你是不是怪我一直隐瞒身份?”
“没有,凌世子是宗室子弟,出门在外不暴露身份是应该的。”秋蘅心中对凌云还是亲近的,直接问出疑惑,“凌世子有这么好的家世条件,为何去离京那么远的地方休养?”
凌云露出无奈的笑:“我自出生身体就不大好,随着长大渐渐好转,十五岁时却患了头疾。许是气候原因,去南边小住头痛会有所缓解,最后挑了令我感到舒适的随云县静养。”
“凌世子回京,是头痛之症好了吗?”
“嗯,这头疾来得没有征兆,好得也突然。”
“好了就好,恭喜凌世子了。”秋蘅真心为凌云感到高兴。
凌云想说还是习惯听少女叫他“白大哥”,却明白以如今身份并不现实,沉默了一瞬道:“阿蘅……变了许多。”
“家遭变故,人都会变的。”
凌云眼里有了自责:“抱歉,我要是晚些回京——”
秋蘅摇头:“就算当时凌世子在,变故还是会发生的。能再见到凌世子我很高兴,不过以后凌世子不要叫我阿蘅了,叫我秋六吧。”
凌云沉默更久,道:“有外人在的时候,我会记得。”
“那我去县主那边了。”秋蘅屈了屈膝,向前走去。
凌云喊住她,恳切道:“阿蘅,以后要是遇到难处需要帮忙,一定和我说。”
秋蘅听了这话,突然想到一个人。
不久前,她才从那位皇城使薛寒口中听到同样的话。
微一沉吟,秋蘅道:“倒是有件事想请凌世子帮忙。”
凌云眼里笑意流露:“你说。”
“凌世子要是方便,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京中有没有一位道号长清的道长。”
她认识先生时,先生已当国师很久,这时的先生按说应该崭露头角了。而凌世子在随云县就住在道观中,也是信奉道教之人,或许就听过先生的名号。
“不知这位道长多大年纪,身形样貌如何?”
秋蘅想了想,不大确定:“可能有七十岁了,身量中等,很瘦。”
她跌入深潭,从鹊湖中浮出,险些被皇城禁卫击杀。是先生洞悉她的来处,引她见国君,从此长居宫中。
她问过先生年纪,先生说他有百岁了,那现在应是七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