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荼靡满手      更新:2025-11-08 16:45      字数:3111
  陈巧霞答应了一声,就来到了院子里。
  只见周根喜手里提着一提子猪大肠交到了她手上:“把这个洗一洗,晚上用大料卤了,跟茄子一块红烧。”
  陈巧霞接过了大肠,就问:“你下次别要大肠了,我们家都吃够了!”
  “不要大肠,那我们要什么?”周根喜不解。
  “你就拿好的五花肉,积攒几提子,我们可以上街卖!”
  见妻子这样说,周根喜道:“家里人多,吃肉也厉害,我们一家一年不用杀猪,就能落下好几十吊肉,一个月起码要吃五六提子,哪里还能落下多少肉呢?”
  陈巧霞冷笑道:“所以说你没用,你看你老二家,人家怎么知道养鱼挣钱呢!你三个儿子可都还没娶媳妇呢,你就不愁么!”
  周根喜叹了口气:“要不,再多开点荒地吧!地多了,以后分家也好分给孩子们!”
  “地地地!你就知道地,地里出死力气,有什么用!你还不如二丫那个小丫头片子!”
  见老婆莫名其妙地发火,周根喜有些摸不着头脑。
  想了一会,他就说:“光他妈,我本来想着,以后孩子们娶媳妇,让我爸妈多贴钱的,可是现在看着,老二比我们还要受宠,我们确实要好好打算了,过日子不能没打算,再说,三光的年龄也到了,等不了了!”
  陈巧霞嗯了一声:“那你到底打算怎么办?”
  “卖肉是不行了,街上就有国营的肉铺,还有两家卖肉的,要我说,也只好养鱼啦!”周根喜缓缓道。
  “养鱼?跟二丫学?”陈巧霞有些不可思议。
  周根喜一瞪眼:“瞧你这个话说的,什么叫跟二丫学呢,那养鱼从古到今都有,又不是二丫自己发明出来的,二丫还是跟人学的呢!”
  “可是,咱们这里从古到今也没见过谁养鱼,我们能养好么?”陈巧霞疑惑道。
  “你看二丫是怎么养的?不就是挖个坑积蓄点雨水么!咱们野外池塘里不都是有鱼么,有什么难的,大不了多撒点玉米面小麦麸,把鱼塘挖大挖深些,不就是了!”周根喜满不在乎地道。
  陈巧霞点了点头,在大事上,她还是习惯听丈夫的。
  两天后,周晴正在院子里老槐树下打毛衣,就见周雷一阵风一样跑了进来,嘴里嚷着:“姐!姐!可不得了了!”
  “什么事?咋咋呼呼的?”周晴抬起头,瞪了弟弟一样。
  “村里现在有人开始挖鱼塘啦!”周雷喘着气,胸脯一起一伏的。
  “哪家挖的?”
  “大强家,还有大伯家,还有三喜家!”周雷急匆匆地道。
  周晴微微一笑:“不就这三家么?还有哪几家?”
  “没了,就这三家!”
  周晴嗯了一声,没有说话。
  跟风养鱼,是她意料之中的事情。
  上辈子,这样的事情她听过的见过的太多了。
  只要有人做成了什么生意,或者发现了什么商机,而且赚到钱了,人们就会忙不迭地纷纷模仿。
  这太正常了!
  “姐,听你这口气,三家还不多?还少了?”
  周晴嘿嘿一笑:“三家还真不多,我原本以为,至少有五六家的!”
  “那三家都卖鱼了,我们还卖什么呀?”周雷问。
  “我们照样卖鱼啊!”
  “那人家还来买吗?”周雷疑惑道。
  “人家肯定会来卖的,你放心吧小雷。”
  见周雷还要说话,周晴就说:“好了,你帮去鱼塘里撒点小麦麸,今天我忘了撒了。”
  周雷这才不情不愿地去了。
  周晴继续低头打她的毛衣。
  这时候,周根民进来了:“二丫,鱼塘的事情,刚小雷跟你说了!”
  周晴点了点头。
  “那你到底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周根民道。
  “爸,他们现在挖鱼塘,要几个月才能挖好,挖好之后,要来年开春才能抓到母鲫鱼下鱼卵,鱼卵孵化之后,要半年左右才能长大大鱼卖。需要足足一年的时间呢,我们急什么呢?”
  周根民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爸,你想想看,我们家的鱼塘,到了年底可以出一批,到了明年开春可以再出一批,这已经领先别人三批了!”周晴又说。
  “可是,到了明年秋天,那找我们买鱼的人,就不会那么多了,鱼万一卖不掉咋办?”
  周晴笑道:“不会的爸,我们只是在村里卖,等他们也在村里卖了,我们就去镇上卖了。镇上要买鱼的人会更多!”
  “那人家要是学着也去镇上卖呢?”周根民皱眉道。
  “那我们已经挣了四五批钱了,也足够了,到那时候,养鱼的人会越来越多,所有人都挣不到多少钱了。到时候,我们就在鱼塘里随便养一点,足够我们全家吃的就可以了,就不卖鱼了!”周晴缓缓道。
  “不卖鱼,那岂不是挣不到钱了?”周根民惊问。
  周晴噗嗤一笑。
  难得,她爸的头脑,也开始活跃起来了。
  是啊!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唯一来钱的路子,就是搞副业创收。
  八十年代初,盖三间砖瓦房,得一两千块钱。
  小雷今年十五岁了,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得娶媳妇盖房子,周根民心里能不急吗!就算考上大学,那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的学费也不低于三间大瓦房的钱。
  三间大瓦房,那可是一般农民一辈子的劳动成果啊!
  想到这里,周晴就说:“爸,您放心吧,这口鱼塘,怎么都能够挣够小雷念书或者盖房子的钱。现在大学生都分配工作,分配住房,他要考上大学,也就不用盖房子了。”
  “可是,你这一茬鱼,才卖一百多块钱……”周根民有些难以置信:“要不,咱们再挖一口鱼塘?”
  “不必,爸,我们这里的鲫鱼,一年可以产卵两次,现在池塘里的我留有几条可以产卵的鱼,等到了开春,我们卖的鱼,至少会翻五倍。我刚开始放的鱼少,我们家的鱼塘能养的鱼远远不止这点!”
  作者有话说:
  ----------------------
  第25章 谣言 鱼塘增氧
  中秋过后,天气渐渐地凉爽了。
  秋收过后,村里的人们都闲下来了。于是,村里的某些“闲话中心”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村里的家庭主妇们,坐在那几家闲话中心,一边嗑瓜子,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八卦着。
  没过几天,村里就出现了一股流言。
  村妇甲:“喂!你们听说没有!周根民家的二丫头,原来是有毛病的!”
  村妇乙:“啊?二丫看起来不是好好的么?怎么就有毛病了?”
  村妇丁:“是啊,那姑娘红光满面,健健康康的,能有什么毛病?”
  “我说了,你们可不许告诉别人去!”然后,村妇乙压低了声音:“二丫身体有毛病,不能生育!”
  众人一听,都是大惊失色:“真没想到,二丫还有这毛病。”
  于是,众人越发议论纷纷起来。
  本来,人们对周晴是羡慕嫉妒的,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倒是都平衡了不少。
  羡慕的不再羡慕了,嫉妒的也不再嫉妒了。
  人们都说:“哎,老天爷就是不会让一个人什么都有吧。”
  没过几天,陈刚他妈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这天,陈刚放学回家,她妈照旧拿了一块湿毛巾递给他:“快把身上的粉笔灰擦一擦!”
  陈刚拿起毛巾,轻轻擦着身上的灰尘。
  “小刚啊!你坐下,妈有话跟你说!”
  见他妈一脸的珍重,陈刚有些诧异,于是依言坐下。
  “小刚啊,妈听说,你喜欢周根民家那个二丫?”
  陈刚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陈刚妈就说:“要说,那丫头人是不错,人样生得俊,能干又懂事,妈也很中意她……”
  陈刚不由得苦笑,他不想告诉母亲自己已经被周晴拒绝的事情。
  陈刚妈接着又道:“可是,妈最近刚听到的消息,说周晴那丫头不能生养。”
  “什么?”陈刚大吃一惊:“不能生养?妈,你听谁说的?”
  “村里人都这样说的,小刚啊,你有铁饭碗,人又长得好,你什么人找不到啊,你可不能找个不能生孩子的媳妇回来啊!”陈刚妈一脸的语重心长。
  陈刚叹了口气:“妈,周晴还是个没有结婚的大姑娘,人家又怎么会知道她不能生孩子?这明显是谣言么?这样的话你也信?”
  “小刚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好端端的,人家干嘛要造谣她啊?”
  陈刚冷笑道:“还不是因为最近周晴卖鱼生意太好了,有些人害了红眼病!”
  陈刚妈听了,不吭声了。
  陈刚想了想,就拔腿往外走。
  “晚饭马上就好了,你要往哪里去?”
  “我出去有点事,晚饭就不要等我了!”陈刚急匆匆的头也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