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作者:
金乔沐 更新:2025-11-08 17:10 字数:3213
“玄鸟——”
随着玄鸟的离去,梦境开始坍塌。
轰隆。
一声沉闷的巨响炸开,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行宫。
嬴政猛然自床榻上弹坐而起,冷汗满面,瞬间浸湿了寝衣,黏腻地贴在背上,龙涎香的味道在寝殿中弥漫。
嬴政剧烈地喘息,胸腔口鼻似乎还残留着腥臭腐烂的咸鱼味,眼前金碧辉煌的殿堂在惊悸的目光中剧烈晃动、扭曲。那些繁复的纹样,精致的金柱,仿佛下一瞬就要崩塌,重新将他拉入棺椁之中。
值守的近侍惊闻异动,连滚带爬地扑在地上,额头磕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陛下,可是魇着了?可要叫夏太医?”
嬴政不住地看着自己颤抖的手掌,回忆起飞向西南的玄鸟,他闭了闭眼睛,再一睁眼,已是大秦说一不二的威严帝王:“宣蒙毅觐见。”
声音一出口,嬴政才意识到是那么的低哑。
近侍没有片刻迟疑,即便此时已经是子时,蒙毅可能早已睡下,宫门早已落锁。普天之下,谁能违逆始皇帝的意志?
在蒙毅来之前,嬴政一直在思索。玄鸟让他看见的东西是为何意。
经过前几次梦境的验证,玄鸟在他心中已经等同于神明,祂既然给他看到遇刺和死亡时的场景,也一定预示着他什么。
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形才会让他的臣子、儿子们给他的尸身裹附咸鱼。
扶苏绝无可能这样做,嬴政虽然不喜他的性格温厚,却也深知扶苏的孝。他断然做不出此等侮辱父皇尸身的事情。
那只能说明他死得很突然,身边信重的人都被调离了,皇位的更迭也出现了大问题。
嬴政忽然想到了章邯。在之前的梦中,烽火不息,章邯挽救咸阳于水火之中。必定是继位者才能低下,控制不住天下大势,朝中能臣武将没有出头之日。
于是,天下大乱。
最后玄鸟看他身上的咸鱼又是什么意思呢?往日都是别人来揣度他的心思,如今他也猜测上玄鸟的意图了。
“陛下?陛下?”
赵高轻声唤着兀自出神的始皇帝,并不敢催促,只是温言道:“陛下圣明烛照,您的身上担着大秦万里山河和万万黎庶,臣斗胆求陛下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嬴政自梦境的思索中回神,忽然瞧着席面上的山珍海味和鱼脍,思及昨夜梦中那二人大逆不道的言语和腐臭的咸鱼味道。
【生前顿顿山珍海味,可有想过死后咸鱼覆尸?】
往日颇为喜爱的鲜美鱼肉中仿佛也蕴藏着无尽的腥臭。嬴政轻轻蹙眉:“往后不必再上鱼肉。”
赵高心下暗道不好,始皇帝最爱的鱼肉也要失宠了吗?究竟是何事使得始皇帝连喜好也变了?
始皇帝瞥见那道雉羹,忽然道:“也不知蒙卿是否用了饭食?往日他最爱吃这些羹汤。”
赵高面上扭曲了一瞬,属实是没想到蒙毅在嬴政心里的地位如此之高,这才半日,就在惦记着他。他还不知道嬴政为什么派蒙毅出去呢。
赵高咬了咬牙,声音并无异样:“上卿大人能为陛下办事,自是他的福气,自然是尽心竭力,也许还在路上。”
赵高做了个手势,宫人们将席面上含有鱼肉的菜肴都撤了下去。
嬴政没什么胃口,草草吃了几口便停下了箸。
赵高见始皇帝面色不佳,心情不虞。虽然此前举荐徐福翻了车,但他仍旧咬了咬牙,决定再赌一把:“陛下,臣搜罗了一方士,据说这方士一手登仙术出神入化,比之徐福更加厉害。他年方七十,须发却仍是黑的。皮肤光泽红润,牙齿也是完好。他还能用丹砂炼出金丹。
“臣已经事先服过那方士给的药,臣只觉得精力充沛,也许当真有仙缘。那方士虽然将仙方给了臣,但若非是他亲手调配的,效果只会大打折扣。”
嬴政淡淡抬眼。
赵高心中顿时咯噔一下,很快他又镇定下来。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人在低落时会向外寻找欢愉和刺激,始皇帝也不例外。更何况,只要始皇帝还要继续追求长生,他就不会拒绝可能有登仙之能的人。
果不其然,嬴政并未斥责,而是道:“带上来吧。”
第26章 刘季同行 此时,被嬴政惦记、赵高妒恨……
此时,被嬴政惦记、赵高妒恨的蒙毅带着一队亲兵刚出彭城没多远。
他骑着马领先在前,脑海中还在思考始皇帝对他说的话。
【蒙毅,朕命你速去西南,为朕寻访不凡神异之迹,不拘为人、为物、为奇珍。凡有超乎常理,皆需细查详录,速报于朕。尤其是......玄鸟。】
始皇帝鲜少以如此严肃的口吻下达命令,蒙毅熟悉始皇帝的性格,深感任务的重大和紧迫,他也明白,这可能绝非一件寻常差事。
西南多数原属楚地,虽然已经攻下并治理四年,但越是偏僻之地,大秦的统治力度越弱。巴、蜀之地早已归属大秦,但更西南的滇、夜郎仍旧是化外之地。更何论他要深入西南,瘴气、蛮夷、恋楚旧贵和复杂的地形,都是他需要克服的困难。
况且,所谓“神异”虚无缥缈,这个任务的艰巨,可以想见。
话尾处的玄鸟,也让蒙毅格外关注。他不禁想起了在琅琊时始皇帝唤太史令、博士和方士给他解梦,那时始皇帝也问了他,他的回答是以为吉兆。
鸟类入梦,是吉使。说不准在哪个遥远的他方有贵客在等着。
这些时日,始皇帝勤勉政务,未曾提过一句玄鸟。他还以为玄鸟的事已经告一段落了,如今始皇帝特地说了,想来是又梦到了什么。也许陛下得到了某种征召,又或者从哪里得到消息,认为西南之地当真有神异之处。
蒙毅不能完全理解始皇帝的深意,但他不会去质疑君主的决定,他会全身心地执行君主的命令。
只半日的时间,他就组建好了去西南的队伍。队伍里,有在楚地战场征伐过的精锐士卒,有记录见闻的文书,还有熟悉西南地形的向导。只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通晓西南方言和习俗的通译,因为时间紧迫,蒙毅还未找到合适的人选。
一边骑马奔驰在驰道上,蒙毅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接下来的路线。
先走驰道至下邳,再从下邳登官船至寿春。到了寿春后向西南行,才算是正式开启始皇帝给的任务。
前方的驰道旁的青松下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些人影,不等蒙毅吩咐,他身后的亲卫驱马上前查看。
需要注意的是,在秦代,驰道中间有一条宽三丈的专用车道,这条车道称为御道仅限皇帝车驾使用,不论是谁,都不得在御道行走。蒙毅虽有始皇帝的诏令,出于对始皇帝的尊重,他一直走的旁道。
若是有人敢擅闯御道,横穿而过,一律流放论处。
亲卫很快回来,他道:“蒙上卿,那些人是此前在彭城协助捞取九鼎的役夫,其中有一个是带队的官吏,名唤刘季。”
“刘季?”
“是,刘季如今是沛县县尉佐吏。”亲卫正是捞鼎那日同刘季抓获企图搞破坏的余孽的军士。刘季此人,很擅长打蛇随棍上,亲卫一流露出欣赏他、为他请功的意思,就立时发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同亲卫拉近了关系。
他很擅长交友,三言两语就套出了亲卫的信息,眼见是个前途光明的军士,言语之中更是对其推崇。一来二去,两人关系也算不错。
“蒙上卿,刘季年少时游历四方,对此地知之甚详。”亲卫犹豫片刻,还是将话说了出来。他将自己对刘季的感受告知了蒙毅:“属下以为,刘季起于市井,识三教九流之术。也许可堪一用。还请上卿定夺。”
蒙毅挑眉,沉吟思索。他们这一群人,缺点很明显,因为出身较高,多少有些不通俗物,也不懂得与民间周旋。
“你且让他上来。”
很快,亲卫带着刘季折返回来。
刘季首先注意到的,是为首之人的神情姿态。他混迹市井之间,非常清楚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
眼前之人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身着玄色深衣,佩玉具剑,举止间透着久居高位的沉稳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虽然年轻,却不容忽视他的气势。
他深深地作揖,姿态恭谨却不显卑微。在心里告诉自己,人生的机会又来了。他四处结交好友,不就是为了这一刻的机会吗?虽然不知对方的身份,但显然比县令郡守还有气势。必然是自小培养的世家子弟。
“下吏沛县县尉佐吏刘季,拜见足下!”
秦时对官员的称谓,并不称“大人”。大人多指德行高尚或身份显赫之人,或者用于子女对父母的尊称。汉唐以后,“大人”这个称呼才逐渐应用于官场之中。
秦时称呼官员,若是下级官员称呼认识的上司,可以用姓氏加上对方官职的简称。譬如蒙毅的亲卫称呼他为蒙上卿,若是蒙毅称呼李斯,则为李相。若是下级官员称呼不认识的上司,可以用“足下”、“君”等敬称,譬如此时刘季称呼蒙毅为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