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作者:
金乔沐 更新:2025-11-08 17:10 字数:3080
再后来,就是廉价铁农具的出售。新式的铁农具很好 ,但男人家里不富裕,买不起新的。好 在因 为新农具价格便宜,把以前 农具的价格打得更低了。
他拿着铁农具,收割得比以往更快,收获也是。所以说,是个丰年哪。
扶苏公子说,这次种冬麦,是由神使提出的。
为此,她召集墨家、农家弟子,做出新的适合耕种的农具,问询和收集种植冬麦的信息。怕有人忘记,特地做出一种名为纸的东西,将其用图画的形式映在纸上,方便黔首们对照。
婶子伸手轻轻在薄软的纸张上一摸:“不得了哩。我都 看的懂了。”
一张白 纸,几乎要卖出天价。
这哪儿是他们普通人家受用得起的?
说完她又打了男人胳膊一下:“赶紧收起来,雪化在上面 怎么办?仔细弄坏了。”
“发纸的农官告诉我,神使说,明年会招很多人去 做纸。她要把纸的价格打下来。你说能不能抽到我去 服役?”
婶子摇了摇头:“和神使沾边儿的都 是好 事。从前 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哪儿轮得到我们。对门老陈家在骊山服役,伙食都 好 上不少了。”
前 几年男人也去 骊山修过 陵墓,他叹了口 气:“没事儿,咱把麦子种好 也行。”
两人哼哧哼哧压实雪。
“那个水力磨盘和水转大纺车你去 看过 了吗?”男人又问。
婶子喘着气:“早就看过 了,你还要跟我说多少遍?阿禾在官坊做得老好 了,要是我也有手艺我早就去 了,还在这跟你耕田?”
“有人见不得俺们过 点好 日子啊。”
“咋?”
男人四 下看了看,发现 没人之后低声说道:“前 几日,我去 阿禾做工的地方远远的看了水转大纺车。我听到有人说什么男主内女主外的话,他们说不能放任女人出来抛头露面 。”
婶子听得心头火起,也不忘反驳男人:“男主外女主内。什么狗屁的道理。阿禾官坊做工招谁惹谁了?是谁,你说,看我不撕烂他的嘴。也不看看男人做不做得来纺织,拿得来细丝吗?分得清染料吗?”
男人叠声儿说:“别气别气。又不是我说的。”
男人赶忙告诉她后续。
纺织官坊那边一直有人盯紧了水转大纺车,一旦看到可疑的人立刻就将其抓住。那两个说话的人几次三番在女工下值的时候等着,又特地去 水转大纺车那儿,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
被抓后的事儿,也是男人听别人说的。
两人自称为儒家弟子,见不得牝鸡司晨的事儿。竟然直接到女工下值的地方劝她们不要再在官坊上值。
婶子只觉得荒谬。
“活不起了?是官府征召的,怎么不去 找官府?欺软怕硬的家伙。”
男人也觉得这两个人很是玄妙。
官坊当然不是他们想 来就来,想 走就走的地方。
秦律严苛,妨碍官坊役使的行为属于重罪。
两个脑子不太好 的儒生煽动女子拒绝上值,被认定为“乱法 ”和“匿户”,他们被判处“赀罚”(罚款财产)、“城旦舂”(苦役)。
他们的行为影响不大,不然真 的可以判处死刑。
因 为他们宣称自己是儒家弟子,便有人将此事禀告给了咸阳儒家的领头人淳于越。
淳于越天塌了。
他本来琢磨着始皇帝让扶苏开始办实事,他们儒家要好 好 争取这位即有希望继承大统、又偏向儒家的长 公子。儒家已经开罪始皇帝了,不能再在政治领域无人占领。
儒家虽然备受打压,但儒家弟子的人数其实并不算少。
如今法 家一家独大,大秦奉行以吏为师,朝野上下官吏几乎都 出身法 家。儒家比不上法 家显赫,和曾经并列为显学的墨家相比,又好 上不少。
毕竟墨家,可是连组织都 断裂了啊。一分为三,相里墨又被大秦收编,很难继续传承。虽然如今背靠神使占领一席之地,未来却是未可知的。
淳于越好 不容易带着一些弟子挤进了扶苏的抚农工作,正与 关中三老展开亲切和蔼的问候,磋商种麦事宜,暗搓搓在宣传口 为扶苏造势。
什么“宿根越冬乃得嘉穗,犹君子守节终遇明时”。
什么“公子施仁政于井陌”。
儒家和三老简直有无穷无尽的话可说。
首先,三老是秦在县、乡设置的基层教化官吏,主要负责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三老一般来说由地方上年高德劭、品行端正、有威望的长 者担任。
那可不是巧了。
儒家思想 的精髓所在正是“教化”,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强调“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儒家认为通过 道德教化,尤其是孝悌、仁义、忠信等伦理规范,是实现 社 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
三老作为地方道德楷模和乡贤的角色定位,完美契合儒家对“君子”、“贤人”参与 社 会治理的理想 。
儒家和三老之间存在着隐秘而深刻的联系。
淳于越借此机会打入了关中基层。他正派遣麾下弟子一个个驻扎乡里,为扶苏公子的大计添砖加瓦,怎料竟然有儒生敢在始皇帝眼 皮底下做这等事。
“愚不可及!”淳于越愤怒。
始皇帝这个人,极其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大秦推行“泰半之赋”,迫使男女共同承担经济压力。秦律中也明确规定在刺绣等精细工种上“女子一人当男子一人”,赋予了女子与 男同等的生产价值认定。
秦律对女性财产和婚姻的保护更是罕见。尽管这一切都 是因 为对女子的劳动力的压榨。
法 家、墨家难道不赞成女主内男主外吗?他们当然赞同。
但在始皇帝眼 里,一个女人就是一个源源不断提供劳力和生产财富的人。
要是真 被关进家里,始皇帝才是呕死了。
淳于越捏着鼻子捞了两个蠢货一把,然后把人打包回 老家了。
男人又说道:“这个淳于博士也很奇怪,听说他买了很多母鸡喂养在家里,也不知道干什么。”
婶子抖了抖蓑衣上的雪:“管他呢。他都 去 捞人了还能是什么好 货?”
“三老对他啊可尊敬了。”
“咱家可是有女儿的,真 让他说的那样女主内,咱女儿日子就难过 了。我还想 等女儿再大一点让她跟阿禾学刺绣,再进官坊去 。”
“那官坊还招人?”
“阿禾说她的上官说了,官坊会从咸阳开到其他地方。咱们早做准备,准没错。”
“欸欸。”男人讷讷应是,又说道:“弄完这一道咱就回 家。”
大雪绵密,寒风冷肃,两人心中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他们身后的夯土官道上,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奔向咸阳宫中。
……
第46章 一千营养液加更
章台宫的铜兽在 寒气中寥寥生起白雾, 始皇帝案前的奏折堆积成了小山。
从竹简换成纸张,确实 节省了很多处理政事 的时间。始皇帝还没有体会到纸张的其余妙用,但仅此一点也足够他放松许多。
林凤至目前产量不高, 不能全面供给官府,只 能先 仅供始皇帝使用。
始皇帝召见了扶苏。
扶苏近日来为种植冬麦的事 忙得 不可开交。亲自上手了农耕事 宜之后 , 才发现这也是一门 很深的学问。
他作为长公子,自幼生长在 于咸阳宫阙, 接触的是典籍、儒生、权谋和礼乐。
他直接面对了大秦最广大的群体——农民。播种、管理、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 凝结着汗水。他深刻体会到农民在 沉重赋税和徭役压力下维持生计的不易, 这远比奏章上的数字更能触动心灵。
曾经书 本上的“重农”思想变成了具体的行动。秦以耕战立国 , 粮食是支撑庞大帝国 机器的绝对命脉。亲自参与粮食生产,让他切肤感受到农业对于国 家存续和强大的极端重要性,深刻理解“农为邦本”绝非虚言。
他在 农官的指导下, 系统地学习了节气、观察土壤墒情、了解选种、应对病虫害和旱涝灾害等等农业相 关知 识。
这迫使他从理论走向实 践,培养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种植冬麦并 非单打独斗, 涉及到协调人力、分配工具、安排农时进度、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农业的核心不仅是土地和技术,更是人。他更能理解体恤民力、爱惜民生的极端重要性。
亲自管理种植冬麦,对扶苏而言,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向下扎根的历练。它拉近了他与帝国 真实 面目的距离, 使他从高高在 上的储君候选人,变成了一个脚踩泥土、理解民生疾苦的潜在 统治者。
它填补了宫廷教育与现实 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赋予了他书 本和朝堂无法提供的实 践智慧、务实 精神和微观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