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作者:
金乔沐 更新:2025-11-08 17:10 字数:3126
张苍不以 为然,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答案。
难吗?
不难啊,不是一看题目答案就 出来了吗?
……
第52章 张苍晋升之路
还未到讲课时间, 见张苍对算术又感兴趣,李昭索性将今日相里梁留的作业拿出 来 给张苍看。
只见这位以精通律法著称的张先生大略地扫视一眼,准确地将答案说出 。
李昭和祁对视一眼, 半信半疑。
眼里只有一句话:先生,你不是搞律法的吗?
张苍哑然一笑, 世人皆知儒家 大贤荀子教出 了两 位法家 代表人物,却很少 知道 他张苍也是荀子门下 。只是他不偏向儒家 , 也不偏向法家 。他自有志趣, 醉心典籍与学问。御史一职, 也方便他看文书典籍,也算得上是乐在其中。
李斯功利心太强,他张苍所 学不能为他所 用, 他一日也不会想起他。
张苍将学堂内少 年人的惊讶神 色尽收眼底,想到前些日子自己 看到的借阅法家 典籍的记录, 改了改今日的讲义。
这些时日,他的讲堂中规中矩,不越雷池一步。他完全避开秦法是否严苛、刑罚是否合理等致命问题,而是逐条讲解《秦律》中的重要条文。常人讲来 会十分枯燥乏味, 张苍学识渊博、引经据典,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跟着他的思路走。
今日,也该大胆地试一试了。
他讲了《贼律》, 将律条拆解为算题。
盗米者赃值超过 六百六十钱,会被罚为黥面,若折算赃钱不超过 六百六十钱,仅判为耐刑。所 谓耐刑,就是剃去 鬓须。剃去 鬓须对当事人而言虽然侮辱性大,但总能长 成, 脸上刺字却是跟随一生。
一线之差,天地殊途。
是以盗粟米需先校量器误差,精准地判断布幅大小 ,再根据市价折算成钱,一字一句皆要折算为数。
繁杂的数据从左耳流到右耳,直让众人觉得是墨家 先生讲学。
钟漏声响起,张苍看着台下 学子略懵的神 情,不知想什么,忽而说道 :“一线之差,或决肉刑之施否。一钱之差,或可易人之命运。尔等日后身为一县一郡主官,安可不精于算?”
李昭捕捉到什么,神 色一凛。
下 课后,张苍回到自己 上值的官署,按照记忆当中的位置,摸出 来 一份竹简。
今天将算术与律法相结合,他越讲越是激动。
忍不住来 看看自己 心中的经典。
竹简上汇集了一百多个算数问题,涵盖方田(计算矩形田地的面积)、里田(由田地的长 宽求面积)、程禾(根据粮食产量征税)、妇织(计算工作效率)等方面。
这些问题对于普通人而言一辈子也接触不到,但对张苍而言,只是这样还不够。他隐隐觉得这份名为《筭数书》的竹简还不够系统和标准。
他或许应该对其修改、增补,但他找不到这样做的理由。
张苍摇了摇头,大秦重视律法,算术一途如今虽然登入咸阳学宫之中,但他看不出 能否长 久,他终究还是将《筭数书》放了回去 。
-
李斯的书房灯火如昼,他埋首于政务之间。
李昭大大方方踏入房门,一旁的仆役正要行礼,她抬手制止,走到李斯近前跪坐下 来 。用小 剪子挑了挑灯油中的烛芯,让灯火更加明亮。
李斯慈爱一笑,搁下 毛笔招手:“昭儿,最近在学宫如何?”
李昭是李斯长 子李由的长 女,若无 咸阳学宫一事,李斯会亲自为她选看夫婿。但既然女子也可入朝为官,李斯便舍不得这个聪慧机敏的孙女嫁入别家 。
李昭神 情恭谨而目光锐利,她知道 自己 去 学宫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还是李斯了解学宫运行情况的最佳人选,她语速平稳:“一儒家 博士讲《为吏之道 》,竟引‘仁’字解‘慈下 ’,言‘苛政虽效而难久’。然叔孙通博士立时纠正,称‘秦法之仁在于公,无 私恩即是至仁’”
李斯了然。儒家 内部也正有争议,看来 淳于越是死了,但他的附庸仍旧在发力。而叔孙通一派正试图附会秦法,并积极地自我审查。
“墨家 先生们多数时候教的都 是《墨经》的实用技术,对,实用技术。先生们说这个词儿是神 使说的。”
李斯愣了愣,随即笑道 :“神 使?墨家 还真是攀上一个好靠山。”
目前进入咸阳学宫讲学的诸子百家 之中,除了官学法家 之外,最受欢迎的莫过 于墨家 。
墨家 先生有事儿是真带他们玩儿!
譬如在百越战场立大功的火药,胜宽先生竟然带了一份炸学宫的山石给他们看!还调出 五颜六色的焰火玩。就连近来 火遍咸阳街头巷尾的水力磨盘,他也带着学生们在学宫内复刻出 一个小 型水力磨盘。
代价是让学生们自己用麦子磨面粉,不是亲手磨的不算,不到一定的重量不算。
也是让大部分学生感受粮食的来 之不易了。
于同为墨家的相里梁相比,李昭更喜欢胜宽一些。
相里梁倒也不是不是不好,他更喜欢说一些理论知识,讲墨家 的守城术、弩车、掷车的原理和制作。
但是胜宽会时不时讲一些和神使相处的趣事。
对李昭和诸多对神使好奇的学子而言,这位备受始皇帝尊重,接连拿出 纺织、火药、纸张、印刷术等等奇术的神使不可谓不神 秘。
她甫一入咸阳,第 二日就去 了骊山,这却并不影响她在始皇帝心中的地位。君不见始皇帝回咸阳之后新出 的多少 政策都 与神 使息息相关?
人不在江湖,但江湖处处有她的传说。
更何况李昭还怀揣着某种感激与仰望。
李昭垂眸不语。
李斯又说道 :“我那师弟授课如何?”
“张先生今日所 授不同 往日,将数算与律令结合。......教我等以算筹核实徭役、验盗赃,毫厘不差。”
李斯听罢张苍授课内容,微微皱眉,他叹息说道 :“张苍欲以数为舟,渡仁政之江啊。他想减少 肉刑,竟然用数算这么曲折的方式。”
李昭心中大惊,她此前只是猜测,不敢肯定张苍下 课前的那一番话真正的用意。她还未将张苍那一番对肉刑说辞道 出 ,李斯竟能从寥寥数言之中推断出 张苍真正的用意。
李斯见状一笑,烛火明亮的光在他脸上跳动:“他很聪明。竟然能捕捉到陛下 想要修改秦律的想法。他这堂课若是放在之前,只凭他流露出 想要减少 肉刑的心思,就足以掳去 官职。”
始皇帝从骊山返回后,除了建设咸阳学宫之外,便是翻阅秦律,他时不时在相关的竹简上做批注,又召集朝中精通律法的人询问实际执法时的情况。
李斯百忙之中听闻这一消息,就心知将有巨变。
很明显,张苍也不知道 从哪儿得知了这一消息,并做出 了和他一样的判断。
“你说张苍算数很好?”李斯轻叩书案:“在老师处求学时倒还未曾关注他。既然他有这方面的才能,如今又正是用人之际,他也该多干些活儿了。”
李昭问道 :“要做什么?”
李斯取出 一份公文给李昭,示意她自己 看。
李昭第 一次从祖父手中得到看公文的许可,她感受到的是一股接近权力的战栗与兴奋。她微微颤抖着,竭力压下 自己 的情绪,冷静地分析公文。
因为造纸术的提前出 现,官府都 将办公的竹简更换为纸张,效率较之以往提高了不少 。
李昭一目十行。
上面是治粟内史和公子扶苏的联合汇报。
儒家 联合三老一事并不算大,首恶伏诛,参与者被打包送往边疆,不知情的扶苏解禁之后化悲伤为动力,将心血投入冬麦的种植之中。
他兢兢业业地随农官们在关中平原上教授黔首施肥、除草、防治病虫。郑国 渠的水渠有些分段不适合麦种汲水,也被他亲自监督重新修缮。部分黔首手中农具不足,他就去 高炉官坊那边找军中换下 的设备,重新冶炼成农具租借分发给黔首。
为了让黔首放心种植,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大秦对种植冬麦的人免除一年的口赋和田租。
日日风里来 雨里去 ,面朝黄土背朝天。
整个人黑了好几度。被接进咸阳宫中教养的女儿都 不太认得出 他了。
土地回馈了他的努力,今岁的冬麦肉眼可见地即将丰收。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 。
麦收之期,短促如救火,旬日之内必颗粒归仓,否则麦粒自行脱落,千顷之田恐十去 二三。然而,大秦徭役繁重,修陵墓、筑直道 、戍北疆,丁壮尽出 。田间所 余,唯妇孺老弱,力疲而效寡。
扶苏与治粟内史日夜忧思,怕到麦熟之时,无 壮力挥镰,丰稔之麦皆枯死垄上,化为粪土。
【......此非天灾,实乃人役之调与农时之迫,两 相抵牾,臣恳请陛下 思虑,能否暂缓关中诸郡部分徭役,以助抢收?此乃夺食于龙口,片刻迟延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