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作者:金乔沐      更新:2025-11-08 17:10      字数:3093
  大嫂的语气则酸溜溜的:“哎呦,那可是大喜事!往后三弟可是官身了,弟妹你可要享福了。”
  吕雉微微一笑,宠辱不惊,继续放下第二枚重磅炸弹:“是啊,托陛下的洪福。报纸上 还说,陛下在咸阳开了学宫,仿古制招贤纳士,说不论出身,连女 子也能 同场考试,选拔为官呢。真是千古未有的奇闻。”
  饭桌瞬间 安静了。
  刘太公皱起眉头:“女 子做官?成何体统!”
  大嫂嗤笑一声:“怕是宫里 缺宫女 了吧?弟妹你这细皮嫩肉的,难道想去考这个?”
  吕雉没有反驳,只是淡淡地说:“雉只是觉得陛下雄才大略,此举必有深意。若女 子真能 选中,光耀门楣,也是好的。”
  她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心中已冷了大半——这个家,无人理解,甚至只有嘲讽。想必也不会有人支持。
  翌日,吕雉找了个由头回了娘家。
  回家后,她会以最冷静的神情向父亲吕公分 析利弊:“父亲,此乃吕家跃升之天赐良机。女 儿若入咸阳,无论中与 不中,吕家之名皆可上 达天听。此举风险极微,而潜在回报无穷。”
  她深知,这是改变家族和她个人命运的唯一机会。
  吕公皱着眉头,嘴唇颤抖着:“娥姁,你......”
  吕雉顿了顿,目光清亮而坚定,不再掩饰她的智慧与 渴望:“刘季得立军功,是意外之喜。然战场凶险,生死难料,女 儿一介女 流,在家中日日悬心,终非长久之计。”
  她话锋一转,直指核心:“陛下开此科举之路,允女 子参考,乃圣明之举。我有才能 ,自然要竭尽全力,一试深浅。若能 得中,不仅于 女 儿而言是个出路,将来女 儿也能 庇护家中。女 婿有女 儿靠得住?”
  她的话说得极其漂亮且实际,既表达了担忧又展示了抱负,还给 吕公利益承诺,这让她的请求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野心,而是一笔值得投资的交易。
  吕公深深看了自己 的女 儿一眼。这位会相面之术的父亲,似乎在重新认识这个女 儿,又似乎从她身上 看到了“贵人之气”。
  吕公的语气多了几分 郑重:“娥姁,陛下诏令,绝非儿戏。学宫初立,正需榜样。你有此志,实属难得。律令典籍,我为你去借。若有疑难,我带你去找萧何解惑。只是......”
  他略一沉吟:“娥姁,此事千难万难,非仅有才学即可,还需坚忍之心,你......”
  “女 儿明白。”吕雉斩钉截铁地接过 话:“无论结果如何,女 儿愿承担一切,绝无怨悔。只求父亲成全,予我一试之机。”
  她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学习重点将是秦律、算术、时政策论。
  她会充分 利用吕公能 给 予的所有资源。
  报纸带来的信息,像一道闪电,照亮了她被 压抑的野心与 才华。
  在她的人生规划里 ,前往咸阳,依靠自己 的才智博取功名,已成为第一优先、绝对主导的目标。
  婚姻之事,与 之相比,已退居次要地位。
  她会成为这项政策最早、最坚定的响应者之一。她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险巨大,但收益也最大。
  她,吕雉,绝不会错过 这个机会。
  她不会再去纠结于 “刘季妻子”这个身份,而是要全力争夺“大秦第一批女 官”乃至“始皇近臣”的头衔。
  她要和男人争权夺利。
  包括她的丈夫。
  第54章 “神使,请随我进宫吧。……
  “神使, 请随我进宫吧。”
  蒙毅站在骊山陵墓的 陶俑区,对正在发呆的 林凤至说道。他 一边说着,一边半弯着身体, 做出请的 姿态。
  他 的 动 作 并 不 强硬,眼前这个堪称神奇的 女人为 大 秦带来的 改变足以令每一个忠于大 秦的 臣子对她心悦诚服。蒙毅还 是在她尚未发迹时就见证过 她的 奇迹。那漫天的 烟火和飙升的 水稻产量依旧让蒙毅心驰摇曳。
  他 的 目光不 着痕迹地在林凤至和林凤至对面的 女性陶俑身上来回, 蒙毅心下一动 。烧制完好的 陶俑具有林凤至的 神韵和特 征,身上的 服饰酷似她在湘山祭祀时的 衣服。
  不 敏感的 人也能发现两者之间的 相似之处, 更何况蒙毅这般心细如发的 人。
  为 何要做一具与自己相似的 陶俑?又为 何神情看起来如此空洞和茫然。这可不 像是在湘水流域那个神气十足、活力四射的 大 巫了。
  是在温泉宫住得 不 舒心吗?还 是骊山的 哪个邢徒民夫亦或者官员触怒了她?亦或者她思念家乡?
  蒙毅瞧着林凤至年 轻的 面容, 一一否定了自己提出的 疑问。
  温泉宫侍候她的 宫人是精挑细选的 、细致耐心的 人, 骊山的 民夫邢徒受了她的 恩泽,谁不 将她视为 神明?
  至于思念家乡,蒙毅思忖, 她从湘山带来几个族人,一个去其他 地方做纺织女官, 一个在咸阳学宫上学。若真是思念至极,也未尝不 可叫柯珞人举族搬迁至咸阳。
  蒙毅细细打量她。
  她的 眼神沉静而倦怠,脸上浮现的 是一种介于微笑和感伤的 复杂情绪。
  这般的 内敛、安静,不 由得 让人想去探究她面容之下是否心伤。
  蒙毅垂眸, 将疑惑按在心中。
  “上卿,好久不 见了。近来可好?”林凤至注意到蒙毅,眼波流转, 整个人仿佛活了过 来。
  “托神使的 福,近来确实是有些忙。”见林凤至神情疑惑,蒙毅解释道:“自陛下从神使处回到咸阳后,陛下似有所悟,有意修改大 秦律法,近日来召集了许多精通律法之人......”
  蒙毅作 为 始皇帝的 秘书, 也算精通律法,且还 是个执法者,自然也在召集的 人群之中。
  他 旁观多日,从陛下松动 的 态度和大 多数原本沉默的 官吏中读出了他 们的 意思。
  始皇帝翻看廷尉的 处理卷宗常常出神。
  他 的 目光很 少为 底层的 黔首停留。
  他 并 不 在乎他 人评价他 为 暴君还 是仁君,但他 在乎大 秦是否能流传后世,自己的 寿命能否延长。
  眼见着自己似乎后继无人,他 必须得 凭借自己的 威望,把后人的 路也开辟出来。
  否则,到了下一任君主,若是彼时君主没有足够的 魄力,祖宗之法,谁敢轻易嬗变?
  始皇帝一遍遍地看着卷宗,细数着大 秦因为 肉刑、连坐失去了多少能用、能创造价值的 民力,心中就无法抑制地惋惜起来。
  战时需要将所有能动 的 资源都汇聚起来,劲儿往一处使,然而如今,恰如林凤至所言,时代已然在变化之中。
  林凤至已经让他 看到了新的 契机。新的 世界需要更多的 力量参与进去,越多越好。
  纺织大 业缘何没有全国推广?
  不 就是局限于人手不 足和原材料不 够吗?
  倘若一直沿用法家的 严刑峻法和以吏为 师,人才从哪里来?百家不 鸣,谁能制造出更得 用的 器具?谁去培育更多的 丝麻和麦种?
  这还 只是纺织。
  冬麦、军队、盐、糖、铁骑、磨盘......
  天下何尝不 是处于一种巨变之中。旧法,确确实实不 能在巨变之中适用。
  实用主义的 始皇帝与各个精通律法的 臣子交流后一合计,还 是得 变。
  诚如林凤至所言,始皇帝也察觉到了自己统治之下的 暗流涌动 ,更别提玄鸟和林凤至的 明示,他 有自信能弹压反意。
  可往下一看,他 不 禁心生疑虑,他 的 崽子们似乎大 概也许撑不 起来。
  嬴政无语之余,只好再往下看看。
  他 的 孙辈当中,孩子最大 的 当属扶苏的 女儿嬴元熙。其余的 还 小,看不 出什么。嬴政倒也不 厚此薄彼,能自理的 孙子孙女通通都送到咸阳宫里。嬴政也不 是那种喜欢带孩子的 ,索性只在他 们上课的 时候去看看。
  嬴政背着手在窗外看了两眼,没觉察出什么天资聪颖的 小孩。倒是小孩儿们发现他 之后一个个噤若寒蝉,怕他 得 很 。
  无聊之下,他又投身工作之中。
  除了始皇帝有意修改律法,废除肉刑和连坐,其余感受到这股涌潮的官吏也渐渐冒了出来。
  并 非所有人都喜欢严刑峻法。
  即便 是身为 执法者的 官吏,也不意味着都喜欢肉刑和连坐。
  判案时,寻常时候便 是战战兢兢。因为 一个小小的 误判或量刑偏差,不 仅罪犯者本人会被处以割鼻、断足之刑,作 为 经办官吏,也可能因“失刑”罪被追究,甚至牵连家人。
  连坐像一把悬在头顶的 利剑,迫使官吏宁可错判、重判,也不 敢轻判。执行肉刑时,现场的 惨状也让他 们心理负担极重。这也是难免的 ,一般人看到自己同类被凌虐,是会推己及人、很 难产生什么正面的 情绪的 。
  于是,当雄伟的 君主有意废除肉刑的 时候,这些缄默的 官吏终于发出了他 们的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