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35节
作者:十口可可      更新:2025-11-12 03:08      字数:3993
  李春兰听到苏晓说没事,就回去睡觉了。
  然而因为太激动,一直到后半夜才睡着,做梦都是自己开着豪车去奢侈品店被请到vip包间购物的场景。
  早上回想起这个梦,苏晓内心吐槽自己“还真是穷人乍富,只知道买奢侈品,一点内涵不讲。”不过我喜欢,哈哈哈哈。
  苏晓去上学的路上走路都带风。
  李春兰可不知道女儿的心理活动这么丰富,她和苏建国去店里忙完早高峰,就打电话给李大哥了。
  “大哥,城西那边的仓库啊,我看好了几个地方,你跟小弟看什么时间上来一趟,咱们商量商量。”
  “哦,好,春兰啊,这个月估计不行了,我跟国才的包的那个小工程,这个月收尾,事情比较多,你看四月初行不行啊?”
  “行啊,反正也不着急,那边房子多的是,那我跟中介说一声,让他留意着,你们四月初来,我们正好一起去看看。”
  “哎,好,行行,那就这么定了。”
  这边跟李大哥定了时间,还有快一个月呢,跟中介那边打了个招呼,让他们有变动通知一声。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赶巧,李春兰自己也没想到,等到下次再提买仓库,已经是秋天的时候了。
  第62章 中考如期举行
  接下来的日子,李春兰和苏建国一边经营着小店,一边按捺着兴奋,耐心等待四月初大哥和小弟的到来。
  苏晓也暂时把仓库的事压在心底,初三下学期的紧张学业扑面而来,月考、模拟考接踵而至,空气里都弥漫着硝烟味。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三月底,一些关于“怪病”的消息开始零星地从大城市传来。
  起初大家都没太在意,只当是普通的流感新闻。
  但进入四月,形势急转直下。电视里、广播中,“非典型肺炎”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官方通报的病例数字开始攀升,气氛骤然紧张。
  苏晓知道非典高爆发期来了。
  “妈,我们学校……要停课了!”
  “啥?停课?”李春兰正在收拾的手一顿,“怎么回事?”
  “说是上面通知的,为了防控‘非典’,全市中小学从明天开始暂时停课,复课时间……等通知!”苏晓喘着气,“老师让我们赶紧把书都搬回来,在家复习。”
  苏建国也从后厨探出头:“这么严重了?连学都不让上了?”
  “可不是嘛!学校都消毒了,老师让我们少出门,勤洗手。”苏晓把书包丢在椅子上,心情复杂。
  她当然知道这场疫情最终会被战胜,也记得中考并未因此取消太久,但亲身经历这种全城戒备、学校空荡的场景,还是让她心头沉甸甸的。
  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舅舅们四月初上来的计划,铁定泡汤了。
  果然,当天晚上李春兰就接到了大哥李国富从乡下打来的电话,声音里带着焦虑和无奈:“春兰啊,这……这城里闹非典闹得这么厉害,到处都封了,我们这乡下进城的车都少了,我们……我们怕是上不来了啊!这仓库的事……”
  李春兰看着桌上那几张已经有些卷边的仓库位置图和记录本,叹了口气:“大哥,我知道,安全第一!你们千万别冒险上来。仓库的事,先放放吧!我跟中介说了,等这阵风头过去再说。你们在乡下也多注意,别去人多的地方。”
  “唉,也只能这样了。真是……好事多磨啊!”李国富在电话那头也满是遗憾。
  仓库购买计划,就这样被突如其来的“非典”按下了暂停键。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
  街道冷清,店铺门可罗雀,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苏晓开始了漫长的居家学习。她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看书、做题。
  李春兰和苏建国的小店生意也大受影响,所幸他们也暂时闭店,给员工放了假,在家专心陪着苏晓学习,变着法子给她补充营养。
  时间在消毒水味和书本的油墨味中缓缓流淌。
  终于,在进入五月后,随着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官方发布了复课通知。五月上旬,初三学生作为毕业班,首批返回校园。
  重新走进熟悉的教室,同学们都戴着口罩。
  座位之间拉开了距离,晨检、午检成了日常,但紧张备考的气氛却更加浓厚了——距离原定的中考日期,只剩下一个多月了!
  所有被疫情耽误的进度,都需要在这一个多月里疯狂追赶。
  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神情严肃:“同学们,困难是暂时的!非典打不垮我们!现在回到学校,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中考,将如期举行!大家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全力以赴,冲刺最后阶段!”
  苏晓摸了摸课桌,感受着久违的校园气息。她知道,历史的车轮没有偏离轨道,中考如期而至,意味着她的“先知”依旧可靠。
  仓库的事,等考完试,暑假里一定要让爸妈重新提上日程!这个信念给了她额外的动力。
  最后的一个多月,是真正的冲刺。苏晓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刷题、总结、查漏补缺。
  她不再是那个对未来懵懂无知的少女,而是带着明确目标和清晰路径的战士。
  六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和临战前的焦灼。中考的日子,终于到了。
  早上李春兰给苏晓检查这考试要带的东西,尽管苏晓再三强调自己已经检查了没有遗漏。
  苏建国怕外面的早餐太油腻且不干净,吃坏肚子,一大早给女儿做的早饭,清淡的粥加上包子,鸡蛋。
  等苏晓吃完,两口子一起陪着苏晓去了考场,路上还在安慰自己女儿不要紧张,苏晓觉得他俩比她还紧张。
  “爸妈,你们才不要那么紧张,我这还只是中考,这要是高考,你们不得紧张的晕过去了。”
  “好好,不紧张,不紧张,你东西都带齐了吧,没落下吧?”
  苏晓再三肯定东西带齐了,不紧张,会好好考的。
  考点门口人头攒动,警戒线拉得老长。戴着口罩的考生们在家长的殷切目光和老师的反复叮嘱下,排队接受体温检测,有序进入考场。气氛肃穆而紧张。
  苏晓深吸一口气,清凉油的味道提神醒脑。她又一次检查了一遍准考证和文具袋,确认无误。抬头看了看考场上方悬挂的横幅:“沉着冷静,诚信应考”。她握了握拳,走进了属于自己的那间教室。
  试卷发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汇成了独特的乐章。苏晓摒弃杂念,全神贯注。
  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每一科她都全力以赴。难题有,但更多的是扎实复习后的得心应手。
  前世中考时那种隐约的茫然和不确定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掌控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控,对答题节奏的掌控。
  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苏晓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不管结果如何,她已拼尽全力,而她知道,结果不会差。
  更重要的是,一个阶段结束了,通往她规划中那个“学习为爱好、工作为价值”的未来的大门,又推开了一些。
  走出考场,外面是等候已久的父母和喧闹的人群。
  夏日的阳光有些刺眼,苏晓眯了眯眼,看到李春兰和苏建国脸上如释重负的笑容,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考完了!感觉怎么样?”李春兰赶紧迎上来,递上一瓶冰水。
  “还行,该做的都做了。”苏晓接过水,喝了一大口,冰凉的感觉直达心底,无比畅快。
  “好,好!考完就好!走,回家,想吃什么妈给你做!”李春兰拉着女儿的手,苏建国在一旁憨厚地笑着。
  第63章 全市第一
  中考结束后的头几天,苏晓感觉自己像一根被骤然放松的弹簧,浑身都透着一种软绵绵的慵懒。
  早起?不存在的。她能一觉睡到快中午,被窗外明晃晃的阳光和楼下小店隐约的锅铲碰撞声吵醒。
  起床后趿拉着拖鞋,慢悠悠地晃到店里,李春兰总会给她留一碗温着的豆浆和两个刚煎好的、边缘焦脆的韭菜盒子。
  “考完了就好好歇歇,想睡多久睡多久!”李春兰看着女儿眼下淡淡的青黑褪去,脸颊也丰润了些,心里满是心疼和欣慰。
  苏晓也确实贯彻了“摆烂”精神。她翻出家里那台老旧的vcd机,租来一堆以前想看却没时间看的电影碟片和电视剧,窝在客厅的旧沙发上,一看就是一下午。
  风扇呼啦啦地转着,吹起她额前细碎的刘海,茶几上堆着瓜子壳和切好的西瓜。
  偶尔苏建国忙完午市回来,看到女儿这副“不成体统”的样子,也只是笑着摇摇头,顺手给她添点茶水。
  苏晓躺了两天总感觉差点什么,坐在沙发上边吃冰西瓜边琢磨差点什么。
  “冰西瓜!空调!”苏晓猛的反应过来,可不是差空调吗,风扇虽然对着她吹,但还是汗津津的多不舒服。
  晚上等李春兰苏建国回来,苏晓立刻狗腿的递上拖鞋。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这又是唱哪出啊?作怪的很。”李春兰看苏晓那样子笑着问。
  “最近女儿中考结束了,在家休息,本想出去和朋友逛街游玩,奈何高温难耐,实在不想出门…”
  “停!好好说话!不然不用说了!”李春兰赶紧叫停苏晓的怪腔怪调。
  “妈,太热了,那个风扇成天对着我吹,我头都吹疼了,装个空调吧?给我装一个吧,我的好妈妈!”苏晓撒娇的说道。
  苏建国一听闺女头都吹疼了,那还得了,“装,必须装,明天爸就去看空调,客厅装一个,你房间装一个。”
  “那倒也不用,客厅装一个大的,晚上咱们客厅的空调,给房门打开,这样都两块。”苏晓继续出着主意。
  “行,还是我闺女会过。”
  李春兰看着爷俩把空调的事都定下来了,好奇的问,“你俩谁有钱买啊?”
  俩人猛的反应过来,家里的财政大权都在李春兰这里,又赶紧来拍马屁。
  在爷俩一个捏肩,一个捶腿的恭维中,李春兰同意了买空调的事。
  等到苏晓吹着空调,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感叹道,“还是有空调惬意啊…”
  几天后,学校通知回校拍毕业合照。
  再次踏进熟悉的校园,感觉却截然不同。没有了备考的硝烟味,空气里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和少年人特有的、轻松又带着点离愁别绪的气息。
  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考完试去哪里玩,对未来的高中生活充满憧憬,也夹杂着对成绩未知的忐忑。
  苏晓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扎着清爽的马尾,混在人群中。
  看着一张张青春洋溢、对未来或迷茫或笃定的脸庞,她心里有种奇异的平静。
  她知道大部分人的去向,也知道几年后各自人生的分野,这种“先知”带来的疏离感,在喧闹的校园里显得格外清晰。
  当摄影师喊着“三、二、一,茄子!”,闪光灯亮起,定格下这一张张稚嫩脸庞的瞬间,苏晓微微弯起嘴角。
  这一世,她终于不再是那个淹没在人群里、对未来毫无把握的普通女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