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74节
作者:
十口可可 更新:2025-11-12 03:09 字数:3590
苏建国赶紧在前面带路,同时掏出手机给李春兰打电话:“春兰!快开门!你猜谁来送货了?火车上那个李虎老弟!
对对对,就是那个!巧了吧?他们正帮着往上搬呢!”
电话那头的李春兰也惊讶不已,连忙和苏晓一起把房门打开,清理出通道。
李虎和小张不愧是干这个的,动作麻利,配合默契,沉重的箱子在他们手里仿佛轻了不少。
一趟、两趟、三趟……十几个大纸箱很快就整齐地码在了苏家客厅里,堆得像小山一样。
“辛苦了辛苦了!快歇歇,喝口水!”李春兰赶紧端上刚倒的温水,又拿出昨天在超市买的饮料递给李虎和小张。
苏晓也礼貌地打招呼:“李叔叔好,张哥哥好,谢谢你们。”
“哎,大侄女别客气!”李虎接过水,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用袖子抹了把汗,看着苏晓,眼里满是赞赏。
“昨天在车上光听苏大哥说了,还没好好看看咱们的状元呢!真是又俊俏又聪明!了不起!”
苏晓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
“李虎老弟,你这太辛苦了,这是上楼费你千万别跟哥哥客气,都是辛苦钱。”苏建国把准备好的上楼费给拿出阿里
李虎一把按住他的手:“苏大哥!您这就见外了不是?咱们这关系,还提什么钱不钱的!能帮上忙,我高兴!”
“这哪行,这都是辛苦钱,你看你跟小张脸人这一趟一趟的”
“哎呀,苏大哥您就别跟我争了!”李虎态度坚决。
“您要真过意不去,等您和大嫂安顿好了,请我喝顿酒就成!我对京市熟,还能给您介绍介绍哪家馆子地道!”
苏建国见他这么说,知道是真心实意,也不再坚持,用力拍了拍李虎的肩膀。
“好!老弟,这话哥记心里了!等忙过这几天,一定请你好好喝一顿!”
李虎和小张又坐了一会儿,喝了点水,聊了会儿天。
李虎果然对海淀这一片很熟,随口就说了几个附近菜市场、家电卖场、公交地铁线路的信息,苏建国和李春兰听的很是认真。
临走时,李虎又把自己的电话和苏建国的电话核对了一遍,再三叮嘱:
“苏大哥,嫂子,以后在这边有啥事,需要搬个东西、拉个货,或者不认识路了,随时给我打电话!千万别客气!”
“一定一定!少不了麻烦你!”苏建国和李春兰一直把李虎二人送到楼下,看着货车离开,才感慨地转身上楼。
“这世界可真小啊!”李春兰感叹道,“谁能想到火车上认识的人,转头就成了给咱家送货的。”
“这说明啥?说明咱家跟京市有缘!跟这李虎老弟也有缘!”苏建国心情大好,
“这下好了,在北京也算有个能搭把手的朋友了。”
回到楼上,面对客厅里堆积如山的纸箱,三人相视一笑。
虽然知道接下来的整理工作依然繁重,但因为这个小插曲,心情都轻松愉快了不少。
“开工吧!”苏建国撸起袖子,“早点收拾完,早点像个家!”
于是,新一轮的“拆箱归类大战”开始了。这一次,有了李虎他们帮忙把箱子都搬了上来,省了不少力气。
苏晓主要负责拆自己那些装书和私人物品的箱子。
李春兰整理厨房用品和衣物,苏建国则负责拆那些装杂物的箱子,以及需要力气摆放的物品。
房间里顿时充满了撕扯胶带的声音、物品被取出的窸窣声,以及一家三口不时的交流。
“晓晓,你的这些书放这个书架最上面一层行不行?”
“妈,碗和盘子放这个橱柜可以吗?”
“建国,这个工具箱放阳台那个储物柜里吧?”
……
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一个个纸箱被拆开、压扁,里面的物品各归其位。
家的模样,在这些琐碎而具体的安置中,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满。
虽然累,但看着空旷的房子被一点点填满,变成真正可以生活的“家”,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期待。
第124章 和善的邻居
中午,三人依旧是随便对付了一口。李春兰用昨天买的挂面,打了几个鸡蛋,撒了把青菜,煮了一大锅清汤面。
就着带来的酱菜,唏哩呼噜吃完,也顾不上收拾碗筷,把往水池里一泡,便又立刻投入到拆箱整理的大业中。
午休?不存在的,那股要把新家尽快收拾出个模样的劲头,支撑着他们忽略了身体的疲惫。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窗外的阳光已不再那么炽烈,变成了柔和的斜晖。
客厅里堆积的“纸箱山”明显矮了下去,大约有一半的箱子已经被拆解,里面的物品大多找到了各自的归属。
虽然离完全井井有条还差得远,但至少主要的生活区域已经可以顺畅走动了。
李春兰直起有些酸痛的腰,看着地上堆积如山的拆开的纸箱、泡沫填充物和包装袋,皱了皱眉:“建国,这些垃圾得赶紧处理了,堆在家里太占地方,也不像样。”
苏建国正把一个空纸箱踩扁,闻言点头:“行,我这就收拾一下,一起拿下楼丢了。”
“我跟你一起吧,这么多你一个人也拿不了。”李春兰说着,也开始动手将散落的包装材料归拢到一起。
两人手脚麻利地将压扁的纸箱用绳子捆好,又把各种填充料和包装袋塞进几个大垃圾袋里。
很快就整理出了一大堆需要丢弃的物品,苏建国和李春兰各自提了两个硕大的、鼓鼓囊囊的垃圾袋。
“晓晓,我们下楼扔个垃圾,你歇会儿。”李春兰朝苏晓房间喊了一声。
“哎,知道了妈。”苏晓的声音从房间里传来,她正在专心致志地整理自己的书籍,按类别上架。
苏建国和李春兰一前一后出了门,刚到单元门口,正好碰见隔壁邻居也开门出来。
是一位看起来六十岁左右、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大妈,手里拎着个也拎着垃圾袋。
大妈看到他们这大阵仗,愣了一下,随即露出和善的笑容:“哟,新搬来的邻居吧?这是……收拾东西呢?” 她说的是一口略带京腔的普通话。
苏建国连忙笑着回应:“哎,对对对,大妈您好!我们昨天刚搬来,正在归置东西,这不,垃圾有点多。”
李春兰也在一旁微笑着点头打招呼。
“正常正常,刚搬家都这样。”大妈很健谈。
一边跟他们一起往小区垃圾桶的方向走,一边打量着他们,“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是啊,我们从南边江市来的。”苏建国答道。
“江市?好地方啊!送孩子来上学?”大妈的目光很敏锐。
“您猜着了!”苏建国一提到这个,话匣子就又打开了,带着点抑制不住的骄傲。
“送我闺女来,她考上了清华。”
“哎呦!清华!”大妈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声音都提高了几分。
“了不得啊!咱们这小区离清华近,住的老师学生多,但能考上的那也是凤毛麟角!您这闺女可真给爹妈争气!”
李春兰谦虚地笑笑:“孩子自己努力。”
“在哪儿上学不都得努力,可能考上清华那可不是光努力就行的,得是这个!”
大妈竖了竖大拇指,脸上满是赞赏,“你们两口子有福气!以后就住这儿了?”
“对,打算定居了。”李春把垃圾袋丢进其他垃圾箱。
“那挺好,咱们以后就是邻居了!我姓王,就住你们隔壁单元302。”王大妈热情地自我介绍。
“王阿姨您好!我姓苏,苏建国,这是我爱人李春兰。”苏建国赶紧介绍。
“王阿姨好。”李春兰也礼貌地叫道。
“好好好。”王大妈连连点头,很是热情。
“你们刚来,有啥不熟悉的,比如附近哪个菜市场菜新鲜便宜,哪家物业维修反应快,都可以问我!我在这片住了十几年了,门儿清!”
“咱们这个小区基本住户都是老师啊,白领之类的,人员素质高,大家都很和善的。”
“你们那栋楼住了好几个清华的老师,回头我给你介绍认识认识。”
“王阿姨,那可太好了!正愁人生地不熟呢!能碰到您这么和善的邻居,是我们的福气。”苏建国喜出望外。
三人边走边聊,丢了垃圾就往回走,王大妈到了单元门口,便和他们道别,临走还再三叮嘱:“有啥事就敲门!别客气!”
看着王大妈远去的背影,苏建国感慨地对李春兰说:“春兰,你看,咱们这运气不错吧?先是火车上认识了李虎,
这又碰上热心的王阿姨,看来这京市,来对了,这京市旺我们家。”
李春兰也笑着点头:“是啊,远亲不如近邻,有个热心的邻居能省不少心,我看这王阿姨是个爽快人。”
“回头咱们安顿好了,包点咱家拿手的包子给王阿姨送过去,表示感谢。”苏建国已经开始规划怎么维系邻里关系了。
扔完垃圾,又认识了新的邻居,还是个非常和善的人,两人心情愉悦地回到楼上。
苏晓还在整理书,进展不小,几个书架已经摆得满满当当。
“爸,妈,你们扔个垃圾扔了这么久?”苏晓好奇地问。
“碰见邻居了,聊了一会儿。”李春兰把遇到王大妈跟苏晓说了一遍。
“而且她说我们这栋好几个清华的老师,不知道会不会有你们专业的。”
“啊!还是不要有我们专业的老师吧”,苏晓可不想跟专业课老师住一栋楼!
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的巧合,以至于后来苏晓看到教授电话就头疼,就怕他来一句“苏晓,到我家来一趟。”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有了这个小插曲的鼓舞,三人干劲更足,一直收拾到晚上七点多,又清理出一大批空箱子和包装垃圾。
眼看天色已晚,大家都饥肠辘辘,便决定先停下,出去吃晚饭,剩下的明天再继续。
这一次,他们熟门熟路地去了昨天那家“家常菜”馆子,点了不同的菜色,依旧吃得心满意足。
回家的路上,看着小区里亮起的点点灯火,其中一扇窗户即将完全属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