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88节
作者:十口可可      更新:2025-11-12 03:10      字数:3703
  会议准时开始,拆迁办的负责人先是介绍了项目背景、规划蓝图,强调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希望各位业主支持配合。
  接着,政策解读环节开始,工作人员详细说明了补偿标准、计算方式、安置房选项、签约奖励期限等等。
  四人竖着耳朵听,生怕漏掉一个字。
  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货币补偿,根据评估价一次性结清;
  二是产权置换,按一定比例置换新建的安置房,当然也可以选一部分置换,剩下的货币补偿。
  工作人员展示了一个复杂的计算公式,涉及房产面积、土地性质、建成年代、容积率等等。
  苏建国和李春兰对视了一眼,心里了然,果然跟他们之前聊的一样,这个拆迁跟他们城东城中村拆迁待遇不能比。
  但好在这仓库面积大呀,苏晓之前就跟他们透露过,可能会是这两种拆迁方式。
  一家人商量的结果就是,选择货币补偿,他们现在也不在江市发展,不如拿了钱去京市寻摸机会。
  还有他们之前去上海,还打算在上海看看房产。
  李家兄弟是打算选第二种,打算拿一部分安置房,剩下的拿钱。
  初步评估价出来的时候,尽管只是一个范围。
  李春兰还是忍不住在桌子底下紧紧攥住了苏建国的手,手心全是汗。
  苏建国也感觉心跳加速,血液奔涌,主要是钱太多了。
  但同时,他们也听到了周围其他业主的议论。
  “这个评估价是不是偏低了啊?”
  “安置房的位置也太偏了吧?”
  “签约奖励才那么点?不够诚意啊!”
  ……
  会议结束后,很多业主围住了拆迁办的工作人员,七嘴八舌地询问细节,表达不满。
  苏建国和李春兰面面相觑,知道这动员会之后到拆迁还有的磨呢。
  他们没有立刻上前凑热闹,而是拿着发到手里的政策宣传册和联系单,默默走出了会议室。
  走出嘈杂的会议室,江市初夏略带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稍稍驱散了方才在室内积攒的闷热与躁动。
  四人站在拆迁办门口,一时都有些沉默,消化着刚刚接收到的海量信息,以及周围业主们不满的情绪所带来的冲击。
  李大哥先开了口,语气带着惯有的沉稳:“看来,跟咱们之前预想的差不多。这评估价,听着是挺唬人,但细算下来,怕是还有得争。”
  李小弟点点头,眉头皱着:“是啊,大哥。而且我看那些人嚷嚷的也不是没道理,安置房的位置确实偏了点。咱们选房的话,得好好掂量掂量。”
  苏建国深吸一口气,接口道:“不着急,我们先了解了解,到时候不说要拿最多的拆迁款,但是也不能吃亏是吧,顺大流就行。”
  李春兰也缓过劲来,拍了拍手里那叠厚厚的宣传册:“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看那拆迁办的人也没把话说死,估计后面还有得磨,咱们先回去。”
  李夏莲见他们回来,连忙迎上来询问情况。
  听完兄姐的描述,她倒是很乐观:“听你们说的争议这么多,我估计短时间内是谈不拢了。
  “嗯,我看还是人对这个政策不满意,有的是觉得面积兑换的比例不行,有的觉得安置房太偏,估计没有个几个月是谈不拢了。”李大哥想到动员会上的情景。
  “所幸他们现在还没来跟我们谈,我们就先回去,不然在这等到什么时候。”李小弟一看这情况也不着急了。
  “嗯,行,大家都还有自己的事,就先回吧,我跟你姐夫还有卤味摊子要出,也不能在这边呆很久。”
  “你们放心吧,那边我帮你们关注着,有什么情况就打电话告诉你们。”
  几人商量好后,李大哥和李小弟就先回去了,苏建国和李春兰因为离得远,车票只能买到第二天晚上的,就又住了一晚。
  晚上俩人躺在床上,回忆白天动员会的场景。
  “老苏,按照拆迁办的赔偿政策,我们如果只要拆迁款,能补两千多万啊!”李春兰现在才反过味来。
  “嗯!”苏建国看似淡定,但其实内心也是很激动。
  “两千多万啊,这么多钱你说我们干点什么好呢?”
  “干什么,干卤味,哈哈哈!”苏建国打着哈哈。
  李春兰翻了他一眼,不想跟他说话,转身睡觉了。
  苏建国睁着眼睛,脑子里都是两千多万,一直到后半夜才睡着。
  第146章 两千多万
  第二天,苏建国和李春兰带着满腹的心思和那叠厚重的拆迁资料,踏上了返回的火车。
  回到京市,重新支起卤味摊子,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灶台上翻滚的卤汁,熟悉的市井喧闹,冲淡了些许因巨额财富预期带来的眩晕感。但有些东西,终究是不一样了。
  夫妻二人忙碌间隙,总会不自觉地聊起江市的拆迁,计算着那笔潜在的财富,规划着模糊的未来。
  李春兰已经开始关注京市和上海的房产信息,虽然只是看看,但那目光里已带上了此前从未有过的底气和考量。
  李夏莲和李家兄弟从江市陆陆续续传来消息。
  正如他们所料,拆迁谈判进展缓慢,业主们意见不一。
  与拆迁办的沟通反反复复,评估细节、补偿标准、安置房位置……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争议。
  苏建国和李春兰按捺住性子,遵循着“顺大流、不吃亏”的原则,通过电话与兄妹们保持沟通,并未急于亲自前往。
  另一边的苏晓对拆迁的事情并不上心,她相信爸妈能够处理的好,她的精力都分给了403实验室。
  403实验室的“铁皮石斛修护系列”研发进入了攻坚阶段。
  精华油的稳定性测试和简易功效观察取得了积极数据,但面霜的乳化难题依然没有完美解决。
  她们尝试了林师姐推荐的几种新型乳化剂,调整了无数次油相水相的比例和添加顺序,经历了多次膏体粗糙、搓泥、或者放置后轻微出油的失败。
  “看来,单纯改变乳化剂种类还不够。”赵琳对着又一次失败的样品记录分析。
  “可能石斛提取液中的多糖成分确实对传统乳化体系有干扰。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做成‘精华乳’或者‘凝露’的剂型?避开需要高稳定乳化体的膏霜?”
  苏晓看着笔记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点了点头:“有道理!或者,我们也可以尝试‘微乳化’技术,虽然我们设备达不到工业标准。
  但可以尝试用高速搅拌配合合适的乳化剂,看能不能得到更细腻的质地。”
  孙薇负责的“市场调研”也有了新发现:“我关注到最近有一些小众品牌开始推出‘无水精华’或者‘精油膏’这类产品。
  就是把高浓度的活性成分和油脂、蜡质融合,做成固态或者半固态,使用时乳化。这个概念很新,或许我们可以借鉴?”
  陈欣立刻举手:“这个交给我!我去搜罗样品!顺便问问林师姐有没有做这类产品需要的蜡质原料!”
  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尝试方向,宿舍里再次充满了加热、搅拌、记录、讨论的热烈气氛。
  失败的阴影被一次次新的尝试驱散,希望的微光在每一次微小的改进中闪烁。
  时间就在这样家庭与学业的双重“攻关”中悄然流逝。
  江市那边,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多方打听,苏建国李春兰以及李家兄弟,对自家的诉求和底线已经更加明确。
  他们联合了几户态度相对理性、诉求相近的业主,选出了代表,准备与拆迁办进行第一轮正式的沟通协商。
  而403宿舍里,经过无数次的调试,一款质地介于精华乳和凝露之间、呈现半透明状、吸收迅速且肤感清爽的“铁皮石斛修护凝露”终于宣告成功!
  当这款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凝露通过最终的稳定性测试时,四个女孩忍不住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苏晓用相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准备作为vlog的重要素材。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苏晓接到了家里的电话。
  “晓晓,今天你舅舅他们去江市谈了一下午,有进展了!评估价往上调了一些,货币补偿的方案基本谈妥了,就等后续签协议、走流程了……”
  “真的?那太好了,那这会拆迁款估计要有两千大几了吧?”
  “是的,按照新的标准是这样的,本来我们跟你舅舅们,就是抱着能谈就谈。不能谈就原来的也能接受,现在这个结果是再好不过了。
  “晓晓,这些钱你打算怎么办?”
  苏晓沉默了一下,看了一眼日期,已经快接近那一天,拆迁款那个时候估计是下不来。
  “妈,你跟我爸手里还有多少钱?”
  “之前卖房子还有一百多万,怎么了?你要用钱吗?”
  “嗯!妈,这钱先不动,等需要了我会跟你说的。”
  “啊,好,不动,晓晓,没发生什么事吧?有事情你要跟爸妈说啊,不然…”
  苏晓一听就知道爸妈是想歪了,“妈,哪有什么事,我就是问一下,你别紧张,可能实验后面买材料,需要问你借点钱。”
  “那就好,你学习需要的,只管开口,爸妈都支持的。”
  “知道,谢谢妈。”
  娘俩又聊了一会,苏晓就挂了电话,进到寝室,看见三个室友还在兴奋的拿着实验品说个不停,她笑着加入进去。
  “晓晓,快来,陈欣说我们视频下面好多评论,都是在咨询怎么去黑头,去痘痘这些。”
  “咱们要不要单独开一个科普的视频,就教大家怎么选护肤品和怎么使用啊?”孙薇提议道。
  苏晓看了一眼孙薇,心想薇姐牛啊,直接get后世美妆博主的视频内容。
  “可以啊,我觉得很好,咱们就在每周多拍一个科普视频,专门教大家护肤知识。”
  几人说干就干,开始策划第一期的视频内容。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决定第一期就先做保湿这个主题试试水。
  苏晓这边忙的热火朝天,李春兰和苏建国又一次回到江市。
  这一次就是正式和拆迁办签订拆迁补偿协议,量尺寸,确定补偿方式等。
  至于拆迁款那是要等到全部拆迁都谈好之后,才会统一发放的。
  苏建国两口子和李家两个兄弟,还有这次一起谈的几家,大家一起跟拆迁办把所有的款项,尺寸都确定好了之后。
  才发现他们竟然还能拿到首批拆迁奖励,可见这次拆迁工作有多难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