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100节
作者:
十口可可 更新:2025-11-12 03:10 字数:3793
但还是没好气的让苏建国去订货,明天正常出摊。
有了这群大学生的督促,本来是刮风下雨都不出摊的卤味,现在出摊晚一点都要被追问。
“为什么今天晚了十分钟?”
有时候要是少做了那样,那更是不得了,群里都是控诉的。
不过大学生们还都是很有分寸的,玩笑的度把握的很好,所以苏建国和李春兰叫他们拿捏的死死的。
最离谱的事,有次大雨,苏建国在群里说不出摊了。
有人让苏建国在家做好了,他们上门来拿!
就这样,两口子每天跟打卡一样,是一天都不敢不出,不过收益也是很可观的,两口子也乐在其中。
第165章 。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忙碌的学业、实验室的进阶探索以及不断增长的微博运营中,春天的尾巴悄然溜走,盛夏的蝉鸣如期而至。
期末考试结束后,苏晓她们并没有立刻离校,而是加班加点,按照计划提前录制好了足够整个暑假更新的视频库存。
他们之后旅行还要拍素材,所以提前把暑假的素材剪好,到时候直接发就好了。
云南之行的攻略也已细致敲定,定在了八月中下旬,到时候旅游完就一起回学校了,机票酒店均已预订,只待出发日期来临。
忙完了暑假库存,大家都没回家,苏晓家里接到了江市房产中介打来的电话。
苏家花园里有套140的房子,被一个意向客户看中了,对方很是相中了,价格也开得颇为诚意,希望能当面谈谈。
当初李春兰在花园里买了三套,一套120的早在买京市房子的时候就卖了,剩下一套140和180的。
房子一直空着,也不打算出租,就一直是毛坯的状态,也是为了日后好出手。
如今既然有合适的买家,而且家里在京市已经置业,现金流也更宽裕,
卖不卖的其实也无所谓,但是想着还有一套180的,想的先回去谈谈看吧。
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干脆趁此机会回江市一趟。
一来处理房子的事情,二来也能把在外住了小半年的外公外婆送回老家,省得李大哥再特意跑一趟京市去接。
史桂芬和老伴虽然万分不舍京市的热闹和老姐妹们,但叶落归根的思想终究占了上风,也挂念着老家的亲戚和熟悉的环境。
于是,苏晓一家五口,踏上了返回江市的旅程,这一次,为了体验和效率,他们选择了乘坐飞机。
对于史桂芬和老伴来说,这可是人生头一遭!两位老人既紧张又激动。
出发前去机场的路上,外婆就忍不住问东问西:“晓晓,那飞机飞上天,稳当不?耳朵会不会疼?要是想上厕所了咋办?”
外公虽然话少,但从肢体上也透露着紧张,大半辈子了第一次坐飞机,不紧张也怪了。
办理登机手续、过安检、在候机厅看着巨大的飞机起降……每一个环节对老人来说都充满了新奇。
当真正坐上飞机,系好安全带,感受着引擎启动,飞机在跑道上加速,然后猛地抬头冲上云霄时。
史桂芬紧张地抓住了旁边苏晓的手,闭着眼睛,嘴里小声念叨着什么。
直到飞机进入平流层,变得平稳,空姐开始发放饮料,她才小心翼翼地睁开眼。
透过舷窗看到窗外棉花糖般的云海和变得渺小的地面景物时,瞬间脸上的紧张也化为了欣喜。
“老天爷……我们这真是在天上了!”外婆扒着窗户,看得目不转睛。
外公也凑过去看,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大大的笑容。
苏晓和李春兰相视一笑,赶紧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飞机平稳降落在江市机场,李大哥和李小弟两家人早已等候在外。
见到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的父母,以及明显气质更显从容的苏建国一家,兄弟二人都十分高兴。
尤其是看到父母提起京市生活时那眉飞色舞的样子,知道他们在那边过得确实舒心,也就彻底放心了。
大家中午一起吃了顿饭,李家兄弟二人因为工程太忙,不能久留就直接把两个老的接回了县城老家。
苏晓一家打算把房子的事解决了,再回县城看爸妈。
回到熟悉又略显陌生的江市家里,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温热的气息。
街坊邻居见到他们回来,都热情地打招呼,看到苏晓更是夸赞不已,“大学生回来了!”“越来越有出息了!”
卖房的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买主是一对退休教授夫妇,对房子的大阳台一见钟情。
双方都是爽快人,在中介的协调下,价格很快就谈妥了,并约定了后续办理过户手续的时间。
这边李春兰和苏建国忙着处理房子的事,苏晓则是忙着跟朋友们约会聚餐。
几人忙的一天都碰不到一起吃一顿饭,好几天才算是闲下来,一家人准备回县城老家,在老家待几天就要回京市了。
等到一家人到了李大哥家的时候,史桂芬和李父都不在家。
史桂芬从回来就开始串门子,迫不及待地跟老家的老姐妹们分享京市的见闻。
绘声绘色地描述公园里的趣事、坐飞机的感受,还有她“智斗”不讲理邻居的“英雄事迹”,引得大家阵阵惊呼和羡慕。
外公也回到了他的老棋友圈子里,虽然棋艺没啥长进,但那份熟悉的氛围让他倍感惬意。
苏晓一家又在家陪了老两口几天,李小弟也带着一家人来聚了聚。
几天后苏晓一家准备返回京市,史桂芬拉着李春兰和苏晓的手,眼眶泛红,万般不舍:
“在那邊要好好的,常回來看看……曉曉,出去旅遊注意安全,錢不夠跟外婆說……”
外公站在一旁,沉默地拍了拍苏建国和苏晓的肩膀,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他们同样舍不得京市的便利和热闹,更舍不得女儿一家,但老家,终究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爸,妈,你们放心,我们有空就回来看你们!你们在老家也要照顾好自己!”李春兰哽咽着嘱咐。
“外公,外婆,等我旅游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苏晓努力笑着安慰。
送别了女儿一家和外孙女,史桂芬和老伴才在李大哥李小弟的劝说下,依依不舍地转身进了院子。
京市的生活像一场美好而新奇的梦,如今梦醒了,他们回到了熟悉的生活轨道,但心中却装满了珍贵的回忆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回到京市,苏晓在家待到八月下旬,飞往了彩云之南,去与苏薇她们三个在云南汇合。
403实验室的暑假之旅,即将正式开始。
第166章 !
飞机降落在昆明长水机场,湿润清新的空气与江市夏日闷热的黏腻截然不同。
苏晓在出口处一眼就看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孙薇、赵琳和陈欣。
“晓晓!这里!”陈欣挥舞着手臂,兴奋地跑过来给了苏晓一个大大的拥抱。
“攻略大神,接下来就全靠你啦!”孙薇笑着将一份打印好的详细行程单塞到苏晓手里。
赵琳则推了推眼镜,认真补充:“根据气象数据和交通预判,我们的行程安排合理,容错率较高。”
苏晓看着眼前三位风格各异却同样神采飞扬的伙伴,心中充满了带领大家探索未知的使命感。
她之前和父母来过,这次精心规划了一条融合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她们“专业考察”的独特路线。
第一站依旧是昆明。但不同于上次的家庭游,这次她们去了更具学术气息的云南大学,在美丽的校园里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去了斗南花市,四个女孩淹没在鲜花的海洋里,惊叹于花朵的种类繁多和价格低廉,陈欣更是开启了疯狂的拍照模式;
苏晓还特意带大家去品尝了上次她发现的一家隐藏在小巷里的、味道极其正宗的过桥米线小店,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这里和晓晓视频里看起来一样美!”陈欣一边嗦着米线,一边含糊不清地说。
“花卉市场的植物多样性,确实为护肤品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库想象空间。”
赵琳已经开始职业病发作,思考着玫瑰、金盏花等常见植物的提取应用。
孙薇则更关注市场:“这种体验式消费和特色小吃,如果结合我们的内容,应该能做出很有趣的视频。”
接着,她们乘火车来到了大理。苍山洱海的壮丽再次震撼了所有人,但这次,她们没有局限于常规景点。
苏晓带着大家租了电动车,沿着环海路慢悠悠地骑行,在风景绝佳处随时停下拍照,感受拂面而来的“下关风”。
她们探访了白族扎染作坊,亲手体验了这门古老的技艺,染出的布帛带着天然的植物色素和独特的纹理,让她们对“天然”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夜晚,她们住在洱海边的民宿,在露台上看着漫天繁星,畅谈着未来,笑声融入拍岸的浪涛声中。
在丽江,她们避开了过度商业化的酒吧街,反而流连于那些安静的青石板小巷,发现了不少坚持传统纳西文化的小店。
在一家售卖东巴纸的店铺里,店主是一位和蔼的纳西族老奶奶。
她向她们展示了东巴纸坚韧、防蛀的特性,甚至提到过去当地人会用某种植物汁液处理纸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赵琳立刻被吸引,与老奶奶交流起来,虽然语言有些障碍,但那种对传统智慧和自然材料的尊重,让她们感触良多。
旅途中,自然也少不了轻松愉快的插曲。在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
陈欣为了拍一个“仙女下凡”的转场视频,在湖边连转了十几个圈,最后晕得差点栽进湖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尝试酥油茶和牦牛肉干时,孙薇和陈欣被酥油茶那股独特的咸油味冲击得表情管理失控,而赵琳却面不改色地分析起了其营养成分和高原适应性。
她们一路走,一路拍,用相机记录下美景、美食和彼此最真实的笑脸。
这些素材,不仅是未来vlog的宝贵内容,更是她们友谊最生动的注脚。
就在苏晓和室友们徜徉于云南山水之间时,京市的苏建国和李春兰也迎来了卤味生意的传统淡季。
夏日炎炎,人们对油腻热食的需求下降,店里的营业额自然有所下滑。
若是以前,两人或许会有些焦虑,但如今家底厚实了,心态也完全不同。
他们索性减少了出摊频率,将更多时间用来思考和规划。
“老苏,咱们现在有点闲钱,也有点闲工夫,是不是……可以考虑琢磨点别的?”
一天晚上收摊后,李春兰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提议道。
苏建国点了根烟,若有所思:“我也正琢磨这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