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105节
作者:
十口可可 更新:2025-11-12 03:11 字数:4009
苏建国开着车,将孙薇、赵琳和陈欣林浩一一送到了火车站和高铁站。
看着几个女孩加上一个编外队员,虽然带着黑眼圈却精神奕奕的脸庞,苏建国心中满是骄傲和心疼。
“路上小心,到家了在群里报个平安!”他像个大家长一样叮嘱着,“新年快乐!”
“谢谢叔叔!新年快乐!”女孩们笑着挥手道别,拖着行李箱,汇入了归家的人潮。
苏晓一进家门,那股熟悉的、浓郁的卤香味便将她紧紧包裹。
“妈,我回来了!”
“哎哟,我家大功臣回来了!”李春兰系着围裙从厨房里小跑出来,手上还沾着面粉,一把拉住苏晓,上下打量着,“瘦了,肯定又没好好吃饭!”
苏晓最近忙的也没时间往家跑,李春兰也看着瘦了一大截的女儿很是心疼。
接过苏晓的包就让她去休息,晚上得好好给她补补。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饭菜比平时更加丰盛。
苏晓吃着妈妈牌饭菜,听着父母絮叨着家里和生意上的琐事,感觉所有的疲惫都在一点点消散。
“晓晓,你们那个新办公室,看着真不错!照片我跟你爸看了好几遍。”李春兰给女儿夹了块红烧肉,“林浩那孩子,是真不错,能干又体贴。”
“是啊,这次多亏了他。”苏建国点头,“你们这个团队,现在越来越像样了。听说洁面乳的配方也快成了?”
苏晓咽下嘴里的饭菜,脸上露出笑容:“嗯,基本稳定了,年后回来再做几轮测试,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准备备案和试生产了。这次多亏了华研那边的设备和指导,进度比我们预想的快。”
她详细地跟父母分享了这学期的收获、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的规划。
听着女儿条理清晰、眼神发亮地讲述着品牌发展、产品线拓展,苏建国和李春兰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欣慰。
女儿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他们时时呵护的小女孩,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走得比他们想象的更远、更稳。
家庭的温暖和理解,是她最坚实的后盾,让她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去追逐梦想。
赵琳的家在北方一个宁静的省会城市。与苏晓家的热闹不同,赵琳的父母都是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家里的氛围向来沉静。
但女儿时隔半年归来,赵琳得父母还是很思念女儿的。
母亲仔细看了看她的脸色,推了推眼镜:“实验数据我都看过了,洁面体系的复配逻辑基本成立,
但关于那个新型增稠剂的长期稳定性,还需要更多数据支持。”即使是关怀,也带着科研工作者的理性。
父亲则默默地将洗好的水果放在她手边:“注意劳逸结合。”
赵琳点点头,习惯了这样的交流方式。她回到自己整洁的房间,书桌上还摆放着她高中时获得的化学竞赛奖杯。
她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次洁面乳研发的所有原始数据和分析报告,这是她放松和“充电”的特殊方式。
只有在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中,她才能找到那种极致的秩序感和掌控感。
不过,这次整理时,她偶尔会停下来,想起和苏晓、孙薇在实验室里为了一个起泡度争论不休,又因为一次成功的测试而击掌欢呼的场景,嘴角会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理性世界的壁垒,似乎也因为这段共同的创业经历,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友情的暖光。
她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将父母那种更宏观、更基础的科研思维,融入到未来产品更前沿的探索中。
孙薇一回家,她就被拉入了各种家庭聚会和年货采购的洪流中。
与赵琳的安静相反,她的假期充满了喧嚣的烟火气。
她陪着母亲逛年货市场,敏锐地观察着包装设计、促销话术。
她参加亲戚聚餐,会不经意地问起表姐姨妈们平时用什么护肤品、关注哪些美妆博主、购买渠道是什么。
甚至和同学聚会,她也会把话题引向消费习惯和品牌认知,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来自真实生活场景的市场信息。
“薇薇现在可了不得,开口闭口都是品牌、营销、用户画像,快成小专家了!”舅舅打趣道。
孙薇笑着回应,心里却默默记下了长辈们对“国货”越来越信任的趋势,以及年轻表妹对“成分党”博主的高度追随。
这些看似琐碎的见闻,都在不断印证和微调着她对“403实验室”目标客群的认知和市场策略的思考。
她意识到,除了线上渠道,未来或许可以探索与一些调性相符的线下买手店或精品超市合作,拓宽触达用户的路径。
陈欣和林浩也各自回了自己的家乡,虽然俩人对彼此的感情都很笃定,但是现在还不是见家长的时机。
陈欣很感谢林浩这段时间的帮忙,想着过完年要寄点特产去林浩家。
很快春节如期而至。
苏晓一家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其乐融融。
苏建国和李春兰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着身边优秀的女儿,觉得生活充满了奔头。
赵琳在书房里,刚刚完成一部分数据整理,抬头望向窗外绚烂的烟花。
清冷的月光与热闹的烟火交织,映在她平静而专注的脸上。
孙薇在热闹的家族微信群里抢着红包,同时不忘记录下亲戚们对某款网红护肤品的吐槽,脑子里已经构思了好几条备选的微博互动话题。
陈欣和家里的表弟表妹们一起在院子里放烟花,许愿明年她们“403实验室”一定大爆。
几乎在同一时间,四个女孩的手机都不约而同地亮了起来,是“403实验室核心群”的消息。
苏晓发了一张家里丰盛的年夜饭照片:“姐妹们,新年快乐!蓄满能量,年后继续战斗!”
孙薇紧随其后:“市场调研中,发现新动向!年后再聊!新年快乐!”
赵琳言简意赅:“数据整理初步完成。新年快乐。”
陈欣发了一张和家人的合照,笑容灿烂:“嘻嘻,新年快乐!期待早日回归我们的小窝!”
窗外,新年的钟声敲响,绚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开,照亮了无数张期盼的笑脸。
对于403实验室的每一个成员来说,这注定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干劲的新年。
第174章 过年也得加油干
新年钟声的余韵似乎还萦绕在耳畔,苏晓家客厅的电视里,春晚已进入欢腾的尾声。
苏建国和李春兰脸上带着满足的微醺笑意,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听着女儿说起团队里几个姑娘还有林浩的事。
“琳琳那孩子,心思细,做科研的料,就是太安静了些,你多带着她点儿。”李春兰擦着桌子念叨。
“薇薇脑子活络,既能研究又能张罗,是块做生意的材料。”苏建国点评道,他对孙薇的印象极好。
“欣欣嘛,跳脱是跳脱了点,但心思单纯,而且很有商业头脑。”李春兰笑着补充。
苏晓听着父母像点评自家孩子一样点评着她的伙伴们,心里暖融融的。
她帮着把碗筷放进厨房,看着窗外尚未沉寂的绚烂夜空,一股新的力量似乎在体内滋生。这个短暂的休憩,是为了年后更有力地起跑。
北方的冬日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带着清澈的冷意洒进赵琳的房间。
她早已坐在书桌前,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是她最熟悉的语言。母亲轻轻推门进来,放下一杯热牛奶。
“琳琳,你上次提到的那个表面活性剂复配方案,我和你爸爸讨论了一下。”母亲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
“从基础研究的角度看,你们选择的氨基酸表活体系温和度是足够的,
但考虑到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波动,或许可以引入一个备选的缓冲机制……”
赵琳转过身,认真聆听,这是她家里独有的关怀和交流方式。
父亲不知何时也站在门口,补充了一句:“实验室阶段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放大效应是关键,需要更严谨的考量。”
“我明白。”赵琳点点头,“年后回去,我们会进行更严格的放大试验和稳定性测试。
苏晓也联系了华研那边,希望能得到一些工程化方面的建议。”
父母交换了一个眼神,那里面有关切,更有对女儿正在从事的事业的认可。
他们或许不擅表达热烈的情绪,但这种基于专业领域的探讨和支持,让赵琳感到一种沉甸甸的理解。
她重新看向屏幕上的数据,心里那份将纯粹科研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孙薇的年后假期,是一场信息搜集的狂欢,她跟着妈妈去走亲访友,耳朵像雷达一样捕捉着所有与“美”、“购物”相关的信息。
“薇薇你看,这是我最近在淘淘抢到的面膜,说是加了什么积雪草,好用得很!”小姨拉着她分享。
“妈,你们那个年纪的同事,买护肤品最看重什么?抗老?保湿?”她挽着妈妈的胳膊问。
表妹刷着手机给她看:“姐,我们同学都跟着这个博主买,她是‘成分党’,讲得可细了!”
孙薇一边应和着,一边飞快地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关键词:“冲动消费”、“中年群体更信赖实体店体验”、
“学生党追随成分党kol”、“国货包装设计被频繁提及”……这些鲜活的一手资料,比她看任何行业报告都来得直接。
她甚至在一次家庭聚餐后,拉着几个同龄的堂兄妹,做了一场小型的“焦点小组访谈”,聊他们对新兴国货品牌的看法。
她发现,“故事性”和“性价比”同样重要,而“403实验室”拥有的学霸创业、自主研发的故事,本身就极具吸引力。
一个年过下来,孙薇感觉自己的市场嗅觉更加敏锐,脑子里已经塞满了各种营销灵感和渠道拓展的可能性。
陈欣的家在江南水乡,年味里都带着湿润的甜意。
她和林浩几乎每天都要视频,分享各自家里的趣事。
“我爸腌的腊肉可香了,我给你寄点过去吧?”陈欣举着手机对着厨房的方向。
林浩在屏幕那头笑:“好啊,替我谢谢叔叔,我妈还说,让你有空来玩,尝尝她拿手的松鼠鳜鱼。”
两人隔着屏幕傻笑,对未来充满了甜蜜的憧憬。
陈欣虽然想念林浩,但也无比珍惜在家的时光。
她帮着妈妈准备年菜,和爸爸一起贴春联,还带着家里的小侄子放烟花,玩得不亦乐乎。
偶尔,她会拍一下家里院子角落的梅花,发给苏晓,配文:“晓晓,你看这梅枝的形态,像不像我们下一个包装设计的灵感来源?”
她的快乐简单而直接,如同冬日暖阳,也感染着群里的每一个人。
假期在走亲访友和休整中飞快流逝。
元宵节的前一天,苏晓正在家里整理年后要带回学校的资料,手机连续震动起来。是“403实验室核心群”。
孙薇率先丢出一个文档:《春节市场观察与一季度营销策略调整建议(初稿)》。
孙薇:“@全体成员 姐妹们,我憋不住了!先抛个初稿给大家看看,过年期间搜集到的情报都在里面了!
有几个点我觉得特别关键,比如除了我们自己的微博推广,还可以考虑和几个细分领域的垂类博主深度合作,不仅仅是泛泛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