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作者:
七子华 更新:2025-11-11 20:26 字数:3356
林笙这队辩的是正方,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重要,陈词围绕着孩子成长中的身心健康,家庭温暖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和谐美满的氛围会直接导致孩子的性格发展。
这个辩题辩正方是有优势的,父母陪伴孩子是毋庸置疑的责任,网上的资料从各个角度分析说明陪伴的重要性,没有家庭关怀造成不健全人格的例子比比皆是。
胜利的天平悄然往正方倾倒。
然而反方四辩的一句话就将天平掰回来,“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一定是正面的吗?您方阐述的例子均是正常且幸福的例子,是否调查过受到长期父母争吵、家暴的数据?又是否了解过在那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对于父母陪伴的看法呢?”
正方一辩:“这个我方没有调查过,但您方提出的质询,恰恰可以说明我方的论点,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正面影响。从为人子女的角度,自然是希望父母恩爱、家庭和睦。负面极端的家庭环境导致厌弃心理,让孩子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开场双方的语气较为强硬,一来一回中充斥着火药味,硝烟蔓延,这只是开始。
陈育川控制节奏,质询时间结束后请反方做陈词理论。
这个辩题反方不好打,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是公认的,想要论点站得住脚,就得选出好的角度切入,不然很容易被正方的逻辑牵着走。
林笙听着反方一辩口中所说的“独立人格”、“自我成长”等关键词迅速做笔记,对面的观点明确,成长环境大于陪伴需求,父母陪伴没有必要性,只要在好的环境中成长,陪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附赠。
正方四辩质询对反方,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情绪自然而然调动起来,若非有时间限制,他们还能继续争论。
林笙身为二辩,轮到他发表论点时拿着稿子起身,白t和宽松的蓝色休闲裤衬出清爽随和的气质,嗓音干净有力,视线扫过对面四人,礼貌地发表自己观点。
“父母的陪伴一定非常重要,因为这对身心成长是必然的。一家三口待在同一屋檐下,圆满和美的氛围是给孩子重要的心理暗示。家庭是孩子社交底气,父母是坚实的后盾,陪伴是尊重和信任,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误入歧途时及时纠正。如果没有陪伴,家庭分崩离析,造成的只有负面影响。”
江陌身为反方三辩起身质询,目光看向林笙,手里没有稿子,接近一米九的身高光是站起来就充满压迫感,“您方请注意,‘陪着’和‘陪伴’是有区别的,如果仅仅是父母和孩子处在一个空间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这种是无效陪伴,有什么意义可言?陪伴是关注、是需要,是共同创造记忆,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我想试问在座的各位,哪位的父母是真正做到这一点了?书面文字所说的‘耐心’、‘爱心’和‘用心’,真正相处的时候谁又做到了?您口中一直说的‘心理健康’,那么无效陪伴造成的心理伤害又靠谁来治愈?”
“您方刚才说‘家庭’是孩子底气,这个观点我方不能认同。底气应该来自自身能力而非外界所给予,您能说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就没有底气吗?他们难道就低人一等,会被看不起吗?那么我请问您方辩手,您的父母给您多少陪伴?这是否会影响您今日阐述的观点?”
林笙全神贯注听着江陌冷静而尖锐的话,大脑飞速运转接收信息思考应对点,却因为最后一个问题停顿,犹如死机的电脑,在这一瞬间没办法运转。
这个问题让他脑海中闪过无数记忆碎片,放学回家寂寥空旷的屋子,独自上学的形单影只还有电话里永远充斥着麻将的噪声。
林笙拿到辩题且知道自己辩正方的时候很有把握,青少年缺失的陪伴让他非常明白父母存在的重要性,人总是对得不到的东西耿耿于怀,他现在不需要父母陪伴不代表没有渴望过,一次次期待换来心灰意冷,久而久之沟通变成厌烦。
负面的影响肯定是有,但林笙不认为自己是不优秀的。
正如江陌所说,底气来自自身能力,早熟一词不是贬义,是比同龄人先一步接近大人。
他们提前预判的问题都没有发生,手稿成为废纸,林笙放下手中的资料,“您方不要偷换概念,即便大家经历‘无效陪伴’,但陪伴对孩子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孩子会在成长中缺乏安全感,会内向自卑、会不懂得表达,在人际相处中处于被动,这些都是如影随形的负面东西。原生家庭的创伤造成的心理问题成为青少年儿童中普遍现象,只有健康的生长环境才能孕育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只有明白怎样爱人才能去爱。”
江陌问:“您方表达爱与被爱未免将陪伴这个辩题变得浮于表面,陪伴不等于有爱,没有陪伴不代表父母不爱孩子。爱的方式有很多,自然不能局限这一个。你刚才说家庭关系造成心理情况,有数据显示,家庭存在暴力行为在青少年中占比百分之三十六,在这种情况下,您方认为父母陪伴会对孩子造成好的影响吗?显而易见,分开才是正确的选择,给孩子独立轻松的空间更能维护心理健康。”
“您方所说是极端个例,” 林笙一边听一边摇头,眉心紧蹙,对江陌的说法认同不了一点,音调高了几度,“您不能因为个别存在否认大趋势。”
“个例也是存在的,不能因为数量少而不顾他们意愿。”江陌对林笙的态度置若罔闻,语气比平时更快一些,咬文嚼字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您方一味强调‘陪伴’,而事实是生活中没有哪个父母可以全身心投入陪伴之中,无效陪伴反而是一种伤害,会生出抵抗、厌恶父母的心理,从而觉得压抑窒息。成长需要独立的空间,过度陪伴会加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进而成为一个没有主见自我,只会听从安排的傀儡。您方是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辩论赛就是各执一词谁都无法说服对方,人一旦被反复反驳,烦躁自然地破土,在肥沃之地发芽开花,理智逐渐被焦躁占据,对面每句话都异常刺耳,难以认可。
空气里流淌着浓重的战火硝烟,无形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注意力高强度集中,要在密集的话里分辨出逻辑漏洞,言语成为攻击的武器。
“我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请您方不要故意扭曲我方表述,”林笙的身体微微前倾,肢体动作潜在透出攻击性,“现在很多父母只会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认为只要给孩子优越的生活就可以。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孩子精神贫瘠,长期处于缺少关爱的状态,您能否认这样带来的伤害吗?您能保证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吗?”
“你凭什么认为这种环境下的人没有健全人格?”这一瞬江陌一直以来游刃有余的镇定宛如碎掉的镜子一般出现一条条裂痕,“您左一句伤害右一句创伤。那么请问,您是否认同‘无效陪伴’对孩子的伤害?您方又该怎样区分‘有效陪伴’和‘无效陪伴’?如果拿不出一个合理的证据,之前所说的不过是那您方的臆想。”
他的话笃定而冷漠,礼貌不过是桀骜的面具,好似一锤定音得出结论。
“您”字从林笙的嗓子里挤出来,带着几分咬牙切齿的意味,刚开口便被铃声打断。
上半场辩论结束了。
林笙和江陌同时坐下,二人脸色都没有好到哪儿去,林笙的更差一些。
此时的他像一支没法出子弹的枪,没有成为伤害敌人的武器反而被炸膛弄伤。
他们的观念背道而驰无法认同,但在“对方说的都是歪理”这点上默契十足。
第14章 【撮合】
“家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一定是最直观的,这是不能否认的一点。今天我们讨论的是‘陪伴重不重要’,答案肯定是重要,这点毋庸置疑,因为陪伴也是一种责任感。健康的家庭环境才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才会充满善意,才能以温柔的态度去看世界。在一个身心都在发育中的孩子来说,底气和自信不是自己给的,这些一定来自父母的鼓励和重视,父母的言语和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自卑还是自信,开朗大方还是怯懦唯诺。有一个说法,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陪真的不重要,何必需要那么多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又何必重视家庭是否和睦?原生家庭影响造成的心理损伤比比皆是,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不是要改变父母,而是要警示我们不要成为像父母那样的人。”
“正方所提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现在谁没有经过影响?相信在座的各位多多少少都有,有多少父母可以做到心无旁骛陪伴?有多少人被父母忽略过、训斥过甚至伤害过?随着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内卷,心理问题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可各位依然坐到这里,成为优秀大学中的一份子,难道是靠父母陪伴吗?靠的是父母给予的精神支柱吗?不是的,靠的是自己。地球不会因为任何人停止转动,陪伴固然需要,但绝不重要,但你足够强大的时候没有人会在意你曾经的家庭,缺少关爱不过是懦弱者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