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3节
作者:九月有衣      更新:2025-11-11 22:31      字数:2583
  就算她是彻儿的阿母,也觉得彻儿此举不近人情。
  ………
  “……其中最冷血的那个。”
  陈阿娇轻声呢喃。
  她早已不再嫉恨卫子夫。
  在真正看清刘彻之后,她甚至要感激天意,让她没有诞下刘彻的孩子。
  三女一子,皆死。
  这比无子痛心百倍。
  卫子夫深呼吸数次,没有再次落泪。
  【秦念:对于刘据来说,姐姐、表兄、姨父全被杀了,连好友李禹也被蒙冤处死——江充诬陷他勾结匈奴,欲投奔在匈奴的李陵。】
  【秦念:刘彘,你的失联是在逼太子起兵吗?】
  【刘彻:朕如何得知晚年所想?】
  李敢:“……”
  李禹是他的儿子。
  怎么会成为太子的好友?
  这江充究竟是谁?!
  他本以为李家与卫家已是水火不容之势,却见李家卫家皆因太子而被江充构陷。
  刘彻此时作答,是因为他发现沉默就会被天幕回以“……”,从而被视为默认。
  十岁的刘据绷着脸。
  他很想哭,但他又知道自己不能哭。
  【秦念:刘据起兵时的唯一援军是卫子夫,可见他没有碰兵权,根本无法对你构成威胁。你想废太子下道诏书即可,何必如此相逼?】
  汉武帝要是真的想换一个太子,以他对军、政的掌控力度,加上刘据没有兵权,废太子就是汉武帝一句话的事。
  正如刘启废刘荣那样,何必搞得这么麻烦?
  太子造皇帝的反,难道这名声就比直接废太子好听?
  如果说刘彻并不想废太子,他为什么杀了刘据的姐姐表弟姨父等各种亲戚,甚至连好友都不放过,还允许跟太子有仇的江充去查皇后和太子?
  就连只翦除羽翼但不想废太子、结果玩崩了的说法也有漏洞——刘彻为什么失联?
  但凡刘据能联系上他,也不至于慌乱中以那么一点兵力造反。
  难道真的是太相信巫蛊之说,晚年就是在纯粹发癫,被江充这种小人蒙骗至父子相残?
  可这也解释不了汉武帝为什么“失联”。
  秦念听说有人认为巫蛊之祸的本质是酷吏集团认为刘据是仁君,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联合起来蒙骗汉武帝,切断了他与外界的联系。
  但她不认可。
  太子上位,充其量不重用他们,最多也就本人下狱或被处死,汉朝还能花钱赎死。
  但蒙骗汉武帝,切断他与外界的联系,再谋害太子——
  那可是实打实的族诛重罪!
  从汉武帝迅速镇压造反来看,他对军、政的掌控度依旧极高。
  晚年清算那么多人,也就面临一次刺杀,足见他绝对没被架空。
  若是真有人敢联手切断汉武帝与外界的联系,这罪行比刘据造反还要严重得多,应当引发一轮更大的清洗才对。
  什么都没发生,就只能说明“失联”是汉武帝主动为之。
  【刘彻:……朕,不知。】
  刘彻确实不知道。
  他现在甚至无法理解他怎么会处死两个女儿。
  是他过于相信巫蛊之说?
  以至于重病之时,认定是有人要以巫蛊事害他性命,故而命江充不惜代价找出行巫蛊事者。
  无论是子女还是重臣,都照杀不误?
  【刘彻:刘弗陵,说下去。】
  他要知道这场巫蛊之祸,究竟会走到何种地步。
  【刘弗陵:长安兵乱,死者数万。大兄兵败后逃出长安,牵连被诛被流放者无数。】
  【刘弗陵:大兄藏身于泉鸠,行踪暴露后遭到围捕,自尽,皇孙二人皆遇害。】
  【刘弗陵:次年,查出巫蛊相告者多为不实,大兄起兵是被江充所迫。阿父悔之,族灭江充家,清算参与镇压大兄的人,再度牵连甚广。】
  【刘彻:江充是何人。】
  刘彻此言冰冷彻骨。
  李绪他可以饶恕,但江充必死,他必须死!
  【刘弗陵:赵国邯郸人,本名江齐,字次倩。】
  【刘彻:赵王,捕其全族,送来长安。】
  赵王刘彭祖连忙派人去抓捕江齐全族。
  江齐看到自己的名字时,软倒在地。
  他知道自己必死。
  没人能救他,谁都不能。
  【秦念:刘弗陵,巫蛊之祸还没结束,继续说。】
  秦念继续迫害刘小猪。
  顺带也迫害一下装儿子装得特别像的刘弗陵。
  至于刘彻要处置江充,剧本而已。
  她给自己立的人设是依法治国,不是要求别的皇帝依法治国。
  【刘弗陵:……内者令状告刘屈氂妻指使巫师诅咒阿父,以及刘屈氂与李广利祷告祭祀、欲令李广利女弟李夫人子为帝。】
  女弟,就是妹妹。
  李夫人就是那个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一曲得到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
  不过唱《佳人曲》的人不是李夫人,而是她的哥哥李延年。
  秦念读《汉书》时才知道这一点。
  李延年陪汉武帝起舞时唱这首曲子,刘彻问“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就说李延年有个妹妹,李夫人因此入宫。
  刘屈氂和李广利是儿女亲家,才会共谋让李夫人之子刘髆当太子。
  刘弗陵这个“状告”一词用得很妙。
  《汉书》记载李广利出征前,希望丞相刘屈氂早日请汉武帝立刘髆当太子。
  又记载内者令郭穣状告时说的是:刘屈氂与李广利共同祷告祭祀,希望刘髆当皇帝。
  这两段看似一样,含义却并不相同。
  不过,这不重要。
  总之就是镇压太子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
  【刘弗陵:刘屈氂被腰斩,其妻枭首。李广利妻子儿女被捕入狱,李广利投降匈奴后,其宗族被诛杀。】
  【秦念:这个刘屈氂是你的第十二任丞相,曾听从你的命令去镇压刘据造反。】
  秦念这话可不是牵强附会,故意把刘屈氂之死与巫蛊之祸联系起来。
  《汉书》中记载匈奴单于派人为难汉使,问他汉朝既然是礼仪之邦,太子怎么会造皇帝的反。
  汉使的回答是:“乃丞相私与太子争斗,太子发兵欲诛丞相,丞相诬之,故诛丞相。”
  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朝这位使者看来,丞相之死与他“诬”太子强相关。
  当然,这是汉使应对匈奴的回答,并不代表事实。
  秦念认为汉使有刻意将江充背后的汉武帝从此事中摘出去的嫌疑。
  第14章
  秦念认为刘屈氂的表现,也可以证明汉武帝与皇后太子断开联系,并非臣子联手欺骗君王。
  刘据造反时,杀完江充就带兵去杀丞相。
  刘屈氂此时的反应是“屈氂挺身逃,亡其印绶”,丞相官印都丢了。
  汉武帝得知太子造反后,问丞相在干嘛,丞相长史回答:“丞相秘之,未敢发兵。”
  ——刘屈氂在太子造反时,并没有借机直接发兵去杀刘据,以借此干掉太子帮刘髆上位。相反,他居然在试图帮太子封锁消息,也不敢发兵。
  反而是汉武帝怒骂:“丞相无周公之风矣。周公不诛管、蔡乎?”
  汉武帝下诏让丞相捕杀反叛者之后,刘屈氂才带兵去镇压太子。
  把这段史实和汉使的回答结合起来,就不难得出结论:
  刘屈氂之死,就是跟他当初听从汉武帝的命令镇压刘据有关。
  【刘彻:……】
  刘屈氂,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彻的侄子。
  时年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