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47节
作者:九月有衣      更新:2025-11-11 22:33      字数:2217
  咦?
  秦念还真被刘彻问住了。
  天幕这种设定,确实很像天意。
  她如果不给出合理的解释,就会违反规则一“不能被发现异常”。
  “看到”天幕,却不信天意,这是明显的异常。
  第25章
  都是打工人, 她都没拆穿刘彻不应该知道车令换马失败。
  刘彻就不能假装被说服,不信天意之说好好去治理黄河吗?非要问这么难以回答的问题?
  ……好像真不能。
  秦念想起汉武帝的迷信程度比起始皇帝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能说服刘彻放弃巫蛊之乱——
  不对,她不一定成功说服了。
  她提议用咒杀匈奴王或死囚来判断胡巫的能力之后, 刘彻只是没有反对这个说法。
  聊了这么久,刘彻压根就没说过“不信巫蛊”这种话!
  这人设立得可真够顽固!
  【秦念:民心榜是按民心排的,声誉榜是按声誉排的,这与天意有什么关系?】
  【刘彻:这为何不是天意?】
  【秦念:天意,天之意志。天意对这两个榜单有任何影响?与其说是天之意志,不如说是人的意志。】
  【刘彻:民心榜是民心,声誉榜应是天意所列。】
  如果声誉榜也是人的意志,始皇帝嬴政如何排到榜首?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人怎会让始皇帝当榜首?
  刘彻知道以始皇帝的武功,排在首位没有问题。
  十年内吞并六国!
  这六国还不是割据一时的“诸侯国”, 皆传承久远。
  正如群里这么多皇帝, 无一人质疑其排名那般。
  反倒刘彻自己, 曾遭到李世民的挑衅。
  但万民不同于他们这些皇帝,多为只知始皇帝为暴君,而不知其功绩。
  【秦念:若是天意排榜,排在前列的皇帝必然为天意所钟爱, 为什么还会有人短寿?】
  【刘弗陵:……】
  看到天幕上的六个点, 刘弗陵:
  “……”
  他明明都没有参与讨论。
  为何让他出言?
  是因为这个“短寿”皇帝就是他吗?
  刘弗陵感觉受到了冒犯。
  但毫无办法。
  【刘彻:如此说来, 你无法否认天意的存在,你只是不信天意。】
  【秦念:那又如何?】
  秦念松了口气。
  很好,圆过去了。
  【刘彻:朕是以何人治理黄河水患?】
  知道争论不出结果,刘彻不再与秦念就天意是否存在进行争论。
  天幕禁止谎言。
  秦念能说出他不信天意,就说明他是真心不信天意。
  正如刘彻不会在群里说他不再信巫蛊那般, 他也是真信巫蛊之说。
  在他看来:即便有人利用巫蛊为患, 那也只是此人居心不良, 并非巫蛊本身不存在。
  但刘彻还是决定治理水患。
  既然十年后会治水,看秦念所言想必是成功治理,“塞之未必应天”就应理解为“塞之未必不应天”。
  能够治理,又不违背天意,那就可以治。
  刘彻没想到的事情是,他只不过是问出这句话,民心就在一息间骤然攀升上百名!
  他不在乎民心的下降,但民心的上升……
  刘彻无法说自己没有受到触动。
  【秦念:“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但这次治河的重点不在于治河之人,是你当时下定的大决心。】
  汲仁、郭昌并不是历史上有名的水利专家。
  这次治理黄河也没有达到根治的地步,但也相对平静了八十年。
  秦念回顾汉武帝时期的史实,很遗憾,没能从中找出治理黄河的天选之人。
  汉朝治理黄河的“天选之人”是东汉时期的王景。
  “王景治河、千年无恙”。
  【刘彻:漠北之战事毕,朕会启治河之事。】
  看着继续上涨的民心,刘彻下定决心。
  天意将民心现世于苍穹之上,或许就是在告知他:
  尽快治理黄河就是天意。
  【秦念:朕观史书,九年后将会旱灾频发,除了治理黄河之外,还应该提前多修建一些水利工程应对旱灾。】
  【刘彻:朕不行失道之事,就不会有天灾之谴告。】
  秦念震惊。
  她看向电脑文档的备注,确定规则三是“群内其他成员不会撒谎”。
  所以说刘彻的人设,就是觉得天灾与皇帝的德行有关?
  他真信董仲舒在天人感应中的胡说八道?
  意料之外,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毕竟巫蛊之祸就是因为他迷信。
  所以刘彻的人设,是他虽然相信天灾与皇帝的德行有关,但并不妨碍他继续对外征战?
  ……不管合不合理,都不妨碍秦念开嘲讽。
  【秦念:把天灾往自己身上揽,朕还真没想到你会是一个喜欢背锅的皇帝。】
  刘彻反而觉得秦念这种不信天意的帝王才是异类。
  观秦念之言,不难看出旱灾频发是在泰山封禅之后。
  这显然是天意不认可封禅,故而降下灾祸。
  想必也是因他晚年昏庸,才有旱灾频发。
  董仲舒言《春秋》之中可观前代已经发生的事,可见天意与人事之间的关联。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刘彻怀疑秦念之所以否定天意,是因为不喜儒家之学,故而对董仲舒之言全盘否定。
  董仲舒之言虽不可尽信,但——
  【刘彻:《春秋》记载,君王无道之时则天灾频发,这难道不是天意在预警吗?】
  【秦念:甲杀人后,写一本书来狡辩人不是他杀的。乙举着这本书说:“书中记载人不是甲杀的,甲果然没有杀人。”】
  刘彻面色凝重。
  他突然发现居然无法反驳秦念之言——
  《春秋》为孔子所作,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源于孔子所著《春秋》,以孔子的《春秋》论证天人感应无误,这与“甲未曾杀人”确实没有区别。
  【刘彻:你在怀疑孔子篡改史书?】
  历朝历代的儒生都愤怒地看着天幕。
  若是天幕能列出儒生对某位皇帝的厌恶度,秦念必然独占鳌头。
  其次就是始皇帝。
  都是秦皇。
  果真是暴秦!
  【秦念:朕怎么会怀疑?】
  董仲舒觉得不对劲。
  秦念此前分明是在否定《春秋》。
  哪一句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