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36节
作者:九月有衣      更新:2025-11-11 22:38      字数:2492
  他被忽视多年,最终还要被逼至自刎。
  结果父皇在心知赵光义将要弑兄篡位、再杀他与德芳、甚至连王叔都不会放过的情况下,还要袒护于他!
  身为太子的自己不好表态,那就他来!
  ………
  “臣愿陪葬永昌陵。”
  赵光义再度拜倒。
  “何须如此!”赵匡胤想都不想就予以否决:“朕年长你十二岁,你怎么能与朕同葬!朕立德昭为太子,已经处置完这件事。”
  见赵光义不肯起身,赵匡胤更是亲自去扶他。
  “德昭,若你继位,万不可伤晋王性命,亦不可废他王位!”
  “儿臣遵旨。”
  赵德昭心中不愿,面上却不露分毫。
  不可伤性命,不能废王位……
  没说不能软禁。
  赵光义被兄长扶起,终是泪流满面。
  李承乾谋反未遂,爱子如唐太宗都将其废为庶人。
  他的兄长却连他的王位都不忍废黜。
  若那个自己知道兄长哪怕更易储君,也还是会设法护他性命与尊荣,是否还会弑兄篡位?
  【秦念:开宝九年十二月初七,赵光义将你和赵廷美的儿子都称为皇子。其实为了伪造宋朝传位为“兄终弟及”的假象,在你死后的第八天,他就将赵廷美任命为开封尹,封为齐王。】
  开封尹加封王,在当时是储君的标配。
  比如后周世宗柴荣就是在广顺三年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赵匡胤封赵光义为开封尹,又在开宝六年封晋王。
  秦念认为至少在开宝六年,赵匡胤依旧属意赵光义为继承人。
  【赵匡胤:原是如此。】
  赵匡胤暗自叹气。
  应是弑兄篡位之后,光义亦心中惶恐,才会作出如此不智的决定。
  以至于光美、德昭、德芳都成了皇位继承人。
  也终究……都未能活下去。
  赵匡胤已经明白“赵炅”的声誉为何仅在中等偏上的位置。
  何必以“兄终弟及”来欲盖弥彰?
  他本就是以对待储君的方式对待弟弟,光义既然已经隐藏好他的死因,本就无需强调“兄终弟及”。
  不逾年改元、时隔六年再让赵普编造金匮之盟,则更是不智。
  如此一来,就算光美是真的谋反,光义也洗不清谋害兄弟的嫌疑。
  【秦念:其实最离谱的是已经编造了金匮之盟,赵光义居然在赵光美死后不久,跟宰相李昉等人说赵光美不是杜太后亲生的,他们不是同胞兄弟,他问心无愧。】
  【赵匡胤:……】
  赵光美:“……”
  两个时期的赵光美都沉默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后还会被亲兄弟造谣身世。
  三哥还说自己问心无愧?
  ………
  赵匡胤看到了弟弟的心虚。
  正是心虚,才会如此编造光美的身世。
  其实这样也好。
  如此,光美就与光义划开界限。
  德昭继位之后,就不会过于忌惮光义。
  【刘彻:既然不是亲生,金匮之盟又怎么会有赵光美?】
  【秦念:所以说赵光义编造的“兄终弟及”完全就是自相矛盾。】
  秦念之所以认为赵光义杀兄篡位的可能性极高,就是因为赵光义的一系列迷惑操作。
  金匮之盟更是败笔中的败笔——
  如果真有这么个盟约,赵光义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后的第一时间拿出来?
  按赵普的说法,就是这个盟约只有他和赵匡胤知道。
  杜太后死于建隆二年,也就是在赵匡胤驾崩的十五年前就已经写下盟约,赵光义为什么不知情?
  假设金匮之盟真的存在,赵匡胤为什么要瞒着赵光义?
  这么瞒着,反倒像是他在老母亲临终前敷衍了一下,这个盟约不是赵匡胤的本意。
  另外,金匮之盟本身就是赵光美为杜太后亲生的证据。
  总不能说杜太后过于博爱,搞兄终弟及都要顾及赵光义乳母耿氏的儿子吧?
  第77章
  【刘彻:愚不可及。】
  【赵匡胤:光义只是过于慌张。秦念亦说光义治政不错, 朕出征在外时,亦是仰赖光义为朕坐镇开封保障军需。】
  【秦念:你别造谣,朕说的是及格, 可不是不错。】
  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赵光义的文治不错,秦念一看这话就皱眉头。
  武功拉跨的皇帝,就没有资格说文治不错。
  文治武功本为一体,没有文治撑不起武功所需的后勤,没有武功的文治就是空中楼阁。
  正像一句俗话所说的那样: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不是说只有开疆拓土的皇帝才有武功。
  像文景二帝那样,虽然对匈奴是守势,连匈奴袭边也只能强忍耻辱继续和亲纳贡。
  但战略上达成人力物力的积累,推行系统性养马政策, 为汉武帝的反攻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武功的一种。
  赵光义的武功——
  两场大败葬送宋军精锐, 以一系列只顾皇室私利的抑武政策断送大一统的可能,是宋朝积弱的罪魁祸首。
  武功差到这种地步,赵光义的文治就没资格说“不错”。
  【赵匡胤:……】
  赵匡胤对赵光义的滤镜究竟是有多厚?
  还有自己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秦念自省片刻,决定不内耗。
  赵匡胤的扮演者敢把人设搞成这个鬼样子, 那就别怪她心狠。
  【秦念:你既然这么看好赵光义, 那就来欣赏一下赵光义是如何描述赵光美的“谋反”。】
  【赵匡胤:……】
  【秦念:赵光义声称, 曾有人告发赵光美打算趁他游湖的时候谋反,若是无果,就装病骗他去府邸看望,再伺机谋反。他赵光义顾及天伦之爱,将这次谋反隐瞒下来, 只是罢免他开封尹之职, 改授洛阳留守。】
  赵光美再度无言。
  就算他没有多少才能, 策划谋反也不该简陋至此。
  何况他如果真打算谋反,以赵炅的心胸,怎么可能替他隐瞒此事?
  【秦念:这心胸不得比二凤还要宽广?】
  唐太宗得知李承乾准备谋反,都毅然将亲儿子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
  赵光义却只是将“准备谋反”且“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光美免职,甚至还改授洛阳留守?
  这得是何等广袤的胸怀?
  【赵匡胤:……】
  【李世民:咳。】
  赵匡胤无奈。
  发现光义面露窘迫,实在不忍让弟弟如此难堪,赵匡胤就握着他的手腕走向偏殿。
  前行几步后发觉不对,赵匡胤又道:
  “德昭,你也过来。”
  既然已经更易皇储,在天幕商议之时,却将太子留下,就很不妥当。
  【秦念:赵光义又声称,赵光美与当时的宰相卢多逊合谋造反,将赵光美勒归私第。得知赵光美“不悔过,益怨望,出不逊语”后,赵光义又把他贬至房陵。】
  勒归私第,指的是剥夺官署居住权,实则是解除职务。
  也就是说,按照史书的记载,赵光美已经是第二次谋反了,还只是被解除官职。
  反正秦念不信这种鬼话。
  ………
  此时还是吏部侍郎的卢多逊脸色相当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