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53节
作者:九月有衣      更新:2025-11-11 22:47      字数:2485
  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
  东汉的截止年份是算到曹丕篡汉。
  【刘秀:……】
  刘秀并不为此感到奇怪。
  早在秦念的《告天下百姓书》现于天幕时,刘秀就意识到大汉最大的危机在于土地兼并。
  可他此前的重点在于防范外戚与整顿吏治。
  在天幕出现之前刘秀就有度田之念,欲要在三年后施行,但确实没想过要重启徙陵制度。
  此时的权贵豪富已经根深蒂固,甚至他能登基也绕不开世家的支持。
  刘秀原以为通过度量田地、核查户口与年龄,就能遏制土地兼并。
  可如今他已经知道权贵豪富只要存在,就必然会不断兼并土地。
  如今只是猜测得到验证。
  【秦念:更坏的消息是:你朝没有王莽,所以没法把亡国的过错甩锅给王莽。】
  【刘秀:西汉之危患确实不只是王莽。还请秦皇详述其中缘由,朕必会以史为鉴。】
  刘秀本就极善隐忍。
  秦念此人秉性就是好讥诮,并非针对自己。
  其所思所言也都在理,刘秀不会因她这点讥讽而动怒。
  正相反,他立即决定虚心听教。
  【刘邦:吾亦恭听之。】
  【秦念:刘小猪?】
  【刘彻:……朕亦听之。】
  若不是实在想知道西汉因何而亡,刘彻才不会这般忍受秦念的戏谑!
  那个以德治国的蠢物究竟是谁的子嗣?
  ………
  各朝皇帝皆紧盯天幕。
  这次天幕规则没有限制秦念详述一朝亡国之因。
  ——以往秦念只能提及某朝亡国与某事有关,却不能尽述所有缘由。
  因为此前话题,都没有像这次一样额外开放“亡国之君”的话题。
  王莽于汉成帝时期入仕,历经西汉亡国的全过程。
  西汉之亡,可以成为各朝的以史为鉴!
  若是天幕出现之前,唐宋明三朝的皇帝绝对不会认为自己不知西汉为何而亡,东汉的皇帝更不会想到自己需要去询问后世的皇帝。
  可如今他们发现,唯有秦念不为儒学思想所误,其所思所言异于常人又切中要害。
  【秦念:两汉唐明的亡国主因都是同一个,那就是土地兼并。】
  【朱元璋:宋朝的土地兼并为何未成亡国主因?】
  朱元璋知道秦朝无土地兼并之患。
  可这宋朝又是为何?
  【秦念:宋朝连大一统都没完成,其亡国主因在于文兴武废,土地兼并属于次因。】
  【赵匡胤:北汉已降,此战不仅统一中原,更是全歼辽国援军,获马数万。朕必会收复失地,完成大一统。】
  四十日前,赵匡胤派七路兵马奔袭晋阳。
  其中两军前去阻截辽国援军,而另外五军围攻晋阳。
  刘继元被围二十日,没等辽国援军抵达就投降。
  因天幕之故,大宋军心前所未有的稳固,昼夜攻城不止。
  但最大的原因,竟是宋军围城之下,晋阳城内能看到天幕的人越来越多。
  晋阳城内已然内乱,刘继元被迫出城投降。
  曹彬接管晋阳之后,让阻击辽援军的两军隐匿主力,佯败诱使辽军深入。
  最终全歼辽军,获马数万。
  此捷报于今日传到京师!
  而随着赵匡胤这句话现于天幕,他的民心再进一位,已排到第七。
  【秦念:这倒是个好消息。】
  【赵匡胤:此番歼灭辽军,杨业有夺旗之功。】
  杨业作为忠君之人,在北汉主刘继元派亲信劝降之前,他看不到天幕。
  他解甲投降后,才知道城内因“天幕”而乱,并不是有人妖言惑众。
  得知“刘继业”能够看到天幕后,曹彬亲自向他宣读陛下的赐名圣旨,并将降军交由他统领。
  故而才有了这夺旗的军功。
  【秦念:不愧是杨将军,放心,这次不会再有文臣监军逼你出战。】
  杨业:“……”
  此战事了,潘将军与他详述此前的天幕。
  他当然知道原本的历史发生了什么。
  但杨业没有因此对原先那位“宋主”生怨。
  “绝食三日而死”,必是因其于他这个降将有重恩,才会如此报效。
  正如此世宋帝因天幕之故,就提前书写圣旨重用他,杨业也愿意为之效死。
  ………
  斩将、夺旗、陷阵、先登,是古代战争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军功。
  其中夺旗是夺取敌军帅旗。
  冷兵器时代,士兵都是跟随旗帜作战。
  一旦旗帜被夺,必然引发士兵恐慌,甚至溃退。
  秦念很喜欢扮演赵匡胤的同事对杨业的这一安排——歼灭辽军的夺旗之功。
  第150章
  【秦念:说回土地兼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地主隐匿土地与人口, 致使国家收取的赋税减少,从而不得不提高赋税,使得更多农民破产沦为佃户或流民, 自此形成隐户更多赋税更高的恶性循环,这一点之前说过就不多说了。】
  刘庄刘炟知道,秦念这段话是对不知前事的他们所言。
  【秦念:其次就是权贵豪富掌控了足够的土地之后,就必然削弱中央集权,甚至对抗中央——刘炟,建武十五年刘秀推行度田令,清查各州郡的土地与人口时,发生了什么?】
  刘秀看向上半句的“对抗中央”。
  两年后他推行度田令,地方权贵豪富就试图对抗中央?
  至于秦念询问刘炟, 让刘秀不由得想起第一个话题时, 总被秦念询问的昭帝。
  刘炟的声誉排名不及昭帝, 大约就是过于善待儒家官吏,使得土地兼并问题恶化。
  秦念愿意教他,这是好事。
  【刘炟:……次年,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 坐度田不实, 皆下狱死。】
  刘炟的迟疑, 是想起刚才秦念说他善待官吏会致使百姓受苦。
  之前他不明白。
  然而只是这一个问题,刘炟就已惊出冷汗。
  ………
  刘秀冷眼看着天幕。
  河南尹,如今还是河南郡。
  都城洛阳在此,定是他在未来三年内将河南郡守更名为河南尹。
  张伋是刘秀信任的重臣,才能担任如此要职。
  结果度田令下, 张伋却与权贵豪富勾结欺君?
  【秦念:然后呢?】
  秦念看出刘炟的答话很讨巧, 这就是《后汉书》的原文。
  《后汉书》成书于南北朝时期。
  但范晔编纂史书时, 必然会参考东汉的史书,这段话有可能是东汉时期史官记载的原文。
  刘炟用这段话进行回复,倒也说得过去。
  【刘炟: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
  郡国世家及豪强私兵与群盗勾结到处攻打劫掠,杀害当地官吏。
  郡县追讨时,官兵一到盗贼就解散,官兵一走盗贼就聚集。
  刘秀猜得出这些“盗贼”为何清楚官兵的动向——必有地方官匪勾结之故。
  原来这就是秦念所说的“对抗中央”。
  【秦念:情况最严重的是青、徐、幽、冀四州,为什么?】
  【刘炟:……这些地方土地兼并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