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作者:万夜明      更新:2025-11-11 19:49      字数:3176
  难道他们还指望房屋能从废墟上长出来?
  “可能是因为,当成地狱笑话都不够地狱了吧,”宋时序神情漠然,“现在处于新旧总统的交接期,没有愿意为此负责。”
  江晏清摇了摇头,无奈且悲哀。
  他帮沈星牧消减米利托政府的开支,并不是因为沈星牧和米利托有多重要,而是为了平民百姓能好过一点,因为在埃德温降本增效的方案里,首先要砍一……二三四五六七刀的就是医保费用。
  在米利托繁荣的背面,是一个个普通百姓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生活苦苦挣扎。
  高昂的物价、沉重的房贷、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地活着,却在“两国对账”后,发现自己的幸福遥不可及,就连人权都得不到保障。
  他们被曾经同情的人同情,真是讽刺。
  诸华帝国的网民一次次被米利托震碎三观。
  米利托的民众为了在生活的重压下寻得一丝喘息,尝试收集雨水以节省开支,这一行为却触碰了法律红线。
  垃圾桶旁,偶尔会有饥肠辘辘的人翻找着能果腹的食物,可是,私自捡垃圾竟然也属于违法行为。
  那些在自家小院种植蔬菜,缓解菜价压力的人,同样违法。
  一个好心人救助流浪汉,倘若没有依法纳税,也会被认定违法。
  一道道严苛的法规,就像一道道枷锁,紧紧束缚着普通民众的生活。
  学校里,所谓的“午餐贷”更令学子心寒。孩子们仅仅因为无法缴纳餐费,便会自动背负贷款,或者被夺走面前的餐食。
  消防本是守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在米利托,消防服务竟然要收取高昂的费用。
  监狱私营化更是让司法体系蒙上了金钱的阴影,为了追求利润,监狱的管理和运营往往充斥着各种问题。
  工会在诸华帝国是劳动者坚实的后盾,可在这里,并非人人都能轻易加入,普通劳动者想要借助工会维护自身权益,总会面临重重阻碍。
  与此同时,□□血却在法律的允许下堂而皇之地存在,血液制品远销海外,这无疑是将人体的一部分化作了交易的商品。
  高等教育,不再是改变命运的阶梯,在米利托,上大学的贷款成了许多普通学生难以摆脱的噩梦。一笔笔沉重的债务,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勒住他们的脖颈和咽喉,拖垮他们的一生。许多学生在毕业后,不得不为了偿还贷款四处奔波,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被债务和利息压弯了腰。
  米利托的女性在生育时面临的困境更是令人心惊,手术的费用竟然高达三十万人民币,让无数家庭不堪重负。产后,她们根本不敢坐月子,也没有时间坐月子,因为一旦停下工作,就可能面临没有饭吃,甚至流落街头。迫于生活,她们只能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迅速回归工作岗位,继续为生计奔波。
  生病就医,在米利托也成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煎熬,病人需要排队等待治疗,有的甚至要等上一个月之久。对于那些身患重病的人来说,无异于慢性死亡。
  更令人震惊的是,如果病人在医生面前因痛苦哭泣,还要缴纳所谓的“精神折磨费”,理由是他们的哭泣给医生带来了负面情绪。
  为了维持家庭的运转,米利托的老百姓不得不拼尽全力。许多人一天要打两三份工,从清晨忙碌到深夜,疲惫的身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穿梭。即便如此,他们的生活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一场意外、一次失业,都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绝境。
  此外,米利托还有六十多万失踪的妇女和儿童,这些家庭支离破碎,亲人们在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中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民众对蔬菜的渴望只能停留在想象中,高昂的价格让蔬菜成为了奢侈品,他们不是不喜欢吃蔬菜,而是实在吃不起。
  ……
  这些都是米利托社会的另一面。
  那些虚假的繁荣,那些被忽视的真相,那些痛苦的挣扎,是潮水退去后,暴露的嶙峋礁石,迟早有一天,会让一艘大船触礁沉没。
  宋时序见江晏清兴致不高,便带着他拐向热闹的主街,期望喧嚣的氛围能驱散爱人的沉郁。
  两人走到路口,一群身着红衣的女人闯入他们的视线。
  这些女人装扮成电视剧《使女的故事》里面的形象,举着手写标语。
  江晏清蹙眉,“这些人是环保主义者?”
  他对极端环保主义者向来没什么好感,这些人片面地认为保护环境是重中之重,二氧化碳是万恶之源,压根不明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他们达成愿望的方式不是亲力亲为,种下一棵棵绿树,或者提高清洁能源的技术,而是一味地“闹事”。
  就拿毁掉博物馆里的名画来说,那些名画与环保毫无关联,却平白无故遭了殃。
  极端环保主义者想借此刺痛成年人的情感,引发舆论,吸引众人的目光,这跟文化自恋和受害者心态的行径又有什么分别?
  宋时序点头,“米利托的环保主义者走上了歧路,每次抗议都像一场打卡式的表演,看不出有什么组织性和持续性。参加活动的人要么袒露上半身,要么演变成万圣节游行,他们对抗议的结果没那么在意,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江晏清收回目光,沉声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情绪变得廉价,政治抗议不再是为了表达群体的真实诉求,反倒成了宣泄情绪的垃圾场。”
  宋时序对此表示赞同,“就拿这次山火来说,记者到灾区采访,问的是: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难过?如果是在我们国家,记者更关注政府的应急预案有什么效果、受灾群众面临哪些困境、事后如何问责。”
  “这次总统大选也是如此,”江晏清补充道,“民众很少关心安东尼的政策是否有效,更在意安东尼能不能带来希望和愉悦?能不能改变他们压抑与愤懑的情绪。”
  宋时序牵着他走出人群,“米利托的政治生活,呈现出‘情绪覆盖理性’的趋势,访谈和新闻之类的政治节目,都热衷于调动和操控群众的情绪,而不是对观点进行有效的探讨。”
  “情感被过度放大,理性思考就成了奢望,关注数据和逻辑的人只会越来越稀缺。”江晏清轻叹,“如果他们继续忽略严肃议题,只关注浮于表面的伪议题,长此以往,真正的问题只会在掩盖下不断恶化,成为难以根除的毒瘤,一旦社会矛盾激化,就真的晚了……”
  “两国对账”之后,米利托平民的负面情绪愈演愈烈,他们要求领导人立即给出解决方案,并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能做到的,只有善于忽悠和画大饼的骗子
  他们呼唤强人,恰好安东尼回应了他们的呼唤。
  安东尼提出,打击非法移民、从国际事务中退出、持续对华开展贸易战……
  这些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非常符合老百姓情绪,让安东尼深受民众青睐,成功当选总统。
  米利托也有专家质疑,担心会产生各种复杂到难以挽回的后果,可这里的人不在乎专家意见,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情绪。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作者有话说:本章参考资料:
  《孩童化》4:政治儿戏。
  近期互联网上关于“xx对账”的探讨。
  第203章 再添双翼(4)
  国内时间十点半。
  宋时序把江晏清送了回去, 只送到大学城的门口。
  剩下的一段路,他想和江晏清一起走走。
  江晏清走得有些快,皎洁的月光透过树荫照下来, 青年纤细的身姿, 白色的衬衫,柔软的短发……
  在男人的视线中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
  宋时序走在他的身后, 注视着他的背影,眸色渐渐暗了下去。
  他们相处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
  一眨眼就过去了。
  他又要把自己的心上人, 亲手送到其他男人身边……
  真难受。
  树叶将宋时序冷峻的侧脸打上阴影, 一时间神色难辨, 眸光晦涩。
  “在想什么?”江晏清转过身, 遥遥地看着他。
  漂亮的眼眸侵染了泉水, 干净得一尘不染,精致清冷的面容在月光下, 仿佛是迷失丛林的精灵。
  宋时序心口一动,声音清晰而沉缓。
  “安东尼对外宣称, 将促使交战国和谈,”宋时序走近他,“我担心有诈,准备去一趟交界地。”
  他的心上人,是个事业心和责任感都很重的人。
  事业和家人在江晏清心中分量不容忽视,宋时序自然要放在心上。
  不能让晏清觉得, 他是个满脑子爱情和废料的人。
  一旦没有共同话题,晏清又会对他失去兴趣了……
  宋时序拉起江晏清的手, 握在手中,声音低缓,“咱爸咱妈还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