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作者:甲子亥      更新:2025-11-12 01:11      字数:3082
  听见这话,余老板沉默了两秒钟:“对。”
  牧兴怀:“能说说是为了什么吗?”
  余老板:“……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说的。”
  “去年七月份的时候,我发现我前夫出轨了。”
  牧兴怀:“……”
  那她突然长出这么多结节也就不奇怪了。
  余老板:“出轨对象是我妈……”
  牧兴怀:“……”
  啊?
  余老板:“还有我弟弟弟媳。”
  牧兴怀:“……”
  她是不是多说了个弟弟?
  余老板:“不等我出手,他们就自己打起来了,我弟弟一气之下,给了我前夫四刀。”
  “虽然我弟弟因为这件事情进去了,我又把我妈的养老金给停了,但我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啊!”
  牧兴怀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
  他能理解她的心情。
  要是她弟弟那四刀全都捅在她前夫的下半身上,那还差不多。
  但是他现在也只能安慰她道:“没事,因为这件事情,你摆脱了一堆垃圾人,也挺好的。”
  余老板深吸一口气:“您说的没错。”
  她显然也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说太多,然后她就问道:“那您看我这个病能治吗?”
  牧兴怀:“能,只要把你心里的郁气给泄了就行。”
  “但是你身体里的结节具体能消除掉多少,还要看后续的治疗效果了。”
  余老板:“我明白。”
  牧兴怀:“那行,我先给你开一个月的药,你回去吃吃看吧。”
  余老板:“好的。”
  十五分钟后,牧兴怀终于给她们抓好了药。
  余老板她们是自己开了车过来的。
  吴翰林便将她们送上了车。
  很快,她们的身影就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吴翰林也终于从余老板的那些话中回过了神来。
  “今天又是三观被重塑的一天啊!”
  而后他才转头看向牧兴怀:“兴怀,又给你添麻烦了。”
  牧兴怀:“小事儿。”
  话音未落,天上就又下起了小雨。
  吴翰林:“果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啊!”
  说到这里,像是想到了什么,吴翰林问道:“对了,往年清明节的时候,牧德业一家都会回来给你爷爷他们扫墓,今年他们会回来吗?”
  牧德业就是牧兴怀的那位好大伯!
  牧兴怀眉头一皱。
  第143章
  事实上,北定村的村民对牧德业同样没有什么好感。
  原因有很多。
  先说牧德业的发家史。
  2000年,牧兴怀刚刚出生没多久,他父母就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
  肇事车主赔偿了他们家三万块钱。
  这笔钱后来交给了牧爷爷和牧奶奶保管。
  2001年,牧德业从牧爷爷和牧奶奶那里借走了那三万块的赔偿款,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去县里开了一家服装店。
  仅仅只是两年不到的时间,牧德业就把前期的投入全都赚了回来。
  2005年,他和几个朋友合伙,在县里开了一家服装厂。
  2012年,他就把衣服卖到了国外。
  现在,牧德业名下的服装厂,直营店几乎遍布全省,身家十几亿,即便现在经济不景气,一年也能赚个四五千万。
  再回到正题。
  2002年的时候,得知牧德业开服装店赚了大钱,村里有几个村民就也动了去县城里开店的心思。
  于是他们跑到牧德业家里,想跟他取取经。
  当然了,他们也不是白请教的,毕竟北定村村民的素质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他们主动提出,可以给牧德业交一笔学费。
  牧德业答应了。
  结果牧德业收了他们五百块的学费,教导他们的时候却藏一半留一半,比如货源,牧德业就只介绍了几个批发价格比较高的服装厂给他们,以至于他们后来都踩了不少坑。
  好在当时县城经济也开始起飞了,赶上了风口的他们,大多都把店开成功了,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比下肯定是有余的。
  2006年的时候,牧德业的服装厂生产的衣服卖不出去,他回到村子里来推销他们服装厂生产的衣服。
  当时村子里正好有几个村民,准备去市里的服装厂批发衣服,然后带到集市上去买。
  牧德业知道之后,宣称只要他们去他的服装厂里批发衣服,他就会给他们最优惠的价格。
  然后那几个村民就都去了牧德业的服装厂批发衣服。
  以一条普通的牛仔裤为例,牧德业给他们的批发价是十八块。
  牧德业的老婆叫王萍,是夏川镇王家村的。
  牧德业开的服装厂叫牧源服装厂。
  一年后的一天,北定村的那几个村民去夏川镇赶集的时候,碰到了王家村的一个同样在集市上卖衣服的村民。
  他们和那个王家村的村民聊天的时候,得知他卖的衣服也是从牧源服装厂批发的,就顺嘴问了一句,他从牧源服装厂批发衣服是多少钱一件。
  结果他们就被告知,所有王家村的村民,去牧源服装厂批发衣服,牛仔裤的价格都是十六块钱一条。
  其他的衣服的拿货价也都比他们要便宜八毛到四毛。
  后来他们又找了几个其他镇子的批发商问了一下,结果牧源服装厂给其他批发商的批发价,竟然跟给他们的批发价一模一样。
  而且过年那会儿,牧源服装厂还给其他批发商都包了一个红包,钱虽然不多,但是牧德业却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包过红包。
  他们直接就气炸了。
  正好当时有其他服装厂的人找到他们推销衣服,而且那个服装厂的人开出的价格,跟牧源服装厂给他们的价格一样,他们果断将供货商从牧源服装厂,换成了那家服装厂。
  对此,牧德业的解释是,一开始他给北定村村民开出的批发价高,是因为当时的原材料贵,后来原材料便宜了,他就把批发价降下来了,他把这件事情交给了他的老婆王萍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小舅子去办,可是他小舅子给忘了。
  但是那几个村民不吃他这一套。
  所以他后来补给北定村的那几个村民的钱,那几个村民也没收,也没有把货源重新换回到牧源服装厂去。
  那个时候,牧源服装厂已经度过了危机,把摊子铺开了,他们去不去牧源服装厂批发衣服,对牧德业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了。
  2008年,当时的北定村、李家村、郭家村的马路都还是泥巴路。
  三个村子的村长求爷爷告奶奶,才终于从镇政府那里,要回来了一笔修路款。
  但是这笔钱,想要把三个村子的马路全都铺上水泥,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他们发动村民踊跃捐款,但是村民们也大都不太富裕,所以他们虽然筹集到了几万块钱的捐款,但还是差了三分之一。
  镇政府说,如果一个月之内他们凑不到足够的钱,那镇政府就要把那笔修路款先拨给其他村子用了。
  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们想到了牧德业。
  于是三个村的村长和上了年纪的老人轮流去求牧德业。
  前面的那几个北定村的村民也第一时间把货源重新换回到了牧源服装厂,还三天两头的跑到牧家道歉。
  就这样,他们苦苦求了牧德业一个月,牧爷爷和牧奶奶也劝了牧德业一个月后,牧德业才终于松口。
  之后为了感谢牧德业,三个村子的村民积极配合牧德业,接受媒体的采访,为牧德业歌功颂德。
  牧德业请来一批媒体,他们就演出一次。
  就这样,他们顶着零下两三度的天气,来来回回折腾了十几次。
  当时的李家村还是老村长在当村长,他那时已经快六十岁了,这么一番折腾下来,路修好之后,他就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星期才好起来。
  结果他病好之后不过一个月,夏川镇王家村那边就传来消息,牧德业给王家村那边也捐款修了一条马路。
  还是捐的全款。
  那条马路修好之后甚至比北定村修好的这条马路还要宽一米。
  牧爷爷当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被他气的心口痛了两天。
  2013年,牧源服装厂连续扩建了三个新厂,工人不够了,牧德业回来招工,最后三个村子,八百多户人家,只去了四个人。
  这些事情吧,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
  谁也不知道,牧德业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他的家乡。
  总之,之后的十几年,北定村、李家村、郭家村都没怎么再跟牧德业打过交道。
  也就是北定村的民风好,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更不搞连坐那一套,牧爷爷和牧奶奶的名声更好。
  要不然,去年牧兴怀回到北定村,都不一定能把牧氏中医诊所再开起来。
  牧兴怀:“应该会回来吧。”
  “但是他们肯定不会回来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