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43节
作者:
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0 字数:3896
徐元梦和普照他不太了解,但无论是他们和鄂尔泰比,还是子孙和阿桂比,优势都不大。
至于马齐,马齐的侄女是未来的乾隆皇后,这其实也没什么。真正让弘书介意一点是,马齐这个人,会在未来和沙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时向对方透露我方底线,致使大清丧失了部分领土。当然,客观一些说,这件事也不能一味怪他,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只是弘书现在不想客观。
所以,马齐儿子出局。
翌日,弘书前去告知自己的选择。
胤禛正在喝淡盐水:“选好了?”
弘书看着那明显没有茶色的白水,嘴角偷偷翘了翘,亲热的依偎过去:“皇阿玛你终于肯听话了。”
“没大没小。”胤禛敲他,嫌弃道,“离远些,也不嫌热。”
“选了谁?”
弘书递上名单。
胤禛看后问道:“为何选了他们四个?”
弘书没有犹豫的就道:“他们的长辈品级明明不如前三位大人,却能让皇阿玛列入其中,与前几位并列,说明他们本人资质肯定相当出色,才能令皇阿玛另眼相待。否则天下布政使、致仕尚书那么多,为何您偏偏点了他们。”
胤禛轻哼:“滑头,不过还算有点思考。行了,朕这就下旨,令他们明日入宫见你。至于以后他们如何排班轮值上书房,你自己决定。”
“是。”
翌日,张若霭、徐以烜、鄂容安、阿桂四个在宫门处碰面,一起来到毓庆宫。
“草民/奴才参见六阿哥,六阿哥吉祥。”从称呼上便可分辨出他们的身份。
“请起。”
弘书一一将人扶起来,顺便打量。
这几人年纪都不小,徐以烜十四岁,张若霭十一岁,鄂容安十岁,阿桂最小,只有八岁。不过以外表来说,阿桂看起来和张若霭、鄂容安差不多大,主要是他身高高,身材也比其他三人都壮实。
不愧是未来的武将苗子。
弘书满意的点点头,仿佛听见耳边有‘叮’的一声播报:名将+1。
当然,不管哪个,个头都是比他高的,所以弘书请他们坐下。
“请坐。”
这样就不用仰着头跟他们说话了。
气势不气势的倒无所谓,主要是仰着脖子多累啊。
接下来就是寒暄,聊了一会儿后,弘书对这几个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几人之中,徐以烜虽然年纪最大,却是表现最局促、最紧张的那个,弘书猜测,这大概是因为他祖父去世后,家中再无高官、远离政治中心的缘故。此次他被选中,恐怕他家中对他期望不小。
张若霭和阿桂,一个因为是家中的小儿子,平时就比较得宠,父亲又正得重用,所以比较好表现,更加主动和积极。一个是因为年纪小、又常习武,所以性格比较跳脱、活泼。
而鄂容安,却是这里头最文静的一个,他不局促,也不积极,就安安静静的坐着,弘书问他了他就回话,不问他时他就默默隐身,只做个旁观者。
弘书看着这几个未来或许会成为自己左膀右臂的小孩,眼里浮现淡淡笑意。
收服手下第一步,先在他们心中留下强大的印象。
“听皇阿玛说,几位在术数上都颇有天分,恰好我这里有一道不解之题,几位可否帮我看看?”
没人拒绝:“小人的荣幸。”
弘书和蔼地拿出早就备好的题目。
未来的肱股之臣们,就在此刻,感受一下微积分的魅力吧。
第37章
微积分这玩意儿,徐以烜他们几个别说会做,连题目都看不懂。
张若霭盯着那些曲里拐弯的符号看了半响,艰难问道:“六阿哥,这是术数?”
弘书回道:“是,这是罗马人莱布尼兹和英吉利人牛顿,于大概四十年前提出的一种术数运算方式。你们看到的这些符号,大多是英文字母。”
罗马就是德国的前身,这个时候它还叫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一般简称罗马帝国。
徐以烜道:“那它是用来算什么的?”
这个问题还真有点不好回答,弘书想了想,用最简单的说法给他们解释:“如果你买了一个长棍,可以用微积分来计算你能不能把它拿进家门?”
????
四脸问号让弘书想笑。
阿桂挠头:“我拎着它不就进去了?不然,从墙上扔进去也行啊。”
“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这个。”弘书就知道会这样,“算了,这个不是你们目前能理解的,或者先说说,你们术数最近在学什么?”
“最近在学梅文鼎先生的《方程论》。”徐以烜回道。
张若霭:“我在学《勾股举隅》。”
阿桂又挠头:“我还在学《九章算术》。”
鄂容安:“《方圆幂积》。”
弘书点头表示了解,时下学子基本都要学习术数,因为乡试时就会考经史时务策论,里面就有涉及计算的部分,不过一般都不难,大多都是考考四则运算和平面几何什么的。
在这个时候的清朝来看,鄂容安他们学的内容已经算是有难度的了。
镇住场子后,弘书才与他们聊了聊经书史籍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全方位展示了自己的神童之处,令这几位新任手下在短时间内对他心悦诚服。
最后又给他们排了轮值的班,才将人送走。
徐以烜回到家,就看到父亲在门口亲自等他。
徐以烜的父亲叫徐本,他带着儿子进入书房后,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如何?”
“儿子明天一早就要去入值上书房!”徐以烜颇为激动道。
徐本吊着的那口气终于松开,竟有些站立不稳,险些摔倒。
徐以烜连忙扶住他,徐本拍着儿子的肩膀道:“好,你一定要好好表现,咱们家就指望你了。”
徐以烜点头,郑重答应:“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徐本这样说并不是不想承担支撑门庭的责任,或者想要儿子博从龙之功什么的,他家的目的比较特殊。
前头说过,徐以烜的祖父徐潮曾官至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在康熙四十九年致仕、五十四年去世,按常例来说,像徐潮这个级别,去世后家里都会给朝廷上折子,请赐谥号,甚至请入贤良祠。
徐本也是如此做的,但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折子送上去后,迎来的却只有例行的官员祭葬,别说贤良祠了,连个谥号都没有。
按规定该有却没有,为什么?什么人朝廷才会不赐谥号?生前有枉法之事之人,或者被帝王厌恶之人!
这两种不管哪个原因,对他们徐家来说,都不是好事。在徐潮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徐家在当地根本抬不起头来,这种情况直到徐本考中进士后才好转些许。
徐本考中进士就被选进翰林院做庶吉士,通过选馆考试后又被改授编修,瞧着好像顺利的很,但徐本却能够感觉到,因为他父亲的关系,翰林院的长官们在提拔人时都会下意识略过他。
这样下去,他什么时候才能走到皇上面前,给自己父亲求一个谥号,洗刷徐家的耻辱?
在徐本有些绝望的时候,忽然天降喜讯,皇上身前的御前太监竟来传话,选中了他的长子做六阿哥的伴读!
从接到消息到现在,徐本就没睡过觉,甚至都没能安稳的坐一会儿,心中始终担心儿子表现不好,被宫里退回来。
如今大锤落定,徐本缓过气之后,才有心思关心儿子即将侍奉的六阿哥如何。
“六阿哥十分平易近人,且相当早慧,行事说话皆不像五岁孩童,倒是与我等差不多。”徐以烜说起弘书,目露钦佩。
“学问也好,目前已经在学《周易》,术数更是天才,研究的微积分我和其他几人连题目都看不懂。其他天文历法、地理音韵都很有涉猎,且涉猎颇深,反正儿子在交谈中,完全探不到这位六阿哥的底。”
徐本欣慰的点头:“好,六阿哥如此优秀,皇上定然关注甚多,你能入皇上眼的机会就更多了。”
“咱们家,终于瞧见一点希望了。”徐本说着竟落下几滴清泪,这几年他们家不是没有四处奔走、请托过,但父亲生前为官不说是能力干臣,却也从未做过违法之事。
许多被请托的人就有顾虑,怀疑父亲是不是卷入废太子事件,所以才被先帝厌恶,因此都不敢帮他们上折陈情。
徐以烜父子情况特殊,所以显得格外激动。
其他三人回到家里,家人虽然也高兴,却没有表现的太过,甚至对他们耳提命面,在宫中要谨言慎行。
多了陪读的日子并没有多大改变,书还是要自己背,课业也还是要自己写。
天气一日热过一日,上书房和毓庆宫不缺冰,在这两个地方待着不算难受,但每日上下学的这段路就让弘书有些煎熬。
回到毓庆宫,一身汗的弘书立刻进浴房冲澡,朱意远一边伺候他冲洗,一边低声禀报道:“主子,贵妃娘娘今儿下午发动了。”
“啊?”弘书都差点忘了年氏还怀着孩子,反应过来哦了一声,也没问有没有备好贺礼。
他对年氏这一胎并不看好,才怀就遇上康熙去世,折腾了两个月好容易卧床养回来一些,偏又碰上太后去世,听说上个月年氏胎像就不大好,是被太医院的妇科圣手下针强行保住的,撑到现在,恐怕也是撑不住了。
都说七活八不活,这孩子恐怕难以养住。
就是阿玛,唉,不知道说什么,大概这两年是他的水逆吧。
等弘书再次起床的时候,翊坤宫早已尘埃落定。
“贵妃娘娘于子时诞下小阿哥,不久小阿哥便殁了。”朱意远这一晚上都没睡,一直等着消息。
不出所料,弘书叹了口气,也没什么可说的。
下学之后,弘书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养心殿看看。
胤禛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看不出他有没有为那个出生即亡的孩子难过。
“这个时候过来做什么?”胤禛只瞟了他一眼,就继续忙自己的。
弘书蹭过去,看了看屋内侍立的太监,然后用只有胤禛一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我想您了~”胤禛手一抖,一个红点落在正在批阅的奏折上。
运了运气,胤禛放下笔,虎着脸看向就比桌子高了一个头的儿子:“又看什么闲书了?”
弘书回想了一下:“最近看的有《初刻拍案惊奇》、《三国演义》……”
胤禛打断道:“朕是问你这个?”
弘书装天真:“嗯~那您是问什么呢。”
胤禛瞪了他一眼道:“好好说话,少和朕耍花腔。”
弘书摊手:“好吧,就三个字嘛,还用看书学?”